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发展职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2010-11-01郑州商贸技师学院

河南科技 2010年1期
关键词:毕业生职业农村

郑州商贸技师学院 郝 冰

我国农村发展职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郑州商贸技师学院 郝 冰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广大的农村地区,青少年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后,除一部分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外,其余的要进入社会,他们需要在就业前进行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培训。

一、我国农村的职业教育面临的现状

据统计,2007年,全国有高中毕业生721万人,初中毕业生2 106.5万人。尽管当年高等学校招生565.92万人,高中阶段各类学校共招生1 650.18万人(其中,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810.02万人),我国仍然有155.08万高中毕业生和456.32万初中毕业生(占初中毕业生总数近22%)不能升入高等学校和高中阶段各类学校,他们面临的选择只有进入社会,而且这些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要进入社会,他们首先需要的是在就业前接受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可见,在我国特别是在农村发展职业教育的任务将是十分艰巨和繁重的。

二、我国农村发展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1.旧的人才观的影响。中华5 000年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根深蒂固,决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长期以来,对人才的认定,一直沿用20世纪80年代初的标准,即只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是人才。长期的精英教育使许多农村的学生沿着“小学—中学—大学—国家干部或高级白领”的道路走,看不起职业教育和生产、服务第一线的工作。这种唯学历、唯职称的狭隘人才观,妨碍了人才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如,高级的技术工人、熟练的劳动者不被看做人才,导致了高级技工的短缺,目前,这种情况已成为制约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但是,目前的就业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眼下的就业市场有两种现象引人关注:一是东部沿海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技工荒”。2004年起,我国一些主要的制造业基地,如珠三角、长三角、东三省,乃至新疆都出现了“技工荒”,企业开出年薪28万元、30万元的高价,竟然请不到一名高级技工,有人说:“找一个高级技工比找一个工程师还难!”二是大学生“就业难”。1999年以来连年的高校扩招使得大学毕业生大量过剩,出现了“毕业即失业”的严重局面,政府相关部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有些大学生更因就业无门而到技校“回炉”。

这样,一方面是很多农村刚中小学毕业的青少年在城市打工却没有一技之长;另一方面,是有大量的技术性岗位却没有人有能力干。

2.农村职业学校招生难与毕业生就业难。每年,大量毕业生涌向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受传统观念影响,有些家长宁愿出高价钱让孩子去读重点高中也不愿意送孩子去职校。这使一些职校生源不足,不是正常招生而是到处“找”学生。

笔者所在的学校本来是一所职业中专学校,前几年学校办了建筑班、幼师班,生源还不错,因为当时的学生入学时学校已经和用人单位签订好了就业协议。但后来再招类似的班时没有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生源就少了,而且学生的学风差,难管理,学校最终停止招生中专班,改招普通高中,生源滚滚而来,很多家长拿高价来读。

另外,在就业上,一些农村职业学校缺乏用人信息,缺乏交流,许多毕业生无业可就,这使他们感到读职业学校没有出路。

3.我国当前初中和高中后教育结构存在某些混乱,与社会需求存在某些不相适应的问题之一是教育结构中过于学历化的倾向,加之教育管理又常常以学历教育规范各类教育,这就促使许多本应由非学历教育承担的教育培训机构采取了学历教育的形式,造成了教育结构的混乱和教育资源的浪费。

问题的症结是职业教育办学的某些方面与我国社会、经济、教育发展的现状不相适应。如,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模式比较单一,缺乏职前职后的沟通;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与经济和技术发展有所脱节;课程多是理论性的,学生缺乏实践的机会;有的学校的运作机制也没有转到市场经济的机制上来,等等。

三、我国农村发展职业教育的对策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我国农村的职业教育。2007年,国家教育部决定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在2006年招生750万人的基础上,2007年继续扩大招生50万人,达到800万人的招生目标任务。2009年秋季起,凡考入中等职业学校和已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国家给予每人每年1 500元的资助。其实,农村贫困的孩子是最需要拥有一技之长来改变命运的人,否则他们永远只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并可能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国家的这个资助职业学校的政策,对这些贫困的农村孩子来说,无疑是个福音,那么,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要怎样做才能发展起来呢。

1.应进一步转变学生的观念,让学生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大人才观。要加强对职业学校学生择业观的教育,使学生有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做有觉悟、有技术能力的劳动者和各类技术、管理、服务人员的志向和意识,不要认为这些工作低人一等;要使他们由只关注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工作转变为兼顾多种所有制的工作,由片面注重人才的学历、职称变为重视人才的技能能力‘要使他们意识到现代社会有大学文凭不一定有铁饭碗,但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却是捧了一个“金饭碗”。

2.我国农村发展职业教育,既要积极抓好职业学校的招生工作,也要抓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在招生时,可以加强宣传和组织工作,把本校已经就业的学生的成功经验和事迹介绍给现有和未来的学生;也可以布置学校成果展览,吸引更多的学生来报本校。

关于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可以借鉴新加坡的对外劳务输出方法。新加坡有专门负责海外就业的机构,随时关注海外用工信息。农村职业学校也应该有自己的就业网络,建立毕业生就业系统。随时与全国各地的劳动局、人事局以及各企业建立信息链接,最好是学生入学时就和用人单位联系,实行“定单式教育”,这样学生既无就业的后顾之忧,又能有针对性地学习。

3.在我国农村发展职业教育,形式应多种多样。目前,我国农村中的职业教育仍多是职业高中的单一形式,今后,应拓宽办学渠道,如,企业和学校合作进行的职业教育,实际操作部分是在企业进行,而理论知识的学习则是在职业学校里进行。

4.广大农村的职教中心应开设各种社会需要的专业。可以把两年制专业和一年制、半年制等结合起来,特别是针对一些贫困学生,开设短、平、快专业,让学生短期内学到能迅速谋生的技能,能够先自立起来,然后再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事业。

另外,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许多职业学校,可以与发达地区的企业联合起来,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去企业实习或打工: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勤工俭学,锻炼自己,开拓视野。

广大的农村职业学校还应认识到,当前特别要注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调市场需要我做什么,需要我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菲律宾人口7 000万,现有正式登记的海外劳工450万人。而我国13亿人口,2005年末有在外各类劳务人员仅有56.5万人。劳动力流动的加速和劳务输出事业的扩大,会带动职业培训的需求。目前,国际上对懂英语的高级护理人员、海员、家政服务员的需求量很大,农村职业学校应多开设这些专业,既可以减轻我国的就业压力,也可以让农村孩子扩大视野,为将来返乡创业做准备。

总之,在我国农村中小学发展职业教育的道路任重道远,也大有可为,但需要职业教育学校改变传统教育方法,也需要家长和学生改变旧的人才观念。

猜你喜欢

毕业生职业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最“叛逆”的毕业生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