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志干预对气滞血瘀型心绞痛患者抑郁情绪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2010-10-12李晓屏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情志气机证候

李晓屏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心痛”的范畴,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机理错综复杂,情志不遂、过度劳累、气候变化、饮食不节等是本病的诱发因素,而情志因素又居首位,情志不遂,心理失去平衡则气机紊乱,血脉不畅,脏腑功能失调而发胸痹。现代研究也表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抑郁情绪直接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1]。本研究通过对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型患者进行情志干预,旨在探讨情志干预对其抑郁情绪及临床疗效的影响。现将临床观察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本院心内科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的住院病人。符合气滞血瘀型心绞痛诊断与分型标准[2]的患者81例,应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评定,其中64例伴发抑郁症状,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55.17±6.57)岁;文化程度大学 10 例,高中 19 例,初中 3例。对照组 32 例,男 18 例,女 14 例;年龄(57.78±7.43)岁;文化程度大学10例,高中20例,初中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及抑郁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即根据个体情况选择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如拜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如阿替洛尔);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等,同时服用疏肝解郁、理气活血类中药汤剂(如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合并应用情志干预:①真诚的理解与沟通:以诚恳的态度和满腔的热情关心和体贴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让患者感觉到进行情志辅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与患者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恰当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对患者提出的相关问题予以恰当的解释,巧妙地揭示疾病与情志的关系,并通过与患者交谈找出患者目前存在的情志问题。采取倾听、同情、理解、支持、解释、疏导、安慰、鼓励等方法,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引导患者以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情绪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②缓解抑郁情绪的措施:指导患者听一些高亢富有激情的音乐来缓解抑郁情绪;若悲闷至极,患者可至无人处痛哭一场,或向亲朋及医生哭诉,使悲郁之情绪得以外发而舒展。③认知行为调整:端正患者对困难和挫折的看法,采取有用且成熟的适应方式来解决困难。帮助患者纠正不良语言行为模式,指导建立新的、健康的语言行为模式,从而降低应激反应,稳定情绪。④善用各种“资源”:做好家属思想工作,鼓励亲友探视、陪护,征得患者和家属所在单位的合作,尽可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⑤情志干预每周2次,每次40 min,4周后测评疗效。

1.3 观察指标

临床主症胸痛、胸闷、心悸及次症疲倦乏力、胸胁胀满、善太息、情绪低落、舌脉象,分为无、轻、中、重4级,主症计 0、2、4、6 分, 次症计 0、1、2、3 分; 心绞痛的持续时间、发作频率、疼痛程度、硝酸甘油用量,分为无、轻、中、重 4级,计 0、2、4、6 分;心电图的变化;抑郁症状的改善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1.4.1 疾病疗效评定标准[2]显效:心绞痛等主要症状消失或达到显效标准,心电图恢复至正常;有效:心绞痛等主要症状减轻或达到有效标准,心电图改善达到有效标准;无效:心绞痛等主要症状无改善,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

1.4.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2]疗效指数=(疗前计分-疗后计分)/疗前计分×100%。显效:疗效指数≥70%;有效:疗效指数≥30%;无效:疗效指数<30%。

1.4.3 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2]显效:心电图恢复至正常;有效:ST段的降低在治疗后回升0.05 mv以上,但未达正常水平,在主要导联倒置的T波改变变浅(达25%以上者),或T波由平坦变直立,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改善者;无效: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

1.4.4 抑郁情绪评定标准 (1)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通过20个项目来反映抑郁状态,按1~4级评分,用正反向计分所得总分乘以125得标准分T值,以50分为划界分,50≤T<60为轻度抑郁 ,60≤T<70为中度抑郁,T≥70为重度抑郁。(2)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RSD大部分项目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少数项目评定则为0~2分的3级评分法。总分超过35分为严重抑郁,超过20分为轻或中度抑郁。该项由2名心理咨询师对患者进行联合评定,但各自独立评分。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应用DPS9.5版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秩和检验(校正),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绞痛积分及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前两组心绞痛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组均能改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降低心绞痛的积分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心绞痛积分比较 (n=32,±s,分)

表1 两组心绞痛积分比较 (n=32,±s,分)

组 别治疗组对照组t值P值治疗前18.93±3.58 18.81±3.07 0.14>0.05治疗后6.47±2.85 9.26±2.89 3.89<0.01 t值P值18.03 13.34<0.01<0.01

治疗组心绞痛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改善心绞痛疗效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 (例,n=32)

2.2 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组均能改善患者的症状;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3。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改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4。

表3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n=32,±s,分)

表3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n=32,±s,分)

组 别治疗组对照组t值P值治疗前33.52±2.54 33.48±2.01 0.07>0.05治疗后11.53±4.62 17.16±5.95 4.23<0.01 t值P值22.74 5.95<0.01<0.01

表4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例,n=32)

2.3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心电图疗效相当,结果见表5。

表5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例,n=32)

2.4 治疗前后SDS、HRSD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组治疗对患者的抑郁情绪均有缓解作用。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在缓解患者抑郁情绪方面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6。

3 讨论

情志失调诱发胸痹,心与肝在生理和病理上都有密切的关系,心主血,心藏神;肝藏血,主疏泄,二者对情志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气滞血瘀型心绞痛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胸痛、胸闷、心悸、善太息、情绪低落等,因情志失调,致肝失疏泄,肝郁气滞,气滞血瘀,络脉不通故胸痛;心脉瘀阻,心失所养故心悸;而胸闷、善太息、情绪低落是气机郁滞所致。

表6 两组治疗前后 SDS、HRSD 评分比较 (n=32,±s,分)

表6 两组治疗前后 SDS、HRSD 评分比较 (n=32,±s,分)

组 别SDS 治疗组对照组t值P值HRSD治疗组对照组t值P值治疗前55.66±13.20 54.32±11.36 0.44>0.05 20.21±7.80 19.89±8.01 0.16>0.05治疗后32.26±7.04 40.67±9.33 4.07<0.01 9.25±5.36 17.14±4.39 6.44<0.01 t值P值21.54 37.99<0.01<0.01 25.47 4.31<0.01<0.01

情志干预可调和气机,肝主疏泄,喜条达,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情志调和,则气机舒畅,五脏六腑、上下内外协调统一,血行通畅,脉络无阻,则身体健康。恰如清代王清任《血证论》所云:“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抑,则血脉得畅。 ”[3]

情志干预可化痰降浊,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都依赖于气机的升降出入,情志干预使气机舒畅,津液输送有道,升清降浊,痰饮无以为祸。《朱氏集验方》谓:“人之气道贵乎顺,顺则津液流畅,决无痰饮之患。”[4]

情志干预可行气化瘀,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肝主藏血,调节全身血量,气行则血行,肝之疏泄正常则气血畅达无瘀滞,反之,则血行瘀阻易发胸痹。

本次研究治疗组在心绞痛积分与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与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在缓解抑郁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气滞血瘀型心绞痛患者常伴发抑郁症状,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进行情志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临床疗效。

[1]Frasure-Smit h N, Lesperance F.Depression and anxiety aspredictors of 2-year cardiac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Arch Gen Psychiatry,2008,65(1):62-71.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9-71.

[3]唐容川.血证论[M].上海:上海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8.

[4]丹 波,元 坚.杂病广要(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223.

猜你喜欢

情志气机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从气机升降失调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
基于“气机升降”理论探讨思虑过度所致失眠症
调畅情志 远离悲秋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金匮要略》气机升降出入失常研究现状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论中医气机升降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