APP下载

企业并购整合中的物流共同化策略研究

2011-01-12邱宝桂

物流技术 2011年3期
关键词:结盟物流作业

邱宝桂

(南开大学 商学院, 天津 300071)

企业并购整合中的物流共同化策略研究

邱宝桂

(南开大学 商学院, 天津 300071)

借鉴企业联盟中物流整合与物流共同化的理论,提出了企业并购整合中物流整合的过程模型,并分析了企业并购整合中物流共同化的主要内容、常见形式、主要策略,研究了企业并购整合中物流共同化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并购;整合;物流整合;物流共同化

1 引言

企业并购后整合工作成效攸关整个并购的最终成败,虽然企业文化与人员的整合难度很大,但生产运营系统的整合具有更强的技术性。企业并购完成后,各自的生产系统可能会独立运行,但是为了提高运营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物流整合乃至物流共同化是必然选择。目前,企业并购整合中有关的研究很少,本文借鉴有关企业联盟物流整合的有关理论,对企业并购整合中的物流整合和物流共同化的策略进行探讨。

2 并购整合的过程与风险

企业为了经营策略上的需要而并购其他企业,但是,企业双方如何对应彼此的生产、营销、财务系统与控制市场的战略与战术规划,乃至于公司的组织体制、文化、领导风格、人力资源配置等问题的转型与整合,以达到最快及最有效的控管,仍是并购管理的焦点。

大多数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并购后的整合过程是并购工作的核心,而整合过程大致上可分成整合前的计划、整合的作法与内容来加以探讨。Henderson认为,一个成功的整合所需的因素很多,如沟通、整合计划、整合团队、宗旨与目标、组织结构的配合、合适的资源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事前的整合计划,开放的、清楚的和及时的沟通是并购成功的关键[1]。惟有清楚的定义目标与策略、了解可行方案及研拟完善的行动计划,方可使努力不致白费。

企业并购后整合的作法是否得宜,也深深地影响着并购后整合管理机制。Haspeslagh&Jemison的研究认为,整合过程中最重要者,莫过于先藉由主并公司与目标公司间的互动,使得两个组织的个体学习如何在策略能力的转换过程中合作,进而培养出合适的转换气氛,才能协助双方策略能力的移转[2]。然而组织在进行整合时,有些问题将会妨碍结合公司创造转换气氛的能力,此时,藉由组织架构的建立、同时推动双边营运、慢慢地灌输新目标、建立控制系统、改善目标公司、双方相互了解、建立从上到下的信赖感。而组织的信赖包含五个要素,分别为双方组织相互了解、一起工作的意愿、移转与接受的能力、给予资源弹性以处理意外事件、了解利益与优势的因果关系,而要素的使用,将可以逐步改变双方公司抗拒的气氛,进而达成策略能力的移转。企业并购后整合的过程如图1所示。

Haspeslagh&Jemison提出主并公司并购的动机若是基于双方产销作业整合后所产生的经营优势,则必需将营运作业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预期的综效[2]。生产作业的整合可能比产品线的整合还困难,因为牵涉到有些重复设备的处置,生产制度欲跨越组织进行移转,及多余人力资源的资遣或安置。在制度整合的过渡时期,可能降低经营效率,所以生产作业整合的效果,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显现绩效。

3 并购整合中的物流整合

对于企业并购整合中的物流整合,目前尚无成熟的理论模型,本文借鉴有关企业联盟中物流整合的过程模型,提出企业并购整合中的物流整合过程模型。

Prabir&Helge提出一个物流整合的规划管理模型,他们认为在物流结盟关系成立之后,物流结盟的程序就成为供应链的管理活动了,利用较先进的控制、评估、改进的方法,将可以探讨较有效的新方案[3]。这个模型包含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连结整个企业的远景与目标并囊括物流整合程序的决策,它提供一个策略基础与物流程序的方向;阶段二着重在结盟的规划与管理;阶段三包含评估与作业面的控制。

(1)阶段一:基础-结盟的基础。因为较高的竞争、较高的顾客要求与成本的提高,企业将寻求新的方法以便在市场上追求成功。由于上述的理由,企业为了降低风险与许多种种的理由,他们会寻求物流的伙伴。然而策略结盟常常被用来作为企业改造作业的方法,并且达成整个企业的定位。因为新技术快速的发展与变化,许多物流活动采用新的定义,故在策略性结盟的阶段中,建立结盟的基础是最重要的阶段,所以在结盟的基础建立之前,先了解为何寻求外部物流资源的结盟并先确立企业的远景与目标,将是企业寻求结盟的基础。

(2)阶段二:规划与管理。阶段二包含三个主要步骤,第一,执行内部的准备工作并选择一个结盟的伙伴,第二,企业与参与整合的公司共同地规划构面与实际的合作过程,最后,执行其计划。在物流整合程序当中,第一个程序是准备工作,而执行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于物流整合目标的确认、整合团队的建立、整合计划的提出、评估与选择合作伙伴、拟定协议等。

在供货商选择及契约签订后,即开始了合作规划的阶段,此阶段的目标是使用者与供货商充分的合作并形成成功的结盟。

(3)阶段三:作业评估与控制。当结盟的关系已形成并在进行作业时,第三阶段的工作就将展开,此时将进行评估工作,如果实际执行的工作不如预期的结果,应回到阶段一或阶段二重新定义或设计流程。

上述模型虽然是针对企业联盟中物流整合而提出的,但同样适用于企业并购整合中的物流整合,不过由于整合对象已经确定,所以有些环节就更为简单而已,但主要步骤应该是相同的,主要包括:整合目标的确定、整合团队的建议、整合计划的提出、整合计划实施、整合作业评估与控制。

4 物流共同化的含义、主要内容与常见方式

4.1 物流共同化的含义

有关物流共同化(Joint Logistics Operation)的定义,在学界或实务界并未有统一的说法。

苏隆德提出所谓物流共同化是企业机构经由物流结盟的策略,来处理企业营运中有关物品流通时的相关作业。此一后勤结盟的概念,可藉由企业间的结合共组物流体系,或经由物流业者的专长——如专业人力、知识及技术及其广布的据点和设施,来解决单一企业机构投资于物流系统上的不经济或低效率等问题[4]。

Prabir&Helge指出物流共同化是顾客与物流服务提供者间一种亲密且长期的物流合作关系,物流服务提供者负责为顾客处理全部或大部分的物流作业。这种伙伴关系始于小范围的物流作业,但有潜力发展成大规模的增值服务,包括装配、分类、重新包装与供应链整合。若是双方合作的范围仅限一项或少数的产品或服务则可简称为委外(outsourcing)或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总而言之,以长期广泛或全部的产品(或服务)为基础的全面合作协议可称之为物流联盟[5]。

张有恒(1998)认为所谓物流共同化是指企业机构经由物流策略联盟的方式,来处理企业营运中有关销售物流的相关作业,以达到资源共享、增加附加价值、分摊风险,期望达到经济规模的目标,并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6]。

当然,上述有关物流共同化的定义是以企业联盟为背景探讨的,本文中物流共同化简而言之就是指并购后两个企业间物流作业统一化。

4.2 物流共同化的目的及优点

物流共同化作业的目的乃是着眼于经济及效率性的考虑,企业可寻求一恰当的运输或物流专业厂商,在一预定的顾客服务水平下,提高企业营运效率,并降低总营运成本,以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另外共同运输的效率化,亦可纾缓交通混杂、空气污染等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物流共同化的优点包括下列五项[7]:

(1)对有限资源做最佳应用:因物流配送作业效率的提升,使企业得以将人力、土地及资本等资源,集中投入最需要的环节,如R&D与营销等。

(2)有效降低营运成本:总物流成本包括软件及硬件的设施成本,如仓储设备、运送机具、车辆、行政管理及能力等,若未能达到营运的经济规模,会使单位产品成本过高,导致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而物流共同化则可使该软硬件的使用达成规模经济效益,进而降低营运成本,使企业竞争力得以提升。

(3)维持一定的顾客服务水平:企业将其配送作业委由专业运输或物流企业负责,可使企业在顾客服务水平方面维持一定的水平。

(4)增强企业应变能力:藉由物流系统,企业可迅速调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随时调整市场营销战略及物流系统的运作,使得企业保有较强的市场应变能力,并能缩短营运规模,调整所需时间。

(5)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企业可将运作效率较低的环节委托给专业物流厂商,以提升企业整体营运效能。

4.3 物流共同化的主要内容

物流系统机能中的主要物流活动,即构成物流共同化的主要事业内容,例如物流系统机能中的货品配送,即可构成汽、柴油共同采购或车辆保养等事业内容,详见表1[8]。

4.4 物流共同化的常见方式

物流共同化可以分为异业物流共同化与同业物流共同化两大类,两类物流共同化的常见方式均相同,主要包括:

输配送作业共同化(例如:共同配送)

仓储保管共同化(例如:共同仓库)

物流信息共同化(例如:共同物流信息系统)

流通加工共同化(例如:共同包装设备)

5 企业并购整合中物流共同化的步骤及原则

在企业并购后整合过程中,为确保物流共同化推展的成功,规划与执行可参考以下的步骤与原则:

(1)确立共同化的目的。企业间共组物流系统,必然有各自不同的目的,有的是为了解决本身配送力的不足、有的是欠缺物流运作的经验、有的是为了长远的发展;而由于不同的目的,经营此一共同组织的方式也将大相径庭,故设立之初,成员之间应坦承沟通,将各自的需求充分说明,寻求共识,明确制定此一组织存在的目的,以避免成立之后产生无谓的争议。

对于企业并购整合中的物流共同化双方而言,虽然不会存在动机不一的问题,但是双方物流系统的现状不一,因此确定物流共同化的目的也是必要的。

(2)设立共同物流推动委员会。委员会成立的目的,在于沟通成员彼此间需求,决定事业体规模,合作的方式、组织的型态、地点选定、经营人选推荐等。故而推举一位协调力、领导力、亲和力俱佳的领导人,将有助于此一机构的成立。

(3)制定此一组织的远景与使命。一家成功的企业必有清晰的远景,作为全体成员努力奋斗的目标,共同物流的组织亦然。例如,以自许成为“业界的模范生”,或“最受欢迎的物流企业”等为远景,而在经营理念方面,以“服务、效率、无微不至”或“发挥结合综效,善尽社会责任”来要求全体同仁遵循,以显示此一结合体具有清晰的经营方针与决心。

(4)结合的成员及参与经营人员应遵守下列原则:

①共存共荣,排除私利的原则;

②公平公开,确保中立的原则;

③资源活用,追求效率的原则;

④削减成本,开发利润的原则;

⑤研究开发,创新技术的原则。

6 物流共同化可能遭遇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对现有体制而言,任何一种变革皆是一种挑战与威胁,故容易遭受部分部门或成员抗拒,进而影响该变革的执行与成效。以下分别从经营者及管理者的角度,来探讨其可能对物流共同化的质疑(或缺点):

(1)从经营者的角度来看

①由于作业程序的改变,将对现行运作体制产生挑战,故企业必须冒某种程度的风险;另外,由于新设备的投入,将造成短期物流成本上升,并影响营业部门绩效。

②对顾客的服务改由物流共同化企业来提供,将减少公司对顾客直接接触的机会,导致无法实时了解顾客对产品的满意状况及偏好,并适时做妥善处理,使顾客与公司彼此间的关系可能日渐生疏。

(2)从管理部门角度来看

①物流共同化后,对配送的时效、质量,是否真能较原先自行提供物流服务为佳,尚缺乏适当的评量工具。

②共同化成员彼此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如何规范,应加以明确化。

③物流成本如何估算及分摊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3)应对策略。针对物流共同化可能遭受的质疑,在推动上建议遵循下述几点做法:

①不断沟通。物流共同化作业方式,虽可精减配送及人事等支出,但其尚属一个新的整体性物流系统概念,是一企业机构的整体运作模式,必须重新检讨与规划,方能显现最大效益。而针对其可能引起旧制度的排斥,主事者应不断进行沟通与协调,才能获得成果。

②信息获得与整合。各零售店对不同供货商的订单须事先获得,以便进行后续相关的装车配送规划。此信息传递及规划作业可藉由计算机信息的应用,透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联机操作并予以整合,以大幅度缩短订单处理的时间及简化订单的处理流程。

③货物装车方式的重新规划。传统的装车方式系由内而外,一列一列地堆置,卸货时则由外而内。亦即要先卸下的货品最后装车,然而为配合各参加物流共同化的供货商仓库所在位置及配送点的不同,须进行改变装车方式,才能解决因配送整合所带来的困扰。

[1]Henderson A R.Business Sales and Acquisitions:Post-Acquisition Integration[J].CMA Magazine,1989,1,13-15.

[2]Haspeslagh P C,D B Jemison.Managing Acquisition-Creating Value through Corporate Renewal[M].New York:Free Press,1991.

[3]Prabir K Bagchi,Helge Virum.European Logistics Alliances:A Management Model[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1996,7(7):68-90.

[4]苏隆德.物流共同化[M].台北:台湾远流出版,2006.

[5]Prabir KBagchi,Helge Virum.Logistics Alliances:trend and prospects in integrated Europe[J].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1998,19(1):1-21.

[6]张有恒.物流管理[M].台北:华泰书局,1998.

[7]黄斯圣.流通通路整合程序与经济效益评估之研究[D].台北:东吴大学硕士论文,2008.

[8]吴丽莹.物流共同化之探讨[J].华冈社科,1999,13:115-122.

Study on Joint Logistics Strategies in M&A Integration Process

QIUBao-gui
(Business School,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071,China)

Borrowing the theories of the integrated and the joint logistics in enterprise alliance studies,the paper proposes a procedural model for logistics integration in the enterprise M&A process,analyzes the main content,common forms,and major strategies of joint logistics operation in the process,and studi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ir countermeasures.

M&A;integration;logistics integration;joint logistics

F270.73;F252

A

1005-152X(2011)03-0010-03

10.3969/j.issn.1005-152X.2011.03.004

2011-02-24

邱宝桂,女,中国台湾人,南开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并购。

猜你喜欢

结盟物流作业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相互扶持
作业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电视购物频道结盟组建“国家队”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彝区结盟(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