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父亲母亲

2011-01-09王石

人民周刊 2011年1期
关键词:锡伯族列车员姥姥家

◎王石

我的父亲母亲

◎王石

我名字中的“石”,是母亲的姓。虽然后来有人说,这个名字隐喻了我未来要爬山的命运,其实非也。我的名字来得简单却郑重,将父姓和母姓集于一身,是一种由衷的宠爱,更是一种无言的期待。尽管姐妹兄弟有8个,唯独我享有这个权利。

我父亲生在安徽大别山地区,后来在那里参加了红四方面军,他不善交际,沉默寡言,热爱劳动。解放初期,父亲已是处级干部,但他低调处事,不事张扬。工作之外,父亲最热衷的事情就是料理家里的小院子。一般家庭都喜欢把院子侍弄成一个小花园什么的,但父亲对花花草草没有兴趣,从农村出来的他对五谷、蔬菜最有感情,所以他把家里的小院彻底改造成了庄稼地、蔬菜地。我现在还记得父亲在院子里锄地时,用手抓着泥土的那种幸福和喜悦。

当时,我和姐妹弟弟们并不理解,我们更喜欢父亲带我们出去旅游。说是旅游,无非是父亲带着我们姐妹弟兄几人到郊外走走。虽然父亲很少和孩子们亲近地玩在一起,他更多是自己一个人沉默地到处看看,但对我们几个孩子来说,能有这样郊外“撒野”的机会却是很高兴的。

现在想想,我爱劳动的性格和对大自然的喜爱,都得益于父亲的影响。

我母亲是辽宁义县人,锡伯族人。锡伯族属于满族外八旗的镶蓝旗,是一个著名的铁血民族。也许是因为民族血统,我母亲是一个非常强势的人。身为8个子女的母亲,她在家里拥有绝对的权威,她管教起儿女来,向来咄咄逼人,叫人敬畏。

我母亲是当时新女性的典范。她生长在辽宁的大户人家,祖上曾经是满清高官,但到了她父亲一辈,家道已经中落,但她在当时的伪“满洲国”时期,一直上到了高中。当时对一个女孩子来说,能够上到高中,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家境不济,母亲高中毕业后,在义县县城非常时髦的电话局工作。

就在我母亲工作的第一年,日本投降,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共产党的军队进入东北。受学校老师的影响,母亲抱着不做亡国奴、保卫国家的想法,参加了共产党的军队,而我父亲正好在部队里负责招兵。就这样,两人相识了,后来组成了一个纯粹的军人家庭。正是出生在这样阳刚气十足的家庭里,特别是有一个刚强的母亲,才造就了我今天刚强的性格。

一般家庭的母亲都是柔肠百转,恨不得儿女就在自己的手心里长大,但我母亲全然不是这样,她对儿女的管教向来很有气魄。我和姐姐读小学时,就被母亲委派带着弟弟、妹妹,千里迢迢从郑州到东北去看姥姥。我至今对此印象深刻:在郑州火车站,父母把3个孩子送上火车,拜托一下列车员,告诉他们这些孩子在哪儿下,转身就走了。我当时也就13岁,带着一个弟弟、一个妹妹,摇摇晃晃就踏上去姥姥家的旅途。火车到北京,列车员把我们3个领下来,转给另外一班列车员,然后3个孩子就在站台上等,等去锦州的火车来了,3个孩子又像包裹一样被递上火车,继续摇晃着往北走,摇到锦州后,继续被转交。这次是要转一趟慢车,因为我们要到锦州下面的一个小站,等3个孩子一路晃到小站,两天时间过去了。可旅途还没有结束,小站距离姥姥家还有十几公里的野路。于是我领着弟弟妹妹,背着自己的行李,往姥姥家所在的旧林村走。

这真是艰难的行程,我完全不分东南西北,仅仅凭着上一次来过的记忆,还要一路赶时间,因为天如果黑了就麻烦了。可孩子就是孩子,走着走着就糊涂了:这儿怎么好像来过啊?向路过的老乡一打听,老天,走了半天,原来转了几个圈,还有七八公里路才到!当时没有电话之类的通讯工具,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再奋勇赶路!本来应该下午三四点就到姥姥家的,结果3个孩子一直走到深夜12点。我姥姥在家急得不行,唯恐村外的豺狼把外孙们给劫了去。这次行程实在要命,我一到姥姥家,就说困了,并且一口气睡了两整天。到点吃饭时,姥姥把我晃醒,我迷迷瞪瞪起来把饭刨进嘴里,又倒头睡去。

这次以后,母亲每个暑假还是放心地让我们自己回姥姥家,每次都是大孩子带小孩子。

后来我登珠峰,家里人都很担心,特别是我妻子、岳父、岳母,唯独我母亲表现得非同一般。当时中央电视台的记者采访她,问她是否担心我安危时,老太太泰然回答:“不担心,有什么好担心的!”你看,这就是我妈!

其实,这正是锡伯族女性的独特之处。历史上许多游牧民族,因为生活不安定,无论何种情分都不会用矫情的方式表达,粗粝的气候、恶劣的环境造就了他们刚强的性格。而母亲对子女能力磨炼的渴求超过了她要去表达慈爱的想法。我的母亲就是这样。

长大后,我当了兵,这很符合她的想法:一、部队是锻炼人最好的地方;二、在动荡的年代,部队无疑是最好的避风港。但我在服役5年后不愿意留下,坚决要离开。父亲对我的决定没有表示反对,但母亲急了,她拿出自己雷厉风行的做派,从郑州一口气赶到我部队的所在地新疆,坚持要我留在部队。

但这一次,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了,母亲没能制止得了我。这以后,我读大学、开公司、登珠峰,这其中每一个阶段都遇到过很多困难,但我从来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过,更没有想过要放弃自己的信念。因为,母亲以她一贯的坚强告诉我,人只要不被困难打倒,就一定能打倒困难。

摘自《妇女生活》2010年第22期

猜你喜欢

锡伯族列车员姥姥家
可疑的列车员
找车票
论西迁入疆后的锡伯族散文
姥姥家的“网”
姥姥家的小菜地
姥姥家的蒂园
姥姥家的小菜园
锡伯族“贝伦舞”的舞目与词义辨析
跨域反哺中的锡伯族音乐校本课程开发调查研究——以兴隆台锡伯族学校为个案
愿意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