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压氧联合康复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2010-11-10姚风春朱道荣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0年1期
关键词:高压氧脑血管病神经功能

姚风春 朱道荣 汪 健

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发病率、致残率也高,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极大的负担。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仍然局限于静脉溶栓、活血化瘀及营养脑神经等方法,大部分患者虽可保住性命,但多半会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精神心里障碍。高压氧在脑梗死治疗中疗效显著,操作方便,无明显不良反应[1],而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脑梗死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已取得了全球专家的共识[2],但对于高压氧联合康复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报道不多。我们用高压氧联合康复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 68例,取得了更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住院患者134例,其中男性93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65.4岁,发病距入院时间(2~48)h,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6例)。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3],头颅 CT除外出血,并排除以下病例:既往有脑卒中病史并遗留神经功能缺损者,严重心、肺、肝及肾功能不全者,多种药物过敏者,选择溶栓、抗凝、降纤治疗者。采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 CSS评分,对照组66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65.2岁,治疗前 CSS评分为(26.22±5.34)分。观察组68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65.6岁,治疗前 CSS评分为(27.84±5.56)分。两组治疗前 CS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脱水、抗血小板聚集,保护脑细胞、改善循环等基本治疗。观察组患者入院当天配合康复治疗,包括:①保持良好的肢体位置;②体位变化,每2小时翻身 1次;③关节被动活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功能缺损不再加重后48h,开始主动运动训练,包括:①床上移动训练;②床上动作训练;③起坐平衡训练;④坐位平衡训练;⑤日常生活能力训练;⑥地上移动训练等。遵循个体化康复原则,循序渐进。同时观察组加用高压氧治疗,采用多人氧舱,空气加压10min后,治疗压力达到 0.2MPa,稳压后面罩吸纯氧 2次,每次吸氧 30min,2次吸氧间休息 10min,最后经过20min匀速减压,常压出舱。 1次/d,10次/疗程。治疗1个疗程,14d后评定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降低90%以上,病残程度 0级。显著进步:NDS减少46%~89%,病残程度 1~3级。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不足17%,卧床病例、病残 5级以上。

2.结果

总有效率(痊愈 +显著进步 +进步)观察组为88.06%,显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观察组为58.2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31%,显效率为44.6%。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CSS评分标准

表2 两组治疗比较[n(%)]

3.讨论

脑梗死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脑血流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在急性脑梗死坏死灶周围存在有缺血半暗区,其部分神经元细胞由于缺血缺氧,细胞功能停止,但在恢复供血供养后仍可能存活并恢复功能[4]。观察组疗效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88.06%,显效率 58.21%,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P<0.05),同时观察组CSS评分优于对照组(u=2.32,P<0.05)说明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与高压氧治疗可增加血氧含量,提高血氧分压,促进氧从血液向组织弥散,抢救濒死的缺氧脑细胞,改善脑组织病变部位血液供给,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脑微循环;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从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量;刺激病灶区域内毛细血管新生,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促进脑组织正常能量代谢,促进功能恢复等有关。康复治疗通过各种方式刺激运动通路各个神经元,调节兴奋性并获得输出,从而促进神经功能重建,同时康复训练对患者呼吸、消化、免疫功能和心理活动都产生有益作用,康复的临床疗效是肯定的。在各种康复刺激的同时加用高压氧疗,通过促进局部脑组织的侧支循环的形成和增强神经元细胞有氧代谢,为神经细胞的再生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可能加速神经功能网络重建,进一步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观察组在发病早期24h内开始治疗的患者,有效率可达91.89%(34/37),而对照组早期有效率达84.21%(32/38),可能与脑缺血后早期给予高压氧治疗时,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的激活参与脑的保护作用,并在缺血性损伤后24h显著减少梗死皮质周围的凋亡细胞数,从而减小梗死体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关。同时早期高压氧治疗还可使小胶质细胞增生产生抑制从而利于脑缺血时的神经保护,而早期康复对损伤的神经元有促通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如果无高压氧治疗的禁忌症,高压氧治疗尽量在发病后早期开始,并联合进行康复理疗。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高压氧联合康复综合治疗脑梗死,可以提高脑梗死的总体治疗效果。脑梗死患者在发病早期开始进行联合治疗,不但能增加近期治疗的有效率,而且可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1 陈玉妍,孙赫.高压氧治疗30例脑梗塞的疗效观察[J].丹东医药,2008,04:17.

2 杨洪云,杨昌燕,赵丽莎.早期康复治疗脑梗死 37例疗效观察[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9,02:33-34.

3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血管病临床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2.

4 孙永华.开辟新的氧输送渠道预防和减轻缺氧性损伤[J].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79-82.

猜你喜欢

高压氧脑血管病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高压氧治疗各期糖尿病足间歇性跛行的疗效观察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高压氧治疗外伤性癫痫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