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装设计中的中国概念

2010-09-02

文学与艺术 2010年4期
关键词:时尚传统文化

徐 懿

【摘要】在服装设计界至今不能拿出具有中国个性的原创作品,让世界承认和接受之时,一些目前在思想认识方面还值得思考的关键问题,如:民族性与世界性、传统与创新、殖民化与现代化等,并用大量事实论证“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观点具有片面性;对传统文化的吸收要放眼世界,不能仅仅看到中国;传统文化有优秀和落后两面性,必须不断推陈出新;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文化的全球化交流,中国吸收外来文化的结果不是殖民化,而是加速中国现代化的一种手段而已。

【关键词】中国概念;时尚;传统文化

在当今中国社会,设计受到了从所未有的重视。作为设计师,我们不仅获得了巨大的机遇,同时也肩负着特殊的越来越重的责任。关于设计问题的思考是我们设计师们不容忽视的问题。设计是应人和社会的需求而产生,最简单的关于设计的定义、就是一种“有目地的创作行为”。而设计中的当代设计,也叫现代设计,是上世纪30年代包豪斯运动以来,在欧美后来扩展到全世界的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展示设计,动画设计等设计方向。我国当代设计现状是学习外国。将来的主要趋势有两种: 1,继续学习外国。 2,独立自主。

设计服务于人,而人的基本生活不外乎“衣食住行”。“衣”作为基本生活中首要部分。毫无疑问,产生服装设计这一设计行业也是必然。服装设计是当今世界上潮流改变最快的设计行业之一。服装设计这门十分特殊的职业,既强调艺术性,又强调实用性和商业性,不是纯理论研究,不是孤芳自赏式的艺术创造,而是想象力、实用性、市场化的综合。其中中国服装设计概念的出现是在20世纪80年代,真正崛起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恰恰在此时,中国纺织报创立了有关服装的版面,尽管涉及面相对不宽泛,但已成为在此时期开始腾飞的中国服装业的喉舌。也是在此时,对于中国服装设计界来讲,时装设计师只是一个名词,还没有明确的职业内涵。在1993年之前,中国甚至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时装设计师,只有裁缝。随着国内市场风云变幻,国际思潮层出涌现,中国时装设计师群体开始分为两类,一类追求纯艺术化,离市场很远;一类纯商业化,湮没于市场中。在设计师徘徊期间,服装产业却如飞发展,如今企业已达近6万家。由于企业设计人才稀缺,多数设计师开始转轨,服务于企业,时装设计师队伍不断壮大,注册设计师增加到1100多人。

从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国际化促进了国内市场的繁荣和时装专业教育的发展,随着国际时装概念和市场经验的引入,1993年至1997年时装设计师群体规模迅速扩大。此时的时装设计师虽然还是一个缺乏职业内涵的、自由松散的群体,但已初步形成了职业概念和职业表象。然后从1998年至现在衣着消费的成衣化和时尚化促进了服装企业的品牌经营,为时装设计师提供专业技能、道德规范等职业内涵得到检验和充实,时装设计师群体的职业素质迅速提高。今天,随着服装业的发展和时尚产业的兴起,时装设计师已经成为外延广泛而又内涵充实的社会职业,而服装设计则成为年轻人向往的职业。从世界范围看,时装设计师经历了手工业、生产和贸易从属、品牌化的职业演变过程。从裁缝手工艺和工业化初期从属于生产部门的成衣设计,发展到服务于流通部门的衣着商品设计和工业化后期的设计师品牌化,时装设计师的职业内涵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发展演变。目前中国的服装业正由加工贸易向品牌经营转型,在国际市场上我们是一个加工业头号大国,但品牌还没有走向国际。我国的营销网络、营销手段、设计、市场衔接方面和国际水平上有差距。设计上的差距,市场营销经验的不足比较明显。

回顾这20年,服装业依然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而我国服装业的现状却着实令我们尴尬甚至无奈。在纺织服装的产业链中,国外企业控制了上游的织造开发及下游的服装设计,在市场上形成了强有力的品牌效应。打造品牌的理念一经提出,服装设计作为产业链的关键一环就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社会的变革反映到服装产业中,可以归结为产业的转型与市场的转型。这个过程本身就为我们创造了很多的机遇。面对"两个转型"为我们带来的发展空间,作为设计师怎样才能迅速跟上去呢?首先,要树立服务意识,强化职业道德。设计师要用自己的内心感受来表现客观对象,而不是一味表现自我。每个设计师都应该找到自己的服务对象,了解他们的需求,然后用对艺术的理解和内心感受来满足他们的需求。服装设计师在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碰撞与照映下,要会在某种程度上比静态条件下更能延续自身更能强烈地激发起传承传统的迫切感。也由于不同文化体系的相互激荡,不断地提示着我们在面对着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强势浸入,现在很多中国的本土服装企业,从品牌命名到宣传推广,都喜欢把自己包装成国外的品牌来运作经营,这已经成为服装业界一种普遍的现象。面对这样的境况我们应注重现代创新服装设计将传统文化内涵根植于设计艺术语言之中,用当代的知识体系重建传统意识、重新观照传统和弘扬传统,构建中国现代设计服装语言——(中国概念)。

中国概念,不是一时的流行,而是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产业存在和发展的根基。

在中国服装行业,将影响向世界时尚领域蔓延的努力从来也不曾停止。但是,我们是否做出了能代表中华民族的服装?是否做出了能代表中国的品牌?是否真的在世界时尚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底气不足。因为没有“民族的”,所以我们无法成为“世界的”。因此,我们必须花更大力气去挖掘“民族的”。于是,我们听到了 “中国概念”这样的字眼。

“中国概念”,既有中国也含世界,既有历史也含当代。这已经得到中国服装行业的普遍认可。“中国概念”的内涵可以总结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是指以中国的“神”为中心。

●白领总设计师付奎:“对中国概念的(下转第100页)(上接第99页)理解,我也认为神似更重要,不在乎具体引用的是什么。”

两个基本点则包括中国的历史、现代与国际时尚流行趋势两个方面。

●欧迪芬集团董事长王文宗:“我们常常把中国概念低估了,简单化了。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56个民族,不是那么容易提炼总结的。而且提炼后还要结合当代国际时尚进行再创造。”

●著名设计师计文波:“中国概念不能停留在形式上,应该切入到生活中、切入到社会中去,为人所用。中国概念要思考:怎么在原有文化、现代文化的基础上去挖掘,去变成现在的实用?”

中国概念,并非一个公益概念,而是一个商业概念。所以,对于设计师和品牌企业来说,空有热情是绝对不行的,必须踏踏实实地站在有消费者需求的市场土地上。

当中国概念不再局限于设计一个层面,那么在操作的过程中,我们也就必须从整体着眼。毕竟,设计是要服从于一个品牌的,而品牌也要服从于一个产业。中国概念应该渗透到产业、品牌的整体规划中。

●Caravaggi:“中国概念应该是一个从理念到模式的建立的过程,是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结合,其次才是具体产品的深化设计。”

总之,我们今天提出中国概念,做中国概念,绝对不是为了寻求一时的流行,不是让中国甚至世界刮起一股中国风,彰显中国一时的威风;而是从产业发展、企业发展的长远去考虑,为中国服装品牌、中国服装产业寻找自己的根基和特色。所以,除了坚持,还是坚持。

服装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服装设计作为大视觉艺术中实用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形态、地域、民俗等文化因素,同时也蕴涵着强烈的审美因素,永远会受到人们和社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杜鹏《关于设计实践的思考》

[2] 时匡《都市乐队的指挥——城市设计》

[3] 王世福 汤黎明《对我国城市设计现状的熟悉》

猜你喜欢

时尚传统文化
时尚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环保很时尚
美妆fun时尚盛典
时尚首次触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