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小儿颅内高压监测中的应用

2010-09-04胡莉莉王小文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0年5期
关键词:脑死亡经颅频谱

胡莉莉 王小文

(江西省安福县人民医院 安福 343200)

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是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研究颅内大血管中血流动力学的一项无创性检查。自1982年问世后,因其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可床边动态观察等优点,使危重病人的脑血流监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笔者对38例经TCD检查的小儿颅内高压患儿脑血流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观察组:选择我院2006年6月~2010年2月儿科病房收治的颅内高压患儿共38例,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龄1个月~12岁。临床诊断病毒性脑炎14例,化脓性脑膜炎8例,癫痫持续状态5例,内出血5例,重症肺炎3例,缺血缺氧性脑病2例,溺水1例。所有病例经头颅CT及脑脊液检查证实。痊愈28例,不同程度后遗症6例,死亡4例。对照组:选择年龄、性别与观察组近似同期住院的非神经系统疾病恢复期患儿30例。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EME TC-2021型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于入院后每日或隔1~2d检查1次。受检者均在安静状态下病房床边卧位接受检查。检查方法:用手持式2MHz脉冲多普勒探头,经颞窗检测大脑中动脉(MCA),标准探测深度。计算机储存检测数据,脱机分析记录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峰速度(Vs)、舒张期末流速(Vd)、脉动指数(PI)以及频谱形态、血流频谱。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数据用(±S)表示,利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别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2.1 TCD检查 观察组首次TCD检查示,Vd及Vm下降,PI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Vs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见表1。34例临床痊愈的患儿治疗后PI降低,Vd、Vm则升高,差别显著,见表2。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流速度比较 (±S)cm/s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流速度比较 (±S)cm/s

组别 n Vs Vm Vd PI观察组 38 92±38 50±23 28±16 1.33±0.30对照组 30 120±13 83±11 52±8 0.95±0.12 P值 >0.05 <0.01 <0.01 <0.01

表2 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流速度比较 (±S) cm/s

表2 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流速度比较 (±S) cm/s

Vs Vm Vd PI治疗前 92±38 50±23 28±16 1.33±0.30治疗后 110±20 74±18 51±9 0.94±0.27 P 值 >0.05 <0.01 <0.01 <0.01

2.2 血流频谱的变化 血流频谱表现为频窗紊乱4例,收缩峰尖锐高阻波形22例,高尖的收缩期正相血流、舒张期反相血流的“振荡波”8例,仅有微弱正相收缩期血流的“钉子波”3例,无血流信号1例。

3 讨论

颅内压增高是颅脑损伤、脑缺氧缺血、脑出血脑肿瘤、颅内炎症等多种疾病所共有的改变,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等三大主征颅内压增高到一定程度,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出现障碍甚至丧失,脑血流量下降。当血管管径不变时脑血流速度与脑血流量成正比,因此,TCD频谱形态的改变和血流参数的变化可反映颅内压增高程度和脑血流状态。大脑中动脉(MCA)因变异最少最稳定,故以之为靶血管。

颅内压增高时的TCD频谱改变:颅内压增高脑灌注压下降,血流阻力升高,血流速度降低,TCD为高阻力低脉动指数频谱,从颅内压增高到脑死亡TCD频谱改变有四个阶段[1]:(1)低血流高搏动指数频谱(尖锐波):此期血管阻力增大,Vd降低,PI增高,收缩峰变尖致尖锐波。而Vd降低是颅内压增高的最早最敏感指标。(2)双向血流的“振荡波”:当颅内压继续增高超过舒张期血压,舒张期血流反相出现振荡波,此期提示颅内压已经增高到使脑血管代偿机制接近耗竭。(3)收缩早期针尖样血流“钉子波”:当颅内压继续增高达到和超过收缩压时,已经很难有血流进入到脑循环中,舒张期完全没有血流,只见到收缩期针尖样血流,是脑循环停止的高度特征性血流波形。(4)无血流信号:如果颅内压增高进行性加重不能得以控制,意识障碍持续不恢复,针尖样血流越来越小,最终血流信号消失。本文38例患儿中首次TCD监测均为异常改变,分别表现为尖锐波22例、振荡波8例、钉子波3例、无血流信号1例,临床表现均有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4例首次TCD监测为钉子波及无血流信号患儿,最终临床死亡。本组动态观察还表明,因病情演变,TCD异常分别转型为无血流信号和正常。最终临床死亡4例均出现钉子波频谱改变或无血流,说明TCD出现上述改变时,脑功能已发生不可逆损害,意味着脑死亡。因此,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在TCD出现脑死亡频谱改变之前积极治疗,及时纠正颅内压,改善脑灌注。

TCD是通过测量颅内动脉的血流速度和脉动指数(PI)来检测颅内压与脑血流量的变化。血流速度的快慢基本反映了脑血流量的多少,脉动指数则代表脑血管的舒缩功能,即脑血流的阻力。研究发现颅内压与脉动指数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2,3],颅内压与脑血流量则成反比,颅内压越高,TCD检测脑动脉血流速度越慢。当颅内压继续增高达到和超过收缩压时,已经很难有血流进入脑循环中,无血流是颅内压增高的终末期,提示颅内压增大到使整个血管腔完全塌陷,整个心动周期中无血流。TCD特征性的频谱改变对高颅压、脑死亡有很高的诊断价值。研究表明,其敏感性为91.3%~100%,特异性达100%[4]。TCD具有使用方便、无创、能床边操作、准确性高、不受外界干扰等优点。TCD监测不但可以评估颅内压增高程度,为临床提供早期脑死亡的判定依据,还可观察治疗中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指导降颅压临床用药,对重症患者的预后做出评价是动态观察脑循环状态较为理想的方法。

[1]高山,黄家星.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诊断技术与临床应用[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352-372

[2]杨思达,宁书尧,王齐英,等.急性脑水肿重症患儿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23(1):53-56

[3]刘南平,陈景云,林树敏,等.经颅多普勒超声在颅内压增高监测中的临床价值[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7,29(4):112-113

[4]邵雪英,李菊凤.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经颅多普勒监测及预后判断[J].浙江创伤外科,2005,10(4):295-296

猜你喜欢

脑死亡经颅频谱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一种用于深空探测的Chirp变换频谱分析仪设计与实现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论采用脑死亡标准的伦理挑战*
一种基于稀疏度估计的自适应压缩频谱感知算法
经颅磁刺激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酒依赖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
一种基于功率限制下的认知无线电的频谱感知模型
基于Labview的虚拟频谱分析仪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