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中诞生在重庆“海孔飞机厂”的第一架国产运输机

2010-12-25张仲

重庆与世界 2010年12期
关键词:制造厂南川孔洞

文/张仲

抗战中诞生在重庆“海孔飞机厂”的第一架国产运输机

文/张仲

The First Domestic Transpor t Aircraf t Produced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中运一式”运输机在重庆白市驿机场试飞成功 图/林同骅

抗战爆发前的一、二十年里,中国先后创办过二十余所航空修理厂、数所飞机制造厂、一所降落伞厂和一所航空发动机制造厂;创建了一批航空学校;十余所工科大学还开设了航空工程系,中央大学、清华大学还自己设计制造了中国的第一个风洞和风洞天平;加之一些民间航空团体存在,当时的中国已有弱小的航空工业基础和有限的专业人才。

抗战时期,中国的飞机工厂全部迁往大后方,根据实际情况整合为4家(包括海孔飞机厂)。这些工厂的主要任务是装配或维修外国军机,其中三家是:

昆明第一飞机制造厂:即“航空委员会第一飞机制造厂”,抗战中成功试制出“复兴号”双翼轻型飞机56架;1945年曾制造“研驱一式驱逐机”,但试飞失败 ;1945年开始研制直升飞机,至1948年先后制成试验用的“蜂鸟”号双叶、共轴式直升机甲型和乙型各一架。

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该厂是中国与美国合办的一家飞机厂,抗战爆发后,迁往云南省瑞丽,改名“航空委员会雷允飞机制造厂”,员工最多时达2929人,工厂曾装配112架飞机,机型主要是飞虎队驾驶的P-40战机和部分运输机。它是抗战中国最大的飞机厂。

成都第三飞机制造厂:即“航空委员会第一飞机制造厂”,该厂于1942年4月建立,原海军飞机制造处的部份人员并入厂内。1942年到1944年,成都飞机制造厂根据苏联的SB-3轰炸机资料,设计制造了研轰三式轰炸机,全机总重量达13吨,成为当时中国生产的最大飞机。

南川海孔洞工厂大门

重庆南川海孔飞机厂的前身——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是1935年1月,国民政府行政院与意大利菲亚特等四家航空公司签约,全面引进意国技术而创设的“中意飞机制造厂”。该厂创设经费由意方先期垫付135万关金。其中建厂经费70余万关金、机器设备40余万关金,但中方需在5年内还清垫付金。至1937年2月,8座主要厂房建好,开始维修及组装飞机。但好景不长,不久中国抗战全面爆发,意大利根据“轴心国”协议,将其航空专家,从中国全面撤出,日寇飞机亦将工厂厂房全部炸毁。为了保存中国长期抗战的物质命脉,南昌飞机制造厂的员工带着已疏散的机器设备、器材等开始向西实行战略撤退,经九江、武汉,于1939年上半年到达重庆以南的南川新厂。

新厂址选在重庆(今)万盛区丛林镇海孔村海孔洞里(抗战时南川县境内),故名“海孔飞机厂”。 海孔洞是古代内陆海的遗迹,这是一个石灰岩石经长期水流侵蚀而形成的天然溶洞。洞内高50多米,洞口宽近20米,深约200余米,洞壳厚40米至70米,洞内有许多光怪陆离、姿态万千的钟乳石,有清澈溪水从洞内深处流出。洞口是个寺院,有不少神像,文人在洞口最高处书刻“豁然开朗”四个大字,是隐藏防空建厂的好地方。

工厂征地约3341市亩,并将厂区附近划为特别警戒区。征地由南川县政府召集当地有关部门评定价格,征地款法币11630.60元。省政府通知以海孔为中心,半径30华里范围内的树木由飞机厂低价购用,并从川湘公路49公里处修一条7.6公里简易公路到海孔洞。

1938年1月新厂开建,从杭州飞机制造厂分派技工73名为工作骨干,在当地招收一些人员,进行工厂的设计和基建。1938年底,新厂落成。装配车间、机库、金工、钳工、白铁、木工车间皆在洞内,焊接、锻铸车间设在洞外,洞侧小洞安装了柴油发电机解决厂动力照明用电。后在洞外建了机身库、办公室,在后沟修建了总装车间等。洞内建筑有较好的防潮、防火设施,洞外建有防空、战壕等工事,构筑有良好的防空伪装。厂内驻有一个营的部队负责警卫,防空、防特、防盗等工作亦有周密的安排。

生活设施远离厂区,虽然简陋,还基本齐全,有职工宿舍、职工医院、、邮局、小百货商店,还建造了天然游泳池等文化体育设施,后又修建了职工俱乐部、托儿所等一些生活用的设施。到1942年前后,全厂职工最多时,约有1000余人(不包括200余民工)。

1939年工厂改组,更名为“空军第二飞机制造厂”。1941年10月16日,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军政厅发给第二飞机制造厂空军军旗一面、上校阶级旗一面,以示厂的级别和享受的政治待遇。

1939年7月,第一架仿苏式E-16单座驱逐机制造完成,飞机要作出厂试验,万山丛中的海孔洞周边,没有大片平地作试飞机场(这对工厂的防空安全不是坏事), 员工们用粗钢丝绳将飞机拴紧,然后再发动机器试飞,检验成功后,再把机身、机翼等部件卸下,用汽车运到一、二百里外的白市驿机场组装试飞。

海孔洞防空条件极好,日寇获知该厂一些零星情报后,先后五次派出飞机前来搜索、轰炸,从天空俯瞰,只有青山和农田,找不着任何可供轰炸的目标。恼羞成怒的日军飞行员却将暴戾施加于和平的城镇、农家田园和无辜的中国平民。1939年10月23日上午8点多,天气晴朗,18架日本飞机组成两个大队,从水江方向飞过来,先在海孔上方寻找飞机厂,没有找到,于是返回南川县城,分成两批次向城市投下炸弹若干, 随后三架飞机排成一队,低空俯冲,用机枪向人群扫射,遂使县城变成人间地狱!

这次轰炸,日机共投弹142枚,炸死180人,毁屋850余间。此后,日机又来轰炸了4次,但始终找不到海孔洞,万恶的日寇都将罪恶倾泄在南川城镇居民头上。为了飞机厂、为了中国抗战,南川人民付出了惨烈的代价。

1943年初,在没有图纸的情况下,工厂利用库存的一些舶来航空木材和抗战前后的配件、仪表,新运进的美制航空发动机等器材,设计、制造我国第一架双发运输机。飞机能容正副驾驶员、领航另旅客8人,共11个座位。机身、机翼、尾翼皆木结构,外蒙层板和布,只有副翼和襟翼是铝合金制成。全机长11.05米,翼展15.85米。1944年5月,飞机制造成功,起名为“中运一式”。 随后将飞机分装在10几辆卡车上运往白市驿飞机场。

1944年10月,“中运一式”装配成机后,在白市驿机场升空试飞。11月某日,万众瞩目下,“中运一式”从白市驿机场腾空而起,58分钟后,飞机在成都太平寺机场成功降落。电波将成功的讯息传来,白市驿机场一遍欢腾。该机场是中美空军混合大队基地,目睹此情景的不少盟军飞行员,亦对中国人竖起大拇指欢呼、称赞。这是飞机厂员工们的成功,也是中国人民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敢于创新的精神体现。

1939年至1947年,(没图纸的情况下)该厂先后生产了100多架飞机,包括仿苏式E—16飞机20余架,仿德式H 17型中级滑翔机30架,狄克生式初级滑翔机50架,以及自行设计、制造的我国第一架军用运输机“中运一式”,“中运二式”和全金属的“中运三式”等。这上百架飞机曾装备抗战空军作训练之用,或成功试飞,均在中国航空史上留下飞翔的轨迹。

1947年,飞机厂复员,有500余人随厂迁回南昌。1965年三线建设时期,晋林机械厂从山西迁到“海空飞机厂”旧址。2003年,晋林厂迁往四川彭州。海孔洞再复沉寂,只有那残存的遗址在向人们倾诉它曾有的辉煌,传递它那不朽的历史信息。 (作者系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副研究员)

在工厂大门外的“中运一式”运输机(1994年)

猜你喜欢

制造厂南川孔洞
南川:“特”字上下功夫 “同”字上做文章
汽车制造厂水处理技术应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扩散与幂率蠕变联合控制的孔洞受约束长大模型研究
一种面向孔洞修复的三角网格复杂孔洞分割方法
“大地球”
重庆市南川区:山隐云深不知处
迷你学霸“制造厂”
走路时,我们会踩死细菌吗
寻 宗
铝合金薄板在疲劳载荷下孔洞聚合试验中的材料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