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麦豆轮作体系建设 促进北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2010-08-24常忠宝

活力 2010年6期
关键词:重茬轮作黑龙江省

常忠宝 李 楠

近年来,黑龙江省北部麦豆产区,由于小麦受退出国家保护价、比较效益低、产业联结不紧密等影响,种植面积连年下降,导致大豆面积逐年增加,造成大豆重迎茬种植比较严重,严重威胁着大豆生产的安全,也直接影响着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战略工程的实施,建立麦豆轮作体系迫在眉睫。为此,黑龙江省提出给予北部麦豆产区特殊政策,扩大小麦面积,建立豆麦轮作体系,确保大豆生产安全,保证实现产粮千亿斤目标。

一、黑龙江省北部麦豆产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危害

黑龙江省北部麦豆产区是指地处北纬46.5°以北的地区,包括黑河市瑷珲、嫩江、五大连池、孙吴、逊克、北安,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塔河、呼玛,齐齐哈尔市讷河、克山、克东、 拜泉、 富裕、依安,绥化市海伦,共16个县(市、区), 耕地面积3256.7万亩。

该地区处于高纬度寒带地带,呈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横跨三、四、五、六4个积温带。春季高温多风,夏季雨热同季,秋季降温急骤,冬季寒冷干燥,冬长夏短、四季分明。年均降雨量500~600毫米,有效积温1 850℃~2 350℃,日照时数2 560~2 700小时,无霜期85~130天,年均气温-1.3℃~0.5℃,日最高气温38.2℃,最低气温-40℃。由于昼夜温差大,该地区是黑龙江省豆麦主要产区。大豆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品种好,产量高;小麦病害轻,产量高,适合优质小麦种植。近年来,主要以种植大豆为主。2007年大豆播種面积2 393.6万亩,占全省大豆播种面积的45.2%,产量2.75亿公斤;小麦播种352万亩,占全省小麦播种面积的98.9%,产量8.8亿公斤。该地区农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大豆重迎茬种植严重。大多数地块达到10年以上,有的达到20年。大豆重迎茬种植带来一系列问题。

1.土壤营养元素亏损。

2.土壤PH值降低。

3.土壤有害真菌增加。

4.土壤物理性状发生改变。

5.病虫危害加重。

大豆重迎茬对大豆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都有较大的影响。一是严重影响生长发育。主要表现为株高降低,茎粗变细,节间加长,分枝减少,结荚数和单株粒数减少。开花期以后,光合效率降低,根系活力降低,使得吸收能力减弱,不利于干物质积累。二是产量严重减少。大豆重迎茬平均减产6.1%~31.5%,重茬重于迎茬,重茬年限越长,减产幅度越大。迎茬平均减产10.7%,重茬一年减产15.9%,重茬二年减产21.4%,重茬三年以上减产31.1%。三是品质严重下降。实验表明,重迎茬大豆对蛋白质影响不太明显,但对脂肪的影响明显。重茬一年脂肪降低0.29个百分点,重茬三年降低1.29个百分点。百粒重迎茬降低2.7%、重茬降低3.7%,病粒率、虫食率迎茬和重茬分别增加39.7%、41.6%和95.5%、106.8%。

二、建设麦豆轮作体系的必要性

1.建设豆麦轮作体系,实质是以麦救豆,确保大豆生产安全。世界大豆生产处于不断上升水平。我国是大豆原产国,在国际上有着重要影响。但由于受市场和自然因素影响,目前大豆产业面临着严峻形势。大豆是国家粮食的战略重点,也是发展难点。黑龙江省是大豆主产省,近年来种植面积增总产却不增,特别北部大豆产区由于连续种植大豆,重迎茬种植问题严重,导致土壤生态状况恶化,大豆产量和品质下降,影响大豆生产安全,也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2002年讷河市7 000亩大豆开花不结果,说明大豆生产已经存在严重危机。这种现象长此下去,对黑龙江省乃至中国大豆生产将是一场生态灾难。

2.建设豆麦轮作体系,核心是恢复小麦生产,确保粮食产量提高。该地区是我国建设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基地。农业部2001年5月发布的《中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已将该地区确定为我国优质强筋小麦产业带之一。黑龙江省曾是春小麦重要生产省份,春小麦种植面积在20世纪80年代高达3 200多万亩,2003年以后,全省小麦每年种植面积不足400万亩。小麦种植面积过小,不但严重限制了小麦产业的发展,而且无法满足当地麦豆合理轮作需求。专家认为,北部小麦面积的下降已经严重影响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的安全,恢复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小麦种植面积刻不容缓。

3.建设豆麦轮作体系,关键是解决大豆重迎茬种植问题,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世界大豆主产国为保持大豆生产持续发展,均建有合理轮作体系。目前黑龙江省北部地区还没有实现科学轮作,导致土壤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各种病虫害频繁发生,有专家称大豆田已成为“毒田”。合理轮作是减轻病虫害的主要措施,只有恢复小麦种植面积,建立合理麦豆轮作体系,才能保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采取豆-麦轮作模式,可以大大降低大豆重迎茬种植带来的一系列危害,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改善生产环境,促进大豆产业健康发展。项目区实施豆麦轮作后,农民收入将大幅度增加。

三、建设麦豆轮作体系的可行性

1.农民渴望轮作种植。大豆多年重迎茬种植,产量低质量差,农民深受其害,农民都明白轮作的道理,但由于处于豆麦产区,小麦退出国家保护价,种小麦与大豆相比效益低,没有办法只能连年种植大豆。农民渴望种植一些能够换茬的作物,缓解大豆重迎茬带来的问题。如果国家实施豆麦轮作项目,对种植小麦给予一定补贴,农民积极性较高,同样会促进大豆生产的稳步发展。

2.农民有种麦经验。黑龙江省北部地区的农民有传统的种植小麦的经验,上世纪90年代以前,该地区小麦种植面积达到2 000多万亩。由于当地比较冷凉,小麦赤霉病、腥散黑穗和根腐病较少发生,小麦质量好,产量高。农民对种植小麦的技术比较熟悉,有种植小麦的经验。

3.优质品种供应有保证。近年来,黑龙江省农科院培育出多个适于黑龙江省种植的优质小麦品种,如龙麦26、龙麦29、龙辐麦系列品种、克丰优质小麦品种等,其品质相当或超过加拿大小麦水平,产量超过加拿大小麦30%以上。2008年黑河市优质小麦面积达到190万亩,北部国营农场小麦面积达到200万亩,完全可以满足黑龙江省北部发展春小麦优良品种的需求。

4.科技推广网络健全。黑龙江省目前省、市、县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力量较强,多年来,在参与全省粮食高产攻关和单项作物发展上做出了积极贡献。如果大面积推广麦豆轮作,当地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完全可以承担技术指导、技术培训任务,在推广豆麦标准化种植、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承担更多工作。

5.有一定的政策扶持。大豆重迎茬种植问题,已引起各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黑龙江省财政厅、黑龙江省农业开发办多次组织专家研究大豆重迎茬问题,并在黑河市召开了建立麦豆轮作示范区工作会议,在全省建立10个麦豆轮作示范区,面积12万亩,对种植户给予种子和农机补贴,每亩补贴60元,同时对与种植户签订订单的龙头企业予以扶持,龙头企业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小麦。

四、对策及建议

1.出台扶持建立麦豆轮作体系的政策。建立麦豆轮作体系,关键是恢复小麦面积,恢复小麦种植的难点是与种植大豆的价差,因此必须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保证农民在轮作中不受损失。政策扶持要以市场为导向,与加工企业有机结合,以科技为先导,主攻单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让农民体会到种植小麦的好处,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提高农民自觉种植小麦的积极性。

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多年来,该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一直不足,很多地方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还有很多设施已严重老化,多数农田处于旱不能灌、涝不能排的状态。该地区旱涝问题严重,有“十年九旱十春旱”之说,特别是“卡脖旱”问题严重;涝情平均四年三次,基本上处于靠天吃饭状态。因此,必须搞好田间工程配套建设。大力推进水利化,以打井为重点搞好水源工程建设,配套购置卷盘式喷灌设备,确保灌溉需求,解决小麦春季“卡脖旱”问题。搞好农田道路整修,完善林网建设,提高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3.抓好科技示范推广。该地区大豆种植大多延续传统的种植方式和方法,品种更新速度慢,越区引种造成贪青晚熟现象经常发生,化肥施量过多,特别是氮肥使用过多,微肥亏缺问题普遍存在,绝大多数农户不能进行大豆花期追肥及根外追肥,农民的科技知识与科学种田水平低,农业新技术推广速度慢。抓好科技示范,主要推广“两个模式”,实行“一个依托”,提高科技水平。推广“迟播”模式和“高一优”模式,实行全生育期科学管理。以当地技术推广部门为科技依托单位,推行“六统一”生产管理模式,即统一连片整地、统一供种、统一培训、统一播种、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订单销售。

4.提高农机装备水平。该地区多年来基本上以“小四轮”耕作为主,使土壤可耕层变薄,犁底层加厚,土壤水分蒸发加快,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蓄水能力下降,土壤自净能力差,有害生物积累多,造成作物根系发育不良,病虫害加重,严重影响了农作物产量。因此,要提高作物产量,必须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改善土壤耕层结构。建议加大农机投入,特别要购置大型农业机械,积极组建农机合作社。临近农场区域应搞好场县共建,充分利用垦区的先进农机设备,发挥垦区农业生产管理经验,实行标准化生产,推进土地规模经营。□

(编辑/刘佳)

猜你喜欢

重茬轮作黑龙江省
苹果重茬栽培现状与解决方法探究
轮作制度对敦化市土壤主要理化性状影响的研究
绥棱县耕地轮作休耕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连作障碍对鄂豇豆5号、鄂豇豆8号特征特性的影响
重茬使甜菜品质下降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2014年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二等奖)
重茬大豆减产原因及控制对策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