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悲剧中的变态畸形——论曹七巧的悲剧性

2010-09-02王育婧

文学与艺术 2010年4期
关键词:曹七巧畸形悲剧

王育婧

【摘要】张爱玲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的一道独特的景观,并且有着独特性的悲剧情感。本文主要根据张爱玲的《金锁记》中女主人公曹七巧为分析对象,通过从心理层面的解读,揭示曹七巧这个悲剧形象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悲剧;曹七巧;畸形

一、作者背景及《金锁记》概述

张爱玲是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在她的笔下,没有浪漫,没有痴情,惟有冷静的审视。她撕开“爱”的神话,给世人留下一份冷酷的清醒,悠长的回味。她在揭示生活本质时选取的特殊角度是两性关系、婚姻关系,而两性关系和婚姻关系中又绝不能没有女性形象 ,所以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占重要篇目和篇幅的是女性形象。张爱玲在作品中突出描写了一批民国时期残存着的女奴群像 ,她的笔下无论怎样的女性骨子里却都惊人一致地拥有一颗奴隶的魂灵。在那个灭人性的社会中 ,女性深陷在封建礼教和人性压迫的窘境中 ,女人的谋爱是浅层面的 ,谋生才是“爱”的本质 ,正是由于性的压迫和金钱的异化作用,使得女性“远离”人道而趋近“兽道”。其中最为人所赞道的便是《金锁记》。这篇曾被傅雷先生誉为“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和被夏志清先生认为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它是最美的收获之一就是在于作家张爱玲所塑造的曹七巧这个人物形象。张爱玲笔下的人物,照她的说法,“全是些不彻底的人物”。同样,曹七巧是属于这个范围的,尽管人性的阴暗和颓废在她身上肆无忌惮的生长,在此同时,《金锁记》也被评为张爱玲最好的一部中篇小说,其中充满了沧桑之美。

不能不说曹七巧这位主人公 ,主人公曾被作者称为她小说世界“唯一的英雄”,她拥有着一个疯子的审慎和机智,为了报复曾经伤害过她的社会,她用最病态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四面割着人像剃刀片”,随心所欲地施展着淫威。是人性弱点发展到极致的典型。主人公《金锁记》极为精妙地展现了曹七巧在物欲与情欲的驱使,人性被践踏、受残害,最终灭绝的过程。张爱玲依然是冷眼旁观的,文字很淡甚至很冷,淡得彻底,冷的寒心,这是一个戴着金钱枷锁舞蹈的女人 ,是一个戴着封建镣铐挣扎的女人。不幸的婚姻遭遇以及被金钱毁灭,到头来又毁灭他人的悲剧故事,将人性的荒诞与苍凉诠释到了极致。《金锁记》是一篇写女人的小说,在写女人的小说中从未见过有谁能像张爱玲这样将一个女性的心理渲染到如此令人战栗的程度。

《金锁记》写于1943年,选取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上海为背景,表现主人公曹七巧在一个封建贵族家庭里畸形的性格发展,展现人性在黄金枷锁下,在不正常的环境里受到压抑、扭曲和摧残。主人公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由一个曾有青春温情的曹大姑娘变成阴鸷毒辣凶狠的姜老太太。

二、论曹七巧的悲剧性的心理因素

缺失性体验是指主体对各种缺失(精神的和物质的)的体验。缺失即未满足,此时主体为克服体验的缺失,以求达到心理上的平衡与满足,会调动和激活主体和各种心智力量”,因此,确实性体验不仅包括情感变化,也包括认知活动的变化。七巧的爱情与性爱缺失,才会调动心智力量,激发认知活力。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 ,性是人类的本能和动物性的一面 ,是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源泉 ,性权利是人的完整人性和完整人格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 ,性意识是一种自我意识 ,是人格发展的必经阶段上的表现。性意识一定程度的满足 ,至少成长环境的相对宽松和谐是人格发展的一个必要前提。“当深宅大院中封闭的自足的闺秀生活被外在的力量打破时,他们失却了源远流长的贵族文化背景的支持与保护 ,又由于门第所限,他们只好抓住婚姻这根救命稻草。”1然而 ,七巧生活在“灭人欲”的文化背景下 ,生活在一个对性讳莫如深的时代 ,封建婚姻、伦理道德、金钱枷锁剥夺了她作为一个正常女性满足“性”和“欲”的权利。而人的多种需求和情感欲望、正常的性意识受到深度压抑 ,会造成“人格固定”,即人格始终停滞在自然性的满足这一点 ,而无法上升到社会性 ,即人进化过程中在共同生活的基础上形成的维护群体和社会存在以自存的一种特性 ,从而导致心理危机、人格缺失和行为变态 ,致使美好人性遭到彻底毁灭。

七巧正是这样由被吃、自吃到吃人 ,终于完成了人道向兽道的异化演变。叔本华认为 :“性欲和其他欲望的性质截然不同,就动机而言 ,它是最强烈的欲望 ,就表达的情形言 ,它的力量最强猛。”“它构成人类的本质欲望。”它直接是生命冲动的本身 ,它所激起的压抑能量也是最大的 ,心理扭曲程度与压抑力量成正比。七巧做了姜家二奶奶 ,本已失去了爱情 ,现在连人之最本能的欲望也不能满足 ,再加上封建礼教的压抑 ,使她对男女情事十分敏感。“迸得全身的筋骨和牙根都酸楚了。”她强压情欲之火 ,始终没有得到正常的发泄。“她是担当不起情欲的人 ,情欲却在她心中偏偏来得嚣张。已经把一种情欲压倒了。缠死心地来服侍病人 ,偏偏那情欲死灰复燃 ,要求它的那份权利。”另外,心理学家还认为,许多错觉和幻觉与个体内的欲望有关,当个人的强烈个体无法满足,处于严重的缺失状态之中时,个体往往会将心中欲望转移到另一个某一现实对象上。“压抑是一个中性机制,其直接后果既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身体的或心理的。”2

七巧陪伴着“没有生命的”,长期处于在感觉强烈的、屈辱的心理压力场中,产生了像孟德斯鸠笔下的那个波斯阉奴的痛苦:“人家在我身上灭绝了情欲之果,而没有消除情欲之因,于是远远不曾使我减轻情欲的负荷,周围的一切,反而不断地刺激我的情欲”,“天性往往是隐藏的,有时会被克服,但却很少能完全熄灭,强制的压抑天性,指挥是天性在压抑之后更为强烈。”3于是,她渴望着三少爷的爱 ,有事没事就主动接近季泽。她坐不住了,将自己内心的欲求幻化到了“生的天圆地方,鲜红的肋颊,有湿眉毛,水汪汪的黑眼睛的结实小伙子”4季泽身上,曹七巧已经将三少爷幻化成为自己的爱情对象,把这颗爱情的无花果的种子把撒在自己的情感荒原上,想以此带给自己的心灵一丝慰籍。安抚一下那颗火热而不羁躁动的心。苦苦等待着,期待着三少爷那一场爱的甘霖来滋润着块早已干涸的土地。但风流成性的季泽由于家族的压力,也不肯招惹她 ,不理会她的诱惑。结果,情欲得不到满足,情感指向虚无。生命的感觉变得迟钝、虚无,最终导致了变态与疯狂。

七巧被压抑在潜意识里的性欲不可遏制地要发泄出来,变相地“为非作歹”。情欲的压抑并没有使七巧的自然欲望销声匿迹,反而更加刺激了她的性心理。正如弗洛伊德所示,性欲的压迫几乎成为人生苦痛之源,下意识所隐藏的伤痕正是叫人们行为失常的动力。当情欲的魔鬼不断地要冲破囚牢,七巧便只能以变态的方式来满足它。同时,曹七巧本是乡下麻油店老板的女儿,虽然粗鲁泼辣,却充满活力。“十八九岁做姑娘的时候 ,高高挽起了大镶大滚的蓝夏布衫袖 ,露出一双雪白的手腕 ,上街买菜去。”5喜欢她的有肉店里的朝禄 ,她哥哥的结拜弟兄丁玉根 ,张少泉 ,还有沈裁缝的儿子。然而 ,她的哥嫂贪图荣华富贵想攀高枝 ,把她嫁给了上海富室姜家 ,作了正牌的姜二奶奶。在传统封建宗法制社会中 ,婚配观念讲究的是门第 ,注重的是金钱。按照当时的社会风俗 ,正牌奶奶要门当户对 ,应该出身大户人家才符合姜公馆的地位。曹七巧这种连丫鬟们都瞧不起的卑微出身 ,除非做姨太太 ,做少奶奶实在是不配。由此看出,导致她到姜家首先面对的就是歧视。这也是心理疯狂另一个切入点。从此,她对一切人施以报复,报复男人,报复世道,报复自己的身世。

疯狂的报复欲使曹七巧成为“食人者”。“虎毒不食子”,曹七巧甚至将报复施之于亲生子女,用子女的幸福与生命来抵偿自己的不幸。长期的性压抑 ,造成心理畸变 ,即潜意识中的乱伦意志。“这些年来 ,她的生命里只有这一个男人,可是,因为他是他的儿子,他这一个还抵不了半个 ……现在,就连这半个人她也保留不住 ——他娶了亲。”6七巧这样想着 ,就“把一只脚搁在他肩膀上 ,不住地轻轻踢着他的脖子”,潜意识里把儿子当作自己渴求的男人来看待。嫉妒与仇视心理交织,愈演愈烈。入夜,七巧令新婚的儿子长白通宵达旦地陪她烧鸦片烟,一连三个晚上不放他回去,留儿媳一人独守空房。她追根究底地盘问儿子房中“秘密”,第二天就在牌桌上宣布媳妇的“隐秘”,羞得亲家母无颜见人,媳妇被逼得几乎发疯。不仅如此,她还别有用心地把丫环绢姑娘给长白做小,让他只守着“母亲和新姨太太”,媳妇终被残酷的精神折磨致死,姨太太也在完成了她的使命为七巧生下一个孙子后,做了“替身”,“不到一年就吞鸦片烟自杀了”。“长白不敢再娶了,只在妓院走走”,儿子彻底归她占有了。从七巧的生存命运的角度看,她一生没有过正常的合乎人性的性爱关系,压抑的结果是她对“性”产生变态的敏感,突出表现在窥淫癖与施虐欲综合症,张爱玲称之为“道德上的恐怖”。儿子是她生命中惟一的健康的男人,儿子儿媳的隐私刺激着她人性深处的欲望,她只能以此超出常轨的方式来满足自己。

七巧也用这样的施虐方式扼杀了女儿的爱情 ,断送了女儿的婚事。当七巧在心理上扮演一个“施虐”的角色时 ,在她的肉体上正经受着一个正常女性最痛苦的“受虐”,这种蹂躏的快乐已完全接近了病态的自虐。而她的白日梦缘于情欲的饥渴所造成的对男性世界的亲切感和神秘感 ,在自作多情的幻梦中得到情感的慰藉。曹七巧的身上,从未体验过爱情,情欲也严重的缺失,这种缺失的体验成了她性格悲剧的主因,成了促使她蜕变的动力,一步一步纵向命运的牢笼,一点一点去蚕食身上的人性,用情欲的丝把自己缠了起来,而且越缠越紧,最终扼杀了人性,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三、结论

《金锁记》穿越了半个多世纪,依然散发着不朽的魅力。她创造出的鲜活的“七巧”仍存在着,这正是源于人性自我的深度审视,蕴藏了传统男权社会对女性深层意识的控制。“无论对人生还是对感情,张爱玲喜欢用“苍凉”两个字眼 ,她笔下的女性经历的也同样是这两个字——苍凉。

参考文献

[1]吴秀明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译》,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年8月版, 第498页

[2]方迪 《微精神分析学》,三联出版社, 1993年5月 版,第125页。

[3]培根著,东旭等译《培根论说文集》,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136页。

[4]张爱玲著,《张爱玲作品》,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1年10月版 ,第42页。

[5]同上,第43页。

[6]同上,第43页。

猜你喜欢

曹七巧畸形悲剧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半辈子抱金如命,空荡荡饮恨而终
完形填空专练(一)
画家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
畸形蔬菜总动员
We never Told Him He Couldn’t Do it我们从不说他做不到
不希望历史“悲剧”重演
先天性畸形:矫治的最佳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