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偏痛颗粒治疗偏头痛(气滞血瘀证)临床观察

2010-08-27张太君谯志文吕珊姗周年华王雪梅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10期
关键词:偏头痛体征证候

张太君 张 玲 谯志文 吕珊姗周年华 王雪梅 谢 婷

治偏痛颗粒治疗偏头痛(气滞血瘀证)临床观察

张太君1张 玲2谯志文3吕珊姗3周年华3王雪梅3谢 婷3

目的评价治偏痛颗粒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43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服用治偏痛颗粒与镇脑宁胶囊,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其疗效和副作用。结果治疗组临床愈显率及总有效率总体疗效相近。结论治偏痛颗粒对于治疗偏头痛引起的头痛、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服用安全。

偏头痛 气滞血瘀 治偏痛颗粒

1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610075)

2重庆市中医院(重庆400021)

3重庆希尔安药业有限公司(重庆400020)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血管性头痛,属中医学“头风病”范畴,高发于中青年,以女性为多[1]。笔者根据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委员会要求,对重庆希尔安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治偏痛颗粒进行随机、阳性对照、多中心的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43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 (321例)与对照组(111例),按文献[1-3]执行诊断。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证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治偏痛颗粒 (重庆希尔安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次1袋,每日2次口服。对照组予镇脑宁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两组均不得使用其他与本病有关的治疗药物。两组均以15d为1疗程,2个疗程后评效。

1.3 疗效评定 (1)疗效标准:临床治愈为疗程结束无发作性偏头痛症状,停药1个月不发病;显效为治疗后积分减少50%以上;有效为治疗后积分减少21%~50%以上;无效为治疗后积分减少20%以下。(2)中医证候疗效标准:临床痊愈为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下降≥95%;显效为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下降≥70%;有效为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下降≥30%;无效为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2 结果

2.1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示两组总体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n)

2.2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见表2。结果示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n)

2.3 两组中医症状分级比较 见表3。结果示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表明治偏痛颗粒能有效地改善偏头痛的症状。±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

2.4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见表4。结果示治疗组在用药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 <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组别治疗组(n=321)对照组(n=111)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血浆高切黏度(mPa·s)5.87 ±0.63 5.19 ±0.15*5.83 ±0.59 5.22 ±0.48血浆低切黏度(mPa·s)9.84 ±0.23 8.65 ±2.01*9.78 ±2.95 8.92 ±2.54血浆黏度(mPa·s)1.91 ±0.27 1.82 ±0.16*1.93 ±0.24 1.87 ±0.23红细胞聚集指数1.90 ±0.37 1.73±0.32*1.92±0.40 1.80±0.39纤维蛋白原(g/L)6.88 ±1.57 5.02±1.13*6.85 ±1.53 6.07 ±1.13

2.5 安全性分析 试验组321例,在治疗前后作血、尿、便常规及心、肝、肾、功能检查,均无异常变化;亦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偏头痛中医学亦称之为头风、脑风、首风。《证治准绳·头痛》谓“浅而近者名头痛,其痛悴然而至,易于解散速安也;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痛作而不止,愈后遇触复发也”。中医学认为“久病必有瘀”,“初病在气,久病入络入血”,认为瘀血在本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故治疗以“通”为原则,俾活血化瘀,气行血畅,疼痛自止。治偏痛颗粒重用川芎以活血,以柴胡、香附行气,白芍缓急止痛,伍以郁李仁、白芷、白芥子、甘草,共奏行气、活血、止痛之功。本观察表明,偏痛颗粒能改善脑血管的扩张和痉挛状态,有效地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偏头痛临床主要症状有较好的疗效,其临床愈显率达47.04%,总有效率达92.21%,且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1]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5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2 辑[S].1995:199.

[4]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085-1086.

R747.2

B

1004-745X(2010)10-1671-02

2009-11-18)

猜你喜欢

偏头痛体征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活血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观察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
以先兆型偏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CADASIL(附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