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五味子产销分析

2010-10-16丁立威

中国现代中药 2010年10期
关键词:东北三省五味子产区

■ 丁立威

产销分析

北五味子产销分析

■ 丁立威

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地产五味子(以下简称北五味子)自2007~2009年连续3年低迷,价格仍在谷底之中。2010年北五味子产新工作已基本结束。2010年北五味子产量是增加还是减少?价格是涨还是落?走势是畅还是滞?后市能否跃出谷底?这些关键商情一直为国内外医药市场所关注。北五味子产新前后笔者在产区做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产量继续增加,销量止步不前,价格上升缓慢,后市不容乐观。现将2010年北五味子的产销动态分析如下,仅供参考。

1 北五味子产销历史轨迹(2000~2009年)

北五味子为我国传统中药材,是东北三省道地药材之一,野生与家种均有。2000~2009年的9年间,北五味子历经坎坷,潮起潮落,一直是药厂、药企、药商和药农关注的重点品种之一。从北五味子产销的历史轨迹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北五味子是如何由价格顶峰跌入价格谷底的。

1.1 野生产量逐年减少

北五味子是五味子的上品,品质优于南五味子,药用价值很高,应用范围广泛,不但药用,还进入保健品、食品、添加剂、饮料、酒类等各个领域,市场用量年年增长。但由于野生品连年滥采乱摘,产区开矿、修路、建厂、建房、毁林、开荒等多种人类活动,以及其他多种原因,造成野生资源连年枯竭,产量逐年减少(见表1)。

表1 2000~2009年野生北五味子产量统计表 (单位:t)

1.2 家种产量逐年增加

野生北五味子产量匮乏,连年减少,拉升行情从2001年起逐年上涨,而且涨幅很大。产区农民种1 hm2的北五味子,其收入就是种玉米、大豆、小麦等农作物的3~5倍,效益十分可观。于是,东北三省主产区广大农民、林场工人、农场农工、城镇赋闲人员在高利益的的刺激下,一哄而起,大兴种植北五味子之风,种植面积连年锐增,产量年年攀升(见表2)。

表2 2000~2009年家种北五味子产量统计表 (单位:t)

从表2中看到,东北三省家种北五味子的产量在2005年之前每年增加量为500 t,属于正常增长量。2005年之后,产量由2004年的2 000 t,锐增至3 500t,之后,每年递增1 000 t左右。到价格暴跌的2009年,产量已狂增至9 000 t以上,是2000年起步时的30倍,创下历史之最。

1.3 2000~2009年北五味子价格走势

据对全国17家中药材市场北五味子价格走势的专题调查显示,2000~2009年的9年间,北五味子价格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1.3.1 价格上涨期 2001~2007年9月为价格上涨期。市价由2001年的全国统货价20~25元(千克价,下同)和全国佳货价30~35元,到2007年9月分别上涨至125~135元和170~180元。

1.3.2 价格下降期 2007年10月至2008年12月为价格下降期。从2007年10月开始,价格一直在下降,降幅较大,到2008年12月,统货价格已降至20~23元,佳货价格已降至24~28元,降幅较价格上涨期下跌100~150元左右,创下历史最低价。

1.3.3 价格反弹期 进入2009年11月,价格进入反弹期。本期价格小幅上涨,统货上涨至26~27元,涨幅为4~6元;佳货上涨至28~30元,涨幅为2~4元。北五味子经历了近3年的价格下降期后,开始反弹,小幅上涨,这一动向引起多商密切关注。据此市场人士认为,北五味子价格反弹并非市场需求和供应短缺所致,而是全国物价工值普遍上涨造成北五味子生产和经营成本提高,带动北五味子价格小幅上涨。实际上,北五味子大盘仍在低谷之中,价格持续低迷(见表3)。

从表3中看到,2009年底,北五味子价格大致与2001年的价位接近,8年上涨周期到2007年10月结束,基本符合北五味子价格周期规律的实际状况。

表3 2000~2009年北五味子价格走势一览表 (单位:元/kg)

2 2010年北五味子产销动态

2.1 2010年产量分析

2.1.1 野生产量持续下滑

东北三省野生北五味子主要分布地区是:

黑龙江省:五常、尚志、阿城、方正、依兰、通河、佳木斯、伊春、桦南、勃利、七台河、林口、宁安、东宁、宝清、铁力、庆安、虎林、北安、牡丹江、海林、鸡西、汤原、延寿、穆棱等市县。

吉林省:桦甸、磐石、双阳、伊通、蛟河、通化、安图、靖宇、柳河、浑江、长白抚松、延吉、和龙、舒兰、梅河口、辉南、敦化、集安等市县。

辽宁省:辽阳、海城、营口、盖县、本溪、凤城、宽甸、丹东、桓仁、新宾、清原、西丰、开原、抚顺、绥中、鞍山、岫岩等市县。

据产区报道,2010年北五味子产新工作较往年推迟近一个月,始于8月下旬,止于10月中旬。主要原因是往年产区在8月初抢青采收,造成80%以上的产品质量下降,市场少人问津,药农、药商收益不高。2010年推迟抢青采摘,致使纯熟货产量增加,占75%左右,半熟货产量下降,占25%左右,产品质量较往年提高50%以上。2010年野生北五味子产量几何?据东北三省主产区的20多个市县老药农、老药商和老林政反映:野生资源连年枯竭,产量一年少于一年。2010年是10年来产量最少的一年,总产量估算较2009年同期减少100~200 t左右,只有800~900 t左右,其中吉林省约350~400 t,黑龙江省约250~300 t,辽宁省为200 t左右。

2.1.2 家种产量持续暴增

在利益的驱动下,东北三省家种北五味子种植面积从2002年开始暴增,增势一直持续到2007年不减。由于市场爆满,导致行情暴跌,于是,产区在2008年对种植面积做了小幅调减,2009年中度调减。因为北五味子生产周期为三年结果,五年进入盛果期,所以2008~2009年家种产量只有到2013~2014年才能显现产量的下降。2010年家种产量是2006年种下的,种植面积约为10 000 hm2,2010年已到五年盛果期,每1hm2的产量按均产1 300 kg计算,估算总产量约为11 000 t左右(其中:已扣除10%低产田的产量和扣除10%受灾减产量)。2010年北五味子突破10 000 t大关,创下家种产量的历史之最。

2.1.3 社会存量持续爆满

2010年是东北三省北五味子社会存量持续爆满的一年。调查显示,2010年野生北五味子产量约900 t,家种产量约11 000 t,两者之和约11 900 t,再加上2009年社会存量的8 000 t,2010年社会存量总计约19 900 t,减去2010年市场实际消耗量(估算)7 000 t左右,2010~2011年北五味子生产年度社会存量当为12 900 t。

2.2 2010年北五味子价格走势分析

据对北五味子主产地及全国各地药材市场调查,产新前夕的9月初,产地收购价和药市批发价开始上涨,涨幅平均为5~7元。北五味子价格小幅上涨并非市场需求放大拉动价格上涨,而是产新前的7~8月份东北三省部分产区连遭强降雨、暴雨或低温多雨,造成少数产区落果多,挂果少,引起少数药商关注,并急于收购,导致价涨;同时,在地面积庞大,采摘期集中在一个月的时间,采摘工费由往年的40~50元/天左右,2010年上涨至70~80元/天,黑龙江部分产区已上涨至100元/天左右。采摘成本提高,北五味子价格顺理成章的开始上涨。对于产新价涨,有关人士认为,由于北五味子产量爆增,以北五味子为主要原料生产的药品,保健品、饮料、果酒等,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销售受阻,对北五味子的需求量大幅下滑,导致产能过剩,因此价格继续上涨或大幅上涨的动力不足,在产量全部收获集中上市后价格将停涨止稳,并恢复到产新前的价位上。

2.2.1 产地收购价格平稳

调查显示,产地进入大面积采收产量集中上市后,产地收购价不见上涨,仍持续保持2009年水平。在主产区黑龙江阿城、五常、尚志;吉林白山、抚松、通化;辽宁凤城、宽甸、本溪等主产区收购价平均为2.2~2.5元,折干率按8∶1计算,干品统货收购价为18~20元,鲜品与干品的价格基本与2009年持平。

2.2.2 药市批发价格稳定

据对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北等省市几家药材批发市场北五味子价格走势的调查,北五味子价格在产新前夕小幅上涨后,在产新期间价格止涨企稳,仍保持产新前夕的40~42元(统货)和44~46元(佳品)的价位。

3 北五味子未来走势预测(2011~2013年)

北五味子将在2011~2013年继续进入盛果期,每年将以10 000 t的产量推向市场。但市场需求还未同步升温,因为内销缺乏大幅增长动力,外销(主要是日本和韩国)订单难有大作为,产量过剩,库存爆满已成定局,供大于求的格局几年内不易改变。北五味子后市走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因为产区在地面积难做大幅调减,仍保持在10 000~12 000 hm2的高水平上,年产量将继续保持在1万t之上,库存消化缓慢。市场如无特殊需求,北五味子后市难以走出低谷,价格不易恢复到200元的历史高位上。预测后市价格应该是:在目前价位上稳定下来,经过一个时期的市场消化,市价将微涨,但不能大涨,更不能暴涨,因为庞大的库存打压价格的反弹上涨。

猜你喜欢

东北三省五味子产区
初中地理《东北三省》教学案例与反思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下)
农业农村部派出工作组深入东北三省 全力推进科学抗内涝保秋粮丰收
HPLC-DAD法快速筛查五味子颗粒(糖浆)中南五味子代替五味子
葡萄酒产区与『风土』
五味子醇甲提取纯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北五味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新疆产区有机甜菜栽培技术探讨
东北三省滑雪产业的空间拓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