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产品物流配送绩效评价

2010-10-26郭旭琴

中国经贸 2010年14期
关键词:配送模式物流配送

郭旭琴

摘要:农产品物流配送,从经济学资源配置的角度,配送是以现代送货形式实现资源配置的经济活动;从实施形态角度,配送是按用户订货要求,在物流结点进行货物配备,直观而具体地体现了农产品物流系统对需求的满足程度。并以最合理方式送交用户过程。关键词:物流配送;配送模式;配送流程;制约因素分析

一、农产品物流配送的概念

是农产品物流中一种特殊的、综合的活动形式,幾乎包括了所有的农产品物流功能要素,是农产品物流的一个缩影或在某小范围中农产品物流全部活动的体现。可从两个方面认识农产品物流配送:从经济学资源配置的角度,配送是以现代送货形式实现资源配置的经济活动;从实施形态角度,配送是按用户订货要求,在物流结点进行货物配备,并以最合理方式送交用户过程。相对于整个农产品物流系统而言,配送是系统的终端,是直接面对服务对象的部分。配送系统功能完成的质量及其达到的服务水平,直观而具体地体现了农产品物流系统对需求的满足程度。同时,农产品物流配送贯穿整个供应链过程,并成为联系供应商、生产商、中间商及消费者的纽带。

二、农产品物流配送现状分析

1.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1)以批发商为主体的随机型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该模式主要是以销售地批发市场中批发商为主体所建立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这种模式主要特征包括:a.随机型交易。这种模式的交易伙伴不固定,大部分都属于随机交易。b.品种比较丰富。货源比较丰富,包括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贩销户,可以自由选择交易的品种。c.交易数量比较小。由于这种模式的配送规模都比较小,所以交易的量也比较小。d.物流技术落后。基本上没有冷库、一般是常温储存和运输。(2)以生产基地为主体的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该模式主要是以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主体所建立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其主要特征包括:①货源供应稳定。由于其货源全部来自农产品自有基地,货源相对比较稳定。②反应快速、灵活。以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能够更好的满足物流业务上的时间、空间要求,能更好地保持农产品的新鲜度,能更快速、灵活地满足消费者的要求。③企业可以对物流系统的运作过程进行有效地控锘,不必承担就货物配送的佣金问题的谈判成本,提高了配送服务效率。④抗风险能力低。由于农产品基地自身的实力有限,对市场变化及自然条件的变化承受能力较低,对风险的抵抗能力较低。⑤配送成本与费用较高。单个生产基地无法实现规模经济,导致了配送成本与费用较高。⑥一次性投资较大。对于单个生产企业来说,建立现代化的物流设施和配送体系,需要的一次性投资很大。(3)以连锁超市为主体的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该模式主要是以连锁企业为主体所建立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典型就是超市自建的农产品配送中心。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是:①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超市自建配送中心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更高的要求。②降低超市的进货成本。统一进货,规模采购,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的采购价格;高效地配送,缩短了产品的流通时间,降低了流通消耗,从而确保了产品的新鲜度和完好度。④减少连锁店的存货和消耗。有了配送中心,多个商店共用一套库存,门店的平均库存量大大降低,有效控制和减少连锁门店的存货和损耗。④无法满足所有门店的需求。目前,大部分超市自建配送中心配送的比例仅占需求总量的40%左右。(4)以储运业为主体的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该模式主要是以仓储、运输为主所建立的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其主要特征是:①与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契约关系。②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单个农户无法满足一些特定客户的需求。而通过公司、基地、协会有组织的货源的供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④与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④存在连带经营风险。农产品物流配送主体与供应商和配送对象签订了合同,如果有一方出现违约行为,可能会造成连带的违约情况出现。

2.农产品物流配送流程农产品的种类很多,作为农产品都有一定的保质期、保鲜期。据此,农产品配送有三种工艺流程:第一种流程:在采购工序之后紧接分拣工序和配送等工序,中间不存在仓储工序。亦即货物组织到以后,基本不存放,而且很快进行分拣、配货,然后快速送货。通常是保质期较短和保鲜要求较高的农产品。第二种流程:在采购作业之后安插仓储工序,然后再依次进行配货和装配等作业。通常为保质期较长的农产品主要按照上述流程进行配送。其操作程序是:大量货物组织进来以后,先要进行仓储、保管,然后再根据用户订单进行分拣、配货、配装,然后向各个用户送货。如以储运业为主体的配送模式对千货农产品的配送。第三种流程:带有加工工序的配送流程。实际操作情况大体是:大量货物集中到场地或仓库以后,先进行初加工,然后依次衔接仓储、分拣、配货、配装和送货等工序。3.农产品物流企业制约因素分析农产品物流配送企业作为农产品供应链的载体和组织管理者,在供应链成本控制和提供快速准确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市场竟礼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在竞争中面临了巨大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下,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开始显露出来。主要表现为:(1)配送成本高一是由于我国道路设施较差,设卡收费问题严重,致使农产品运输成本较高,二是物流是个多环节系统,体现系统性和协同性,各环节协调不起来,就会造成物流配送不畅、成本过高。另外,除了配送固定开支外,每个配送点还要支付相应的房租等仓储费用和人工成本,当配送规模较小时,这种固定成本的分摊则显得较高。同时,由于各分散的配送点都有库存,因此,企业的整体库存量比较多,积压的流动资金也就较多。据有关资料显示70,未经加工的农产品从生产者、消费者、产地中间商、市场批发商、市场中间商、连锁店等一系列中间过程到消费者,整个要增加3—10倍,农产品的经营管理成本、分装费用也提高,损耗增加。(2)软、硬件条件差长期以来,农业主管部门对农产品普遍存在着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对农产品流通的投入也相对不够,造成农产品流通滞后于生产。从硬件方面来看,各种设施陈旧,且利用率低。目前约七成是敞篷卡车,只有三成密封式厢式汽车,而备有制冷机械、保温箱式冷藏车辆还不到一成;从软件方面来看,各种技术和人才跟不上农产品流通发展的需要,比如保鲜是鲜销农产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但由于这种农产品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因此对运输效率和流通保险条件提出了很高要求。而目前农产品物流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加之运价、运力、交通基础状况和产品保险技术等原因而损失巨大。(3)规模小,缺乏整体性虽然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主体绝对数量大,但普遍是一些小农户行为,以简单、零散的经营方式从事小规模运销,缺乏规模效益,从规模和市场竞争力上很难应对来自市场和大型现代物流企业的冲击。更不用说对外资开放物流业后,同具有先进物流理念和现代管理模式的大型物流配送公司竞争。并且各配送点往往出于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企业的整体利益,如对一些地理位置不太方便的用户,配送点都不愿配送,影响了企业的整体形象。

(4)监督困难

由于配送点比较分散,给企业的监督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为一些配送点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采取一些有违企业整体利益的行动,如私自采用低价来破坏企业的价格政策。由于顾客资料基本上都掌握在各配送点的手中,一旦配送点出现什么问题而脱离企业时,很容易将企业的顾客带走,对企业发展影响较大。

(5)价格波动大,时间上难以保证

农产品价格受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影响较大,配送价格高低与市场价格成正比。而且,配送点由于规模小,设置的配送员工数量也较少,当进行配送时,用户来的订单一般都不能及时满足尤其是对于一些多种经营的配送点,可能有时会有其它的事务需要处理,也会耽误用户的需求。(6)信息化程度较低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中的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信息设备的配备不够齐全,没有形成健全的信息网络。国内农产品市场仅仅有提供少部分功能的类似于财务管理软件或者库存管理的软件;在企业内部各企业之间信息化程度差距较大。很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影响。个别企业拥有自己的生产系统或信息发布网站,但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缺乏统一的信息交流平台,造成本应多变共赢的企业之间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了解,阻碍了农产品物流配送的发展。

猜你喜欢

配送模式物流配送
物流配送车辆路径的免疫遗传算法探讨
生鲜电商的社区配送研究
生鲜电商冷链物流配送模式研究
电子商务中物流配送模式的选择探讨
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研究
汽车配件流通系统优化研究
农产品电子商务中的物流配送问题及对策分析
浅析超市电商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快递“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