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我校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的调查与分析

2010-09-06江西工业贸易职及技术学院程建军江西师大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刘晓强

河南科技 2010年12期
关键词:客观因素体育设施问卷

江西工业贸易职及技术学院 程建军 江西师大体育运动技术学院 刘晓强

对我校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的调查与分析

江西工业贸易职及技术学院 程建军 江西师大体育运动技术学院 刘晓强

为了提高我校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规范体育行为,本文采用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校学生的体育意识、健康意识,并分析我校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现状,研究表明:大学生已逐步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

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行为

一、前言

体育健康意识是体育文化的一部分,从心理学角度是指客观存在的体育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对体育活动的感觉、理解、判断的总和。体育健康意识是相对稳定的,它主要由态度状态和体育素质构成。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为了解我校大学生在校期间健康意识,体育锻炼的实践、生活方式等情况。对江西工贸学院在校部分学生30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用数理统计法和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选取江西工贸学院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样本总数300人(男女生各一半)。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针对本研究查阅了大量的中外有关体育意识、健康意识、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现状等方面的相关文献。登陆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资讯网、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网,查阅了大量的关于体育意识和体育健康意识的学术论文和资讯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

(2)问卷调查法。①问卷的发放与回收。问卷采用直接发放回收的方式向我校在校大学生发放=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其中男学生问卷回收135份,回收率90%,女学生问卷回收143份,回收率为95.3%。有效问卷为270份,有效率为90%,其中男生为132份,女生为138份。(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表1)

表1 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统计表

②数理统计方法。用SPSS对回收的问卷通过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进行统计。

③访问调查法。在发放问卷的同时对部分同学进行访问,对访问信息整理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我校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基本情况的调查现状与分析(见表2)

表2 大学生对体育健康意识的认识

通过表2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体育健康意识的认识可以从增进体质、健康,提高身体素质,接受健康教育,养成锻炼习惯等几个大的方面来看。从表中可以看出,在男生中,接受健康教育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提高身体素质次之,而养成锻炼的习惯占了最小的比例。

2.影响我校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的相关因素的分析(1)主观因素

表3 影响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的主观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表3):影响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的主观原因主要有选择周围的人体育锻炼的氛围不浓的男生占59.2%,女生占52.6%;43.7%的男生和49.6%的女生选择了学习紧张。还有的学生选择影响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的主观原因依次是: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觉得没有必要进行消费以及其他的原因。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影响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的主观原因主要是周围的人体育锻炼的氛围不浓、学习紧张。

(2)客观因素

表4 影响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的客观因素

通过表4可以看出,影响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的客观因素主要是“学校体育设施缺乏”和“资金有限,没有能力进行体育消费”。86.6%的学生认为学校体育设施缺乏,这说明学校的体育设施没有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要。75.2%的学生认为资金有限,没能力进行体育消费,除支付必要的生活费外,所剩很少,这就制约了进行体育消费。还有其他影响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的客观因素分别是:41.5%的学生认为学校体育设施收取的费用过高,37.3%的学生认为空闲时间不多,还有7.8%的学生因为其他客观因素影响其进行体育锻炼。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大学生对体育健康的目的较明确,有较好的健康意识,对体育有良好的认识态度,已逐渐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另外,影响我校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中的最主要原因是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最终导致体育健康意识不强;而客观因素中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学校体育设施缺乏,不能满足学生想去参加运动的愿望。

2.建议

(1)通过对教育思想、教材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全方位地改革,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健身意识和终身体育健身思想,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空间和氛围,从而促使大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体育健身生活方式。(2)体育与健康教育中,注意有组织的教学管理与自主性的个体健身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强调大学生个性发展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充分挖掘校内潜力,开拓校外健身空间,加大对高校体育健身生活环境的投入和改善。(3)改革现行体育课模式和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目前应降低竟技性而增加健身性、娱乐性和实效性,使之更符合教育总目标的要求。摆正学生在学校体育中的位置,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和主动权。

[1]魏冰,李庶鸿.论体育意识[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6.10(2):152—157

[2]张德主编.组织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4.(5)

[3]魏冰,李庶鸿.论体育意识[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6,(1):97-98

[4]陈芳.大学生体育意识现状及培养[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06,(6)

book=1994,ebook=85

猜你喜欢

客观因素体育设施问卷
问卷网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现状及应对方式研究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住宅小区体育设施规划与建设研究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提升策略
中原经济区农村体育设施专项资金的审计思考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我国青少年体育设施现状及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