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体性教育

2010-08-24

活力 2010年6期
关键词:教育理念

谢 勇

[关键词]主体性教育;客体教育;教育理念

一、主体性教育的内涵

首先,主体性教育强调独特性,人作为教育唯一的客体,其独特之处在于他具有主体性的一面,即人的本质特征,这其中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人的精神特征,是人的本性中固有的渴望生存、自由、独立、自主的一种“精神力”。二是指人的实践活动中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表现出的实践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三是指人的价值特征,人本身就是固有价值和创造价值的统一。主体性的价值包含着自我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同时也具有不可重复、不可替代的意义。主体性教育就是要从个体的个性差异入手,重视并激发人的潜能,做到因材施教。又发现和突出每个人与众不同的特点,使每个人都能得到有目的性的全面发展,做到共性与个性的和谐统一,从而使个性特点更好的发挥。

其次,主体性教育强调社会性。主体性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是体现于个体身上的社会本质特征的综合。主体性教育形成、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人类社会化发展的过程。人的主体性是在社会关系的影响下形成的,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人在社会条件下心理发展的产物,由社会环境所决定。从这个意义上讲,主题属于社会历史范畴。社会成员的主体性越强,这个社会越繁荣,越生机勃勃。因此,社会发展决定主体性发展。

再次,主体性教育强调创造性。主体性是创造性的沃土,创造性是主体性中最有活力的因素,是精髓。创造是一种集体活动,社会之需是创造的主因,主体性的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是创造的条件,二者缺一不可。创造力作为自然与社会发展的动力,作为人类生存与生产的基本潜能,在任何时代都应成为主旋律。创新的过程就是探求真理的过程,也是认识与超越自我的过程。

最后,主体性教育强调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性。主体性教育是教育主题与教育客体的相互启发、引导、促使教育客体的主体性得以发挥、发展的过程,是人的自主性与合作性的统一;是科学性与人性的统一;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是继承性与创造性的统一;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主体性的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人的自身发展的必然。

二、主体性教育的历史发展趋势

主体性教育并非新鲜事物,已经过了几千年。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发现法和问答法,先秦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的启发性教学与孟子的内省法,虽然具有历史局限性,但都闪烁着古代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光芒。

古希腊哲人们的兼容并蓄、众说纷纭是主体性教育思想的萌芽,而后,宗教神学占领了绝对的统治地位。经过中世纪的漫漫长夜,挂着复古招牌的文艺复兴运动使西方文化从新注入了活力,然而这时期人类的主体性发展有明显的占有性和征服欲望。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之后,人们才冷静下来,主体性教育思想也从这时期逐渐走向成熟。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创造了早期主题性教育思想,然而从秦嬴政焚书坑儒开始教育就进入了比西方中世纪还要漫长的“冰川时期”。血的教训使国人情形的认识到强国富民依赖于经济的繁荣,而经济的繁荣又依赖于政治的独立与文化进步,这一切归根结底决定于人的主体性是否得以真正发挥。所以,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强调教育的重要作用,实质上也就是强调人的主体作用。

三、实施主体性教育的主要途径

第一,惊醒主体性教育的根本是要受教育者具备主体性意识。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逐渐形成。所以,主体性教育的第一步就是从小即对受教育者进行主体性的培养。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主体性意识,又使他们消除了依赖心理,增长了捕捉知识、信息,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所谓“授之以渔”。

第二,要大力提倡和发展具有时代意义的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发展来实现的。应该充分尊重人的主体趋向,联系其个体的智能、气质与兴趣等特点,为其精心选择、设计适合其发展的内容与方法,善加引导,不拘一格的培养多类型、多层面的人才,这样,主体性就在积极开发受教育者身心潜能的同时实现了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第三,实施主体性教育要理顺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面发展可理解为受教育者的道德修养、智力水平、身心素质、审美情趣等方面尽可能的充分发展,它体现着受教育者的统一要求。但全面发展不等同于平均发展,不注重人具有差异性的客观事实而一味追求平均发展是唯心主义的做法,它扼杀人的主体性,同时也阻碍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主体性教育就是要以个性充分发展为前提,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主体性教育要强调目的性教学。目的性是主体性的集中表现,在教学活动中,目的性表现为教与学内容与方式的针对性。教师要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不同特点、兴趣、爱好的多样等从教学内容与方法上作出不同的发挥,而不是盲目的照本宣科。只有从道德修养、只是机构、能力培养等几个方面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确立育人目标,才能达到主体性教育的预期效果,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第五,实施主体性教育要注意同传统教育的结合。我们不能从事物的一个极端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占据了几千年历史舞台的传统教育也并非一无是处,我们提倡主体性教育的同时并不摒弃传统教育的优点,而是注重二者优点的融合。中国赴外留学生中绝大部分在克服了语言障碍后进步飞速,这正是主体性教育与传统教育优点相结合后显示出来的力量。

第六,主体性教育要注重对学生评价的科学化。实施主体性教育不能用单纯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标准,而应分出不同的类型、情况,区别对待。要建立一整套科学的、专业的评价方法,并且该方法不應是教条,而应具有弹性,是发展的,不断革新进步的。只有具备了这样的一根指挥棒,主体性教育才不是纸上谈兵。

第七,加强师资队伍的主体性意识与素质建设。卢梭说:“努力智能培养努力,而不能培养主人”。如果教育者本身就没有主体性,他又怎么能教育出富有主体性意识的人才呢?另外,倘若师资队伍水平较低又如何培养出高水平、高质量的人才?这是一条浅显却毋庸置疑的真理。

四、结语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是主体性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根基。思想舒服而使社会前进缓慢,我们应该进一步把思想解放出来,实事求是,以科学发展、求真务实的态度来推行主体性教育,在进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纠正错误,弥补错误,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精神,努力践行“三个代表”的本质要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编辑/刘佳)

猜你喜欢

教育理念
关于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的思考与探索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
让数学教学摆脱沉重的枷锁
商业需求对工笔花鸟画教育理念的影响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