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和房子不得不说的“孽缘”

2010-08-26

新广角 2010年6期
关键词:户型楼盘买房

沙 华

我经常听说发生在别人身上的购房故事,大多数的结局都是经过千辛万苦最终买到心目中的理想住所。每当这时候,我心里就不是滋味,觉得受命运捉弄。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心态一点点地调整。冷静下来后发现,周然有一部分运气在里面,但更多的是我当时购房的初衷存在严重问题,导致我先后购买的两套住房,至今没有一套让我有家的感觉。今天,我也来晒晒与房子的几段“孽缘”,希望给大家一些警示。

房子,我们永远差一步

刚刚步入而立之年,事业小有所成的我,决定把我们漂泊的家装进一所房子。这个决定并不突然,说实话,中国人骨子里都有一份安定,谁不想拥有一所属于自己的房子。6年的租房生活,最惨的时候半年内搬了3次家,感觉整个生活一直处于流动当中,个中苦闷不必赘述。老婆贤惠,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我。但作为男人,让她有个安稳的家,成为我那几年奋斗的源动力。

天道酬勤,经过几年的打拼,我的事业蒸蒸日上,荷包也渐渐丰裕。我清楚记得,老婆拎着那20万的提袋兴奋地问我:“老公,你知道手里拿着这20万什么感觉吗?”“什么感觉?太重了,拿不动?”我打趣她。“什么啊!是幸福的感觉!”

那晚,我们一直讨论着未来属于我们家是什么模样。整整一晚,不停地说着,兴奋的两个人都睡不着。宽敞明亮的客厅、铺满阳光的落地窗、可以一起看星星的露台……都是我们期待中的场景。

买房那会儿正赶上房价上涨,本来想着有20万的首付可以在市中心从容地挑选一套100平方米户型。可是房价就像上足了发条一样,一天比一天高。刚看好的房子,等我们商量好决定购买时,又涨了一大截。几个回合下来,我们的心气儿也逐渐跌入谷底。感觉房子似乎总与我们无缘,我们永远差一步。

涨到后期,但凡中意的房子,首付算下来都要25万以上。也许有人觉得超支5万元不算什么,东挪西凑一点也就是了。可是这样一来,我们一点装修的费用都没有了。再加上未来每个月不菲的还贷费用,我们举棋不定。最后,出于对高房价下跌危险的恐惧以及怕当房奴的心理,我们选择了忍痛割爱。

踏上第一颗雷

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我们走进了当年的房交会。一张楼盘宣传页吸引了我,上面描绘的:洒满阳光的客厅卧室、干湿分离的卫生间、花园式的社区景观、情趣露台……就是我们心目中的家。为此,我们当天下午就乘坐该楼盘的看房车亲自了解。

经过1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到了楼盘。一路的颠簸,浇灭了我们的购买欲望。当时,我们的感觉就是——好远!出于基本礼貌,我们勉强听着接待的销售人员对楼盘整体的介绍。

“哎”老婆在身后拖了拖我衣服,小声说:“咱们先早点回去吧,没准儿还能趁房交会闭馆前转到其他合适的房子。”

售楼员仿佛看出了我们的不耐烦,结束了楼盘整体的介绍,转而仔细询问我们的购房需求。

“我看你们的房型都不通透,我们喜欢南北通透的房子。”我草草找了个借口,打算尽快结束这场对话。

没想到,我条件一出,售楼员即刻认真起来,招呼同事替他拿来另外两张细长条的户型图。“您看,您要求的是这种户型吗?房子是难得的正南正北,并且通透。有两种面积供您选择。”

看来非实话实说不可了,于是我不再客气,如实告诉对方,我们是看中社区建设而来、路途遥远欲返。哪知道,不说不要紧,一说起这方面,销售员又开始滔滔不绝地向我们介绍未来区域整体的规划,会有大型超市进驻、周边配套如何逐步地完善;同时穿插社区的景观绿化如何到位、生态性多高、户型多么通透等等楼盘优势。我们像是被感化的信徒一样,不知不觉由原来欲走到逐渐心动。最后,销售员抛出的楼盘售价彻底征服了我们——均价不到4000元/平方米。

4000元的单价,另有近10平方米的赠送,不到40万元就可以买套100平方米的家,大大降低了我们日后的还贷压力。这是我和老婆当时所能想到的。现在想想,太主观也太片面了。因为住进去之后的感受,总结成一个字就是“荒”、另一个字“悔”。

由于社区入住率极低,导致我们搬进去快一年了,连煤气都没通上。每天晚上不是烧饼夹火腿,就是火腿就烧饼。每每这时,我和老婆互相对视,继而无奈地苦笑。晚饭后在小区里溜达一圈,如果能见到五六个人,我们都会兴奋好半天。至少知道,我们并不孤单。

如果仅仅是这些,我想我们还能想办法克服。可每天有将近4个小时耗费在上下班的路上,往往刚到公司,我就疲惫不堪,没有精力进行一天的工作;周末跟朋友聚会,午饭还好,尤其是晚饭,刚过6点,我们就着急往回赶。往往是菜还没上齐,我们就得回去,弄的大家跟扫兴。可是我们没办法啊,郊区公交车都很早收车。

不繁华不入

经过一年的煎熬,我们终于支持不住了。“宁愿过回以前的租房生活”,这是我和老婆的共识。鉴于这种默契,我们出手了这套住房。有了这次经验,十足地吸取了教训:我们是社会人,买的不只是几十平方米的面积,周边的配套更重要。繁华!我们需要繁华!我和老婆就差举手宣誓了。

然而,如果说第一次买房的懊悔是由于没有经验导致。那么过于狂热地看重地段,又酿成了第二次买房的失败。

再一次买房,我们非市中心繁华地段不看。看着售楼处外面停着的一辆辆豪华汽车,我们感觉到实力的差距。果然,进去后,销售员冷脸的接待,让我们很是气愤。经过询问,我发现这些定位为“高端”的楼盘,每套都在150万以上。当时房地产市场正一路走高,国家调控,提高首付款,像这种,首付达到60万的房子,的确是我们无论如何都承受不起的。

周围的朋友看我们选房连连碰壁,纷纷支招。经指点,我们才知道原来市中心的房子也分大户型和小户型两种:第一种定位比较高端,一般面积都在150平方米以上,大面积舒适性高,但总价更高;第二种则户型面积都比较小,面积集中在50-90平方米。虽然单价较高,但由于面积小,总价也相对低廉,可以在考虑范围之内。但缺点是多为南北通透性差,户型不够方正,舒适度打折。

“我们楼盘用两个字概括就是‘宜居:这里道路四通八达,周边吃喝玩乐样样俱全,一公里之内都能找到你们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和需要的东西。周边的配套也烘托了楼盘本身的价值。整体规划有住宅、商业、酒店、写字楼。在小区内就能尽享休闲娱乐等人胜化设置。”实地看房的时候,销售人员将市中心楼盘的优点几乎介绍到极致。

而房子的实际情况——塔楼设计,电梯在中间,周围十几户住户,通透性差这些问题不免让我们担忧。但想了想,销售人员说的也在理:白天基本都在上班,只有晚上回家睡觉而已。年轻人周末活动也比较多,留在自己那几十平方米屋子里的时间非常少。主要还是看周围区域的配套是不是完善,交通是否便利。因为上次买房的经验教训,销售员的分析句句说在我们痛处。

买了一套60平方米的小户型,本以为从此天下太平了。可是真到住进去才发现,这种十几户围和式的住宅,出房率大概在60%-70%之间。不到40平方米的使用面积,让我们感到承载一个家的房子远不止当初销售人员所说的“宜居”那么简单。或许很少能够见到阳光,让我们的心情也跟着枯萎了,我和老婆甚至为了夏天无处存放用不上的棉被而吵得不可开交。

痛定思痛,继续前行

克服了第一次买房的弊病,为什么第二次的置业还是如此失败呢?如果是距离惹得祸,那么能拯救我们的或许只有现在被炒得火热的“地铁房”。

说到“地铁房”,选择更是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天津有9条地铁线路,运营的和尚未动工的,都被楼盘拿来做卖点,关于家的预期一下子被放逐到2016年。我们考察了离眼前比较近的2、3、9号线周边的几套“地铁房”,突然如梦初醒般地,对过往的买房经历有了痛的感悟。

要说2010年是天津这座城市的“地铁年”一点也不为过,市面上打着地铁物业旗号的楼盘少说也有30家,可是实地考察之后才发现,楼盘距地铁站最近也有1公里多。当我们进到一个被包装的很有“地铁风隋”的楼盘售楼处中,销售人员一个劲地强调业主将充分享受到地铁线路的便捷,我们也长了心眼,特意问问楼盘与最近地铁站的距离,这时,对方却语焉不详。随后,我们照例亲自去踩点,才发现,规划中最近的地铁站也离这家楼盘步行有将近30分钟的路程,并目没有公交车可以换乘。

“地铁房”的看房遭遇突然点醒了我,或许之前买房失败的原因与贪便宜无关,也与面积无关,重要的是我们只围绕一个点转悠,忽视房子本身可能存在的其他问题。再加上销售人员引导性的讲解,完全被房子的一项优势催眠了原本的理性思考。正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恐怕就是这个道理。

我和老婆没有气馁,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在两次失败的置业刺激下,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买房的问题上,过于草率难免疏漏,冷静加理智必不可少,更为关键的是需要根据自己的家庭需要,考虑好究竟想要一套什么样的房子。毕竟,对我们来说,房子身上的某些属性是必须满足的,而有些所谓的优势却不属于我们。

猜你喜欢

户型楼盘买房
买房,要的就是性价比
机会和成长
关于满足城市化进程集合住宅的探讨
幸福里(外一首)
城市青年合租户型设计探讨
买房前后
浅谈高层住宅户型的合理布局
买房买车记(外三则)
可怕的景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