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霉菌毒素脱毒剂对保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2010-08-31张明军张喜花

湖南畜牧兽医 2010年6期
关键词:毒剂霉菌毒素

谢 鹏 ,张明军,张喜花

(1.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湖南长沙410128;2.百奥明饲料添加剂(上海)有限公司,上海201801)

霉菌是真菌的一种,目前存在的霉菌有上百种,霉菌毒素为霉菌在各种不同的有机基质上生长后所产生具有毒性的二次代谢产物。目前已有超过300种的霉菌毒素被鉴定。霉菌的二次代谢产物,有些是排出于所生长的基质中,有些则是存在于菌体内,当人或动物食入含有毒素的基质或菌体,产生局部中毒。作物在田间生长期间或收获以后由霉菌产生的多种有毒物质,霉菌毒素几乎遍布世界各地农产品。它们对动物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的危险。对于饲养的动物来说,受到霉菌毒素污染的日粮可能导致拒食、饲料转化率低、体增重降低、免疫抑制而使得易感疾病等,这些都可能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1 材料与方法

1.1 脱毒剂

百霉清,主要成分为非活性酵母、斑脱土、硅藻土、海藻酸钠,由奥地利百奥明公司生产。

1.2 动物及分组

2010年4月8日至2010年4月30日,将转入保育舍28日龄个体体重相近杜长大40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10头各1个重复分别为A、B、C、D。A、C为试验组 B、D为对照组。

1.3 霉菌检测

饲料日粮按场里原用配方配制,取样1kg做霉菌毒素检测,试验组饲料按500g/T添加百霉清。

霉菌毒素检测方法:样品采用罗马II型研磨机研磨(Romer Lab,USA)并采用四分法进行次分样。次分样用相应的提取液提取毒素,并采用净化柱净化后,用HPLC方法进行相应霉菌毒素检测。具体操作步骤参见美国罗马公司霉菌毒素检测的标准操作程序。各霉菌毒素的检测限为:AF(B1、B2、G1、G2)均为1μg/kg;ZON32μg/kg;DON50μg/kg;FUM(B1、B2)均为100μg/kg;OTA2μg/kg。

?

?

1.4 饲养管理

采用高床保育饲养,按猪场保育舍的日常管理,自由采食。保健方案免疫程序按本场年度保健计划与免疫程序。试验期间采食量每天记录,出现死亡及时称重。

1.5 检测指标 耗料、日增重、料重比。

1.6 结果处理

结果用±标准差表示,所有数据用spss(13.0)统计处理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2可见,添加脱霉剂的A组与C组,日增重A组低于C组、耗料A组也低于C组、料重比A组高于C组,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未添加脱霉剂的B组与D组,日增重B组高于D组、耗料B组也高于D组、料重比B组高于D组,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

添加脱霉剂与未添加脱霉剂A组与B组,日增重A组高于B组、耗料A组也高于B组、料重比A组低于B组,但是差异极显著(P<0.01);A组与D组,日增重A组高于D组、耗料A组也高于D组、料重比A组低于D组,差异极显著(P<0.01);C组与B组,日增重C组高于B组、耗料C组也高于B组、料重比C组低于B组,差异极显著(P<0.01);C组与D组,日增重C组高于D组、耗料C组也高于D组、料重比C组低于D组,差异极显著(P<0.01)。

3 讨论

霉菌毒素在谷物田间生长过程、收割过程贮藏过程、销售过程均伴随霉菌的生长同时也使得霉菌毒素的进一步累计。但是从近几年时间霉菌毒素的普查报告来看,单一的某种霉菌毒素检测值都不是很高、检出率高的这一现状另人担忧。猪霉菌毒素中毒出现临床症状病例不多见,常见的是抑制猪体内酶的活性、破坏消化道上皮细胞、产生免疫抑制、实质器官(肝脏与肾脏)中毒等。

脱毒剂百霉清以精选复合活性矿物质成分吸附黄曲霉毒素、部分的赭曲霉毒素与烟曲霉毒素;再次特殊的内酯酶破坏ZON的内酯键使其不能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形成无毒代谢物排出体外;再者由从牛的瘤胃分离的酵母产生的生物酵素主要成分为环氧基酶切断单端孢霉烯族12、13环氧基这个毒性分子而成为无毒性的分子结构。其植物提取物与海藻提出物消除器官炎症保护肝脏也起到很好的作用。

从结果可以得出,在饲料受到污染的时候添加毒素脱毒剂尤其对保育阶段仔猪耗料、日增重、料重比等生产性能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霉菌毒素脱毒剂百霉清能够提高28~49日龄保育猪生产性能,在饲料中添加脱毒剂与正确选择脱毒剂使用势在必行。 □

[1]朱聪英,应永飞,韦敏珏,等.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研究[J].质谱学报,2010,(4):50~56.

[2]王春梅,王庆林.饲料中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与控制[J].饲料博览,2010,(2):42~44.

[3]杨丽梅,申光荣.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预防[J].饲料工业,2003,(12):53~55.

[4]李梦云,陈代文.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几种脱毒剂的作用机理[J].饲料博览,2005,(4):13~17.

[5]Maja Peraica,Ana-Marija Domijan,Radovan Fuchs,et al.The occurrence of ochratoxin A in blood in general population of Croatia[J].Toxiology Letters,1999,110:105~112.

[6]Janos Varga,Krisztina Rigo,Jozsef Teren.Degradation of ochratoxin A by Aspersillus spec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2000,59:1~7.

猜你喜欢

毒剂霉菌毒素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What Makes You Tired
一类具有毒素的非均匀chemostat模型正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维埃克斯毒剂的来龙去脉
毒蘑菇中毒素的研究进展
严苛标准方能清洗校园“毒素”
霉菌的新朋友—地衣
地衣和霉菌
青霉菌柚苷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
在战争中使用毒剂渊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