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0-09-25郑艳芳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学习效果分量问卷

郑艳芳,李 珂

( 1.苏州大学 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2.铜陵学院 体育部,安徽 铜陵 244000;3.河北体育学院 体育系,河北 石家庄 050041 )

0 引言

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它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同时,教学也是一种艺术,要达到这个境界,教师固然重要,但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在我国的体育教学中,大部分是体育教师先讲解动作要领,然后再做动作师范,最后是学生的反复练习。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我们只强调动作技能的学习,而却很少去了解学习者的动机与兴趣。所以学校体育教学的效果普遍不理想,而学生也很难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但是在进入到21世纪以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用各种教学媒体来进行辅助教学,已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避免的趋势,虽然我国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开展数十年的时间,但就教学媒体的观念以及计算机使用的情形而言,均和想象中的状况差距甚远,而且落后世界上其它许多国家,而体育教学中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使用则更少。为了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能否以计算机辅助教学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从而更有效的达到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一个我们值得关注的问题。

1 应用现状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指利用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介,通过学生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活动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它综合了计算机科学、教育学、心理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学科技术,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综合起来组织教学,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它突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把信息知识形象生动的呈现给学习者。早在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辅助教学就已经开始在教育学中出现。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虽然在体育学科当中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相对比较晚,但是其发展的速度还是非常迅速的。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在全国的大学推行计算机辅助体育教学,我国也在本世纪初加大了体育学科教学的计算机化程度。像上海交大体育学院、华南师大体育学院、华东师大体育学院等都在网上建立体育课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方便学生的学习。目前已有31.25%的高校体育课程己经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同时,体育领域中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例如利用计算机进行田径跨栏技术的教学、游泳技术的教学、排球的扣球技术动作的教学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安徽省铜陵学院2008级在校男、女学生为研究对象,抽取样本数量共2600人,其中,男生为1800人,女生为800人。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检索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利用铜陵学院图书馆、铜陵市图书馆等查阅国内外有关计算机辅助教学理论的文献资料,及国内外已有对体育组织情景下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的相关资料。这为本文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文字资料和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2.2.2 访谈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与任务,编写访谈提纲,通过对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工作和学习中有关计算机辅助教学方面的信息,及其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期望,获取与本研究主题相关的信息和建议。

2.2.3 实验法

选取铜陵学院2008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过程中分为理论组与实验组(每组男、女各15人),其中实验组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理论组则不使用。在实验完成前后,分别对使用自编的体育学习效果问卷进行测量。

2.2.4 问卷调查法

1)问卷的设计:根据本文研究的需要采用自编的运动学习效果问卷。本问卷包括三个维度,分别为体育认知、体育情感和体育技能。其中有关体育认知方面的有5个条目,体育情感方面的有6个条目,体育技能方面的有5个条目。每个题目根据符合程度分为非常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清楚、比较符合、非常符合。

2)问卷的信度:在实施的过程中采用了“重测法”以求得问卷的稳定性。对安徽省具有代表性的几所高校学生做了初测,发放学生调查问卷各30份,两周后对同一人员,同一内容问卷进行了重测,由两次所得数据经相关分析后,求得问卷的一致率为0.807,说明问卷可靠性显著,问卷的信度符合调查要求。

表1 体育学习效果问卷的信度分析

注:对角线的数据为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2系数。

从表1看出,在2系数上,组织承诺的三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12、O.792、0.816,总体2系数为0.807,问卷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信度。

3)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表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统计表

2.2.5 数理统计法

运用 Microsoft Excel 软件和统计软件 SPSSl4.0 for Windows,对所得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2.2.6 逻辑分析法

对获取的数据与比较结果进行客观、科学的逻辑分析,梳理出相应的观点和结论。

3 结果与分析

3.1 对学生运动学习的效果差异的影响

1)由表3得知,本研究中的实验组在运动学习量前后测差值平均数,平均得分为0.23,高于理论组在本量表前后测差值平均得分为-1.35。实验组在认知、情感、技能等三个分量为0.12、0.28、0.26,也高于理论组的-0.12、0.25、0.14。此结果显示,体育教学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经t检验后,对学生运动学习的影响有显著差异,且都趋于正向,只有在技能分量上的影响差距较小。

表3 实验组与理论组运动学习量的描述性统计差异

2)由表4可知,本研究中实验组与理论组在运动学习量前后测差异的差值,t=-4.72,p=0.01,达到0.05显著水平。在认知和情感两个分量上,也均达到显著水平;只有技能分量,未达显著水平,这说明在技能方面并不因媒体的使用,学习效果而有所差别。

表4 实验组与理论组在前后测中的差值检验

*p<0.05

3)由表5可知, 本研究中的理论组在运动学习量前后测差异经t检验,t值与显著性、平均差异的运动学习量如下,t=-1.68,p=0.1l,未达到显著水平。虽然认知和技能分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但是情感分量p=0.03,达0.05显著水平, 可知情感部分仍受计算机辅助教学媒体使用的影响。

表5 理论组在运动学习量前后测差异

*p<0.05

4)由表6可知,实验组在差异经t检验后,t值与显著性、平均差异的数据为t=4.91,p=0.00,达显著水平,使用媒体介入前后差别达显著水平。虽然学生在认知分量分数,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但是在情感和技能分量的数据分别为p=0.02,p=0.O3,均达显著水平,可知学生经过媒体教学后,在情意和技能部分的进步,深受媒体使用的影响。

表6 实验组在运动学习量前后测差异

3.2 对提升学生的运动学习效果的影响

1)由表7可知,本研究的理论组在运动喜好上对运动学习量前后测差值平均数。 平均得分为曾参与运动性社团者为-6.99,未曾参与运动性社团者为-7.91,高分组相近于低分组,可知二组比较下均不受教学媒体的影响,且均有退步的情形。曾参与社团者在认知、情意、技能等三分量为-0.14、-0.12、5.25,未曾参予社团者的为-5.92、-0.42、0.24。此结果显示,体育教学中未曾使用教学媒体,经t检验,在运动喜好上对大学生运动学习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因此,不管在运动学习总量或认知、情意、技能等三分量上, 均为不受前后测差异影响,可见参与运动性社团的影响程度,不在本组出现。

表7 理论组运动喜好对运动学习效果量的描述性统计

2)由表8可知, 本研究中的理论组在运动喜好上对学习量前后测差异经t检验后, t值与显著性、平均差异的数据为t=-0.10,p=0.92,未达0.05显著水平。理论组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等三分量的差异,仍均未达显著水平;可知不管选择参与体育性社团或运动喜好与否,在没有媒体使用因素的情况下,均不受影响,我们知道,不管有无运动喜好,对媒体介入都无差异。

表8 理论组运动喜好对运动学习量差异的独立样本t检验

3)由表9得知,本研究的实验组在运动喜好上对运动学习量前后测差值平均数; 平均得分为曾参予社团者0.29,未曾参予社团者-8.33,曾参予社团者高于未曾参予社团者,可知二组比较下,未曾参予社团者不受影响,且为退步。曾参予社团者在认知、情感、技能等三分量为0.15、0.36、0.35,未曾参予社团者的为-1.98、-1.98、0.15。此结果显示,在体育教学中使用教学媒体,在运动喜好上对大学生运动学习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表9 实验组运动喜好对运动学习效果量的描述性统计

4)由表10可知,本研究中的实验组在运动喜好与否上对学习量前后测差异t检验,t值与显著性、平均差异的数据为t=4.0l,p=0.01,达0.05显著水平。在认知和情感分量的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但技能分量为p=0.02,亦达0.05显著水平。可知是否参予体育性社团或运动喜好,在总量上虽达显著水平,但是还是有受到影响的,而认知分量和情感分量,均未达显著水平,只在技能分量方面受媒体使用因素的影响,由此可见在技能方面提供的学习信息是有效果的,技能的学习若由精巧精致的呈现方法,对学习者的学习是更有帮助的,媒体的呈现比教师示范应更为有效。

表10 实验组运动喜好对运动学习量差异的独立样本t检验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在体育课教学中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班级学生,相对于未使用的班级,对学习效果的提高,有正向的显著影响,p=0.0l达到显著差异,理论组平均分数为-1.35,实验组平均分数0.23;可见使用教学媒体,可增进教学效果,对运动学习效果的进步情形,两组在运动学习量及认知(p=0.01)、情感(p=0.01)两个分量均有显著差异的;只有理论组在情感分量p=0.0l,达显著差异,而实验组只有认知分量p=0.18,不因媒体使用而有所影响。因此,利用媒体教学对学生的运动学习效果的效益,仍显著优于使用传统教学的方法。

2)在体育教学中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对运动学习效果的影响,是否有运动喜好上的差异。经比较差异,较喜好运动者有较高的运动参与兴趣,尤其是实验组对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介入,在运动学习量p=0.0l,技能分量p=0.02,均达显著差异。实验组在运动学习量及技能分量,均达显著水平。可见实验组中曾参与体育性社团者接受媒体教学方式的程度较高,而理论组则较不受教学媒体的影响。

3)计算机辅助教育技术的运用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异步教学功能对学校课余体育进行管理和指导,辅助学生自主体育学习,又可利于学校体育课堂的延伸,加强学生体育知识来源结构与变换学习方式,对学校体育新教学模式的探索及教学改革的深入,具有很大意义和发展空间。

4.2 建议

1)加强体育教师计算机知识的培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核心就是使用计算机,利用其强大的功能帮助学生学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中老年体育教师由于受以前所学知识的限制,很难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这就使得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2)教学指导思想。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往往都是教师先进行示范,然后学生进行重复的练习。而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课程中,就需要老师转变这种思想,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转为主动,让他们自己积极地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

3)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课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我们在制定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件时,要积极地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所在,根据他们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学习课件,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

4)努力加强体育网站与网络素材的开发。体育网站与网络素材的数量与质量是高校计算机辅助教育技术开发应用首要解决的问题。换而言之,探索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发展体育教学的根本。

[参考文献]

[1] Kelly L.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applications for physical education[J].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Recreation and Dance,1987,58(4):74-78.

[2] Kerns M M..effectiveness of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in teaching tennis rules and strategies[J].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1989,8(2):170-176.

[3] 王力军.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计算机辅助软件开发与应用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 29(1):116-118.

[4] 王安洪.多媒体优化组合教学在游泳普修课中的研究与开发[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S1):125-127.

[5] 周瑶. 跨栏运动多媒体CAI课件的制作及应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2): 242-243.

[6] 邱宝林.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与体育教学[J].山东体育科技,2004,26(3):121-122.

[7] 侯令忠,李相如.跑多媒体教学实验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40(3):211-213.

[8] 胡启林.多媒体CAI在捧球理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2):46-47.

[9] 陈荣,徐浩.高校体育课程多媒体及网络辅助教学现状与前景展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2):249-252.

[10] 唐祥彬.高校体育教育夸业捧球普修课多媒体教学软件编制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7):968-970.

猜你喜欢

学习效果分量问卷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帽子的分量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一物千斤
莲心宝宝有话说
论《哈姆雷特》中良心的分量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