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体育特长生训练特点研究

2010-11-02孙珊珊

运动 2010年11期
关键词:特长生体能训练教练员

孙珊珊

(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北京 100088)

中学体育特长生训练特点研究

孙珊珊

(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北京 100088)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临沂市部分学校的体育特长生训练队进行调查分析,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供科学的训练途径和方法,为体育特长生的训练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提高体育特长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

中学;体育特长生;训练

体育高考是中学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十分关注的问题。体育高考学生的训练情况直接关系到考生的成绩。本文旨在了解临沂市体育特长生训练情况,分析其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具有指导性意义的建议,提供科学的训练方法,更好、更快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使其在体育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体育特长生训练队的训练特点为研究对象,以临沂市12所中学的体育特长生以及教练员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需要,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检索,收集了相关资料作为理论依据,制定了调查问卷,为论文的写作打下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课题研究需要,设计学生、教练员问卷,对相关人员发放问卷,收集相关信息。其发放和回收情况见表1。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7.0和Excel统计软件,对调查资料与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证。

2 结果与分析

2.1 课余训练的时间安排特点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12所高考体育特长生训练的时间安排大致分为4类(表2)。教练员在安排训练时间的所考虑因素总结为以下几点:(1)参加训练学生的学习问题。从不使学生落下功课出发,有些学校的训练队会选择较晚进行体育训练,希望学生能够在文化课学习上先打下坚实的基础。(2)训练时间要尽可能少地占用正常文化课的上课时间,不影响学生正常的文化课学习。(3)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以及文化课成绩情况,这也是教练员会考虑到的一个因素。(4)季节变化。这一因素所影响的主要是每天训练开始的时间,早晨有训练的运动队对这一点的训练时间安排变化比较明显。

2.2 课余训练内容的制定和安排特点分析

2.2.1 训练内容 山东省高考体育测试项目自2003年开始改革,2003年之前的高考体育测试内容为4项基本素质(100米、800米、立定跳远、原地掷铅球)和一项专项特长。改革后测试项目包括3项基本素质100米、立定三级跳远、原地掷铅球以及一项专项特长。由于学生立定三级跳远的成绩普遍偏低,在2004年的测试中又改为立定跳远,直到2010年的体育测试都未改变。但是由于测试项目的固定性,导致教练员在训练时只是限于对考试项目的训练,从而限制了体育特长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山东省体育考试现将2011年的体育测试项目定为7选3,即从100米、800米、原地掷铅球、后抛实心球、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远和折返跑7项基本素质测试项目中选择3项。

表1 调查问卷回收表

表2 训练时间安排情况表

2.2.2 训练时间安排 教练员们对学生的训练分为3个时期:基础训练期、重点训练期和备考训练期。

(1)第一时期:基础训练期。这一时期主要是从训练开始到各训练队教练员组织学生选择个人专项这段时间。这一时期教练员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的一般身体素质进行训练,即一般体能训练。一般体能训练是运用多种多样的非专项的身体训练,以增进运动员健康,提高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促使运动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为专项体能训练打好基础。

对这一时期训练的调查结果表明,在训练中,教练员们都认识到对学生们力量训练和速度训练的重要性,将力量训练和速度训练的重要程度排在第一位,其次为耐力训练。但是调查结果也透露出了教练员在这段时期的训练中所存在的问题:(1)教练员在训练中并没有对柔韧素质进行专门的训练,只是在准备活动中进行压腿和压肩,目的是防止肌肉拉伤。(2)忽视灵敏素质的训练,导致一般体能训练缺乏全面性。(3)对于耐力的训练,无氧耐力训练过少。(4)训练方法过于传统,虽然训练方法丰富多样,但是缺乏趣味性,如果在训练中适当的运用更具趣味性的训练方法会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第二时期:重点训练期。这段时期是从专项选择后开始,直到考前一个月左右。通过调查显示,在这一时期教练员主要是针对运动员的专项内容进行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一般体能的训练是对前期训练的巩固和提高,专项体能训练是与专项有紧密联系又密切相关的专门的身体训练,改善与专项运动成绩直接相关的专项运动需要的素质,以保证掌握合理的专项技术、战术及其在比赛中有效的运用,并根据专项考试内容进行训练。

在训练内容上增加了专项运动的训练。在专项运动训练中,教练员主要对专项运动的基本技术和专项运动素质即专项体能进行了训练,通过课时数的调查,专项运动的训练课时数约占周总训练课时数的1/3。一般体能的训练与第一时期的相比,训练强度有所增加,训练方法上无太大变化,重点在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一般体能。但是,在这一时期教练员针对性过高,考试必考的3项身体素质投入时间过多从而减少了对其他素质的训练。

(3)第三时期:备考训练期。这一时期,是训练的最后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教练员的主要任务是使每一位学生调整好自己的身体和心理,以良好的状态参加体育测试,发挥自己的最好水平,争取得到最好成绩。

调查结果显示,在这一时期的训练中,教练员所安排的训练多是恢复调整性的训练,旨在使学生达到最好的竞技状态。主要的训练内容为考试项目。在训练内容和负荷的安排上,每周的训练内容固定、负荷小。在准备活动中,教练员安排学生进行游戏性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3 体育特长生对训练负荷适应情况调查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教练员在训练负荷的安排上有明显的不妥之处,16.8%的运动员认为运动量过大,55.6%的认为运动量正合适,27.6%的则认为运动量过小。概括分析教练员对运动负荷的安排情况,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的原因是教练员忽视了区别对待原则,忽略了个体的差异等因素造成的。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练员在以后的训练中应注意个体差异,安排合理训练负荷。

2.4 体育特长生在闲暇时间参加体能训练情况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315名学生之中,63人在闲暇时间进行身体素质练习,只占总人数的1/5,其他人只是在训练中发展身体素质,出现这种现象可能存在以下两个原因:(1)在闲暇参加自我训练的学生个人身体素质较差,希望自己能够通过自己的课外训练加上固定时间的训练有所增长;(2)教练员对参训学生缺乏理论性教育,学生缺乏对体能训练的积极性,对体能训练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队员们忽视了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 在训练中教练员对一些身体素质的训练认识不够,如对灵敏和柔韧素质,训练过少或是未涉及,同时在训练中对耐力等一些一般身体素质的训练缺少完整性。

3.1.2 虽然训练方法丰富多样,但是对于学生来说缺乏趣味性,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训练积极性。

3.1.3 教练员在训练中忽视了学生的身体差异等因素,没有进行区别对待。

3.1.4 训练负荷安排方面存在着不合理之处,学生在闲暇时间进行体能训练的积极性不高。

3.2 建 议

3.2.1 制定和实施全面、系统的体能训练,在每次训练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后进行体能训练,这样有利于运动员各种运动素质得到均衡发展和相互促进。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体能训练,正确处理各素质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完整的训练,使运动员的体能得到全面的提高。

3.2.2 为了保持运动员在训练中的热情和兴趣,教练员应注意采用不同的器械、多种训练方法以及一些游戏性的练习方法和改变练习的量和强度等,使训练变得丰富多彩。

3.2.3 训练中注意区别对待原则,合理的发展不同身体状况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注意遵循负荷与恢复相统一的原则,合理的安排运动负荷,更有效地进行训练,更好地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素质。

3.2.4 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提高教练员、学生对体能训练重要性的认识,高度认识具有良好体能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必备条件之一,能够自觉地在闲暇时间进行素质训练。

[1] 南仲喜,王林.身体素质训练指导全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2] 牛振喜.影响高水平运动员训练效果的因素及其对策[J].河经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0(4):43-46.

[3] 杨小红.我国竞技健美操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报,2002(3):90-93.

[4] 钟海鸥. 专项课教学中培养学生专项运动能力问题的探讨[J].北京高校体育,1992.

[5] 张洪潭.运动训练原理新知简述[J].体育与科学,2001(3).

[6] 卢月强,李慧.竞技健美操中体能的概念和体能训练内容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

[7] 田麦久.运动员基础训练过程及训练计划的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8]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9] 宗华敬.身体训练手册[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6):40-130.

[10] 刘新征.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现存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体育学刊,2006.

[11] 施良方.课程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8):111.

[12] 张英波.现代体能训练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13] 王兴,司虎克.体能训练基本理论与基本原则的研究[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3(2).

G812.5

A

1674-151X(2010)11-051-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0.11.023

投稿日期:2010-08-19

孙珊珊(1985 ~ ),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健美操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特长生体能训练教练员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试论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方向的建议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谁是体育特长生
取消特长生招生,不等于取消特长生教育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我国冰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综合述评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