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探析*
——以《集散控制系统组态调试与维护》课程开发为例

2010-12-01周哲民匡芬芳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11期
关键词:组态课程体系职业

周哲民 匡芬芳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株洲 412004)

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探析*
——以《集散控制系统组态调试与维护》课程开发为例

周哲民 匡芬芳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株洲 412004)

学习领域课程是从课程与教学微观层面上实现工学结合的最好载体。本文以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集散控制系统组态调试与维护》为例,从企业专业调研、课程开发理念、课程开发路径、课程实施与评价建议等方面探讨了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模式。

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学习情境;工学结合;行动导向

我院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团队是湖南省优秀高职教育教学团队,自2005年以来,专业团队每年暑假深入化工企业进行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从专业人才需求反馈信息分析,由于计算机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的融合,化工企业需要的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人才的规格发生了变化,要求不仅具有熟练的检测仪表和过程控制系统的维护技能,而且要掌握化工工艺知识和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组态和维护综合职业技能,并且对发现和解决工程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危机处理能力、成本和效率意识以及敬业精神等方面的职业素养,企业给予重点关注。

目前,教材内容过分重视原理和结论,缺乏应用性。从理论到理论的学科体系缺少与实际相结合的实用知识,学生只在考试前死记硬背那些原理和结论。课程编制忽略了如何把课程作为一个信息载体,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以及如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学生无法在体验中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未能突出工作实践在课程体系中的逻辑主线地位。

课程开发理念

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遵循高职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教学原则,结合课程开发涉及的具体问题,专业核心课程开发理念如下。

以职业能力为基础,注意在职业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智慧,打破依据知识的完整性选择课程内容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围绕职业能力培养选择课程内容。

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择知识,打破理论与实践的二元课程模式,以项目为载体实现工学结合,实现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的对接,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以工作实践为起点,把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理论下,课程按项目引导和任务驱动模式来建构,教学实施采用行动导向教学。

课程开发路径

调研工作岗位群 首先对湖南化工职教集团理事单位株洲化工集团、巴陵石化集团、岳阳纸业集团等石油化工企业进行市场调查,对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面向的岗位群进行职业规格调研和分析归纳,这是课程开发的基础和依据。

分析典型工作任务 召开生产过程自动化实践专家访谈会,对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及所需职业能力进行分析,为实现工作任务的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换以及学习情境的设计奠定基础。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面向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汇总如表1所示。

构建课程体系 研究完成本专业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行动能力,研究培养学习者职业行动能力的知识,从而形成本专业的学习领域。经过学习领域方案汇总,梳理学习领域和职业行动领域对应关系,即可确定学习领域的数量和内容,从而确定本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确定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经学院学术委员会讨论确定。

表1 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面向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汇总表

图1 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图

制定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课程标准包括以下内容:课程信息、课程地位与作用、课程开发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课程实施建议等。

确定课程开发主体 课程开发涉及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专业技术以及教学实践经验,因此我院成立了由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师、浙大中控公司技术工程师和职业教育理论专家组成的《集散控制系统组态与维护》课程开发团队。职业教育理论专家的作用是提供职业教育课程理念与开发技术指导;技术工程师的任务是把握课程内容的先进性、代表性和正确性;课程开发的主要任务由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完成。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专业教师加深对学习领域课程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地按照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

课程内容和结构 (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分解落实《集散控制系统组态与维护》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全国化工仪表维修工技能大赛比赛项目或典型的化工装置DCS项目任务为载体,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为一体。(2)课程由四大部分构成。学习情境一:集散控制系统软件组态;学习情境二:DCS系统维护;实训项目一:加热炉控制系统DCS软件组态;实训项目二:精馏装置控制系统DCS软件组态。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以工作过程导向重构课程结构和知识序列。其中,学习情境一和学习情境二的项目载体为全国化工仪表技能大赛采用的CS2000三位槽控制装置;实训项目一和实训项目二用于强化技能训练。(3)学习情境和课业设计。学习情境是在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由教师设计用于学习的“情形”和“环境”,是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的结果。课业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理想情况下)自主完成的综合性学习任务,即一种特殊的“综合性课程作业”。课业是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按照典型工作任务所包含的学习情境设计的,是学习情境的“物质化”表现,每个课业都针对一个学习情境。(4)教材体例和结构。教材编写体例按照学习目标、工作任务、课前知识、课堂知识、实践操作、评价标准、知识拓展和强化训练的顺序展开。课前知识和课堂知识包含有完成该任务所必须具备的理解性知识和技术理论知识,以及任务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用于解释“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实践知识指完成本项目必须具备的操作性知识,如操作步骤、工艺、工具设备名称等。要实现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相互融合。(5)编写学材。“学材”是用于“直接帮助学生学习”的教学材料,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工具。不是传统教材的替代品,而是传统教材的进一步发展,甚至可以指导学生在使用传统教材方面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常以引导问题(包括文章、图表和信息等)的形式出现。在学材引导下,学生可以设想出最终工作成果并进行自我控制的(独立或小组合作)学习。学材的作用是:促进有目的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学生从技术资料中获取和分析专业信息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并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获得方法能力等关键能力;帮助学生从实际经验和书本描述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学习的统一。

教学实施与评价建议

采用行动导向组织教学 依据专业和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以及高职生的学习基础与认知特点,采用行动导向组织教学。行动导向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为目标,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在教师引导下,主要采用团队合作的形式,通过多种不定型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和兴趣。在课堂上,通过项目的具体实施引导教学过程。教师由讲授者转变为指导者、评价者、管理者和咨询者。

教学流程 依据行动导向教学先行后知的教学理念,建议采用回顾旧知、任务下达、分组讨论、任务实施、成果展示和考核评价流程实施单元课教学,践行高职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教学原则。

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 投资50多万元分两期建设集散控制系统实训室,保障行动导向教学的组织和实施。

学业评价建议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建设思路,学生的学习评价要贯彻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与实际操作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强化过程考核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将能力考核分解到完成工作的过程中。

我院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自2006年推动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改革以来,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学成果和荣誉。本专业学生代表队连续两年荣获2008年第一届和2009年第二届全国化工仪表工技能操作大赛团体一等奖及四项个人全能一等奖。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改革推动了专业实训条件建设,本专业的过程控制实训中心成功入围2007年湖南省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技能教学水平认证培训基地。在课程改革进程中,促进了专业教学团队整体实力的提升,2009年6月,本专业教学团队成功入围湖南省优秀教学团队。

[1]周哲民,张麦秋.高职项目课程开发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7,(32).

[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

[4]雷正光,郭扬.论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02,(10).

[5]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6]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周哲民(1970—),男,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等教育研究室副主任,主要从事计算机过程控制和高职教育研究。

(本文责任编辑:杨在良)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ZJGB200905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G712

A

1672-5727(2010)11-0133-02

猜你喜欢

组态课程体系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基于PLC及组态技术的恒温控制系统开发探讨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职业写作
基于PLC和组态的智能电动拧紧系统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我爱的职业
铸造行业三维组态软件的应用
基于PLC和组态的新型回转类测试设备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