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师在轻盈地飞翔
——从古典到现实的阅读

2010-11-16李骏虎

名作欣赏 2010年31期
关键词:卡洛莎莉普希金

/李骏虎

大师在轻盈地飞翔
——从古典到现实的阅读

/李骏虎

普希金:现实主义小说的基调

伟大的普希金,不仅贡献给全人类不朽的诗歌,成为一个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撑,同时,他还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普希金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长篇小说巨著,他最长的小说《上尉的女儿》也不足十万字,似乎没有后来的现实主义大师的作品那样煌煌,然而他是现实主义叙事精神的源头,同时在他的作品里有古典主义的高蹈,因此他的小说虽然不如他的诗歌影响那么大,然而就艺术而言,他比后来的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更纯粹一些。

在普希金的小说作品里,最为读者称道的是《黑桃皇后》(《铲形的皇后》),寓言的精神总是能给人警醒和启迪,正如安徒生之与丹麦。就结构而言,最具普希金特点的小说我认为是短篇小说《射击》。它只有两节,每一节都相对完整和独立,在第二节留有一个缺口,正好和第一节对接,营造出超出字面的立体感,使故事具有鲜明的层次感。第一节讲“我”和退伍军人西尔维渥的交往,西尔维渥告诉“我”他的秘密,他曾经和一个年轻的骠骑兵决斗,因为骠骑兵对死亡的漠视,他没有向他射击,他要等待他惧怕的时刻的到来。就在骠骑兵要结婚的消息传来时,西尔维渥和“我”告别,带着他百发百中的神枪去复仇了;第二节写“我”退伍后,来了一位新邻居B伯爵,“我”去拜访并在闲谈中获悉伯爵就是当年和西尔维渥决斗的骠骑兵,伯爵讲述了他新婚的时刻西尔维渥来和他完成决斗,最终西尔维渥放过了他。这个用第一人称写的小说就这样巧妙地结构完成,多么高妙的匠心独运。普希金是俄国写“小人物”小说的开拓者。

《上尉的女儿》则是普希金最成熟的作品,现实主义的方向在这部作品里完成,它承前启后,成为后世作家最重要的参照,普希金是现实主义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无论篇幅长短,普希金的小说叙述总是那样经济,没有多余枝节的和不必要的描写,从而达到脉络清晰,力透纸背的叙事效果。读他的作品,我总感觉是在读寓言故事,既能享受到故事的丰富,又能获取人生的启迪。他总是那么轻易就完成了对生活的提升,这个伟大的年轻人,他是后世多少文坛泰斗的源头和鼻祖啊!他们在他开辟的道路上行走,而他始终在天上飞,像天使一样轻盈地引导着他们的脚步和思想。

普希金没有煌煌长篇小说巨著,但他始终是主旋律,后来那些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作品,都是他这个大调上的交响曲。

多么可敬而伟大的生命!

梦是黑夜的水族馆

梦是黑夜的水族馆。空气应当有它的鱼。鸟是空中的两栖动物。——吉里雅特这样想。

吉里雅特是格恩西岛上的渔夫,他是个孤儿,少言寡语,离群索居。他从不去教堂,却常常在沉思。他读伏尔泰的《老实人》,会用奇特的方法给邻居治病,他的脑子里装满了与自然和大海有关的知识。他告诉农夫们:如果六月不下雨,麦子变白,要担心线虫病;蛙出现,种甜瓜;胡爪鱼产卵,当心热病……如果按照他的建议去做,会有很好的效果。

但是没有人喜欢吉里雅特,邻居们都厌恶他。他本人的言行和他给他们的帮助让他们感到可怕。没有人相信他是一个人,他们都认为他是魔鬼的儿子,因为他告诉过他们:岩石也会唱歌。有人看见吉里雅特在大风浪的天气出海,他驾着小船对一些别人看不见的怪物喊着:走开,滚得远远的,我不怕你!最让邻居们不能忍受的是,他居然认为畜生比人高贵。他看见一位穷人打死了不听话的驴子,竟然冲上去打了人家一个耳光;他从辛辛苦苦刚从树上下来的孩子手里拿过有几只小鸟的鸟窝,狠毒地把它放回树上。于是大家都确信他是一个巫师,一位老妇人在早上唤鸟的时候,听到一些燕子在呼唤吉里雅特的名字;还有人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看见有人在红色的云层间飞行,他确信那就是吉里雅特。

如果邻居们能看到吉里雅特脑子里那些奇思妙想,他们会更加恐惧。

一天,吉里雅特坐在平静的海面上的小船里沉思,他发现一些水母类动物,它们在水面外好像柔软的水晶,丢进清澈透明的海水里,立刻就看不见了。因此他产生了遐想:既然在海水里生活着透明的生物,那同样透明的生物一样可能生活在空气中,像空气那样没有颜色的生物,在光线下会逃过我们的眼睛,但谁能证明他们不存在呢?用类比法可以知道,空气应当有它的鱼,就像大海有它的鱼一样。如果这个推断成立,许多事情都会得到解释。吉里雅特又想到,就像蛙是水里的两栖动物一样,鸟也是空气中的两栖动物。如果有可能把空气像池塘里的水一样抽干,一定会发现许多令人惊讶的生物。

吉里雅特是个古怪的观察家,他甚至观察睡眠,并幻想睡眠是人和大自然神秘的连接通道。肉体的眼闭上后,另外一些眼睛张开了,它们看见了那些我们在白天看不见的透明生物。那些混乱的形象,神秘的现象,就是我们叫做梦境的东西。它们跟我们一样,都是造物主的杰作,它们看着我们,就像我们看着空中的鸟和水里的鱼。它们幽灵似的在我们的身边升起或降下,与我们融合又分开,那些浮动的形体,比我们和看不见的真实更接近。梦是我们亲近自然的神秘通道,我们看到了另一些生命的存在和它们的生活,在这里,它们像鱼一样在黑夜的水里游弋。梦,是黑夜的水族馆。

吉里雅特是17世纪的一位青年渔夫,他是大海里优秀的水手,也是公众一致讨厌的人物。在雨果的《海上劳工》里,吉里雅特是个被公众厌弃和被认为很寂寞的一个人物,就像现在被我们厌弃和认为寂寞的那些人一样。更可气的是,我们共同拥有一个拥挤的世界,他们却可以一个人拥有另外一个世界。

作家像鹰一样高高地飞

拖拖拉拉把一个中篇写完,轻松得像放了大假,可以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不去考虑干活的事情,享受阅读和大片了。在阅读时,也许会偶尔想一想那个搁置的长篇,但就如同回想古人的愁绪,心情也是很放松和愉快的。

许多的大师,喜欢在自己的作品中有意无意地透露自己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心得,陀思妥耶夫斯基、亨利·米勒、杰克·伦敦、毛姆都会这样。重读陀翁《被侮辱与损害的》,对他传达出来的信息心悦诚服,在第六章,凡尼亚在伊赫缅涅夫家给一家三口朗读他刚出版的新书——

老人一上来皱着眉头。他本来以为这是一部极其崇高,也许他本人还不能理解,但肯定是高超的作品。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他听到的竟是一些平常熟悉的事情——同每天在他周围发生的事情一模一样……而且这一切又都是用我们普通的、不折不扣的口语写出来的……

大概18世纪的古典作家和19世纪的大师们的作品,多以历史人物、英雄人物和传奇人物为题材,因此像伊赫缅涅夫这样的普通人才有这样的成见并不以为然。而接下来——

我还没有读到一半,他们三个人就都流泪了。安娜·安德烈耶夫娜感动得哭了起来……老人已经不再希望看到什么高超的作品了。“从第一步看,你显然是登不了天的,你这不过是一篇小故事;不过却能抓住读者的心”,他说,“它能使你明白并且记住周围发生的事情,使人懂得,最受践踏的、最卑微的人也是人,而且是我们的兄弟”。娜达莎边听边哭,在桌子下偷偷地紧紧握住我的手……她突然抓住我的手,吻了一下,跑出去,弄得她的父母面面相觑。

似乎老人的话有些“底层写作”的意思,但显然不是这样,这里没有先入为主的对人物阶层的指定,而是对人性普遍的悲悯。这个样子的小说和它的精神向度,似乎才是我们所应该细细体会的。

下面,陀翁借老人之口,对作家本身做出评价——

……你看,那边有一本《莫斯科的解放》,那是在莫斯科写的。你从第一行就可以看出,孩子,作家像鹰一样高高地飞了起来……不过你可知道,凡尼亚,你的小说要简单些,容易明白些……它好像亲切些,好像是我亲身经历过的事情。高超有什么用呢,恐怕连他自己也看不懂吧……

这也与我们倡导的“贴着地面的写作”正好相反,即使写最平凡的人,写最大的苦难,在作品里,作家也要像鹰一样高高地飞起来,达到精神的高度和理想的高度。与古典作家相比,我们的作家是否在退化?我们是不是与文学的精神背道而驰了?

写一部书,能让读者看懂,并且抓住读者的心,让读者感同身受,还要能朗读,让听者落泪和慨叹,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最海明威的小说

与其他各有所长的世界文豪比,海明威是长、中、短篇小说的全能。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让海明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长篇《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为他征服了全世界的读者,短篇小说同样是海明威冰山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他是靠短篇一举成名的。

1925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是海明威的第一部书,也是他的成名作。这部小说集所收的作品里,有11篇是以尼克·亚当斯为主人公的,包括我们熟悉的《印第安人营地》。在1927年出版的第二部短篇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们》里,也有3篇以尼克·亚当斯为主人公的作品,包括那篇著名的《杀手》;1933年出版的第三部短篇集《赢家一无所有》里则有2篇。如果把这些打着尼克·亚当斯烙印的作品抽出来排列一下,不难看出它们记述的确实是同一个人的人生轨迹,这个人就是海明威。这个系列的16部短篇小说,对于研究海明威和他的小说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海明威并不是按尼克·亚当斯的成长轨迹来创作的,并且要展示一个人的命运,它们显得不连贯,跳跃性太大。

但惊喜总是会来的,1972年,菲利普·扬教授竟然从海明威大量的遗稿中发掘出8篇尼克·亚当斯故事。他把这8个故事插入已经发表的16篇尼克·亚当斯故事中,按照文中时间排列,于是,一个新的海明威的世界产生了。当由24个短篇组成的《尼克·亚当斯故事集》出版时,无论作为文学作品还是研究资料,它都不啻于已经饮弹身亡的海明威又为世界贡献了一部新的巨著!

这是完整展示海明威人生轨迹和思索的史诗般的画卷。从他小时候度夏的密歇根州开始,从这里出发,由孩子,到青少年,到士兵,到退伍军人,再到作家和父亲,几乎就是他的人生写照;同时,他是最有海明威特点和味道的小说,他的冰山理论在这里是那么分明。

我想把《尼克·亚当斯故事集》的24篇作品目录抄录在这里,你会发现,它们的排列本身就是一部绝妙的短篇小说,或者说史诗:

三下枪声

印第安人营地

医生夫妇

十个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搬走了

世上的光

拳击家

杀手

最后一方清净地

过密西西比河

登陆前夕

“尼克背靠教堂的墙坐着……”

我躺下

你们决不会这样

在异乡

大双心河(一、二)

了却一段情

三天大风

度夏的人们

新婚之日

论写作

阿尔卑斯山牧歌

越野滑雪

两代父子

给我的感觉是,海明威的经历似乎本身就是小说,而他只是用陈述句把他写下来就可以了。可惜的是这个译本现在连旧书网上都很难找了。而且遗稿中的多篇作品,其实是海明威放弃或者未完成的长篇小说比如《和青春同行》的一个开头或者片段,这使我们再次对这位文豪的弃世深感遗憾。

莎莉·卡洛又回到了南方

昨天可怜的那点小雪,被这个上午的阳光和寒风抹去了痕迹,走过东四环外的天桥,我看到城市里的空气很干净。

抱着菲茨杰拉德的小说集,在咖啡馆里消磨了星期二的下午,这样的气候,很适合喝一壶俄罗斯红茶。我一直钟爱着上岛咖啡店里笨重的大沙发和柔软的靠垫,放松的阅读能让我排除杂念,想一些和思想有关的东西,它们让我感觉自己是一个作家。

在一战后的美国最南部的背景之上,菲茨杰拉德开始讲述南方小镇塔里腾,这里最美的那个少女是莎莉·卡洛,而她执意要离开那些热爱着她的少年,和一个北方佬订了婚约。她将要离开的是这样一个地方:“在这令人昏昏欲睡的如画的风景与树林、棚屋、泥泞的小河间,流动的是宜人的、不带任何敌意的热浪,像伟大温暖的乳房滋养着婴孩般的大地。”她养育出的是慵懒、闲散、对什么都持无所谓态度的人们,白人和黑人杂居。所有这一切都令莎莉·卡洛心生厌倦,在她身体里沉睡的疯狂使她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

南方的历史是悠久的,养大莎莉·卡洛的不是金钱,“而是回忆”,那过去的无数岁月、那无数的逝者的灵魂使她远离忧郁享有快乐,莎莉·卡洛说不清楚,但她分明能感觉到那种力量的强大存在。这力量给予她信心,去征服她的北方。她和未婚夫哈里约好三月去北方他的家中,她一月就动身了,因为那正是他所希望的。来到北方的第一天,她就感到了不快,不仅仅因为北方的年轻和强悍,更因为这些像寒冷的气候一样古板的“瑞典人”,他们对南方的鄙视和倨傲,而第一个表现这些的就是亲爱的哈里。在沉闷而矜持的舞会上,莎莉·卡洛发现自己不存在了,所有的人都把她当做哈里的附着物,大家都觉得对一个订了婚的姑娘献殷勤是很不绅士的,尤其不能赞美她的美貌和可爱。幸好碰到了一个有趣的罗杰·帕顿,他向莎莉·卡洛打听南方的《卡门》还好吗?她快活地回答,很好,《危险的丹·麦格鲁》怎么样?——他是唯一我了解多一点的北方人。和南方悠久的传统相比,北方是无知而冷酷的,这里的历史只能往上数三代人,莎莉·卡洛总是感到冷。

北方的风雪和严寒使莎莉·卡洛脸上出现了北欧人般的红晕,她沉醉在玩雪橇和滑雪板的乐趣中——所有人都陪着她,但他们不快乐,因为这只是小孩子才感兴趣的游戏——莎莉·卡洛的快乐只是自己快乐的反射。让哈里和所有北方佬激动的,是正在山上建造的冰宫,在那里要举行自1885年以来的第一次狂欢。冰宫是壮丽的,人们是狂热的,莎莉·卡洛并不能体会他们的快乐。冒失的哈里带着未婚妻进入地层的冰洞,而他却把她丢了。莎莉·卡洛在这个寒冷的迷宫里看到了近一个世纪以来北方的魂魄们,在这个寒冷的地狱,孤独比死亡更令人恐惧,她高喊着哈里的名字,而哈里以为她和人们一起回去了。死神慢慢逼近,莎莉·卡洛想起了南方和夏天,她是属于夏天的孩子,她喜欢的是温暖和快乐。或许是南方逝者的灵魂的召唤,人们终于在莎莉·卡洛失去生命之前找到了她。

第二天,莎莉·卡洛就回到了南方。4月的午后,她懒懒地把下巴搁在窗台上,望着窗外金色的阳光里尘土飞扬的马路,“街的那头,一个黑人妇女唱歌似的叫卖着草莓。”

这就是菲茨杰拉德著名的短篇《冰宫》,和他一生中的160多部短篇一样,这篇也发表在当时的流行杂志上,成为菲茨杰拉德维持上流社会生活的经济来源。莎莉·卡洛是泽达尔·赛尔的化身之一,菲茨杰拉德在南方服役时爱上了南方少女泽达尔,从此为了她而追求文学上的成功。长篇小说《天堂的这一边》让菲茨杰拉德一夜成名,然后他如愿以偿地娶了泽达尔·赛尔为妻。在他短短的44年的生命中,他塑造了许许多多南方少女,写的都是泽达尔性格中不同的侧面,可怜的美人儿,她患有间歇性精神病。菲茨杰拉德爱南方如此之深,他认为“诗歌一定是一个北方人关于南方的梦”。因此他的作品充满了怀旧和乡愁,南方,成为他所有小说的背景和基调,成为他精神的故乡。

一战后的美国,经济大萧条到来之前的十年,是个挥金如土和充满嘲讽的时代。菲茨杰拉德和泽达尔夫妇置身于上流社会的灯红酒绿之中,一样的挥霍无度,在经济拮据的时候,菲茨杰拉德开始给流行杂志写短篇小说。美国小说中最为出色的长篇《了不起的盖茨比》,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而他的160多部短篇小说才是他在读者中获得重大声誉和经济收入的作品。他用清晰的叙述、优雅的文风和点石成金的笔触,以及诗人的情怀、哲人的思考,把那个享乐时代背后的虚无进行了多层面的刻画和描摹,他笔下那些追求新潮和独立的女性,她们是那样的充满魅力和勇气,那样的决然和义无反顾,又是那样的惶惑和无所适从。这,就是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心灵写照。菲茨杰拉德的小说表现着这一切,充满了细腻的历史感。

菲茨杰拉德一生依靠写作来生活,他享受着优裕的生活和社交活动,但他不同于杰克·伦敦的一夜暴富,在他短暂的人生里,追求成功和享受爱情始终是主题。在咖啡馆的轻音乐中阅读菲茨杰拉德,我的忧郁更大于快乐,落地窗外是一大片写字楼群,马路上,年轻的人们在寒风里衣冠楚楚地奔走,追求成功成为写在每个人脸上的符号,偶尔,我们也会去享乐,也会体验狂欢后巨大的空虚。我少年时出版过一本随笔集《比南方更南》,但那里面找不到乡愁,这个时代,要的是生存和竞争,不要怀旧和乡愁。我在庆幸自己的回归文学,能再度尝试着靠写作来生活,写一本好书多拿点版税,再卖给别人去拍电影或者电视剧,挣一笔钱,在老家的院子里盖个小楼,把院子里的丝瓜架扯上楼顶去写作。呵,我没有菲茨杰拉德那样对时间的独特感受,我不知道这个梦想实现还要多少年。或者,它将永远是个梦想。

谁能指给我,哪里是我们精神的故乡?厌倦了的时候,莎莉·卡洛又回到了南方,而我们却无处可去。

策 划:续小强 张乐朋

编 辑:王朝军 zhengshi5@sina.com

猜你喜欢

卡洛莎莉普希金
第16名也很优秀
第16名也很优秀
颜值与实力并存 富德K510d卡洛琳娜无线蓝牙双模键盘
莎士比亚与普希金的《鲍里斯·戈都诺夫》
二次元旅行
我们走吧
我曾经爱过你
求求你们,别开玩笑(下)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
三毛,你什么时候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