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产新生儿凝血四项试验测定的意义

2010-09-13蔡早育戴伟良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33期
关键词:凝血因子早产早产儿

蔡早育,戴伟良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佛山 528000)

有文献报道,早产新生儿的凝血功能有明显的改变,容易引起出血甚至DIC发生[1]。在临床检验中凝血四项(PT、APTT、TT、FIB)是常用的凝血功能筛查试验,是了解凝血系统内源和外源凝血途径的各个凝血因子质与量的试验,可以初步反映凝血系统的状态。笔者对158例早产新生儿进行凝血四项检测,了解其凝血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其变化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儿科2009年1~7月的早产新生儿158例,胎龄为28~37周,其中,男89例,女69例。正常对照组为30例足月正常新生儿,其中,男18例,女12例。

1.2 仪器与试剂

美国IL公司生产的ACL TOP全自动凝血仪。PT试剂是IL公司RecombiPlasTin试剂,APTT是IL公司SynthASily试剂,TT是 IL公司 Thrombin Time试剂,FIB是 IL公司 Fibrinogen-C试剂,以及IL公司的原厂质控血浆。

1.3 方法

抽取出生后24 h内静脉血以109 mmol/L的枸橼酸钠为抗凝剂。全血与抗凝剂按9∶1的比例混合。以3 000 r/min的速度离心15 min,分离血浆。严格按照试剂盒要求及仪器操作说明进行。质控合格后,标本于2 h内上机测定完。

2 结果

早产新生儿组与正常新生儿对照组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算出平均值和标准差,并进行比较,对各均数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PT、APTT、TT三项指标早产新生儿组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FIB早产新生儿组明显低于正常新生儿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各项结果见表1。

表1 早产新生儿与正常新生儿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比较(±s,s)

表1 早产新生儿与正常新生儿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比较(±s,s)

项目 早产儿组(n=158) 对照组(n=30) P值PT APTT TT FIB(g/L)16.16±5.38 63.76±9.12 18.87±4.98 1.91±0.89 12.12±2.11 35.05±3.05 16.29±2.12 2.89±0.86<0.01<0.01<0.01<0.01

3 讨论

出血性疾病是早产新生儿的常见并发症之一[2],凝血功能初筛试验是初步判断出血性疾病类型的主要诊断指标,可以初步反映凝血系统的状态。PT是反映外源凝血系统较为敏感的最常用的筛选试验,APPT是反映内源凝血系统较为敏感的最常用的筛选试验。TT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当血中肝素或抗凝血酶增加时可中和凝血酶使TT测定时间延长,另一方面异常纤维蛋白血症时凝血酶时间延长,而本文中的FIB测定是检测具有凝固功能的纤维蛋白原,可以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功能与水平。

从测定结果可以看出,早产新生儿组PT、APTT、TT三项指标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对照组,而早产新生儿组的FIB结果明显低于正常新生儿对照组,结果显示与国内的文献报道基本一致[3]。这是由于新生儿肝脏发育不成熟,许多凝血因子在出生时水平较低,而早产儿水平更低所致[4]。早产新生儿FIB低是由于合成的纤维蛋白原减少引起,胎龄愈小降低愈明显;同时与早产儿一般普遍存在的低蛋白血症有关,因为FIB也是一种蛋白质,不能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取,而需自身合成。在检测过程中早产儿纤维蛋白原含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对凝血酶的敏感度下降,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速度减慢[5],也引起FIB的水平降低。另外由于早产儿同时伴有的维生素K相对缺乏[6],表现在出生时肝内维生素K贮存量低,而维生素K又是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合成和激活不可缺少的,而且早产儿作为新生儿的特殊类型,肝脏发育更加不成熟,其凝血因子及血中维生素K水平亦更低[7]。维生素K依赖因子在凝血过程中的活性与其是否能与钙螯合有关,而与钙螯合则取决于其是否能在肝细胞微粒体内羧化成α-羧基谷氨酸,这一羧化过程必须在维生素K的参与下才能完成[8]。所以,当维生素K缺乏时,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生成量及维生素K依赖因子的凝血活性明显下降。

综上所述,早产新生儿各器官发育及功能不成熟和维生素K相对缺乏,引起PT、APTT、TT明显延长,FIB明显降低。可利用这一特点,通过检测凝血四项对凝血功能异常的早产儿进行早期干预,以达到预防或减轻早产儿出血的目的,同时也可以指导治疗及了解预后。所以,早产新生儿于出生后24 h内检测凝血功能,了解其凝血功能的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张国荣,孟静,范秀芳.检测凝血功能对预防早产儿出血的意义[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1)∶81-83.

[2]黄苹.早产新生儿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J].血栓与止血学,2005,11(1)∶17-18.

[3]张国荣,王少峰,范秀芳.早产儿凝血功能特点及其与出血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5)∶607-608.

[4]楼金吐,孔宏伟.新生儿凝血因子水平及其意义[J].临床检验杂志,1995,13(4)∶176-177.

[5]毕道濯,赵建刚.窒息新生儿凝血功能状态的研究[J].中国小儿血液,2005,10(5)∶198-201.

[6]吴斌,游开绍.维生素K在儿科应用中的争议[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6,23(4)∶209-212.

[7]邹小杰,徐震.早产低体重儿凝血功能的监测及临床意义[J].浙江实用医学,2008,13(3)∶205-206.

[8]毕玫荣,张岩.新生儿凝血特点及其影响因素[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5,16(1)∶15-17.

猜你喜欢

凝血因子早产早产儿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想要早产丰产 果树应该这么管
胎儿免疫反应可能是导致早产的原因之一
少见凝血因子缺乏症3例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早产“黄宝宝”的家庭看护
早产宝宝的奶粉喂养,不是件小事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诊治进展
凝血因子在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中检测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