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关于坚持自力更生方针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思想

2010-12-26辛岩

中华魂 2010年2期
关键词:方针外国国家

文辛岩

毛泽东关于坚持自力更生方针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思想

文辛岩

我们的经济建设,是主要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还是仰赖外国?是闭关锁国,还是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这是毛泽东反复阐明并一贯坚持的方针

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这就是:

第一,应当主要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进行经济建设。

毛泽东一贯强调,决定中国命运的是中国人自己,中国的事情要靠中国人来办。他说:“我们没有别的本钱,只有一桩,就是老百姓。人多,地大,是我们的两桩本钱。”我们要靠这个本钱来发展自己。“什么都靠别人,靠不住。自己要有志气,有干劲。”

他说,近代中国的历史证明,外国帝国主义势力来到中国,基本上不予只取。所以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的经济、文化“几乎是在没有什么遗产的情况下搞起来的”。这个历史教训,我们应当认真记取。

第二,必须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毛泽东多次讲过,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仅仅做到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总产值是不够的,还必须解决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问题。

这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建立在稳固、可靠的基础之上,从而有利于比较迅速地改变我国国民经济长期落后的状态;同时也才能够使中国在赢得政治上的独立以后,进一步赢得经济上的独立,并由此使中国已经赢得的政治上的独立得到巩固而不重新受制于人。这样,也才有利于中国在独立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平等的经济往来。

第三,要靠自己的努力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搞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尤其重要。毛泽东强调地指出:“特别是农业,更应当搞好。吃饭靠外国,危险得很,打起仗来,更加危险。”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大国。农业这个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发展,粮食这个重要战略物资的生产,其主动权必须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否则,将在经济上乃至在政治上陷入极大的被动。

第四,主要依靠国内市场,着力满足国内需求。

对于中国主要应当发展外向型经济,还是应当着力满足国内需求这个问题,毛泽东的答案很明确:我们这类国家,“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当然,“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不做生意”。我们“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但是,不能主要依靠国外市场。他多次讲过:“对外贸易只能起辅助作用,主要依靠国内市场。”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其国内市场的容量是十分广大的,而且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民收入的提高,它的容量还将不断地扩大。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这是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事实上,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企图主要依靠国外市场,来充分满足本国人民多方面的需要,是根本不可能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样做,还会使中国对外国经济产生依赖,妨碍中国自身独立自主的发展,一旦国际上的敌对势力出于政治上及其他方面的考虑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中国的生存甚至也会从根本上受到威胁。对于这些情况,是不能不预先估计到的。

第五,独立自主地确定经济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方针、政策。

毛泽东指出:“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认真学习外国的好经验,也一定研究外国的坏经验——引以为戒。这就是我们的路线。”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并不是意味着中国不需要积极发展对外经济联系,走闭关锁国、自我孤立的道路

还在新中国成立前,1938年,毛泽东就说过,“中国已紧密地与世界联成一体”了。“中国无论何时也应以自力更生为基本立脚点。但中国不是孤立也不能孤立,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的事实,也是我们的立脚点,而且必须成为我们的立脚点。我们不是也不能是闭关主义者,中国早已不能闭关。”(《毛泽东外交文选》第16页)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来说,也是这样。新中国成立后他明确地讲过:“搞经济关门是不行的”。(《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71页)

不能闭关锁国,不能关门搞经济,这就意味着要与其它国家发生经济上的联系,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要对外开放。为此,他主张:

第一,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平等互利,互通有无。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就指出,“有生意就得做”。“我们必须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

尽管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毛泽东还是反复地说,不能关起门来搞经济,我们“需要交换”。我们要同其他国家发生经济上的联系,“互相交换有益的东西”。1949年12月,他就提出,应从统筹全局的观点出发,“准备和波捷德英日美等国做生意”。

他一贯主张,要“平等互利,互通有无”,发展对外贸易。

第二,应当有条件地利用国外的资金。

早在1936年,毛泽东在陕北会见美国记者斯诺时就说:“苏维埃政府欢迎外国资本的投资”。但是我们“对影响中国独立政治权利的外国投资,一概不予承认”。

1944年8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中提出,“在双方有利原则下,我们欢迎国际投资与技术合作”。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报告中说:“为着发展工业,需要大批资本。从什么地方来呢?主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积累资本,同时借助于外援。在服从中国政府法令、有益中国经济的条件下,外国投资是我们所欢迎的。”

1946年5月,中共中央在关于解放区外交方针的指示中进一步提出:“我应采取与美国及英法等国政府及其个别商人进行经济合作的方针,在两利的原则下,我们政府及商业机关应和外国商人以至外国政府直接订立一些经济契约,吸收外资来开发山东的富源,建立工厂,发展交通,进行海外贸易。在订立这些契约时,只要避免不致因此受垄断、受控制及受外间政治上的攻击”,“而又对我有利,即应放手订立,允许外国人来经商开矿及建立工厂,或与中国人来合作经营工厂”。

这些情况表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在利用外资的问题上,思想是很开放的。同时,对于如何利用外资的问题,又保持了清醒的认识,提出了应当遵循的正确原则,如:“主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积累资本,同时借助于外援”;要“在服从中国政府法令、有益中国经济的条件下”,引进外国投资;要“把大量外资用于大规模地发展生产事业”;要避免“因此受垄断、受控制”;等等。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曾利用过苏联的贷款,但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并没有能够引进和利用西方国家的资金。这不是因为我们搞自我封闭,而是因为美国等西方国家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等的缘故。邓小平说过:“毛泽东同志在世的时候,我们也想扩大中外经济技术交流,包括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贸易关系,甚至引进外资、合资经营等等。但是那时候没有条件,人家封锁我们。”(《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27页)

第三,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分析地借鉴外国发展经济的经验。

毛泽东清醒地认识到,搞建设,“我们的经验是很不够的”,“要善于向世界各国人民学习”。1956年初,他明确地提出了“向外国学习”的方针,主张“世界各国,什么地方有好东西,统统学来”。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提出过“学习苏联”的口号。在苏联暴露了自己在建设中的问题之后,毛泽东说:对苏联的东西,也要分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不从之”。同时,他又指出,仅仅学习苏联还不够,我们“还一定要学日本和美国”,学西方发达国家,也还要学发展中国家等一切其他的国家。

为了向外国学习,毛泽东说过:“我也希望到世界各国去走走。”他在会见外宾时多次表示,希望去缅甸等国看一看;“还想到日本去看一看”,“甚至还想去美国看一看”。可惜“现在却没有希望实现”。

向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有一个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

毛泽东说:“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

他认为,“西方世界的太阳是傍晚的没落的太阳”。“它们在政治上是落后的,腐败的,低级趣味的”。所以,我们不能迷信西方,以为那里什么都好。东方人“要在破除迷信的条件下学习西方”。要学它的长处,不要学它的短处。科学技术本身没有阶级性。所以,他认为,“在技术方面,我看大部分先要照办”。当然,“已经清楚的那一部分,就不要事事照办了”。

西方资本主义的企业管理制度和方法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本身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是为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服务的。所以,毛泽东提出,要学它的“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同时又不能全盘照搬。

为了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他提出要采取派出去和请进来两种办法。他说,我们不仅要向社会主义国家派遣留学生,而且也“要派人到资本主义国家去学技术,不论英国、法国、瑞士、挪威,只要他要我们的学生,我们就去嘛。"他也说过,可以进口外国技术,利用外国的技术人员帮助训练本国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

毛泽东强调,“向外国人学习是为了今天的中国人”。我们“应该是在中国的基础上,吸收外国的东西。应该交配起来,有机地结合”。“照抄别国的经验是要吃亏的,照抄是一定会上当的。这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经验”。

第四,还要对别的国家和民族进行帮助,对世界有些益处。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文化比较落后,需要集中力量发展自己;与此同时,也还应当承担自己的一份国际主义义务。毛泽东指出:“中国不仅自己料理自己,自己过生活,还应该对别的国家和民族进行帮助,对世界有些益处。同别的国家一样,不仅要为自己而且要为世界做些贡献。和别的国家互相帮助,发展经济关系,尤其是我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之间互相了解,交流经验,很有必要。”

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问题上,提出中国要承担自己的国际主义义务,这是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特色之一。

总之,在毛泽东看来,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与积极发展对外经济联系,两者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他的这些论述,我们在今天读来,仍然感到十分亲切,并能从中受到教益。

猜你喜欢

方针外国国家
“双百”方针与毛泽东哲学思想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论《创造月刊》的编辑方针及其它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外国公益广告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党的防止腐蚀方针确立及其初步实践的历史经验
外国如何对待官员性丑闻案
外国父母看早恋,有喜有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