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的“街道办主任”

2010-09-20吴亚明

博客天下 2010年12期
关键词:里长指派台北市

文/吴亚明

台湾的“街道办主任”

文/吴亚明

里长虽说是真正民选出来的,却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

他们一般都在家里办公,还有一些里长的服务处干脆就设在附近的寺庙里。

在台湾,“里长”选举也模仿高官的选举方式,使得大街小巷热闹非凡。

一天晚上,我在台北县的一个朋友家喝茶聊天,忽然有人按门铃,原来是他们所在“里”的“里长”挨家挨户送环保袋来了,蓝色帆布口袋上面有里的名称、里长的姓名和服务处的手机号码。送走里长,朋友告诉我,这个月就要里长选举了。

里长是台湾特有的职位。台湾的城市都设有“区”,“区长”由市长指派。区的下面又设有“里”,里长虽说是真正民选出来的,却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一般来讲,他们就在家里办公,还有一些里长的服务处干脆就设在附近的寺庙里。里的下面又设有“邻”,“邻长”由里长指派。因此,从这个层面看,台湾一般所谓的里,就好比大陆城市的街道,而邻则好比是居民委员会。

日本殖民统治台湾时,曾经设置了“保”、“甲”等基层组织。1945年台湾光复后,当时的国民政府将保改称为里,甲改称为邻。那时规定的里一般以200户为原则。经过几十年的变迁,情况已大大改变。比如台北市曾经有十几个里人口众多,像葫洲里,一个里就有3.1万人,比台北县一个乡镇的人口还多。后来通过调整,葫洲里分成5个里,不仅减轻了里长的负担,也解决了资源分配的问题。如今,台北市250万人口,已经分成了449个里。

虽说里长服务处就像大陆的街道办事处,但在这里办公的人其实只有两个人,一个是里长,还有一个是“里干事”。有趣的是,这个里干事是公务员,由区长指派来帮助里长料理“里政”。所有的里干事上午在区公所上班,下午就到里长服务处转悠。

那么,里长和里干事到底都做些什么事情呢?专门研究地方自治的台湾淡江大学教授吕育诚介绍说,一般来讲,里长有四项任务:第一,受市长指挥监督办理里内公务及交办事项;第二,有效运用里内社会资源,广筹里建设基金;第三,反映民意,配合政令宣导;第四,执行里自治事项并办理上级委办事项。最具体的则是为里民开列各种证明文件,例如饲养家禽家畜头(只)数证明、受灾情况证明、身患重大疾病或不能行走证明等。

里长任期4年,连选连任。记得有一年台北市举行里长选举,竞争非常激烈,台北449个里,平均3个候选人角逐一个里长席位,甚至有的里出现10个人共同竞争里长的情况。那段时间,放眼台北的大街小巷,到处挂满了红、蓝、黄、绿各色布条和旗帜。如果徜徉其间,经常有机会看见参选人或是骑着摩托车,或是推着自行车,或者干脆走路为自己呼号拉票。选情为何如此激烈?一位现任里长告诉我:“参选里长不需保证金,加上台湾失业率高,因此有些人认为即使选不上,能出来打打知名度也不错。”

在台北市担任里长,除了一个月有4.5万元新台币(下同;4.7元新台币约相当于1元人民币)的行政事务费可拿外,三节都有奖金:在端午节及中秋节,市政府都会发放7500元;春节则有3万元的慰问金。另外,每个里长平时还有每月450元的报纸费,每年6000元的自强活动旅游费,每一届还有5.5万元的出国考察费。此外,里长任满后还可以领9万元的退职金,林林总总合计每年可领约61万元。一任下来,包括退职金,可以领到240万元。

里长可以兼职,也就是说可以有其他正职。而台北市政府每年也为邻、里编列了约10亿元的经费,平均每个里一年可以争取到222万元的建设经费。再加上4年任内市议员、市长、“立委”及“总统”的选举,里长有意无意往往成为各级“民意代表”和“首长”的支柱,少不了有经费让他们经手。再说选举时的人际关系更是无形资产,其中的好处难以估计。

从台北市历次选举来看,大型的选举越来越冷,基层的里长选举却越来越热,或许这正说明了经济不景气,小民纵然有心想改善大环境,却玩不起大型选举,不如从自己负担得起的基层选举找到改革立足点。从自己所处的环境做起,何况还有稳定的收入,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台湾的里在历经多年演变后,虽然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但实际运作反而出现萎缩症状。一方面,各级地方行政功能不断增强,日渐排挤了里的职权。另一方面,由于社会日趋开放,民间社团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并实际参与地方公共事务。相比之下,一年一度的里民大会却少人问津,以至于需要通过举办摸彩、歌舞活动吸引民众参加。

联系编辑:liuyangshuo@blogweekly.com.cn

猜你喜欢

里长指派台北市
玉米地里长火山
稻田里长出“大熊猫”
鱼缸里长出了斑马
多目标C-A指派问题的模糊差值法求解
零元素行扩展路径算法求解线性指派问题
里长:台湾的“居委会主任”
具有直觉模糊信息的任务指派问题研究
非线性流水线的MTO/MOS工人指派优化决策研究
台当局全力化解大陆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