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英国家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2010-11-20蔡其勇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学科科学

蔡其勇

(重庆教育学院,重庆 400067)

中英国家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蔡其勇

(重庆教育学院,重庆 400067)

本文通过对中国和英国国家课程标准比较研究,发现两者既存在差异又存在共性。我国课程改革应更多地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以帮助广大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加深对我国现行课程标准的认识和理解,推动课程标准的深入贯彻落实,促进其改进和完善。

国家课程标准;比较研究;参考;改进

目前,教育界普遍认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多的应该是借鉴美国和英国的经验。研究中英两国课程标准,发现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各自的特点。本文拟对中英两国课程标准的价值、目标、框架结构及相关内容进行比较研究,希望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理解我国课程标准,以及对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进一步修订完善有所帮助。

一、课程标准价值取向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颁布后,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内容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注现代科学技术、信息与通讯技术、经济社会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关注自然,回归生活、回归自我、回归心灵;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强调学科知识的融合,加强科学与人文的渗透,提倡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把探究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强调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广泛应用,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英国中小学从2000年9月起开始开始实施的《国家课程标准》(The National Curriculum),明确阐述了学校课程的价值基础,社会的价值和他们所期望的社会形态影响着教育和被教育所影响。学校课程的价值基础主要来自于对教育的信念,即不管是校内还是校外的教育,均要促进精神、道德、社会、文化和身心的发展,其中包括促进个人健康的发展;同时还要促进机会均等、福利、公正、民主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应该反映出有利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永恒价值,包括:自身、家庭及相互关系,所隶属的较大的群体,社会的多样性及生存的环境等。[1]

二、课程标准目标定位

《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2]

英国《国家课程标准》指出:学校要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他们必须与家庭、社区、教会、政府、商业界、以及自愿组织进行合作,以实现课程的目标。[1]学校课程应为所有学生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学校课程应促进所有学生在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发展。

三、课程标准基本框架

课程标准的框架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整套标准的结构,另一方面是某一门课程或领域的结构。[3]

(一)我国课程标准框架

1.课程结构[1]

《纲要》指出: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

2.学科课程标准结构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的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2月,颁布了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现以《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为例说明如下:[4]

(1)基本结构。全日制义务教育《标准》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叙述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第二部分为课程目标,叙述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和三个分目标(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以及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第三部分为科学课程的内容标准,描述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五个方面的具体内容标准及活动建议。第四部分为实施建议,由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建议、教师队伍建设建议、关于科学教学设备和教室的配置等组成。第五部分为附录,包含具体目标中行为动词的定义、教学活动的类型与设计、案例三个部分。

(2)内容标准。内容标准是《标准》的核心部分,它是总目标和分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标准》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三个领域的内容分成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五个方面展开。每一方面开头用一段文字说明该部分教学内容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实施要点,然后用框图给出各层次教学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具体内容标准展开的逻辑线索,便于从总体上认识与把握。以科学探究部分为例,其框图如下:

《标准》将 3~6年级的科学课程作为整个基础教育科学课程的一个相对完整的阶段,具体内容标准所表述的是6年级结束时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的程度,不再划分年级或年段,这样可以给教材编写者和教师以更大的创造空间。考虑到科学探究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达成需要较长的时间,并应伴随着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因此在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中,对它们作了有机的结合。《标准》中的“活动建议”仅仅作为理解具体内容标准、设计教材和教案时的参考,并不是硬性规定。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或重新设计。

(二)英国课程标准结构

1.整体结构

论述国家课程标准的价值与目的,地位与目标。

(1)国家课程科目。核心课程是英语、数学和科学。非核心课程包括:设计与技术、信息与通讯技术、历史、地理、现代外语、艺术与设计、音乐、体育、公民(7~11年级,从2002年8月开始)等课程。2001年8月起,在10~11年级继续开设数学、科学、设计与技术、现代语言和体育。所有学校必须开设宗教教育,并强调宗教教育的重要性,但家长可以让孩子放弃这门课程的学习;从小学开始学校还开设有性教育,家长同样可以让孩子放弃这门课程的学习,或者选择其中部分内容学习。学校还在9、10、11年级,为学生开设职业教育课程,安排相关的社会实践和服务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增长职业技能,同时强调职业教育对学生今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英国教育与就业部(DfEE)和资格与课程委员会(QCA)为此专门编写出版了指导纲要。

(2)关键阶段。1~11年级,被划分为四个关键阶段:Key stage 1,1~2年级,5~7岁;Key stage 2,3~6年级,7~11岁;Key stage 3,7~9年级,11~14岁;Key stage 4,10~11年级,14~16岁。

2.学科课程标准

(1)基本结构。英国国家课程中的每门科目均有学习计划、达成目标及水平要求、水平评定安排。下图为某一门学科的课程标准框架:

(2)内容标准。现以英国国家课程中的科学课程(Science)标准为例,说明如下:[5]

①重要性(The importance of science)。说明《科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结构并着重指出了科学课程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意义及其实现途径。表现在:第一,促进学生精神的、道德的及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发展。第二,发展学生的主要技能。第三,促进学生其它方面能力的发展。

②学习计划(Programme of study)。学习计划是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学习计划的内容更加精炼,说明也更加清楚。

学习计划突出了技能的培养。将技能分为关键技能、基本技能、思维技能。这些技能渗透在部分或全部国家课程中,需要经过多门或全部课程的学习才能掌握。在此次课程改革中,增加了财务能力的培养与事业心教育。

③达成目标(Attainment Targets)。是指不同能力和成熟水平的学生在每一关键阶段结束时应有的知识、技能和理解力的预期标准。每门课程中的每一个部分内容都由8个水平组成。

④学习的范围(Breadth of study)。在每个关键阶段的最后,《标准》对学生学习的范围作了要求,每一关键阶段的学习计划均附加了一个学习范围,它指明了这门课程教育的背景内容、应当学习的技术、以及有关交流、健康与安全方面的内容。

⑤教学要求(General teaching requirements)。教学要求是指教师进行课程的教学时所必须遵循的准则,核心思想是:第一,为所有学生提供学习和进步的机会;第二,促进学生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赋予学生机会、责任感和生活经验。三条基本的教学原则:第一,提供合适的学习挑战;第二,满足学生多样的学习需求;第三,克服学生个体和群体在学习和评估过程中的潜在障碍。这三条原则体现在用细节语言描述的不同方面,每一方面又有相对应的操作性较强的各种实施途径。同时还规定了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在语言、ICT、以及健康与安全等方面的教学要求。

四、启 示

从总体上看,我国的课程改革是符合国情的,是为所有学生的发展而设计,适应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并在近几年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借鉴了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比较中英国家课程标准,得出以下几点启示。[6]

第一,应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发展,科学制订各学科课程标准。要改变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在学生知识、技能、态度、能力方面应更具体化。进一步细化知识、能力标准,使教师进一步明确各阶段学生知识、能力掌握的程度。

第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框架应更加一致、简单、清楚。现行英国国家课程各学科标准十分一致,便于教师使用,各学科各关键阶段达成目标十分明确。学习范围下的各条内容均与相应的知识、技能与理解力要点相对应。

第三,学科间、学科内的联系应加强并予清楚的说明。笔者认为,我国的课程标准应该更加注重学科之间和学科内部知识联系的陈述,加强学科交叉知识的陈述,并使其更加清楚。英国的各学科学习计划中,凡是与其他部分、学科的内容有联系的地方均明显地彰显出来,不需要教师自己去琢磨。

第四,课程内容要适当,要能满足绝大部分学生的需要,照顾不同地区的差异情况。要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兼顾城市、农村,兼顾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教师和学生的情况,合理设计课程内容,要为教师教学留有空间,要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第五,学生技能的培训应渗透到课程的各项内容之中。应更加重视学生基本学习技能和思维技能以及交流、合作、表达、信息技术、问题解决、自主学习等能力的培养。应进一步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中小学校的开设,不断丰富其内容,创新教学模式。要切实组织开展好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应在学科课程标准中明确表述研究性学习目的及意义、方式及方法。将各项技能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不断创新学科教学方式方法。

第六,信息技术应得到更加广泛深入的应用,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在学科课程教学中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开发学科课程资源,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第七,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教学评价是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的检验,应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要制订更加明细的评价标准,对学科中的各部分内容应提出明确的标准,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不同情况进行评价。英国课程标准中各学科的各关键阶段都有明确的评价标准,陈述详细、准确,易于操作。

第八,重视课程资源开发,加强教师队伍培训。要大力开发学科课程资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加强教师培训,更新学科知识,拓展知识结构,增强专业技能,提高教学能力,促进其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要特别重视综合课程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以及课程资源开发。

[1]The National Curriculum.National Curriculum Online[EB/OL].http://www.nc.uk.net/nc_resources/html.

[2]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Z].教基[2001]17号,2001.

[3]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DfEE & DCA.Science in the National Curriculum[M]. Aspects Education ,2000.

[6]陈霞.英国现行国家课程标准的特征及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3(6).

A Comparative Research of China and Britain National Curriculum Standard

CAI Qi-yong
(Chongqing Education College, Chongqing 400067)

The differences and commonness can be found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of China and Britain national curriculum standard. It is necessary to absorb and use for reference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developed country for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our country so as to deepen educators’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ent curriculum standard and to promote it into practice for its improvement and betterment.

national curriculum standard; comparative study; reference; improvement

G423.07

A

1009-8135(2010)02-0154-04

2009-11-22

蔡其勇(1965-),男,四川武胜人,重庆教育学院教授,博士,英国剑桥大学教育系访问学者。

(责任编辑:张新玲)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学科科学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