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应答分析

2010-09-13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30期
关键词:乙肝疫苗乙肝乙型肝炎

张 秀

(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河南安阳 455000)

乙型肝炎母婴垂直传播[1]是指感染HBV的孕妇,在怀孕期间、分娩过程或分娩后与婴儿的密切接触中将HBV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包括宫内传播、产时传播和产后传播,HBsAg阳性母亲可以发生垂直传播,极易造成乙肝病毒终生携带,其中一部分人将成为慢性肝炎、肝硬化或肝癌患者,新生儿乙肝免疫主要预防产时传播和产后传播。针对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95%以上可获得保护性抗体。为了探讨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月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进行全程接种乙肝疫苗264例。其中,男160例,女104例。

1.2 方法

1.2.1 分组 对264例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分为单用疫苗组134例,联合免疫组130例,两组年龄、性别上无差异,临床具有可比性。

1.2.2 接种方法 疫苗为深圳康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5 μg/0.5 ml支。单用疫苗组免疫程序均按 0、1、6 个月 3 针免疫,首剂免疫剂量为 10 μg,第 2、3 针均为5 μg。联合免疫组婴儿出生24 h内、1、2月龄各肌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 IU(卫生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3月龄时开始接种乙肝疫苗第1针。

1.2.3 检测方法及观察内容 研究方法观察对象为7月龄和1~6岁,每年静脉采血,分离血清-20℃冻存,采用固相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2]HBsAg、HBsAb、HBcAb(试剂由北京生化免疫试剂中心提供),抗-HBs标准管(含125 mIU/ml)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对低滴度、阴性标本和发生现有血清转换情况的标本均用不同批号试剂复测。抗-HBs水平(mIU/ml)的定量测定,将测定值代入改良Hollinger公式计算(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抗-HBs10mIU/ml为阳性。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免疫应答

对两组病例进行1年后进行免疫应答检测,HBsAb、HBsAb、HBcAb并进行比较,具体见表1。两组免疫应答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两组免疫应答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immune response in two groups

2.2 不同年龄免疫应答

对264例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全程接种乙肝疫苗,观察免疫应答HBsAb阳性率,具体见表2。

表2 乙肝免疫后不同年龄的HBsAb阳性率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HBsAb positive rate of the different age after hepatitis B vaccine

3 讨论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发展为慢性的几率随年龄的不同而不同,成人及儿童感染HBV后发展为慢性感染的几率分别为5%和20%,而新生儿感染HBV后发展为慢性感染的几率为90%[3]。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进行全程接种乙肝疫苗,有效阻断母婴传播及水平传播,降低人群HBsAg的携带率,而提高HBsAg阳性母亲的儿童乙肝疫苗阻断效果,降低其HBsAg携带率,是降低该人群HBsAg携带率的关键所在,在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抗体系统中,只有抗-HBs属中和抗体,而且具有保护性抗体活性,可以中和HBV的感染,注射乙肝疫苗后产生免疫应答出现抗-HBs,从而获得对HBV感染的免疫保护而收到主动免疫预防效果[4]。HBIG是用乙肝疫苗免疫健康人后采集的高价免疫球蛋白制剂,注射2 h后既可在血中检测到HBsAb,又能快速中和进入体内的HBV,有效阻断产时传播和产后传播。注射HBIG可使易感者在一定时间内获得免疫保护,防止HBV感染,这是被动免疫效果[5]。

由本组病例可知,应用被动加主动免疫即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的联合免疫组,其免疫应答反应和减少HBV感染明显有别于单用疫苗组,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被动加主动免疫对乙肝病毒感染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和促进免疫应答反应。曾冬伶[6]报道基础免疫后1年抗体阳性率最高,随着年龄增长,乙肝抗体阳性率逐渐下降,且有显著性差异,与本研究对乙肝免疫后不同年龄的HBsAb阳性率观察一致,随年龄增长HBsAb阳性率呈进行性下降:HBsAb几何平均滴度在免疫后7~11个月形成免疫应答反应高峰,1~2岁免疫应答HBsAb下降明显,3~5岁免疫应答HBsAb继续下降;说明免疫后3~5年应加强免疫一次,这样将会起到更加持久、稳定的保护作用[7-8]。

[1]吴下林,朱国都.深圳地区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病毒免疫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3):113-115.

[2]叶贤林.血液全自动核酸筛查方法的应用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4):290-291.

[3]杜砚玲,王洪娈.乙型肝炎酵母疫苗加强免疫效果的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6):780.

[4]田茶,李军,马景臣,等.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3):702-704.

[5]李启欣,戴伟良,邓健能.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六项与其DNA定量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3,7(5):446.

[6]曾冬伶.祁东县2003~2004年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5年内免疫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99.

[7]马景臣.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3):704.

[8]成洪震,张明亮.肝性胸水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5,11(2):161-l63.

猜你喜欢

乙肝疫苗乙肝乙型肝炎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性分析
接种乙肝疫苗致1例阿瑟反应的报告
乙肝妈妈:我该如何孕育一个健康宝宝?
已经打过乙肝疫苗的儿童为什么还会感染乙肝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76例妊娠合并乙肝的护理分析
我哥这10年的悲欢离合乙肝路
乙肝抗体从哪儿来
乙肝疫苗风波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