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市气传真菌与吸入性变态反应疾病关系回顾分析

2010-09-13朱红英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30期
关键词:孢菌吸入性武汉市

朱红英,吴 菁,孙 麓,吕 政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区呼吸内科,湖北武汉 430056)

气传真菌是主要引起吸入性变态反应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的主要致敏原之一,为探明本地区气传真菌的种类、数量及飘散规律,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我科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气传真菌调查及与吸入性变态反应疾病的相关性进行初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采样器

采用全国统一标准[1]的孢子取样器(伞蓬式),取样器上放置涂有凡士林作黏附剂的载玻片。

1.2 方法

2007年2月~2008年1月间,置取样器于医院内6楼平台上,四面通风,无建筑物阻挡,每24小时更换载玻片。碱性复红染色后回盖22 mm×22 mm盖玻片,充分着色后置显微镜下观察,记录真菌分类、计数。

1.3 气象记录

收集记录每日气象信息,包括气温、湿度、风力、降雨量等相关信息用于分析。

1.4 病例选择

2007年2月~2008年1月我院门诊、住院患者257例,支气管哮喘121例,过敏性鼻炎136例;男167例,女90例;年龄10~71岁。

2 结果

2.1 武汉地区气象资料

武汉市地处长江中下游,是我国夏季高温城市之一,2007年全年月平均气温值和年平均值详见表1。

2.2 武汉市气传真菌种类及分布

全年共观察到真菌种类20多种,收集到真菌孢子4841个,见表2、图1,气传真菌飘散高峰在4~10月份,其中最常见的有链格孢菌、黑粉菌、枝孢菌、锈菌和小球腔菌。

2.3 257例吸入性变态反应疾病患病情况及分布

257例患者1~12月发病率分别为0.38%、1.55%,10.11%、24.51%、12.84%、8.56%、17.89%、15.17%、6.61%、1.94%、0.38%、0。发病时间集中在4~10月份,见表3、图2。

3 讨论

武汉市处于亚热带地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潮湿,气温最低的1月份平均气温为2.90℃,气温最高的8月份平均气温29.10℃,年平均气温17.57℃,相对湿度在50%以上,真菌赖以滋生的各种植被丰富,适合各种真菌的寄生繁殖生长。真菌孢子体轻,易于气传,空气中含量高。通过本次调查共收集到真菌孢子二十余种,其中含量最多的真菌有链格孢菌、黑粉菌、枝孢菌、绣菌和小球腔菌,与其他城市相比调查结果相似[2]。全年中气传真菌高峰在4、5、6月份和8、9、10月份。 其中,5、6 月份真菌数量最多,1、3 月份真菌数量最低,说明真菌数量受气温、风向、降雨量的影响较大。

表1 武汉市月(年)平均气温(℃)Tab.1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in Wuhan(℃)

表2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真菌孢子分布Tab.2 Variety of the airborne fungus in Wuhan economics and tech development District

表3 257例吸入性变态反应疾病患病情况及分布Tab.3 Distribution of 257 inspiratory allergosis cases

对吸入性变态反应疾病发病季节的调查显示,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的发病季节与真菌数量有明显的相对应关系。本次调查发现气传真菌飘散数量在春夏两季形成2个高峰,而在春夏季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患者数也是最多的。统计4、5、6月和8、9月患者数达207例,占全年患者数的83.80%,说明真菌变态反应有季节性、地区性。临床观察发现,有些患者发病时间持续较长,甚至有逐渐加重的病例,表现为常年发病季节性加重。推测这可能与真菌孢子在一定范围和时间内变化不大,此外室内也同样存在大量真菌有关,提示真菌变态反应有其反复性。

另外,真菌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除与真菌数量相关外,吸入真菌种属是吸入性变态反应疾病发病的直接原因。有报道多链孢霉和分支孢菌与哮喘关系大[3]。多链孢霉可在不同人群引起哮喘发作。在美国还认为多链孢霉与哮喘的死亡有关[4]。本次调查的链格孢菌4 047个/年,占全年真菌数量59.16%,为本地区气传真菌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主要致敏原,与报道相吻合。有结果表明,真菌致敏原皮试阳性率的高低与空气中真菌的种类及数量基本一致[5],提示临床上需要加以关注与研究针对性早期干预措施。

通过调查分析初步明确了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气传真菌的种类、数量和分布规律,为本地区真菌相关的吸入性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临床诊断、预防、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1]乔秉善.变态反应实验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129-133,176-180.

[2]金兆辰,殷凯生,陈晓翔.镇江市气传真菌调查结果与哮喘关系的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01,8(3):171-172.

[3]陈育智.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和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1):23-25.

[4]胡亚美,江戴芳,诸福堂.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22):632.

[5]叶世泰,乔秉善,陆杰英.中国致敏空气真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5-39.

猜你喜欢

孢菌吸入性武汉市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别让吸入性肺炎伤害到您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镰孢菌与大豆根腐病研究进展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湖北省蔬菜根际土壤中的镰孢菌分布特征
四川省套作玉米茎腐病致病镰孢菌的分离与鉴定
小儿面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
护理干预对 ICU 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