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芪颗粒对IGT大血管疾病危险因子的影响

2010-08-27周晓平刘红燕向阳红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10期
关键词:餐后糖耐量空腹

周晓平 刘红燕 向阳红

乌芪颗粒对IGT大血管疾病危险因子的影响

周晓平 刘红燕 向阳红

目的观察乌芪颗粒对糖耐量降低(IGT)患者大血管疾病危险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采取生活方式干预治疗,治疗组加服乌芪颗粒,对照组加服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糖、血脂、C反应蛋白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相近;治疗组降低C反应蛋白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乌芪颗粒能显著改善IGT患者大血管疾病危险因子的相关指标;在降低C反应蛋白方面优于二甲双胍。

糖耐量降低 乌芪颗粒 大血管疾病危险因子

重庆市中医院(重庆400021)

笔者近年应用乌芪颗粒治疗糖耐量降低(IGT)患者60例,收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5年1月-2009年8月重庆市中医院门诊及住院IGT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45~60岁,平均41.56岁。对照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6~50岁,平均39.25岁。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加服乌芪颗粒,每次6g,每日3次,饭前服用,治疗3个月。对照组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加口服盐酸二甲双胍,250mg,每日3次,进餐时服用,治疗3个月。

1.3 观察方法 治疗前后均测身高、体质量、血压、血脂、腰围、臀围、空腹血糖 (FBG)及餐后2h血糖(24hPG)、空腹胰岛素 (FINS)及餐后2h胰岛素(24h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HDL-Ch),低密度脂蛋白(LDL-Ch),超敏C反应蛋白,血常规,肝、肾功,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体质量指数 (BMI)。BMI用体质量 (kg)/身高(m2)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用空腹血浆胰岛素和空腹血糖乘积倒数的自然对数计算。

1.4 疗效标准 显效:糖耐量试验 (OGTT)转为正常,空腹胰岛素(FINS)及餐后2h胰岛素(2hINS)转为正常,C反应蛋白值在正常范围,血脂达到以下任一项:TC下降≥20%,TG下降≥40%,HDL-C上升≥0.26mmol/L,TC-HDL-C/HDL-C下降≥20%。有效:OGTT下降,空腹胰岛素(FINS)及餐后24h胰岛素(24INS)、C反应蛋白值下降明显,血脂达到以下任一项:TC下降10% ~20%,TG下降20% ~40%,HDLC 上升 0.104~0.26mmol/L,TC-HDL-C/HDL-C下降10% ~20%。无效:治疗后OGTT、空腹胰岛素(FINS)及餐后2h胰岛素(2hINS)、C反应蛋白值、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检测无明显改善,BMI无改变,甚至发展成糖尿病者。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 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C反应蛋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结果示两组临床疗效相近(P > 0.05)。

3 讨论

IGT属于中医学“脾瘅”范畴,其发病原因多与先天禀赋不足、劳欲过度、运动减少有关,而有糖尿病、肥胖症家族史的人群,存在先天禀赋不足的可能,加之平素饮食不节,嗜食酒辣肥甘,或因长期情志不畅,肝郁化火等原因导致肺胃热盛、气阴不足、痰湿内蕴、瘀血内阻而发病。近年来,中医学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已从传统的阴虚燥热理论,转而认为肾虚是发病的主因,肝郁是患病的始动因素,脾气虚实IGT的重要阶段,痰湿、瘀血为病理产物。此论与西医的遗传因素、体质因素、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紊乱的观点相类似。本观察以中医学“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为指导思想,应用具有健脾补肾、疏木和土、活血化瘀作用的复方中药乌芪颗粒,结合现代医学的最新研究,通过观察IGT患者大血管疾病危险因子相关临床客观指标的变化,达到防病于未然的目的。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

组别治疗组(n=60)对照组(n=3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BMI(kg/m2)24.00 ±0.47 23.20 ±1.61 24.00 ±0.41 23.20 ±0.97 FBG(mmol/L)6.43 ±0.09 6.30 ± 0.11 6.35 ± 0.04 6.40 ±0.48 PBG(mmol/L)9.33 ±0.85 8.22 ± 1.49△9.12 ± 0.90 8.01 ±1.54*FINS(μU/mL)19.63 ±8.15 17.02 ± 2.15 18.96 ± 11.00 15.35 ±3.76 PINS(μU/mL)165.68 ±10.43 80.05 ± 14.02*167.89 ± 12.63 82.36 ±16.21*IR-4.86 ±0.53-3.36 ±0.97-4.75 ±0.42-3.48 ±1.02 TC(mmol/L)5.58 ±0.04 5.52 ± 0.06 5.12 ± 0.23 5.45 ±0.07 TG(mmol/L)1.73 ±0.04 1.62 ± 0.05*1.71 ± 0.02 1.61 ±0.03*C反应蛋白(mg/L)5.80 ±0.30 4.12 ± 0.34*△5.76 ± 0.21 5.13 ± 0.30

表2 两组总疗效比较 (n)

乌芪颗粒方中黄芪、党参大补脾气;生地黄滋阴凉血,补肾固精;山茱萸肉、枸杞补肾阴而回护津液;肉桂温暖脾土,并有“火郁发之”之妙;上药总以脾肾为重点,可增加机体免疫力。山药渗湿,苍术燥湿,苍术、玄参为名医施今墨先生常用治糖尿病药对;葛根配丹参祛瘀生新,为当代名医祝谌予研究所得;根据“酸能克甘”的理论方中以味酸之乌梅克制、消除体内的甘浊之邪,且酸能柔肝、恢复肝之疏泄,扶助脾的运化。本观察表明,治疗后PBG PINS、TG及C反应蛋白明显降低,缓解了高胰岛素血症;TG的显著降低提示脂代谢紊乱改善,PBG的显著降低使多系统的代谢紊乱得到了改善。C反应蛋白是理想的体内炎症反应标志物,在IGT和新发糖尿病组中明显升高,随糖耐量的逐步减退而逐渐升高。乌芪颗粒能明显降低C反应蛋白,可能影响动脉硬化的发展及预后,其机制可能与多系统的代谢紊乱得到了改善有关。

R587

B

1004-745X(2010)10-1658-02

2010-02-14)

猜你喜欢

餐后糖耐量空腹
对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实施产科门诊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采血为何要空腹
自由散步乐成一派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自由散步 乐成一派
浅谈餐后高血糖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自由散步 乐成一派
人过40岁查查糖耐量
空腹喝水
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在合并糖耐量减低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应用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