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流学术成果 促进药用植物资源开发
——第九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2010-10-16王丽英

中国现代中药 2010年10期
关键词:植物药木香药用植物

■本刊记者 王丽英

交流学术成果 促进药用植物资源开发
——第九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本刊记者 王丽英

日前,以“产学研联合,促进药用植物资源开发”为主题的第九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学术研讨会在海口隆重召开。会上,36位专家、学者分别从中药材生产保护性发展、药用植物种质鉴别、海南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与开发等方面在会上作专题发言,他们发表的学术观点和创新的思维,让与会代表收获颇丰。

野生药材保护仍需加强

成都中医药大学万德光教授针对目前野生中药材的萎缩、枯竭及中药材需求量不断增加的问题,提出对中药材保护性发展必须采取新的对策:重视野生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建立种质资源库;有计划地扩大常用中药材和道地药材的种植生产;大力加强野生药材变家种的生产与技术指导,实现规范化种植;推广野生药材的科学管理、采收,防止过度采挖、破坏资源;对于在特殊环境生长的中药材,推动实行野生抚育工作;重视对野生药材保护的教育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万德光教授同时介绍了瓦布贝母、冬虫夏草、赶黄草、波棱瓜子、曼地亚红豆杉等野生药材变家种取得的进展情况,并特别呼吁,野生药材保护范围应该适当扩大,不能仅限于珍稀濒危植物,过量使用的野生药材品种如不保护也会变为濒危物种,野生药材变家种应予以加强、得以重视。

种质鉴别进入分子新时代

准确鉴别药用植物的种质资源是保证中药生产质量的关键。种质鉴别研究是本次研讨会的报告热点之一,几位专家分别介绍了对铁皮石斛、淫羊藿的种质鉴别研究成果。

随着细胞学、生物化学、血清学以及分子标记等生物技术的发展及用于中药鉴定的发展趋势,DNA分子标记技术在中药鉴定研究领域的广泛使用近年来最为引人注目,因为它可以弥补形态和化学特征容易受到环境和生物体生长阶段影响而带来的不确定性。2010年版《中国药典》已首次将DNA分子鉴定技术应用于中药标准(蕲蛇的物种鉴定),成为鉴定新方法发展的里程碑。

针对人为机械混杂可能导致的铁皮石斛种质混杂问题,传统形态学鉴定方法很难根据幼苗性状表型判断,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丁小余教授利用SSR标记的高度多态性,采用磁珠富集法对铁皮石斛微卫星进行开发,研究结果表明选用合适的微卫星引物对铁皮石斛种质资源的保护具有一定潜力。该研究通过SSR分子标记为铁皮石斛的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别提供了遗传学依据。

对《中国药典》中规定来源最多的药材之一——淫羊藿,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郭宝林教授进行了DNA分子鉴定研究。她收集了《中国药典》收载的5个种(淫羊藿、箭叶淫羊藿、柔毛淫羊藿、朝鲜淫羊藿、巫山淫羊藿)、《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标准》收载的3个种(粗毛淫羊藿、天平山淫羊藿、黔岭淫羊藿),采用比较序列在各个种内及种间的序列变异率、构建系统发育树、寻找种特异性变异位点、位点特异性PCR鉴定等方式,实现了朝鲜淫羊藿与其他7个种的区分,但其他物种间的鉴别从特异点或变异率差异的角度还未能实现。

南药沉香开发技术创新不断

海南的南药资源研究与开发是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之一。据中国植物学会药用植物及植物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教授艾铁民介绍,海南在中药资源的区划中属于华南南亚热带、热带家生、野生中药区,是南药生产的最佳区域之一,现有药用植物种植基地80余个,野生和栽培的著名南药有槟榔、巴戟天、益智仁、高良姜、胡椒、广藿香、砂仁、樟脑、降香、了哥王、芦荟、大血藤、两面针,引种的进口南药丁香、白豆蔻、檀香、胖大海、肉豆蔻、大风子也生长良好。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王祝年教授结合多年来他对海南省18个县(市)植物药材资源进行的详细调查分析,介绍了海南药用植物的种类、分布、生境、蕴藏量及开发利用现状。

沉香是我国、日本、印度以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传统名贵药材和名贵的天然香料。白木香作为生产国产沉香的唯一植物来源,在正常生长状态下不生成药用有效成分或非常缓慢合成,在受到外界物理、化学伤害或真菌侵染时才形成沉香。针对传统断杆法伤害白木香从而激发缓慢结香的问题,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张争博士介绍了他们的诱导型药用次生代谢产物合成机制及应用研究的成果。他们首次提出了“白木香防御反应结香假说”,即物理、化学伤害及真菌侵染均是作为逆境胁迫因子激活了白木香产生防御反应,诱导白木香产生沉香倍半萜、沉香色酮等防御类物质,这些防御物质与细胞其他组分复合形成的侵填体堵塞了次生木质部的导管和维管束以抵御外界物理、化学伤害或真菌侵染对白木香的进一步损伤。基于白木香的结香机理研究成果,他们又利用植物输导组织将沉香诱导剂运输至白木香根、茎等组织器官,诱导白木香通体结香,半年左右即可整株结香,显著提高了结香效率。目前这种快速、高效的输液法在白木香树上生产沉香的技术已申请国家专利。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戴好富教授介绍了他们在提高沉香油产量方面的研究成果,他们从结香的沉香树中分离得到一种能增加沉香油产量的内生真菌,该真菌与沉香材料混合发酵后用于提取沉香油,在沉香油品质没有降低的情况下,沉香油的产量得到明显提高。利用此项技术进行沉香油的生产,产量可得到明显提高,同时可节约沉香材料,扩大沉香油的出口创汇,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他的“利用真菌发酵提高沉香油的产量”成果获得2007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一等奖。

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交流内容丰富,学术氛围浓厚。此次会议由中国植物学会药用植物与植物药专业委员会主办、海南省医药保健品行业协会、海南大学生物工程综合实验室、农工党海南科技工作委员会承办。来自全国24个省市的100余位代表参会,充分体现了中国植物学会药用植物与植物药专业委员会的凝聚力和广泛的影响力;会议共收到论文116篇,内容涵盖了药用植物资源、品质评价、作用机理研究、活性成分研究、分类鉴定、种质资源、栽培育种以及创新药物研究等多个领域,可谓琳琅满目,金玉交辉。此次研讨会搭建了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平台,将为推动本领域的科学研究、产品研发和产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药用植物栽培学》

《药用植物栽培学》由南京农业大学郭巧生教授主编,分总论、各论、附篇及配套光盘四大部分。总论部分共分9章,主要介绍药用植物栽培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等内容。各论部分按入药部位分为6章,从植物学形态、生长习性、繁殖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留种技术、产地加工及贮藏和运输等方面详尽地介绍了具有地区和用药代表性的36种常用药用植物规范化栽培技术。附篇补充收载了34种药用植物的规范化栽培技术内容。配套光盘除收载了全书内容外,还收录了国内外有关药用植物生产的法规和条例,以及大量与本书有关的彩色数码图片,供教学时选用。

本书主要作为农林和中医药高等院校中药、药用植物或相近专业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同时亦可供有关中药材生产经营和中药资源开发利用及其他经济植物研究和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猜你喜欢

植物药木香药用植物
China’s Approaches to World Development and Peace
西北大学木香文学社
CRISPR/Cas9技术在药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和展望
药用植物保育研究团队
药用植物资源与育种团队
超声提取植物药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
寻找家里的药用植物
阅读木香
水族常用根茎类植物药
蒙药如达七味散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