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人画的意境构成

2010-09-02郭小菊

文学与艺术 2010年4期
关键词:文人画意境

郭小菊

【摘要】传统文人画的价值在于它营造出了一种宁静、淡雅的意境,其美学价值的精髓是重视意境的营造;这与中国古典诗歌重视意境的营造这一美学追求是相通的,最为鲜明的体现出了东方美学理论对含蓄美的追求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哀而不伤”的士人气质;但是缺少了一种对现代绘画艺术的进一步探索精神,显得格局偏小。

【关键词】文人画;意境;探索精神

一般认为,文人画是一种含有浓郁的文人气质、重写意、轻写实技法的画,具有明显的诗书画印相结合、相映衬而相得益彰的形式特征。“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思想启蒙运动,为了达到破除传统观念并推行新的西式思想观念的目的,五四的健将先锋们,如陈独秀、吕澂等采取了一种矫枉过正的姿态,陈师曾先生的著名画论《文人画的价值》即产生于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对于那种矫枉过正的美学追求是一种有力的反拨,同时也透露出陈先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如具有鲜明东方文化审美意蕴的文人画的即将丧失的担忧。研读全文,可知陈先生是从文人画的历史源流、思想趣味、书法艺术、写意特征等方面对文人画的价值加以系统阐述,的确使我们能够再次认识到中国传统美学的优秀。但笔者认为,陈先生似乎在文人画意境构成的美学特质及技法发展的历史局限两方面探讨得不够深入,下面就个人所学所想略谈一二。

首先,我认为传统文人画之所以有价值,最重要的是它营造出了一种宁静、淡雅的意境,并由此表现了一种或高洁、或旷逸、或静谧的人生理想和美学追求。意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独创的一个审美范畴,也是我们民族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主要指艺术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画面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可以说,重视意境的营造是传统文人画美学价值的精髓,这与中国古典诗歌重视意境的营造这一美学追求是相通的,最为鲜明的体现出了东方美学理论对含蓄美的追求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哀而不伤”的士人气质。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美术从最初的艺术起源时的与音乐、诗歌、舞蹈、建筑等多位一体而分化出来,独立成为一门艺术形式,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人类情感表达需要的复杂化的具体体现。到了盛唐时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提出了“意境”学说,而差不多与他同时代的另一个著名诗人王维,或许是无意识的但却是自觉的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最鲜明的体现了“意境”营造的美学追求与神韵,同时,王维也是中国传统文人画发展史上的一个享有崇高地位的人物,他开创了中国画的南宗画派,北宋的苏轼在评价他时,用一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极其准确的道出了其画作中的“意境”构成特色,那是一种如诗如画、宁静淡雅的美,是一种远离尘嚣、不染尘埃的超凡脱俗,所以后世人多有沿袭。在这种意境的营造过程中,文人的思想、文人的气质,都要通过具体的画幅予以表达和体现,但又不是那种一览无余的直接袒露,而是需要读者从画面的构图、画中景象、画家题诗、乃至与画面交相辉映的书法艺术,去细细揣摩、体会、玩味画家或飘逸灵动、或淡泊功利寄情山水的情趣与品位。

当然,文人画作者在画作中所表现的那种思想、情趣的确与传统的儒家士大夫的家国观念多少有些偏离的味道。仍以王维为例,其早年也是身怀天下国家、黎民苍生的典型的儒家士子,但是,恶劣的政治环境逼迫他自行远离政治、远离尘世,像晋之陶潜一样,返归田园、理斋念佛,所以其画作和诗作中少有那种义气干云的豪迈,少有如杜甫或李思训、李昭道那般真实细微的现实摹写,而多抒发一己之私情,个人的淡淡的离情别绪,表现在画中则是一幅幅烟雨朦胧的文人诗画。这种情绪的表达,更多要求的就是一种意境的营造,而非一般画家所看重的某种具体的技巧的运用,也不在于对现实景况的如实描摹,试问,一个什么样的景物情景能够脱离画幅的具体意境而表达出画家的思想情趣呢?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要求画家须得用何种技法,须得将景物如实的加以描摹,须得用一种现实主义的笔法去表现浪漫主义的情绪,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可理喻的荒谬绝伦的无理要求。从而证明了,文人画的意境构成是其价值的具体体现。

王维以降,直至明清两代,古典诗人与文人画家多有提倡“性灵”者,着重于画作中表现个人的闲情逸趣,陈师曾先生论文中多有论及,此处从略。

而同时,与陈师曾先生差不多同时代的王国维先生是中国古典“意境”理论的集大成者,虽然其主要成就是在文学的词论方面,但是,作为一个同样在自觉的遵循、追求与营造古典“意境”美学的陈先生,在其著名的美学理论中居然没有加以体现——尽管他的思想与此基本一致,孰为遗憾!

此外,不管从艺术的整体发展或是文人画自身的发展立场来看,自唐以来,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狂飙突起。尽管有着近一千年的历史沧桑,世事变迁,然而传统文人画的抒情传统和技法模式似乎已经凝固成型,他们那极其成熟的惯用的笔法或技法,也的确缺少了一种对现代绘画艺术的进一步探索精神,显得格局偏小。而其作品在强调对个人情感的关照和对个人情趣的表现方面,其实是符合时代的发展和审美要求的——整个“五四”时期的时代精神概括而言就是强调“个性解放”与“自我表现”,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西式的“性灵”表现的艺术。如果能在保持传统文化精髓的“意境”构成的基础上,充分研究并适当借鉴西洋绘画艺术或者其他类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和创作技巧,取长补短,或许其成就会更加不一般。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陈师曾先生的著名画论《文人画的价值》,在肯定传统文人画的价值方面的确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和影响,但在对其价值的阐释方面并非十全十美——没有在理论上阐释清楚文人画的核心价值所在;而且回避了对近代文人画可能的发展方向的探索。而当代,一些艺术家已经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将其与现代技法相融合,试图走一条艺术上的中西合璧的道路,似乎是一条可行之路。不过,能够在继承传统文人画的优良传统和吸收民族艺术营养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文人画的现代化道路则更令人期盼。

参考文献

[1]《文学论论基础》 阎嘉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

[2]《中国美术史教程》李春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

猜你喜欢

文人画意境
以现象学“本质还原”方法重新审视文人画理论
“文人画”里写春秋
春色满园
当代画家 胡石
文人画:内心自省的外在流露
文人画意境的探析
浅论文人画的虚实
光影意境
一朵花的意境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