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成药亦须正本清源

2010-10-2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0年7期
关键词:味药活络薯蓣

传统中药品种繁多,行业内鱼龙混杂,自从有这个行业开始,正品、伪品、混淆品、地方习用品等等就充斥着市场。这种情况不仅在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当中存在,很多中成药也存在药名相近易混淆的情况。

同为“清心丸” 功效大不同

较常听说的“清心丸”有三种:牛黄清心丸、万氏牛黄清心丸和久芝清心丸。其中以同仁堂生产的同仁牛黄清心丸最为知名。

关于牛黄清心丸的来历,要追溯到汉朝《金匮要略》收载的薯蓣丸,薯蓣丸就是牛黄清心丸的前身。谈到牛黄清心丸的主治范围,要先从薯蓣丸的功效说起。《金匮要略》云:“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仅此一句,便可知牛黄清心丸最初是补药。薯蓣丸中的薯蓣即山药,在方中21味药当中用量最大。薯蓣丸以“八珍”去地黄为基础,再加滋阴生津之阿胶、麦冬,热药之干姜、肉桂,宽胸利肺理气之桔梗、杏仁,消导散结之白蔹、神曲等。到了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将汉代的薯蓣丸加牛黄、麝香、冰片、雄黄、珍珠、朱砂、牛角、羊角,由21味药增至29味,就成了今日之牛黄清心丸。所以现在说起牛黄清心丸,常在后面加注“(局方)”,为的是和其他的清心丸相区分。而目前同仁堂生产的同仁牛黄清心丸只有27味药,与牛黄清心丸(局方)相比少了雄黄和朱砂。

另外,牛黄清心还要和牛黄解毒、牛黄上清区分开来。牛黄清心丸是在薯蓣丸补益气血的基本功效上发展而来,能熄风化痰,治疗气血不足引起的胸中烦热,惊悸失眠,头晕目眩,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癫痫惊风。也就是说,牛黄清心丸原本是滋补药,与牛黄上清、牛黄解毒这种苦降之品有区别。

万氏牛黄清心丸收录于明·《景岳全书》,在长江以南惯用,方载黄连、黄芩、栀子、郁金、朱砂,再加牛黄共6味药,较之牛黄清心丸的29味药要简单得多,最初用于治疗温热病——温邪入内,逆传心包,甚至高烧不退,神昏谵语,惊厥抽搐。由此可见该方与清·吴鞠通《温病调辨》中的安宫牛黄丸有相通之处。安宫牛黄丸最初就叫牛黄丸,是在万氏牛黄清心丸的基础上加麝香、冰片、雄黄、珍珠、牛角制成。

牛黄清心丸(局方)和万氏牛黄清心都有清热之效,但不能混用。牛黄清心丸清心热除烦,可以治疗中风引起的神志昏迷进而牙关紧闭;而万氏牛黄清心丸治疗神昏谵语,高烧不退。牛黄清心丸(局方)含干姜、肉桂热药,不能用于高烧不退的温热病。

市场上还有一种久芝清心丸,这种药在解放前就有。它最早也叫“牛黄清心丸”,卖得挺好,主销东北,但公私合营以后卫生局不同意它还叫清心丸,才改叫久芝清心丸。该药含有大黄、桔梗、牛黄、冰片等成分。大黄是苦寒泻下之品,如果该用牛黄清心丸的患者误服了久芝清心丸,后果会很严重,因此有传统中医药人士表示,这个药可以说就是公私合营下的畸形产物,应该被淘汰。

同为肾气丸 功效有侧重

目前临床上常见金匮肾气丸和济生肾气丸两种中成药,二者来源有所不同,应用时亦不可相互混淆。

东汉·张仲景之《伤寒杂病论》后来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在《金匮要略》当中记载有肾气丸一方,方含附子、桂枝、地黄、茯苓、山茱萸、山药、丹皮、泽泻,主要用于治疗由肾阳不足引起的少腹冷痛、肾虚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附表 桂附地黄丸、济生肾气丸、金匮肾气丸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记载一方,将《金匮要略》肾气丸当中的干地黄换成熟地黄,桂枝换成了肉桂,即为今天的桂附地黄丸,增强了温补肾阳的功效。

宋·严用和《济生方》在肾气丸原方上又加牛膝、车前子,引诸药下行,并且也将肾气丸当中的干地黄换成熟地黄,桂枝换成了肉桂,可温肾化气,利水消肿。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重,小便不利,痰饮喘咳,尤其对由肾阳不足引起的小便不利、下肢浮肿,非常有效。

其实历史上一直使用的就是上述的桂附地黄丸和济生肾气丸,直至近代才出现了金匮肾气丸。其之所以取名“金匮肾气丸”,是为了同肾气丸和济生肾气丸区别开来。它是在《金匮要略》肾气丸原方基础上加牛膝和车前子,可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三者的配伍、功效对比见附表。

同为活络丹 功效有差异

说起活络丹这个药,由于历史的沿革,现今只剩下大活络丹和小活络丹。虽同名为活络丹,但二者出处、功效均有不同,临床上切不可混用不分。

同仁堂的活络丹原名是大神效活络丹,解放前同仁堂生产的活络丹说明书还是这样印的,后来为了区别于历史上的小活络丹,现在将其简称为大活络丹。

相传同仁堂创始人乐凤鸣之子乐礼承继父业之后,也和父亲一样,喜爱钻研方书,有时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有一天,他在翻检明朝张时彻编的《摄生众妙方》时,发现其中有“大神效活络丹”的记载。张时彻,字维静,和乐家的祖上同是宁波鄞县人。他是明代嘉靖年间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摄生众妙方》是张时彻根据自己的见闻随意而录,因此编排不够严谨,内容也不够完备。乐礼觉得“大神效活络丹”的方子不错,可是书中记载的配比主次不分、君臣佐使立意不明,就想在这个基础上改良出一种新药。为此,他常常翻检各类医药书籍,有时一直钻研到深夜。经过反复修改,他终于拿出了一个理想的新方子。名医看后,都认为此方较“大神效活络丹”配比更加合理,炮制方法亦有改进,可标本同治,攻补兼施,邪正双顾,祛风除湿,舒筋活络,解疮止痛,镇静安神,确为良方。临床运用的结果证明,用这个配方制成的活络丹,药效显著,成了治疗风寒湿痹证的珍贵药物,也成了同仁堂的名药之一。

大活络丹共载药50种,其中有散风之防风、白芷、川芎、蕲蛇、乌梢蛇,祛内风之全蝎、天麻、天竺黄,补气之四君子,补血之熟地、当地,活血之乳没、红花、血竭等等,50味药有主有从,以祛风活血通经络为主,最初用于治疗风湿痹证,即关节痛,后来发现对中风引起的后遗症,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也很有效,于是大活络丹以治疗这些疾病而闻名。

小活络丹的历史比大活络丹悠久得多,始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名就叫活络丹,为了和上述大活络丹区分,就在原名前加了“小”字。之所以为“小”还因为配伍很简单,只有6味:川草乌、乳没、地龙、胆南星。虽同可治疗痹证,但二者在药性上有很大区别。中医讲的痹证即关节炎,《内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小活络丹中的川草乌是治疗寒痹的要药,配以乳没活血,可温经散寒通经络,故其重点治疗寒痹,为风邪和湿邪所致,伴游走性疼痛,痛如锥刺,行动难移。

现在临床上常常出现大、小活络丹混用的情况。比如对有些中风后的病人,医生认为两种活络丹一大一小,功效上应该差别不大,而且小活络丹价格便宜,结果经常就有“好心办坏事儿”的情形发生。实际上如前文所说,大活络丹才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很多中风病人前期都有血压偏高的症状,本来病人需要缓解高血压的症状,但是吃了小活络丹以后,由于其中含有大热之品川草乌,所以血压反倒升高。此时,一些医生可能还认为是小活络丹的功力不够,就给病人加了药量,这一加就更坏了。

所以按照中医药专家的话说:“作为医生,既然开中成药,就应该对处方组成有专业的认识,光知道功效、主治是不够的,对配伍、药性等都要有所掌握,要辨证论治。有时候临床大夫不清楚,药师就应该把关。”

猜你喜欢

味药活络薯蓣
对经方薯蓣丸的认识及临床思考
Comparison of mechanisms and efficacies of five formulas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具有同步结构的轮胎两半活络模具
Clinical Effective Evaluation of Tongren Dahuoluo Pill(同仁大活络丸) on Knee Osteoarthritis by Musculoskeletal Ultrasound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前半部分方药图解
薯蓣皂苷及两种衍生固定相的制备、表征及性能评价
急性腰扭伤泡脚方
薯蓣皂苷元纳米混悬液的制备
情绪管理“三味药”
越有学问越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