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小企业外部环境研究综述①

2010-10-23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张囝囡

中国商论 2010年23期
关键词:外部环境环境评价

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张囝囡

沈阳师范大学科研处 郭洪渊

我国中小企业外部环境研究综述①

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张囝囡

沈阳师范大学科研处 郭洪渊

本文从我国中小企业外部环境界定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我国中小企业外部环境的实证研究和改善我国中小企业外部环境的政策建议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中小企业 外部环境 综述

1 我国中小企业外部环境界定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林汉川、管鸿禧(2004)在评价中小企业竞争力时,将外部环境分为贸易环境、法制环境、资金环境、竞争环境、市场环境、信用环境、社会环境、政府服务。其中贸易环境从区域对外开放状况、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贸易关系以及产品和原料的贸易方式等方面来评价,政府服务主要以中小企业获得政府信息、中介、咨询、经营指导服务的情况来评价,法制、资金、竞争、市场、信用环境分别以中小企业自我感受来评价。陈晓红、王傅强等(2008)认为中小企业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人才环境和自然资源环境,并构造了三层次外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层次把总目标分为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人才环境和自然资源环境6个维度,第二层次将以上6个环境维度分解为市场、顾客、竞争对手、金融机构、经济周期、中介机构、政府、法律、政策、政治事件、技术转移和扩散环境、企业技术特征、文化环境、社会舆论、社区关系、人才易得性、人才市场发育程度、时空资源、自然资源、能源、地理和气候、基础设施、环境保护、自然灾害危害程度24个评价子目标,第三层次为57项(略)评价指标,通过对57项指标的评价来评价24个子目标,并对6个环境子维度进行评价,进而对中小企业外部总体环境进行评价。梅强、吴亚东(2009)认为中小企业外部环境包括政策及政务环境、融资环境、社会化服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并将中小民营企业外部成长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分解为17个因子。

2 我国中小企业外部环境的实证研究

2.1 从区域角度对我国中小企业外部环境进行实证研究

林汉川、管鸿禧(2004)采用江苏等六省市1512家中小企业问卷调查数据库信息,得出东中西部中小企业外部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测度值,对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结合两两比较矩阵计算出组合权重,得出我国东部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数为91.96,显著高于中部的63.11和西部的48.89。陈晓红、王傅强(2008)以中南大学的问卷调查为样本,对东中西部中小企业外部环境进行评价并得出了和林汉川一致的结论,即东部地区中小企业外部环境最好, 综合评价指数为3.608,中部地区中小企业外部环境综合评价指数为3.410,略好于西部的3.406。陈晓红、吴旭雷、尹哲(2008)通过外部环境水平和协调水平对北京等11个城市进行分析,认为上海、苏州、广州、北京,深圳属于维持型城市,该类型的城市外部环境总得分高且协调水平较好。武汉、重庆属于全面提高型城市,该类型的城市外部环境总得分一般,但协调水平较好。成都、长沙、郑州属于关注型城市,该类型的城市外部环境总得分一般且协调水平较差。温州属于潜力型城市,这类城市的特点是外部环境大部分维度的得分较好,但在某些维度上还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从而导致了外部环境总得分较高但外部环境整体协调性还不是十分成熟和完善。陈晓红、曹裕、马跃如(2009)选取了深圳、广州、长沙、郑州、成都,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建模,得出五城市企业外部环境排名为广州、深圳、长沙、成都、郑州。进而对中小企业生命周期和各个环境得分进行一元回归分析,得出外部分环境对中小企业生命周期均有正影响,但影响的程度有差异。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和人才环境对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的影响较显著,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及自然资源环境对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的影响不显著。

2.2 从行业角度对我国中小企业外部环境进行实证研究

陈晓红、张亚博(2008)在广东等10省市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结构方程模型从行业的角度对我国中小企业外部环境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外部环境最好,农林牧渔业外部环境最差;东部地区行业外部环境整体上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外部环境差异性不大,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我国中东西部不同行业中小企业外部环境得分比较

3 改善我国中小企业外部环境的政策建议

3.1 中小企业政府环境的改善

林汉川等(2003)指出政府要加快经济体制转轨的进程, 建立健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体系,包括建立健全政府管理机构、创业政策、产业政策、财税政策、法律政策、金融政策、国际化经营政策、信息咨询服务网络、以及综合服务等支持体系,帮助企业提高经营绩效,引导中小企业实现转型升级与快速成长。谢振宇、梅强(2007)提出构建由政府主导的中小企业创业辅导体系,具体包括:设置合理的准入门槛,简化注册登记手续、提供税收优惠、业务支持、专项资金补贴、标识激励、推行创业服务登记制度等。刘伟章、杨振刚(2007)从政府政策层面提出政府应推进公正公平市场政策、制定融资服务政策、引导技术创新政策、开拓市场政策、改善社会化服务政策,从而完善中小企业初创期治理制度。李众敏(2009)认为中小企业在本次金融危机中,不可避免要出现较大规模的调整,因此政府应当予以政策扶持,助其渡过难关;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必要的时候,相关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可以出面对中小企业融资予以担保。

3.2 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改善

林毅夫(2006)提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四条基本路径,一是要发展地区性中小银行;二是发展民间担保公司,给缺乏抵押品的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服务;三是可以像外国一样,成立专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机构;四是建立个人和企业的信用体系,以及企业的评级征信机构。蒋志芬(2008)提出发展服务中小企业的债务性融资市场体系、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积极探索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大力发展融资租赁、改善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环境。梅强、秦默(2008)指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在发展中存在问题,因此应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国家尽快出台担保方面的法律法规、构建中国担保行业监管体系、建立省级和国家级再担保机构、建立良好的银保合作机制。马蔚华委员(2009)的建议是:银行业要勇担社会责任。此外,应给予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更大力度的财税支持,建立中小企业贷款呆账快速核销机制,创造条件快速处置不良资产。贾康委员着重从财税的角度提出了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的建议。刘克崮委员的建议:发展微型金融组织。为此要全方位、多渠道地扩大资金来源,鼓励外资、民间资金进入,通过央行再贷款、政策性银行资金批发、商业银行转贷等方式提供资金来源。

3.3 中小企业技术环境的改善

屠建飞(2008)建议从技术转移的角度改善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环境,包括:中小企业聘请兼职人员、顾问等方式引进企业外专家队伍,尤其是高校、科研院所中的专家, 将技术知识转移到本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或者其他企业的技术创新进行合作;以购买使用授权而非买断的方式来购买技术,使中小企业以较低的成本取得技术的使用权;使合作产业化。王昕红等(2008)认为中小企业需要高校有在研、预研的成熟项目;中小企业需要一流大学为企业“预研”提供先进的平台,并将其纳入常规管理;中小企业需要高校培养适应企业专业发展的技术创新人才。林心红(2008)认为应促使具有一定关联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时通过一定的途径建立合作关系,与中小企业实现合作技术创新的合作主体包括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财政部副部长王军(2009)强调要积极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助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1]陈晓红,张亚博.中小企业外部环境比较研究[J].北京:中国软科学,2008,(7):111.

F272.92

A

1005-5800(2010)10(c)-074-02

辽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010104,2009A661)、辽宁省社科联项目(2010lslktjjx-109)和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L08JL015)。

张囝囡,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在读博士,主要从事世界经济研究;郭洪渊(通讯作者),沈阳师范大学科研处副教授。

猜你喜欢

外部环境环境评价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乡愁情怀还是美梦难现:乡村民宿经营风险感知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中潜能生帮扶方法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论民国时期检察权行使的外部环境——以青岛刁复墀贪污案为例
战略人力资本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关系研究——外部环境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