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课余训练定向运动员选材探讨

2010-10-14刘洪邦谢冬兴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3期
关键词:课余体育训练普通高校

刘洪邦,谢冬兴

(广东培正学院 体育教学部,广东 广州 510830)

普通高校课余训练定向运动员选材探讨

刘洪邦,谢冬兴

(广东培正学院 体育教学部,广东 广州 510830)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普通高校课余训练定向非体育特长生、非体育尖子生运动员选材进行分析、讨论.普通高校应结合本校特点给课余体育训练客观定位.在选拔群体型“高水平”运动员时,由于现有条件的制约,大多数学校教练员依旧采用比赛选材与经验选材两种主要方法.定向运动选材主要从识图能力、奔跑能力两方面进行选拔.

普通高校;课余训练;定向运动;选材

1 前言

《关于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1986-2000)》中就课余体育训练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指出:“课余体育训练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在贯彻教育方针,使全体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各方面得到发展的同时,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努力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科学文化知识合格,并具有较高体育运动技术才能的优秀人才.”杨铁黎[1],等人认为我国大学课余体育训练应纳入到大学教育计划中;用以满足学生竞技体育的需求,给学生提供一种竞技体育教育经历;并广泛开展和建立以娱乐、业余为主的校际体育竞赛体系;培养出专门成绩合格、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运动水平较高的学生运动员;为补充和提高我国竞技体育整体水平服务.

2 高校课余训练定位及本文研究对象

根据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学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培养高水平运动员至少应该分为两个层次的标准:一个层次是相对于一般学生而言的高水平运动员,属于群体型的“高水平”;另一个层次是相对于专业运动员而言的高水平,这些运动员具有较好的运动天赋和运动基础,通过科学的训练可以达到专业运动员的水平,他们可以代表学校参加省市和全国性的竞技体育比赛,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性比赛,为校、为国争光,这部分运动员属于竞技型的“高水平”[2].

早在1987年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出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暂行条例》的第八章第三十六条规定,关于大学竞技体育招收学生运动员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在分数线降20分录取;二是在分数线降50分录取.但是在我国高校中有此招生政策权利的学校并不占多数,大多数高校课余训练运动员的选材都是在普通学生中选择.本文所指的运动员选材即为:高水平运动员的第一个分层标准中,非体育特长生,非体育尖子生.

3 普通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定向运动员非特长、尖子运动员选材特点

3.1 定向运动的开展

定向运动是一项智慧与体能并重的体育健身和竞技运动项目,是指参赛者借助地图和指北针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到达若干个被分别标记在地图上和实际中检查点的运动[3].我国的定向运动起步较晚,开始于2O世纪8O年代,但发展速度很快,特别是1995年8月进行的全国大学生定向运动竞赛把中国的定向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以后每年由教育部、省、地州市组织的各类定向运动比赛吸引了许多高校定向运动爱好者的参加.

3.2 选材的目的和意义

在我国,定向运动的开展主要集中在高校,运动员的选材大多也是从大学生里挑选.由于高等院校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体育训练与参加比赛只是业余活动,学生参加训练的时间相对较短,一般情况下,一周3次左右,每次1.5~2小时.目前,定向运动运动员在国内普通高校选材的面很窄,对象多是体育、登山、跑步运动的爱好者,这些仅仅是具备了从事定向运动运动最为基本的条件之一,必须从中进一步筛选.而且相对而言,普通高校学生年龄偏大,身体素质一般、基本功差;训练周期短,训练时间为2~4年.基于这些因素,除了组织科学系统的训练内容,采用合理的训练方法等外,把好选材关就显得尤为重要.课余训练选材对高校课余训练有着重要的意义,直接运动队训练的目标达成.定向运动员应该具备较高的定向专项运动技术水平,他们是学校定向活动体育工作的骨干和积极分子,通过他们积极地参与课余定向运动训练和比赛,感染和带动全体学生参加定向运动,活跃学校文化氛围.由于这些运动员学习和生活在广大学生中间,与同学之间水乳交融,有很强的渗透性.

3.3 定向运动员选材方法

运动员选材就是挑选运动员,挑选竞技运动员,挑选运动专项的合适人才.运动员选材的常用方法有三种:一是,比赛选材.即通过比赛挑选运动员.通过举办运动会同场较量,把优胜者挑选出来,加以训练培养,参加以后的比赛.二是,经验选材.即通过教练员自身多年运动员的经验来挑选运动员.教练员在多年的培养运动员实践中,多多少少都会积累挑选合适人才从事该项运动的经验,教练员就用这些经验眼光来挑选运动员.三是,科学选材.即是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客观指标的测试,全面综合评价和预测,把先天条件优越、适合从事某项运动的人才从小选拔出来,进行系统培养、监控的过程.从实践中发现,普通高校定向运动选材由于受到种种客观条件限制,选材过程主要还是采取比赛选材和经验选材,有少数学校教练员运用到心理测试选材.

定向运动的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具有不同的种类.按照运动方式可分为徒步定向运动和借助器械的工具定向运动两种[4].徒步定向运动主要包括:森林、山地定向运动.校园、公园定向运动,接力定向运动,夜间定向运动,积分定问,五日定向,公园定向等;工具定向有:滑雪定向,山地自行车定向,摩托车定向等.在普通高校开展的主要是徒步类定向运动.定向运动比赛一般由看图识图、路线选择、奔跑能力和捕捉检查点技术四大要素构成.如图1所示.

图1 定向比赛的一般进程

从定向比赛的进程图不难看出,定向运动主要要求运动员两个方面的能力非常突出:一是,识图能力;二是,奔跑能力.所以普通高校定向运动员选材也主要从这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奔跑能力,主要是耐力素质.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持续工作和抵抗疲劳的能力.中能力的好坏,主要与人体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系统、神经系统等的机能水平直接相关.在耐力素质的选材中,有一个非常好的渠道,就是学习一年一度体育文化艺术节(即,田径运动会),通过中长跑如1500米、3000米、5000米等,将获得较好成绩的学生吸纳到定向运动队来;其次,是心理学因素方面的选材.体育竞赛,不仅是运动,也是心理活动.只有在良好的心理素质调节与支配下,才能使得运动技能得到充分表现.心理素质选材,从运动员心理过程来考虑主要有运动反应时、运动记忆等;从个性心理特征考虑,主要有神经类型、个性等.在普通高校定向运动员选材中涉及心理因素选材,是很有必要的.对选拔运动员可以简单的反应时和短时记忆的测试,如如光反应时、声音反应时等.个性、神经类型测试方面,可以采用苏州大学王文英、张卿华,自行设计了一种非文字的神经类型测试表,简称808表,定向运动主要以灵活型、稳定型为主[5].再次,是对入学前有类似或相关运动经历的学生,可以直接选拔进入运动队.

3.4 现有条件的局限性

普通高校定向运动选材存在众多的局限性.一是,运动员的来源很窄,许多队员都是凭着对定向运动的兴趣,所以就会出现有一定定向运动基础的学生不愿意参加课余训练;二是,运动员训练时间短,加上比赛大部分学生训练2-3年,所以普通高校大部分定向运动员选材是以能参加比赛为目的,急功近利;三是,教练员的专业素质也影响着运动员的选材.目前,各个高校定向运动员选材基本由主管教练决定.而定向运动在我国体育院校开设专业并不多,所以有部分教练自身都不是太了解这个项目,只是出于教学任务兼任教练工作.四是,出于投资成本的顾虑,校方的支持也影响着定向运动的选材及发展.

4 建议

4.1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科学选材

每个学校的办学条件与办学特色都不尽相同,所以因地制宜地、灵活开展课余训练显得十分重要.定向运动教练员要充分利用本校现有资源进行科学的选材,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有利因素,使得具有一定定向基础的学生能得到充分利用.

4.2 正确定位,也注重课余训练的人文价值角度

与体育课相比,课余训练是针对少数人的教育形式,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而进行的专长教育,它遵循的事教育和运动训练的双重规律,从广义教育的含义来看,同属于教育范畴,同样是一个全面教育的问题.对校园文化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是校园文化的催化剂.所以高校在追求竞技型个“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群体性“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实际意义.

4.3 学校给与课余训练学生一定政策倾斜与物质奖励

首先,学校给与新招的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进行入学奖励,鼓励有类似特长的学生报读本校.其次,是在本校学生中,对表现优秀,比赛成绩突出,为学校争得荣誉的学生进行学分奖励和物质奖励.我国许多大学实行的事学年学分制,对能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在学生的数量上都有具体规定,所以对课余体育训练优秀学生可以减免一些选修课和非专业课程;同时,给与学费上减免,激励学生不断参与、并提高成绩.

4.4 激励教练员,对选材问题的重视

教练员是课余体育训练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在课余训练中起着绝对重要的作用.在选材问题上,首先,需要引起教练员的高度重视,面对没有招收体育特长生于体育尖子生的现状,教练员不应抱怨,而是充分挖掘现有学生资源;其次,学校要给与课余体育训练的教练员一定的激励,对课余训练进行有偿的工作量计算,对获得竞赛名次的教练员给奖励,以及在年度评优、评先考核中给与优先,使得教练员真正重视课余训练与运动员选材.

〔1〕杨铁黎,宋尽贤.关于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37.

〔2〕杨铁黎,宋尽贤.关于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0.

〔3〕王翔.定向运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1.

〔4〕张惠红.定向运动与野外生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6.

〔5〕罗兴华,等.运动员科学选材[M].广州体育学院教务处印,2001.

G807

A

1673-260X(2010)03-0079-02

猜你喜欢

课余体育训练普通高校
丰富的课余生活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体育训练教学中的平衡发展
营养健康与体育训练结合的思考
青少年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紧贴实战落实《大纲》要求推进航空体育训练创新发展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从体能角皮谈中学课余三级跳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