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生长期的叶下珠中槲皮素含量比较*

2010-09-17琳,朱

中国药业 2010年21期
关键词:槲皮素磷酸药材

王 琳,朱 缨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叶下珠 Phyllanthus urinaria L.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叶下珠的干燥全草,又名珍珠草、夜合草、阴阳草,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和南方诸省[1]。该药具有清热、解毒、明目等功效,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叶下珠具有明显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保护肝损伤等药理作用,是一种尚未开发利用但很有价值的药用资源,黄酮为其抗病毒有效成分之一[2]。笔者以槲皮素作为叶下珠中黄酮类成分的代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生长期叶下珠中槲皮素的含量,为正确选择叶下珠药材的采收期提供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1 仪器与试药

Agilent 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G1311A型四元泵,G1315B型DAD检测器,G1322型在线脱气机,7725i型手动进样器);Agilent HPLC系统化学工作站;CP225D型Sartorius电子天平。槲皮素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为100081-200406);叶下珠药材是本课题组成员在本院药用植物园中种植的,经本院朱缨副教授鉴定均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叶下珠 Phyllanthus urinaria L.;乙腈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及系统适用性试验

色谱柱:Zorbax SB-C18柱(250 mm ×4.6 mm,5.0 μm);流动相:乙腈 -0.2%磷酸(30 ∶70);进样量:20 μL;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370 nm;柱温:30℃。在此色谱条件下,叶下珠中槲皮素达到基线分离,且其他组分色谱峰不干扰测定(图1)。

图1 高效液相色谱图

2.2 溶液制备

精密称定干燥至恒重的槲皮素对照品5.0 mg,置100 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制成质量浓度为0.05 g/L的槲皮素对照品溶液。取叶下珠粗粉约15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147 mL,再精密加入浓盐酸3 mL,称定质量,加热回流提取2 h,放冷,再称定质量,用50%甲醇补足减失的质量,摇匀,滤过,弃去初滤液,精密量取续滤液5 mL置10 mL量瓶中,并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用0.45 μm微孔滤膜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2.3 方法学考察

线性关系考察: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0.5,1.0,1.5,2.0,2.5,3.0,3.5,4.0 mL,置 10 mL 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系列对照品溶液。取上述对照品溶液,分别进样20 μL,以槲皮素峰面积值(Y)与含量(X)进行回归,得回归方程 Y=823.78X+1.974,r=0.9999(n=6)。结果表明,槲皮素进样量在 0.05 ~0.4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精密度试验:取质量浓度为0.012 g/L的槲皮素对照品溶液,重复进样6次。结果峰面积平均值为195.2,RSD为2.14%(n=6),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重复性试验:分别取2008年9月采收的叶下珠药材粗粉6份,按溶液制备方法操作,制备6份供试品溶液,依法测定。结果峰面积平均值为106.5,平均含量0.127 mg/g,RSD为1.2%(n=6),表明本方法重复性良好。

稳定性试验:取2008年9月采收的叶下珠药材,按溶液制备方法操作,制备 1 份供试品溶液,分别于 0,2,4,6,8,10 h 时测定峰面积。结果峰面积平均值为104.7,RSD为2.42%(n=6),表明供试品溶液在10 h内稳定。

加样回收试验:取已知含量(0.127 mg/g)的叶下珠粉末6份,每份约7.5 g,精密称定,分别加入质量浓度为0.954 g/L的槲皮素对照品溶液1 mL,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溶液,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进样20 μL,测定峰面积。结果见表1。

表1 槲皮素加样回收试验结果(n=6)

2.4 样品含量测定

将2009年6月至10月采收的叶下珠药材按上述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各20 μL,测定叶下珠中的槲皮素含量。结果见表2。

表2 叶下珠中槲皮素含量测定结果(n=5)

3 讨论

曾分别采用100%甲醇+浓酸,75%甲醇+浓酸,50%甲醇+浓酸回流提取和超声波法提取[3],结果第1种方法和第4种方法中槲皮素提取率低,第3种方法杂质较多、难分离,只有第2种方法中槲皮素提取率高且易于分离。

为了找到最合适的检测波长,曾用DAD检测器对槲皮素对照品溶液进行了全波长扫描,通过分析扫描图发现,在370 nm波长处,槲皮素吸收峰的峰形较好,吸光度较大,故选择370 nm作为检测波长,吸光度最低的285 nm作为参比波长。

试验中曾选用甲醇-0.4%磷酸[4]、甲醇-乙腈-0.2%磷酸、乙腈-0.2%磷酸溶液作为流动相,结果发现甲醇会使槲皮素形成前沿峰,影响检测结果,故选择了最后一种流动相条件。在流动相中加入一定量的磷酸是为了改善峰形和分离度,但为了增加柱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应在保证分离度的情况下将磷酸的用量控制在最低。

叶下珠药材中槲皮素含量随着生长期的延长而不断增高,在地上部分枯萎前含量最高。因此,叶下珠的最佳采收期应为9月至10月。

[1]吴克芹,吴克霞,李俊婕.抗乙肝植物药叶下珠的研究进展[J].齐鲁药事,2008,27(10):612.

[2]贺浪冲,岐 林,吕居娴,等.陕西叶下珠药用开发研究Ⅲ:叶下珠提取物体外灭活HBV抗原作用[J].西北药学杂志,1996,11(1):11.

[3]王树松,刘风云.不同生长期柿叶总黄酮和槲皮素的含量测定[J].中国药业,2007,16(9):22.

[4]缪亚东,欧阳臻,袁 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野马追药材中槲皮素和山柰素含量[J].中国药业,2008,18(10):20.

猜你喜欢

槲皮素磷酸药材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国际磷酸—铵市场再次走跌
上半年磷酸二铵市场波澜不惊
2018年下半年 国内磷酸一铵市场走势简析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磷酸二铵:“钱景”如何
槲皮素诱导MCF-7细胞凋亡及其与Fas/FasL通路的相关性研究
槲皮素通过抑制蛋白酶体活性减轻心肌细胞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