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爱尔兰诗歌研究综述(1999-2010)

2011-01-04侯林梅

关键词:默斯希尼爱尔兰

侯林梅

(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新乡453002)

当代爱尔兰诗歌研究综述(1999-2010)

侯林梅

(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新乡453002)

以Google Scholar、CALIS外文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论文数据库和博硕士论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通过文献计量研究分析的方法,对1999年以来国内外有关当代爱尔兰诗歌研究成果进行了搜集、梳理、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国外对当代爱尔兰诗歌的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相关著作和论文研究内容逐步扩展,研究方法日趋多样化,但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数量、内容和方法上都远不及国外。其中国内外的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不足给国内外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指明了新的方向。

爱尔兰文学;当代诗歌;外国文学

20世纪后半期以来,在后现代、后殖民的多元文化背景下,长期身处边缘化境地的爱尔兰诗人发出了他们强有力的声音,爱尔兰涌现出一大批优秀诗人。1995年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获得诺贝尔奖的事实,一方面证明了爱尔兰诗歌的巨大魅力,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爱尔兰诗人的创作热情。本文以Google Scholar、CALIS外文期刊网和中国知网学术期刊论文数据库和博硕士论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通过文献计量研究分析的方法,对1999年以来国内外有关当代爱尔兰诗歌的研究进行搜集、梳理、分析,以了解近10年来国内外当代爱尔兰诗歌的研究状况。①由于数据库每日更新,本统计结果截止于2011年1月10日。又由于收录时间的滞后性,2010年部分研究成果也未能统计在内。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国外对于当代英国爱尔兰诗歌的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相关的著作和论文研究内容逐步扩展,研究方法日趋多样化。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数量、内容和方法上都远不及国外。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国内外研究者都过分集中于诺贝尔奖得主谢默斯·希尼,对其他诗人则研究甚少;同时国内的研究还存在缺乏研究广度、深度和系统性的问题。这些不足给国内外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但也指明了新的方向。

一、国外研究状况

受资料、信息等手段限制,对国外的研究状况只能展开局部的调研。英国国内进行此方面研究的主要网站有“当代作家”网站(www.contemporarywriters.com),大部分诗人名列其中。另外一个主要的研究中心为英国诗歌协会(Poetry Society)主办的季刊《诗歌评论》杂志。上面经常刊登当代诗人的诗作以及评论家或诗人对诗作的评论。

据不完全统计,这10年间出版的关于当代爱尔兰诗歌研究专著有20部。较有代表性的有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贾斯汀·奎恩(Justin Quinn)编写的《剑桥文学指南:现代爱尔兰诗歌1800-2000》(TheCambridgeIntroductionto Modern Irish Poetry,1800-2000)。书中对当代爱尔兰著名诗人依婉·伯兰(Eavan Boland)、保罗·穆尔顿(Paul Muldoon)、谢默斯·希尼、德列克·马洪(Derek Mahon)、迈克尔·朗利(Michel Longley)、梅德波· 麦克奎恩(Medbh McGuckian)、约翰·蒙塔古(John Montague)、理查德·墨菲(Richard Murphy)等诗人及其诗歌均有详细的评论。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研究当代爱尔兰诗歌的著述。斯坦恩·史密斯(Stan Smith)2005年撰写的由爱尔兰学术出版社出版的《爱尔兰诗歌与现代身份的构建:介于想象与历史间的爱尔兰》(Irish Poetr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Identity:Ireland Between Fantasy and History)一书主要评论了当代爱尔兰诗人蒙塔古、马洪、希尼、麦克奎恩、穆尔顿和卡尔森等怎样在他们的作品中回应、反思并超越上一代爱尔兰作家叶芝、乔伊斯和贝克特所提出的“身份”问题。奈尔·柯克兰(Neil Corcoran)撰写的《当代爱尔兰:文本,语境,互文》(Poets of Modern Ireland:Text,Context,Intertext,University of Wales Press)详细地将马洪、朗利、法隆、克拉克和卡尔森等爱尔兰诗人的作品置于当前围绕其展开的争论环境中——如国别主义和修正主义评论、爱尔兰诗歌与美国诗歌之间的关系、书写“地方”的政治意义和对性的关注等,并一一评论了这些作家的作品。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详尽地掌握爱尔兰诗人及其诗歌研究的发展动态,也有助于我们对其作进一步研究。曼彻斯特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约翰·古德拜(John Goodby)撰写的《1950以来的爱尔兰诗歌:从沉寂步入历史》(Irish Poetry Since 1950:From Stillness into History),书中涵盖了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暴乱早期到1976年、80年代以及90年代的主要诗人及他们的作品,将每位诗人置于历史和社会背景下,来解读他们作品中所表现的现代化进程、暴力以及性别政治。锡拉丘兹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 P.B.海波斯特丽(Patricia Boyle Haberstroh)撰写的《自我和诗神:爱尔兰女诗人的生活与艺术写照》(My self,my muse:Irish women poets reflect on life and art)是一部研究爱尔兰女性诗人的著作。书中收录了包括依婉·伯兰、努拉·尼·多姆奈尔、梅德波·麦克奎恩等当代爱尔兰著名女诗人围绕其“爱尔兰人”、“女性”和“诗人”身份所撰写的散文,表达了在政治和宗教上受男性统治的爱尔兰女性是怎样超越日常生活、发出反抗“双重标准”的声音,怎样把生活转变成艺术。这是一本非常难得的理解爱尔兰女性诗人、诗歌及其诗学观念的著作。

除了整体上研究当代爱尔兰诗歌的专著外,还有对个体爱尔兰诗人进行研究的著述20多部。根据在谷歌学术网上搜索的结果来看,研究谢默斯·希尼的专著有22部。这些专著主要是从身份问题、希尼诗学观、希尼诗歌与中世纪诗歌关系等方面来进行研究。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迈克尔·卡瓦纳(Michael Kavanagh)撰写的《以诗歌为业:谢默斯·希尼的诗学》(Professing Poetry:Seamus Heaney’s Poetics,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Press)。希尼既是一位诗人又是一位目光犀利的评论家,在他40余年的创作事业里,共出版了5部文学评论专著。卡瓦纳的著述主要通过阐述希尼的诗学观——他对于诗歌的定义和功用的界定——并与他具体的诗歌创作联系起来,来研究他的文学评论,同时探讨了其他作家对希尼诗歌和评论的影响。弗洛伊德·科林斯(Floyd Collins)编写的《谢默斯·希尼:身份危机》(Seamus Heaney:The Crisis of Identity,Newark:University of Delaware Press and London:Associated University Press)一书主要是从希尼的生平入手来解读其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身份问题。研究德里克·马洪的著作有休·霍夫顿(Hugh Haughton)撰写的《德里克·马洪之诗》(The Poetry of Derek Mah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该书按照时间顺序对马洪的诗歌进行了详尽地评论。由艾伦·J·皮考克和凯瑟琳·德维恩(Alan J.Peacock&Kathleen Devine)主编的研究麦克·朗利的著作《麦克·朗利之诗》(The poetry of Michael Longley,Oxford University Press)是一本1996年在阿尔斯特大学召开的研讨会的论文集。其中收录了当代著名的朗利和爱尔兰诗歌研究专家的论文。与会专家的论文分别从语义、语境、诗歌技巧等视角解读了朗利的诗歌生涯。2010年出版的由肖恩·埃尔科比亚-墨菲和理查德·柯克兰德(Shane Alcobia-Murphy,Richard Kirkland)所著的《梅德波·麦克奎恩之诗》(The Poetry of Medbh McGuckian:the Interior of Words,Cork University Press)是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书中收录了国际知名学者对麦克奎恩的评论文章。这是第一部研究麦克奎恩的专著,也是第一部系统地研究爱尔兰一位女作家的著作。这说明爱尔兰女诗人因其卓越的创作实绩引起了相关研究者的关注。我们有理由相信将来势必会有越来越多研究者来关注她们。

近10年来国外对当代爱尔兰诗歌的研究论文共有139篇(综述2篇,希尼88篇,马洪23篇,伯兰21篇,古诺尔4篇,墨菲1篇)。这两篇关于当代爱尔兰诗歌的综述文章分别是探讨塞缪尔·贝克特对当代爱尔兰诗歌的影响以及北爱尔兰诗歌与当代经典的关系。如马克·尼克森撰写的文章《黑暗中的闪光:现代爱尔兰诗歌中的塞缪尔·贝克特》,主要追溯了塞缪尔·贝克特对当代爱尔兰诗歌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的爱尔兰暴乱之后,身份、地位以及艺术家在社会中的角色受到了质疑,很多爱尔兰作家转向贝克特寻找答案。尤其是马洪、金塞拉和维特里这样的爱尔兰诗人,他们与贝克特的文本展开对话,发掘其诗歌在创作、哲学、美学、政治、宗教等方面的意义,并把它和自己的创作结合起来。[1]这篇文章对于读者理解爱尔兰当代文学中的传承性非常有益。

对具体诗人的研究以研究诺贝尔奖得主谢默斯·希尼的文章居多,达88篇(图1)。其中有对希尼的采访、对其具体诗作和诗集的评论,如对其诗集 Human Chain(2010)、District and Circle(2006)、沼泽组诗(Bog Poems)和他纪念母亲的诗歌的评论。玛格德丽娜·凯(Magdalena Kay)撰写的《此在即拥有:谢默斯·希尼诗歌中的自我和他者》一文从哲学中的“自我”和“他者”出发,认为希尼的诗歌表达出一种空间上的“他者”意识,希尼通过进行考古式的深挖、仪式以及神话来克服上述意识。[2]迈克尔·帕克(Michael Parker)撰写的《雷中坠物:谢默斯·希尼的《区线与环线》中的诗歌与政治》主要从文学研究中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为出发点,探讨了希尼在新诗集《区线与环境》(2006)中对“焦虑新时代”的国际时事的关注,如9·11袭击、反恐战争和伦敦爆炸事件等怎样在他的诗作中得以表现,以及他怎样最初通过返回原始的、童年的经验来迂回地表达这些时事。文章除了对政治以及文学中的关键要素如结构、形式和隐喻有详细评述外,主要集中于作品中的互文性“存在”,它们常常出现在希尼的创作中并赋予其活力。[3]除此之外还有从地方主义、后殖民角度解读希尼或比较研究他和其他爱尔兰诗人的文章。

图1 国外谢默斯·希尼研究论文统计

除了希尼,关于爱尔兰另一个诗人德里克·马洪的研究论文有23篇,其中多篇是对休·霍夫顿(Hugh Haughton)撰写的《德里克·马洪之诗》(The Poetry of Derek Mahon)一书的评论。还有对其“挽歌”诗学的探讨以及比较研究他和麦克·朗利诗歌的文章。关于当代爱尔兰著名女作家依婉·伯兰的研究文章有20篇。文章主要集中在评论伯兰的诗集和她诗歌中的政治、身份问题以及她作品中独特的“女性主义”。①伯兰的诗歌植根于她本人的现实身份——爱尔兰女人、爱尔兰女诗人、妻子、母亲和女儿,以亲身经验入诗,以自身的真切感受和作为诗人的敏感诠释着生活,消解着形而上的女性主义。对另一位当代女诗人努拉·尼·多姆奈尔进行研究的文章有4篇,有研究其性爱诗歌及其翻译的,有总评其诗歌的,也有比较研究她与其他诗人(如伯兰)的文章。

综上所述,近10年来国外对当代爱尔兰诗歌的研究成果无论是专著还是论文都较为丰硕。研究者采取各异、独特而新颖的研究视角,对一个或几个作家及其作品展开研究。对当代爱尔兰诗人及其诗歌的研究著述主要集中在诺贝尔奖得主谢默斯·希尼身上。此外对爱尔兰女性诗人的关注也是当代研究的一个特点。但遗憾的是,研究者主要还是将目光集中于诺贝尔奖得主谢默斯·希尼,而对其他诗人则研究和探索甚少,这无疑是不利于推进当代爱尔兰诗歌研究进程的。

二、国内研究状况

国内目前出版的对当代爱尔兰诗歌研究的专著不多,只有李成坚博士用英文撰写的《爱尔兰—英国诗人谢默斯·希尼及其文化平衡策略》一书。其他研究成果主要是论文,主要发表在《当代外国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学评论》、《译林》等杂志上。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的部分数据无法统计),1999年1月至2010年发表的关于当代爱尔兰诗歌的学术论文共47篇(综述文章3篇,希尼35篇,古诺尔4篇,朗利2篇,伯兰2篇,马尔登1篇),另有硕士论文4篇。

近10年来发表的3篇综述文章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董洪川撰写的《血与火铸成的诗行——当代爱尔兰诗歌特征简论》。文章通过分析多位当代爱尔兰诗人如克拉克、希尼、马洪、蒙塔古、金塞拉、朗莱、伯兰等人的诗作,对当代爱尔兰诗歌创作走势进行了简要勾勒,认为爱尔兰诗歌由于其特殊的文化背景而表现出关注现实、关注民族命运的特点;诗人们以诗歌为武器,抵抗暴力,寻求和平;同时又通过诗歌寻找文化身份,表现“爱尔兰品质”。[4]这篇文章准确地从总体上把握住了当代爱尔兰诗歌及其特点,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爱尔兰诗歌指明了方向和侧重点。

国内关于诺贝尔奖得主谢默斯·希尼的研究由于丁振祺、吴德安、李成坚等学者的推动,取得了一定成果:研究论文35篇,硕士学位论文4篇。这些论文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总论性研究。如吴德安的《希尼的诗歌艺术》仔细、翔实地梳理了希尼的创作历程、诗歌特点,是一篇从整体上理解希尼诗歌艺术的难得之作。[5](2)身份问题研究。代表作有李成坚的《谢默斯·希尼:一个爱尔兰-英国诗人——从“身份问题”解读希尼诗歌与诗学》一文,文章从公民身份和文化身份的角度解析希尼在1983年的公开信中有关“爱尔兰诗人”的声称。然而对诗人双重身份的界定并非论文本意,作者只是将其当成一个有效的视角去阅读和理解诗人的诗歌及其诗学思想的形成轨迹,并最终考察诗人平衡策略的当代意义和现实性。[6](3)对具体诗集和系列诗歌的解读。如何宁撰写的《论希尼的“沼泽”系列诗歌》通过细读希尼的“沼泽”系列诗歌,认为希尼通过融合历史和现实,来探索爱尔兰民族性和重建爱尔兰民族意识。[7](4)希尼和文学传统研究。如董洪川撰写的《希尼与爱尔兰诗歌传统》认真梳理了希尼在诗歌创作中如何广采博纳、兼收并蓄,将爱尔兰文学中两种截然不同的“乔伊斯式”和“叶芝式”传统结合到一起,做到了既忠实于乡土的实际经验,又能以美学距离创造出属于个人心灵的意象和保持诗歌的艺术性。[8]此外,对希尼诗歌采取的研究新视角有2010年曹莉群发表在《当代外国文学》上的《自然与人:解读谢默斯·希尼诗歌的新视角》一文。该文主要是以希尼在不同时期的代表性诗集为基础,借助生态批评的相关理论,系统地探析了希尼诗歌中自然与个人、自然与民族传统以及自然与民族神话之间的互动关系。这提供了从生态批评来解读希尼的新视角,进一步证明希尼诗歌的经典性。[9]

除了对希尼的关注外,还有对新兴起的当代爱尔兰女诗人努拉·尼·古诺尔的关注。在现有的4篇文章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杨建玫发表在《当代外国文学》上的《爱尔兰语诗人奴拉·尼·古诺的独特魅力》。文章认为这位在欧美影响甚广的爱尔兰女诗人在创作内容、语言、视角等方面均有所突破。在创作内容上,她表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在创作视角上,她将男性置于被观察的客体地位。但她的作品同时流露出对男性阳刚之美的赞美之情,暗含了女性的自卑情结;在语言上,她坚持用爱尔兰语进行创作,意在复兴民族语言,这一切都表现出诗人的独特魅力。[10]关于其他当代爱尔兰诗人的研究文章还有研究迈克·朗利的2篇。如夏延华撰写的《从迈克·朗利诗歌看互文写作与文学创新》一文从互文性的理论源起和流变入手,以北爱尔兰诗人朗利的诗歌所蕴含的互文策略为主要研究对象,阐明了互文性对文学创新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对“作者之死”派学者所标榜的互文性使作者的创作主体地位彻底丧失殆尽的观点进行了反驳。[11]此外,还有吴伟华对依婉·伯兰的一篇研究论文《寻求真实的声音——谈依婉·伯兰的创作思想》。文章通过分析伯兰3首以“郊区妇女”为主题的诗歌,认为她的创作思想不断深化,她通过挑战爱尔兰诗歌传统,确立自己独特的主题,寻找到了作为一位爱尔兰女诗人的真实声音。[12]李新德研究北爱诗人保罗·马尔登的文章《身处边缘:保罗·马尔登诗歌中的民族性》则是以马尔登诗歌的民族性主题为切入点,探讨了诗人诗歌中民族性的表现:70年代——直接、强烈,80年代——超然,90 年代以来——跳出狭义的民族主义和语言樊篱,在更广阔视域里寻求自我的身份与民族的前途命运。[13]这些文章尽管数量不多,但其研究视角各异,可以给研究者以启发,具有重要的开拓意义。

三、结语

从上面对国内外近10年来当代爱尔兰诗歌研究状况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外对于当代爱尔兰诗歌的研究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相关的著作和论文研究内容逐步扩展,研究方法日趋多样化。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焦点过分集中于诺贝尔奖得主谢默斯·希尼,对其他重要诗人及其诗歌则研究甚少;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数量、内容和方法上都远不及国外,而且研究缺乏广度、深度和系统性。

这些不足给国内外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但也指明了新的方向。在以后的研究中,研究者要拓宽视野,将更多的爱尔兰优秀作家和作品纳入研究范围之内;要进行多方位、有深度、全面而系统的研究;要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发展动态;要在国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有所突破;应加强研究的反思性、争鸣性和本土视角。随着国内外研究资料交流的日益频繁和研究队伍的日益壮大和成熟,相信以后国内外对当代爱尔兰诗歌研究的前景一定更加广阔。

[1]Mark Nixon.“A brief glow in the dark”:Samuel Beckett’s Presence in Modern Irish Poetry[J].Yearbook of English Studies.2005(1):43-57.

[2]Magdalena Kay.Belonging as Mastery:Selfhood and Otherness in the Poetry of Seamus Heaney[J].New Hibernia Review,2010(1):78-95.

[3]Michael Parker.Fallout from the Thunder:Poetry and Politics in Seamus Heaney’s District and Circle[J].Irish Studies Review.2008(4):369-384.

[4]董洪川.血与火铸成的诗行——当代爱尔兰诗歌特征简论[J].当代外国文学,2001(4):145-151.

[5]吴德安.希尼的诗歌艺术[J].国外文学,2000(4):45-50.

[6]李成坚.谢默斯·希尼:一个爱尔兰-英国诗人——从“身份问题”解读希尼诗歌与诗学[J].当代外国文学,2005(1):61-66.

[7]何宁.论希尼的“沼泽”系列诗歌[J].当代外国文学,2006(2):90-95.

[8]董洪川.希尼与爱尔兰诗歌传统[J].当代外国文学,1999(4):61-67.

[9]曹莉群.自然与人:解读谢默斯·希尼诗歌的新视角[J].当代外国文学,2010(3):12-20.

[10]杨建玫.爱尔兰语诗人奴拉·尼·古诺的独特魅力[J].当代外国文学,2003(2):155-160.

[11]夏延华.从迈克·朗利诗歌看互文写作与文学创新[J].当代外国文学,2009(2):81-87.

[12]吴伟华.寻求真实的声音——谈依婉·伯兰的创作思想[J].新学术,2008(5):182-185.

[13]李新德.身处边缘:保罗·马尔登诗歌中的民族性[J].名作欣赏,2007(10):101-104.

Critical Studies on Contemporary Irish Poetry(1999-2010)

HOU Lin-mei
(Foreign Languages College,Henan Normal University,Xinxiang 453007,China)

Based on the statistic data from Google Scholar,CALIS and CNKI,a survey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studies was made on contemporary Irish poetry in the past decade through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In the last decade,the Irish poetry has increasingly attracted attention of literary critics abroad.The related published books and papers demonstrate the increasing academic interest in the concerned field and research perspectives,while the domestic research result is inferior to that of abroad in quantity,focus and perspectives.However,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such studies that cannot be ignored.In another way round,these problems pose the real challenges and suggest new directions for the future studies of the poetry of Ireland.

Irish literature;contemporary poetry;foreign literature

I562.072

A

1672-3910(2011)05-0057-05

2011-04-01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7FWX-010)

侯林梅(1979-),女,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默斯希尼爱尔兰
泰国渔民在海滩边捡到珍贵龙涎香估值226万元
一个统一的爱尔兰:爱尔兰统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面对深处的挖掘
谢默斯·希尼诗歌语篇平衡观取效行为阐析
鬼斧神工!爱尔兰巨人之路
爱尔兰睡眠学会
爱尔兰:小岛屿,大乐趣
国内希尼研究20年综述
从希尼到谢默斯: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谢默斯·希尼:会议与纪念”综述
剖析《八月之光》中乔·克里斯默斯的悲剧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