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 26届学术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 13次学术大会(第 2号通知)

2010-11-12

地震科学进展 2010年4期
关键词:召集人方法研究

现将第 26届学术年会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2010年 10月 17日—20日,10月 16日报到。

二.会议地点:浙江省宁波市

三.会议主题:瞄准学科前沿、面向国家需求

四.会议学术活动

1.大会报告 (另行通知)

2.专题报告 (另行通知)

3.学术论文报告讨论会 (暂定如下题目及主要内容,实际专题将根据投稿情况具体安排。报告分为口头、展版两种形式)。

(一 )综合专题

(1)Advances in the Geophysics of East Asia

Conveners: Qing-hua Huang, Li Zhao, Teruyuki Kato, Qi-fu Chen huangq@pku.edu.cn

Deployments of various kinds of observational networks in recent years in East Asia have not only provided a growing body of multi-disciplinary observations but also stimulate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ling techniques. This session invites contributions that are focused on, but not limited to, new app roaches to and findings on the regional studies in tectonics, geodynamics, seismology, geo-electromagnetism , geodesy,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xp loration geophysics

(2)地震与流体 流体在地震孕育中的作用与地震对地下流体迁移的影响

召集人:曹俊兴 黄辅琼 caojx@cdut.edu.cn

主要内容:地震与流体是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涉及:①流体在地震孕育中的作用;②地下流体异常与临震预报;③地震对地下流体,特别是油气二次运移的影响。欢迎相关的实证、理论、模拟研究成果与观测资料报道投稿。

(二)汶川地震专题

(3)汶川地震发震构造研究

召集人:徐锡伟 陈晓非 xiweixu@vip.sina.com;xfchen1@ustc.edu.cn

主要内容:针对 2008年发生的汶川 8.0级特大地震,基于龙门山断裂带深部地球物理探测、震区地壳形变观测、发震构造和断裂活动性调查、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地震应急救援响应情况及宏观异常现象调查等阶段性成果基础上的深入研究,从地震地质、GPS观测、地震学、余震台阵观测、结构震害和前兆异常等方面启迪我们对汶川地震发震机理的认识,从而达到从汶川地震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推动地球科学发展,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的目的。

(4)汶川地震工程震害机理研究

召集人:孙柏涛 杜修力 李小军 kfb@iem.ac.cn

主要内容:汶川 8.0级特大地震是以生命和巨额经济损失为代价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地震发生后,地震工程专家对汶川地震的地震动特征和地面破坏及工程震害等进行了大量调查和研究,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基础上深入研究,启迪我们对汶川地震工程震害机理的认识,从而达到总结经验,推动地震工程科学发展,最大限度减经地震灾害的目的。

(三)地球内部物理学

(5)地下电性结构与地热和流体分布关系

召集人:赵国泽 孔祥儒 汤 吉 zhaogz@ies.ac.cn

主要内容: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例如“地球内部物理学”、“地震学”、“构造物理学”等。近年来,在青藏高原研究中,揭示出在高原壳、幔中广泛存在低阻层、低速层,探讨它们与地下流体及地热异常区分布的关系,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6)古地磁学、磁性地层学与环境磁学

召集人:杨振宇 黄宝春 刘青松paleo_mag@yahoo.com.cn;bchuang@mail.iggcas.ac.cn

主要内容:①古地磁学与岩石圈运动和变形研究;地球磁场古强度 (及相对强度)与地球动力学研究;②磁性地层学、岩石磁组构在不同时间尺度古气候变化、古构造运动及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研究进展;③岩石磁学与环境磁学新进展及在古环境、现代污染等中的应用。

(7)地球流体与成矿成藏、地震孕育及预测

召集人:刘耀炜 王广才 欧光习 liuyw20080512@163.com;ouguangxi@263.net

主要内容:流体是地球演化过程最活跃的成分,地壳中各类油气藏、金属、非金属矿床、地震、灾害成因都与地球流体活动关系密切。本专题拟通过加强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领域中与流体研究相关的跨学科学术交流,旨在提高成藏成矿、强震孕育机理及其预测水平,共同推动流体地球科学的发展。

(8)地热与油气

召集人:胡圣标 何丽娟 庞忠和 geothermal@mail.iggcas.ac.cn

主要内容:主要涉及大地热流、区域地温场、岩石圈热结构。沉积盆地古地温研究,古温标方法、盆地热史模拟、低温年代学方法,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盆地热历史与油气资源。地热与天然气水合物。

(四) 地球动力学

(9)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

召集人:石耀霖 蔡永恩yongen@pku.edu.cn

主要内容:①地球内部结构;②地核和地幔动力学、板块动力学、动力大地测量学、地球化学动力学;③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实验;④与解决地球动力学问题的数值模拟和解析计算新方法。

(10)岩石圈结构及大陆动力学

召集人:李惠民 张忠杰Lin_don@sina.com

主要内容:①地球深部状态与大陆构造格局;②岩石圈深层与浅层结构和构造;③岩石圈介质的横向不均匀性和各项异性;④地球深部的圈层藕合;⑤岩石圈深部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与深层过程等。

(五 )地震学

(11)地震学与地震构造学

召集人:陈棋福 周仕勇 盖增喜 zsy@pku.edu.cn

主要内容:①地震学新理论、新方法;②地震活动性研究,地震危险性预测研究,断层间或地震间相互作用的数值计算,诱发地震研究;③地震观测,定位,震源参数反演及震源破裂过程研究;④地震学方法探测地球内部结构,地震学方法研究区域或全球地球动力学问题。

(12)计算地震学研究进展

召集人:张剑锋 张海明 王彦宾 陈晓非 ybwang@pku.edu.cn

主要内容:国内外地震学理论及其应用中有关计算研究的前沿动态,新方法,新成果。地震波在不均匀介质,各向异性等介质中,发生机制,传播,及地面运动等规律研究、应用中的离散数值计算的研究、应用进展,动态,方法及成果。计算地震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研究及应用动态与成果。计算地震学在其他星球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及成果。

(13)地球介质各向异性

召集人:郑需要 姚 陈 高 原 xuyaozheng@yahoo.com.cn

主要内容:地震各向异性成因,地震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中传播,三分量记录观测资料处理和解释,介质裂隙探测,地壳上地幔各向异性,地震各向异性理论在石油地震勘探、煤田地震勘探、海底地震、地震预报和地球动力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

(六 )自然灾害

(14)大地震预报技术与方法研究

召集人:张晓东 杨立明dzybzy@sina.cn

主要内容:21世纪以来,全球灾难性大地震频发,2004年印尼 9.0级海啸地震、2008年汶川 8.0级大震、2010年海地 7.3级地震和智利 8.8级大震造成了举世瞩目的灾害,大地震预报的科学思路、技术与方法研究是目前急需探索的科学难题,也是本专题的重点内容。

(15)中国巨灾综合预测与环境变异

召集人:耿庆国 高建国 张启文 qwzhang@nmefc.gov.cn;butquake@163.com

主要内容:讨论交流中国巨灾综合预测方法、理论和成果,研讨环境变异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及其对策,以巨灾和灾害链预测问题作为交流重点,对中国巨灾和灾害链预测方法、机理和防治灾害问题予以高度关注。本专题将给从事天地生综合学科交叉研究、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综合预测研究和环境变异等有关研究的学者提供学术争鸣和交流的舞台。

(七)地球物理实验、观测与信息技术

(16)信息技术与地球物理

召集人:陈会忠 胡天跃 沈 萍 pingshen279@163.com

主要内容:信息技术在地球物理应用中的新成果。①地球物理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研究;②信息技术新理论、新方法及其在地球物理中的应用;③计算机网络与地球物理应用技术的结合;④互联网技术在地球物理中的应用;⑤数据库、GIS、可视化、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的开发及应用;⑥地球物理数据网络资源共享及其应用;⑦地球物理计算和数据网格;⑧地球物理模拟方法和技术。

(17)地球物理仪器与观测技术

召集人:陆其鹄 孙进忠 林 君 郭永刚 sjz@vip.sina.com

主要内容:①磁法、电法、重力、放射性、测震等地球物理仪器的新进展;②地球物理实验与现场观测的新经验;③地球物理仪器在国防与经济建设中的应用实例与成果;④矿山灾害监测仪器与预警方法;⑤我国某种地球物理仪器发展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⑥我国地球物理仪器发展的新思路、设想与建议;⑦其他有益于促进我国地球物理技术发展的交流内容。

(八)勘探地球物理学

(18)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

召集人:詹世凡 牛滨华 刘 洋 wliuyang@vip.sina.com

主要内容: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复杂地区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井筒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油气田和煤田地层参数反演及解释;高精度重磁电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地球物理测井方法及与油气田、煤田勘探开发有关的地球物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

(19)储层地球物理

召集人:陈小宏 肖立志 曹俊兴 chenxhsina@vip.sina.com

主要内容:油气储层地球物理预测方法;储层物性参数 (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确定方法;油气储层地球物理描述与监测方法;油气藏开发进行储层预测和油气动态监测的其他地球物理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地球物理资料处理、解释方法和技术。

(20)油气电磁勘探

召集人:王绪本 何展翔 胡文宝 wxb@cdut.edu.cn

主要内容:电法和电磁法在油气资源勘探中具有多尺度、多方法特点,在区域油气赋存背景构造勘探、油气电磁检测、直接找油、海洋油气勘探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专题将针对大地电磁法、时频电磁法、井地电磁法、复电阻率法等实用技术、仪器研发、正反演软件等方面开展学术交流,展示我国油气电磁勘探方法与技术最新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

(21)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地球物理

召集人:王 平 熊盛青 吕庆田 lqt@cags.ac.cn

主要内容:物探技术以及地质、化探、遥感等综合方法,在基础地质调查、固体矿产与油气资源勘查应用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与软件、新进展、新发现、新应用和新成果,找矿实例,经验与教训总结,国内外物探科技发展态势等。

(22)地震波传播与成像探查

召集人:刘伊克 杨顶辉 赵志新 zhaozhixin@ccsd.org.cn

主要内容:地震波传播的理论与成像方法研究,以及地震波传播理论在油气资源,矿产等资源,表层结构勘探,工程、环境地质调查等工程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地震波,如地震折射,反射,衍射等波相的传播规律研究及其应用的各种方法计算研究,数字化方法研究,数字化计算结果显示、成像的方法,程序,软件及硬件。以及上述各种有关地震波传播与成像的事例研究、应用及其成果。

(九)工程与环境地球物理学

(23)工程、环境、矿山与城市地球物理

召集人:赵永贵 程业勋 常 旭 彭苏萍 zhaoyonggui@263.net

主要内容:本专题由工程地球物理、环境地球物理、城市地球物理与矿山安全地球物理4个专委会联合组织。主要交流铁路、公路、水利水电建设、矿山安全、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地球物理技术与应用。包括:①矿山安全开采与灾害探测技术;②城市场地、地铁、地下管网、地下构筑物、桥梁等领域的探测与检测技术;③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等领域的物探技术;④铁路、公路、水利水电建设中的工程勘查、质量检测、病害诊治、超前预报等工程物探技术。

(十 )大地测量学

(24)空间大地测量、地壳运动与天文地球动力学

召集人:黄 珹 李延兴 傅容珊 liyx9777@vip.sina.com

主要内容:空间大地测量学和天文学在观测技术和理论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在地球运动、地壳运动、地壳形变和地球动力学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在空间天气、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电离层和对流层监测、地震和海洋灾害监测等方面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与其他学科领域交叉研究的最新进展。

(25)地球重力场变化与地学应用

召集人:钟 敏 吴晓平 王谦身 zmzm@shigg.ac.cn

主要内容:中国地球重力场及其时空变化的现代大地测量监测;高精度多时空分辨率重力场模型研究;卫星重力场反演理论和方法;地球系统物质分布与运移的时空变化规律探测;水资源、矿产资源、重力勘探、地壳构造、地震灾害等环境变化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研究。

(26)大地测量与防震减灾

召集人:吴 云 杜瑞林kjc@eqhb.gov.cn

主要内容:分析国际大地测量学发展现状、趋势及其启示,回顾和总结大地测量学在防震减灾中的作用、定位和发展策略,探索大地测量特别是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的最新进展,讨论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的理论、方法在地震发生过程、孕育机理及预测研究中的应用,研究综合利用大地测量及其他学科进行地震长、中、短、临预测的新思路,讨论汶川地震后我国大陆地震形势。

(十一)空间物理学

(27)地磁与高空物理

召集人:史建魁 濮祖荫 徐文耀 jkshi@cssar.ac.cn

主要内容:①地磁扰动的观测现象和物理机制研究;②中高层大气的结构和动力学过程研究;③电离层/热层中的扰动现象和物理模型研究;④磁层空间暴过程中场和粒子时空变化的观测特性和理论模型研究;⑤磁层-电离层耦合过程研究等。

(十二)海洋地球物理学

(28)海洋地球物理学

召集人:王家林 杨胜雄 宋海斌 gashydrate@163.com

主要内容: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新资料、新方法、新技术及新应用;海洋深部地球物理与大陆边缘动力学;深水沉积、油气与天然气水合物;海相残留盆地;海洋工程地质、环境地球物理;地震海洋学;海底热液活动与成矿;其他有关海洋地球物理科学内容也欢迎交流。

五.论文征集有关规定

为增加论文的信息量,本届年会提交论文分两种:

1.论文长度为一页,字数限制在每行 45字,共 38~40行 (公式按占两行文字计算);

2.论文长度为两页,字数限制在每行 45字,共 84~86行 (公式按占两行文字计算)。

作者可以自行选择,请认真阅读后面附件中的稿件要求,并写明所投专题号和详细的联系方式。征稿截止日期 6月 20日。

六.提案小组

组长:陈 颙

请就国家科技政策、学科发展、学会活动以及年会组织等各类问题提出提案,于 8月 30日前递 (或寄)交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处苏枫。

七.年会组织委员会 (按拼音排序)

主 任:郭 建

副主任:郝记川 苏小梅

委 员:何良军 曲克信 孙建国 田 钢 王 琪 吴海成 于学伶 赵 镨

八.学术委员会 (按拼音排序)

主 任:黄清华

副主任:倪四道 臧绍先

委 员:常 旭 陈 颙 陈会忠 陈棋福 陈晓非 程业勋 耿庆国 黄 珹

孔祥儒 李小军 陆其鹄 吕庆田 彭苏萍 石耀霖 孙和平 汪集旸

王家林 肖立志 熊盛青 徐文耀 许厚泽 杨振宇 姚 陈 于 晟

詹仕凡 张国民 张晓东 张忠杰

九.《年刊》编委会 (按拼音排序)

主 任:黄清华

副主任:王广福 臧绍先

委 员:蔡永恩 曹俊兴 陈小宏 杜瑞林 傅容珊 何丽娟 何展翔 胡天跃

胡文宝 黄宝春 黄辅琼 李惠民 李延兴 刘 洋 刘耀炜 刘伊克

牛滨华 欧光习 庞忠和 沈 萍 史建魁 宋海斌 孙柏涛 孙进忠

王谦身 王绪本 王彦宾 吴 云 徐锡伟 杨立明 张剑锋 张启文

赵 里 赵国泽 赵永贵 赵志新 郑需要 钟 敏 周仕勇

十.注册

1.与会者 (包括参展者)均需交纳注册费 (会议费)。

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地震学会会员 (已缴会费)1200元;

⑵未交会费的会员、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地震学会会员 1500元;

⑶学生 (大专生、大本生、硕士生、博士生)600元;

⑷与会代表不就餐不住宿者交 600元;

2.请于 9月 10日前汇出注册费 (会议费),逾期加收 300元。

3.退款 特殊情况不能与会者,于 9月 30日前用信函或电话、传真通知会务组,联系电话:010-82998257,68729347;传真:010-82998257,会后可退 70%注册费 (会议费)。

十一.食宿 食宿费自理

1.住宿

①宁波开元大酒店 (报到地点)地址:宁波市百丈东路 812号电话:0574-87068888

②宁波甬港饭店 地址:宁波市江东区甬港北路 8号电话:0574-87060888

?

请在回执中注明住房的其他要求,原则上以回执先后顺序安排入住计划。因宾馆住房紧张,无回执又未交注册费者不保证住宿。

2.伙食 与会代表随行人员就餐缴纳 500元 /人。

十二.展览会及产品介绍会

年会期间为各单位、厂商提供条件,展示、介绍产品及技术成果,包括各类地球物理及相关仪器设备、计算机软件、方法、技术成果等。

收费标准:

1.展板 (墙面 ):0.9m ×1.2m 收费 1200元 /幅

2.展台:2m ×2m 收费 3800元 /个

3.专场产品介绍会、技术报告会 (一次 20分钟) 收费 1800元 /20分钟

4.代发广告材料,产品目录 (一件为 500份 /套) 收费 1000元 /套

5.《会议指南》登载企业介绍 收费 1000元 /页

6.在《年刊》上登载企业、产品介绍 收费 5500元 /页需要在《年刊》上登载的插页,务必在 8月 30日前将文稿、光盘 (或软盘)寄到:北京市9825信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收;邮政编码:100029;联系电话:010-82998257。

在《会议指南》登载企业介绍,务必在 9月 10日前将文稿、光盘、(或软盘)寄到上述地址。费用见“十四.付费办法”。

参展单位将展品、展版 (图片、文字)于 10月 10日前送 (寄快件托运)到宁波市百丈东路812号 陈单单收,邮政编码:315040,或由代表提前于 10月 15日前送到会场,以便布置展厅。联系电话:010-82998257。

参展费用请在 9月 10日前汇到或寄到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帐号及地址见“十四.付费办法”,联系电话:010-82998257,68729347。

十三.会后野外地质考察 (另行通知)

十四.付费办法

1.每篇论文评审费单页 300元,双页 500元,请于 6月 20日前邮至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如不按时汇款则取消在年刊中刊登被录用的文章);

2.注册费 (会议费),展台、展板费,产品、企业介绍费,广告费等请于 9月 10日前邮汇或信汇至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3.请汇款后将汇款单传真至 010-82998257或是扫描后发邮件至 dqwlnh@126.com,上面务必写明您的汇款用途、详细地址、邮政编码、作者及论文名称、专题号,以便核对 (注:汇款人一定写作者的姓名,方便汇款后核对,不要写代理汇款人姓名,如单位财务人员及其他人员的姓名)。

信汇:

帐 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帐 号:0200007609014454432

开户行:工商行北京海淀紫竹院分理处

邮汇:

收 款 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学院南路 5号

邮政编码:100081

联系电话:010-68729347

传 真:010-68460283

4.无住宿和返程回执及未交注册费者,会议不保证住宿。若 9月 20日以后决定参加会议者,请务必于 9月 30日前电话联系 (010-82998257)。

十五.回执

《参展回执》、《住宿、返程、野外考察回执》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或中国地震学会网站上下载,并请于 9月 10日前 发 E-mail或传真至组委会,组委会 E-mail:dqwlnh@126.com,联系电话及传真:010-82998257。

猜你喜欢

召集人方法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热血街舞团》公布四大召集人
反年改联盟今日解散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