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动

2010-09-02高迎春

文学与艺术 2010年4期
关键词:感动担当古典

高迎春

【摘要】具有作家学者“双栖”身份的曹文轩教授,他的文学世界是一个多元复杂的存在。目前,对其作品及学术论著的研究有着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地解读和论证。但是其中的“纯美”和“感动”却是不变的。本人试结合已有的研究和自身的感受,从其作为一个作家的“古典”追求与现实关怀,一个学者的自觉担当两个角度阐释其 “感动”人的精神和“感动”人的作品。

【关键词】感动;古典;现实;担当;曹文轩作品

曹文轩在《小说门(总序)》中说“对于我个人而言,我从来也没有因操持两者而困惑或觉得无法兼容。……学术使我获得了无论是做人还是作文都需要的一份静穆而(下转第20页)神圣的理性。而创作使我在进行学术研究时依然保持了一份必要的可点石成金的感悟和做人所必需的情趣”。①曹文轩的创作就是对他文学观和理论的一个实践。目前,对其作品有诸多不同的阐释:如朱向前的《一曲充满悲悯精神的美艳‘挽歌——读曹文轩长篇小说〈草房子〉》②、徐妍的《坚忆并承担责任——读曹文轩小说》③、张虹的《曹文轩小说女性形象解读》是从其作品的古典审美情趣与唯美的追求进行了解读④;黄金娟的《成长, 永恒的母题———曹文轩少年小说论》、崔道怡的《梦里葵花分外香———读儿童文学新作〈青铜葵花〉》⑤则是从儿童成长小说角度进行了研究,还有很多在这就不逐一例举。罗兰·巴特说,经典是具有可写性的文本。但我想对曹文轩学术及作品无论如何解读,“纯美”和“感动”却是永恒的。在此,本人则在曹文轩作品及学术研究基础上,联系前人对其研究成果,从曹文轩作为作家、学者唯美的坚持与现实的关注这两个角度阐释其 “感动”人的精神和“感动”人的作品。

感动 :一个作家的“唯美”坚持与现实关怀

当下的中国正处在各种思想互相碰撞,各种文化众声喧哗的时期。人们普遍认为“美是虚弱的,苍白而脆弱的,甚至是矫情的。美的浅薄决定了它不可能蕴藏什么深刻的思想……。而丑却是沉重的、无底的,可被无穷解读的……丑成了思想的矿脉。丑的物象,比如溃烂的脓疮,比如苍蝇,比如浓痰……,这一切,纷纷涌入文学艺术家的视野。”

曹文轩的这段话引发我们思考。这些作品带来了什么,又会给人们带来何种的感受和启示?当人们在阅读当下一些作品,为其中赤裸裸的鄙俗、丑陋、绝望、暴力和死灭而感到窒息的时候;当读者有如走进无垠而又无法摆脱的荒芜恐慌时,感受到的只是作者默然和“冷静”再现的理性时,成千上万的读者只有也只能在惊愕、鄙夷、排斥过后,去“现实”的面对,最后在无奈中渐渐认同、同化、沉沦…..!小说在毫无节制警示我们的同时,“失去了古典的温馨与温暖。小说已不能再庇护我们,慰籍我们,也已不能再纯净我们”。而曹文轩至纯至美的作品,救赎着我们。让我们在清新隽永的古典美的滋抚中,体味到封存已久的往事,涌上心头的感动,让我们的眼中时时含着轻盈的泪水,荡涤心灵。当我们为这久违地陌生地感动而感动时,我们会因有这样一位作家,“感动”他能自始至终地献给我们这令人“感动”的作品而再次“感动”。

“月亮照得芦花的顶端银泽闪闪,仿佛要把蒋一轮与白雀温柔地围在一个梦幻般的世界里。”《草房子·白雀》

“河水因夜色的苍茫似乎浩大起来。偶尔驶过的夜行的木船,那隐隐约约的帆,如同夜空下飞行的倦鸟的巨翅。似乎能看见对岸,但也不过是烟树迷离,村落恍惚……岸那边还有一个无垠的世界......。”《红瓦·柿子树》

“菊坡的秋天是明净而富饶的,又稍微带了一些伤感。叶叶秋声。根鸟骑在马上,再一次沉浸在菊坡所特有的秋天的絮语声中……。”《根鸟》

芦花、月色、小船、小溪、菊坡、……,几分宁静,几分的恬淡,又几分的虚幻、几分空灵,谐是美,春江月色,意象交融、神与物游,勾勒出淡远的风景,勾勒出绵延不绝的情思,无限地美好。让我们真如远离了浮躁喧嚣,回到了温磬田园。

“又是一个夜晚。羊群还是那样恬静。面对死亡,这群羊表现了可贵的节制,它们在楝树下,平心静气地……聆听着万物的细语。……整个羊群都倒了下去。草滩上,是一大片安静而神圣的白色。《山羊不吃天堂草》

死亡是让人恐惧的,但是曹文轩却把山羊的死也描写得如此圣洁而美丽,更描绘出的是一群山羊“至上”的美,宁愿群体放弃生命而去维护它们共同的理想。如此的美境、美人、美情、美的人性、至美、大美,在他飘逸着淡淡忧伤的作品中无处不在。《红瓦》中的陶卉、艾雯、夏莲香。《草房子》中瘦弱文静的温幼菊。他们不仅美丽、温婉而且甘愿为他们的所爱牺牲自已。是温柔却坚强的温幼菊给予桑桑活着的勇气和机会。还有在孩子们排山倒海般“奶奶”的呼唤声中醒来的秦奶奶。《青铜葵花》中卖掉鞋子,赤脚踏雪而归的青铜,捡拾银杏赚钱为奶奶治病的葵花等这些美的化身,无不让人感受到困苦中人性的温暖与美好。体会到了作者用哀而不伤的语调述说的死亡的神圣;面对死亡考验时应有如桑桑的坚强与平和,面对孤独时应如秃鹤的努力与争取,面对苦难时应如杜小康学会忍受孤独和勇担责任的坚强……。

每部作品,承载着作家古典主义的审美理想;折射出作家对人类生存境况的关注与追寻。让人们在古典的温馨和温暖中得到慰籍与纯净,在宁静地透着淡淡忧伤的优美情调中体味到高贵的人性,这一切令我们感动!

感动:一个学者的自觉担当

王泉根在《<曹文轩文集>学术品质与审美格调》 中说:“尤为难得的是,在中国学界过分夸大西方文化热并在文学领域过分钟情于大文化批评的格局中,曹文轩的思想暨文字却背离时尚, 亮出了坚守‘中国话语的独特立场。”⑧徐妍在《坚守记忆并承担责任 ——读曹文轩小说 》中说到:“在面对当下现代形态小说中美与真的失衡, 无论是作为一位学者还是作为一位中国作家, 都不能冷漠地对待古典美这条清澈的溪流在中国当代小说中的流失,因为这条溪流不仅关涉着中国小说的血脉, 更关涉着中国人的生存质量”。曹文轩在《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中对“悲剧精神、回归故事、坠入庸常、神秘主义……激情淡出、诗人诗话、语言至上、终极追问”的阐释,都缘于“一时代之文学能否满足该时代之精神需求、提升该时代人类之生命质量”的追问。他在《红瓦》代后序中《追随永恒》,就是一部铮铮宣言,对古典的执着追求,就是一个立足于本土的学者的自觉担当。“美是我(的创作)永远不可缺失的因素,它甚至被我视若生命”

面对中华民族的未来,曹文轩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他的儿童文学观——“只有站在塑造未来民族性格这个高度,儿童文学才有可能出现蕴涵着深厚的历史内容、富有全新精神和具有深度力度的作品;也只有在这个高度,它才会更好地表现善良、富有同情心、质朴、敦厚等民族性格的丰富性。”⑩然而如何使我们的儿童具有如此的品性, 曹文轩曾写道:“儿童文学是让儿童快乐的一种文学。我一开始就不赞成这种看法……,一味的快乐,会使一个人滑向轻浮与轻飘,失去应有的庄严与深刻。……是不可能获得人生质量的。”

《草房子》中的杜小康。“大水、狂风、暴雨、孤独、生病、寒冷这一切既困扰、折磨着杜小康,但也在教养启示着一个14 岁的少年。面对着人生中的第一次巨大变故,没有表现出软弱和哀伤,相反他却带着优雅地微笑征服了全校师生和我们。还有细马,在大水淹没了他们最大的资产——房子,他一个孩子却表现出非凡的韧性和善良,承负起一个家的责任。还有秃鹤,在不健全的身体带来的嘲弄、孤独后,所表现的自信和坚强,还有……很多如为梦想而远足历经艰辛的根鸟,青铜、葵花……。

一个作家的“唯美”坚持与现实关怀,一个学者的价值担当,让他的作品始终在纯美纯真中传达着审美的力量、情感的力量、精神的力量、语言的力量。影响着人、感动着人,滋养少年和我们的心田,构筑着整个人类良好的人性基础。曹文轩追求的是一种“感动”,他的作品让我们“感动”,他的追求依然让我们“感动”。感动今生,感动永远。

参考文献

[1]曹文轩.小说门 总序 .作家出版社 . 2003年.第14页

[2]朱向前.一曲充满悲悯精神的美艳‘挽歌—读曹文轩长篇小说〈草房子.〉文学评论.1999.

[3]徐妍.坚守记忆并承担责任 文学评论,2006年第68页

[4]付红妹. 张虹.曹文轩小说女性形象解读.文艺争鸣 2007年第156页

猜你喜欢

感动担当古典
古典名画神配文,第一幅就笑了,哈哈
论林语堂的《语丝》创作
脱贫攻坚中的媒体担当
爱,班主任工作的主旋律
浅谈《雪国》中的物哀美
顺应党建趋势,党员干部如何作为
你的名字叫担当
也许一个转身,你就已经泪流满面
“感动”与“敢动”
轻古典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