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难忘的圩堤一日

2010-11-16吴峻峰

声屏世界 2010年9期
关键词:中洲圩堤武警官兵

□ 吴峻峰

今年6月下旬到7月中旬,连续的强降雨以及上游洪水汇聚导致鄱阳湖以及饶河水位屡次超警戒线,鄱阳县大部分乡镇遭受内涝,全县圩堤和山塘水库险象环生。面对险情,数千名驻饶解放军、武警、公安消防和南京军区增援部队官兵火速前往灾区,和当地干部群众并肩作战,共抗洪魔。

如此紧急时刻,怎能没有记者身影?从中央到省市县各级媒体的记者纷纷前往灾区,见证那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时刻,记录那一幕幕难忘的感人场景。我,上饶电视台新闻采访部的一名记者,有幸成为这支队伍中的一员。

6月28日清晨,我从鄱阳县防汛指挥部了解到,地处饶河支流昌江下游的中洲圩发现了多处泡泉险情,70多名武警官兵正赶往现场抢险,于是立即乘车赶往现场。汽车开到中洲圩上,圩堤两旁,一边是满满的河水,一边是密集的民居,水位都超过了房屋,一旦溃堤,后果不堪设想,当地政府防汛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到达中洲圩脚下的陈高村,我和鄱阳电视台的两名记者与武警部队会合,走过一段两里多长的泥泞田埂,来到中洲圩枫树湾段。圩堤脚下的稻田里到处都插着彩旗,那是防汛巡查人员用来标记泡泉的,我大略算了一下,至少有100面。到达现场后,武警官兵迅速开展抢险工作,搬运砂石堵泡泉。我立即扛起摄像机进行采访拍摄。就在这时,刚刚还多云的天气突然变得风雨交加,给抢险和我的采访增加了难度。尽管穿上了雨衣打起了伞,但大家仍旧全身湿透了,分不清是雨还是汗。一位战士把自己的雨裤脱了下来,执意塞给我,要我把它套在摄像机上,那张黝黑而又年轻的脸充满了真诚。这些战士普遍在20岁左右,个个朝气蓬勃。抢险工作非常艰苦,但他们总是勇往直前。扛着砂袋光着脚在泥沼里奔跑,滑倒了立即爬起来继续向前冲,跳进齐胸深的水中填砂石、堵泡泉……我用摄像机忠实记录下了这一幕幕感人场景。为了拍摄全景,我和同事爬到圩堤上面取景。说起来是夏天,全身湿透的我们被大风一吹竟然有些瑟瑟发抖。

不知不觉天色已晚,夜里的圩堤是什么样的情景?我决定探访一番。天空依然下着雨,我来到中洲圩昌洲乡永林村段,跟随拍摄夜间巡堤查险。夜晚的圩堤除了风雨声,显得格外宁静,然而在这宁静之中却潜藏着危险。巡查人员拎着铁锹,打着手电,沿着圩堤四处查看。远远望去,手电筒的光线在夜色中就像点点星光。我不时打开新闻灯进行拍摄。为了拍到水面,我沿着陡峭的圩堤坡面向水边靠近,巡堤人员连连提醒我注意安全,并不时伸手帮我一把,让我倍感温馨。在现场,我采访了61岁的老党员彭端祥。这半个多月,他都没睡过好觉,天天参加查险和抢险。他告诉我,查险其实比抢险更重要,及时发现险情加以处置,才不至于造成更大危害。在采访时,无数的蚊虫聚集在摄像机亮着的新闻灯旁,把我的头部都笼罩了起来,耳边是一片嗡嗡声。我想赶走它们,但拍摄正在进行,我不能动,边上的人见状用手帮我驱赶,但蚊虫很快又飞了回来。行走在圩堤上,时常会看到一团一团黑乎乎的影子出现在路中间,走近一看,竟然都是蛇。巡堤人员赶忙用铁锹驱赶。他们说,这洪水一来,蛇窝也被淹了,晚上它们都爱到路面乘凉,无毒蛇和毒蛇都有。

为了多了解一些夜间巡堤查险的情况,晚上9点多钟,我从中洲圩前往问桂道圩。一路上,遇上了许多巡堤查险人员。据了解,为积极应对洪峰侵袭,鄱阳县组建了万人巡堤队伍查险报险,建立了600个圩堤党支部,在关键地段成立了30支党员突击队,3米一人、10米一岗、百米一党小组、千米一临时党支部,对圩堤进行分段包干拉网式排查。采访完毕,我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往县城赶,由于路况不熟悉且夜间视线不好,迷了路。好不容易赶到住地,已是凌晨两点多。连夜赶完稿子,转眼看窗外,东方已现鱼肚白。

猜你喜欢

中洲圩堤武警官兵
Resonance and antiresonance characteristics in linearly delayed Maryland model
武警官兵千锤百炼 虎虎生威
Two New Hyperon Coupling Models in the Light of the Massive Neutron Star PSR J0348+0432∗
加强官兵心理素质 提高部队打赢本事
加强官兵心理素质 提高部队打赢本事
Dynamical stable-jump-stable-jump picture in a non-periodically driven quantum relativistic kicked rotor system∗
α Decays in Superstrong Static Electric Fields∗
别桥商会会长宋保兴坚守抗洪第一线
浅谈圩堤达标建设
高压喷射灌浆在水利工程防渗处理中的应用分析——以江西省五河及潘阳湖重点圩堤工程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