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抢抓崛起机遇调整信贷结构
——以中国工商银行湖北孝感分行为例

2010-12-13夏志青邹凡何继远高斌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0年12期
关键词:信贷业务小企业信贷

夏志青 邹凡 何继远 高斌

抢抓崛起机遇调整信贷结构
——以中国工商银行湖北孝感分行为例

Seizing the Rising Opportunity,Adjusting Credit Structure A Case Study of ICBC Xiaogan Branch

夏志青 邹凡 何继远 高斌

近年来,中国工商银行湖北孝感分行抓住国家调整产业结构,推进重点区域发展战略,扩大内需的时机;秉承“绿色信贷”理念,开展信贷结构调整,坚持有进有退,有保有压,有控有调,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信贷政策,将贷款投向国家引导的重点产业、重点行业、优质项目、优质企业,成功推动了信贷结构向良性转化,资产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通过孝感地方经济与中国工商银行湖北孝感分行(以下简称“我行”)信贷结构现状的调查,对进一步调整信贷结构,推进孝感经济结构调整提出了可行的措施。

一、孝感分行信贷结构基本现状

受益于中部崛起和武汉城市圈建设,截至2009年末,我行各项贷款合计606383万元,比2006年末增加195914万元,年均增幅14%。贷款前十个行业中,公路贷款是重点营销目标,余额位居首位;化工贷款作为湖北省重点产业集群和支柱产业位列第二;机械、批发零售贷款从第七升到第三、第十上升到第四;传统的火电从第三退居第五。存在的问题是:

(一)优质信贷板块萎缩,新领域拓展乏力

信贷资源集中于资源行业、化工行业、铁路公路基础设施、房地产业。公路、电力、化工、金属制品、纸制品、教育等贷款绝对额占比较大,市场份额逐步下降。对孝感市“重点产业倍增计划”的行业拓展不力。对电子信息产业、汽车零配件产业、粮油机械、化工新材料、农产品加工业等孝感市重点产业集群,信贷业务拓展不够,未将其发展成为信贷结构中的中坚力量。对中小企业、第三产业、低碳产业进入不够。“三农”、节能减排、科技创新领域的贷款占比不大,对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医院、教育、住宿餐饮等服务与消费领域,客户市场进入不够。

(二)优质大项目资源储备不足,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

大项目储备不足,持续发展速度放缓。已审批待提款、已上报待审批和可供营销的储备项目资源不多,优质项目同业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份额有限,多数项目贷款进入还款高峰期,对信贷业务的稳定和持续发展不利。信贷资源配置导向性不强,对国家宏观调控支持的行业项目进入不够。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扩大内需为首任,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我行对上述领域的实际支持力度不够,信贷资产占比不高。项目营销中服务创新不多,低碳金融的服务范围不广。我行亟待抓住低碳经济发展的时机,加长“短板”,加快低碳发展创新,建立健全低碳环保型的信贷支持长效机制,促进绿色信贷的发展。

(三)小企业客户营销拓展不力,跨越式发展有待增强

2009年末小企业贷款余额仅占公司贷款的5%,离上级行要求15%占比有很大距离。授信和审批权限不足。我行属“小企业信贷业务谨慎投放行”。仅能办理A级以上小企业信贷业务,省行转授权单户800万元,期限1年。不能满足多数小企业信贷业务开展。小企业信贷产品创新不够。基本局限于传统流动资金贷款,小企业“网贷通”、贸易融资、小企业专业市场融资、小企业经营型物业贷款等创新产品没有用足用活。

(四)个人贷款结构失衡,贷后管理存在隐忧

个人贷款占全部贷款总额比例不足,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2009年末个人贷款占比为31%,离上级行要求的50%还有较大差距。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过高,经营性贷款及其他消费贷款发展不足。个人住房贷款在个人贷款总额中占比高达85%以上,结构严重失衡,而受住房政策调控影响,个人贷款发展后劲放缓。贷后管理滞后,存在隐患。部门之间职能重叠,信贷管理、个人金融业务、风险内控等部门均承担不良贷款清收处置职责,但职责范围难界定,责任不清导致部门信息不畅,最终造成个人不良贷款风险控制效果不佳。

(五)贸易融资遭遇瓶颈,新业务拓展局面尚未打开

新的客户资源开拓不足。没有形成以核心客户为基础,发展稳定上下游客户群的格局。核心企业供应链融资没有突破。武钢系、东风系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融资没有客户,以我行客户为核心企业的上下游客户供应链融资还没有完全形成。跨区域贸易融资受到系统控制。客户共享、供应链的建立、特别转授权程序复杂,流程环节多,业务效率低,不利于跨区域贸易融资营销和供应链的建立,不利于形成我行稳定信贷市场。贸易融资授信未能实现流程审批。与二级分行实际审批权限不匹配,造成两条线重复审批,拉长了业务办理流程。

(六)潜在风险贷款化解任务艰巨,信贷结构调整敏感性差

潜在风险贷款化解面临压力。体现在一方面余额较大,潜在风险贷款占比不高但金额较大;另一方面政策压力较大,城投公司和二级公路贷款属政府平台融资,受国家政策波动影响。信贷结构调整的敏感性较差。部分支行对传统的信贷业务念念不忘,对新业务开拓不力。信贷资源向国家确定的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领域倾斜不够,对拓展新行业和新领域效果不明显。房地产贷款新政调控后存在隐忧。一方面新政策出台后,选择客户需具有一、二级高资质,造成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客户流失;另一方面存量房地产贷款在房贷新政重拳调控之后存在质量波动风险,需要加强监控。

二、信贷结构调整的目标、对策和措施

力争用三年的时间,使我行的信贷行业结构、区域结构、期限结构、客户结构、产品结构提升到合理的水平,不断提高信贷资源配置能力、资产风险掌控能力和信贷业务盈利水平,促进信贷业务的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孝感分行“系统先进、同业第一”的发展目标。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调整信贷行业方向

实行分类管理,建立科学的客户行业结构。注重发展趋势、行业成熟度和成长性分析,既要看到即期效益,又要善于发现潜在的后发优势。在信贷资源配置中,加强授权管理和规模匹配。对优先支持的行业、区域、客户和品种,授权给予一定倾斜,权限给予适当空间,在贷款规模上优先支持;对严格控制或需要退出的行业,授权从紧,权限适当上收,规模控制从严。

(二)推进信贷集中改革,调整区域发展战略

探索新的信贷经营管理模式,实行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将孝感城区、汉川、应城等经济较发达的分支行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在信贷资源上予以倾斜,支持其发展成为当地金融同业中的大行、强行、品牌行,发挥拉动作用。推进城区行信贷集中改革。酝酿城区行信贷集中改革,改革后市分行将成为城区法人客户信贷业务的经营主体,所有法人信贷业务和信贷人员全部集中,对客户开展直接营销,减去支行的中间管理环节。实行区位特色发展战略。在出现新发展机遇的孝昌县增设机构,利用城乡一体化改革等政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村结构调整、加快促进农业科技创新。

(三)以优质项目、优质企业、小企业营销为载体,调整信贷客户结构

对存量信贷客户实行分类管理。通过名单管制,按照“支持、维持、限制、淘汰”措施对存量客户分类管理,将环境保护、污染治理、节能减排、生态保护作为客户分类依据,列出“支、控、压”名单,逐户制订处置意见、处置方案。加大优质项目储备力度。结合自身的区域经济特点,积极营销垄断性强、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好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建设、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营销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和手续完备的新能源利用、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技术改造、技术升级项目。加大小企业客户营销力度。发挥优势联动营销,提高客户贡献度。实施区域联动、部门联动、分支行联动、公私业务联动,发挥“1+n”营销优势,挖掘小企业的潜在客户价值,提升小企业利润贡献度。

(四)以新业务新产品为切入点,调整信贷产品结构

创新信贷营销理念,实现信贷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本着做大规模与调整结构并行、既做大又做强的原则,深入贯彻落实“三大一小”(大行业、大客户、大项目、小企业)客户发展战略,推进公司业务、贸易融资、小企业信贷、个人贷款、国际业务均衡发展,协调匹配,确保信贷结构有效调整。创新绿色信贷产品,积极拓展绿色信贷领域。营销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优质客户,跟踪国家政策、标准制定与实施情况(如建筑节能认证、能耗审计、排污权交易试点、水资源价格改革、碳核证减排量价格变动等)。创新产品组合模式,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坚持公司贷款与个人贷款联动,根据产业化、市场化、集群化、园区化的特点,通过商户互保、联保,提供个人经营性贷款,支持其向微型小企业发展;结合地域经济特点,开办农机贷款、林权质押贷款、小企业厂房按揭业务。创新个贷产品营销,提高优质个贷资产比重。加强汽车消费贷款拓展,通过与经销商和担保机构合作,积极推进汽车消费贷款业务;稳妥推进个人自用车及个人商用车贷款业务。创新产品置换模式,降低资产风险集中度。深化产品结构调整,发现、引导信贷客户的潜在需求,为客户提供融资与融智综合性服务,既考虑固定资产贷款等传统性融资,更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利用信托理财、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融资租赁等融资替代工具。

(五)以协调持续发展为目标,调整信贷期限结构

寻找长期资金来源。通过金融创新,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把部分活期存款转化为我行稳定的中长期资金来源,以使负债结构得到优化。适当控制中长期贷款的比重。在增量贷款投放上做到长、中、短期限匹配,实现均衡、协调、科学发展,将中长期资产转化为短期资产。尝试利用金融市场将中长期资产转化为短期资产,在金融市场上采用出售贷款使中长期贷款变现,通过贷款互换将中长期贷款期限变短。

(六)以提高信贷管理水平为保障,强化风险防范措施

既要保证新增贷款质量,对历史负责、对未来发展负责,又要防范存量风险,确保不出现重大资产质量问题,维护全行业务健康发展态势。坚持统筹兼顾科学管理。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自身发展与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关系,为社会创造价值,实现有质量有保障有控制的发展。加强新增贷款投向管理。坚持“优中选优、有保有压”。实施存量贷款精细化管理。加强对重点客户、重点领域的风险掌控,控制风险集中度。加强突发性信用风险和大额贷款风险事件管理。针对客户重大投资失误和损失、重大信誉危机、重大财务损失、管理层违规违法等情况,启动应急反应机制。

栏目主持:张奕

猜你喜欢

信贷业务小企业信贷
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研究
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信贷业务尽职免责规定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外债及其他信贷业务
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模式和风险管理研究
《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澳大利亚政府扶持小企业发展的模式及启示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
《小企业会计准则》之我见
电镀厂涨价搬迁 卫浴小企业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