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归纳推理是自然选择塑造的领域特殊性适应机制*

2010-08-19柯熊哲宏

关键词:特殊性本能适应性

蒋 柯熊哲宏

(1.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南京 210097;2.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上海 200062)

归纳推理是自然选择塑造的领域特殊性适应机制*

蒋 柯1熊哲宏2

(1.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南京 210097;2.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上海 200062)

当前进化心理学理论范式的困难是缺乏认知领域的实验证据,而归纳推理研究则面临解释匮乏的困难。文章指出,通过进化心理学理论范式来解析归纳推理的心理机制可以解决两者的困难。进化心理学的功能分析的研究方法和领域特殊性的观点为归纳推理的解释提供了新的出路,归纳推理的实证研究则可以在认知领域为进化心理学提供实验支持。通过分析,文章提出,归纳推理是进化而来的领域特殊性适应机制。

进化心理学;归纳推理;领域特殊性;适应性机制

进化心理学看来,心理机制体现了生物在进化历程中的适应性意义①②。但是进化心理学的研究多多集中于社会心理学的领域,主要探讨诸如社会交换、择偶、亲子关系等问题,这限制了进化心理学作为一种元理论的解释力③④。另一方面,心理学对归纳推理的研究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对归纳推理意义理解的分歧、归纳推理的模型的困难等等⑤⑥⑦⑧⑨。

本文注意到以上两方面的困难有可能在同一个研究线索中得到解决。一方面,在进化心理学的范式下来考察归纳推理的可能为研究带来转机。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能够用进化心理学的元理论来指导归纳推理的心理学研究,就可以弥补进化心理学在认知领域研究的缺陷。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尝试在进化心理学的框架下考虑归纳推理的研究策略。

一、自然选择的逻辑

进化心理学的核心假设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该理论假设:(一)生物产生的个体数量总是大于自然环境可以承受的最大限量,所以,总有一部分生物个体会失去生存的机会;(二)在生存压力下,个体的任何有利于生存的偶然变异都可能使它有更多的生存和繁衍机会,因此,这种变异就有可能遗传给下一代。自然选择还有一个补充性的性选择理论:个体的某些性状使得它能够获得更多的交配机会,或能够养育更多子代个体,这种性状将有更多遗传给下一代的机会[10]。总体上,自然选择就是:变异——竞争——遗传。经过若干代的变异和选择,生物的某些性状被保留下来,而不利于生存和繁衍竞争的性状则因为个体的消亡而渐渐消失。

达尔文认为,除了明显的身体性状之外,自然选择还可以作用于行为方式。自然选择塑造的行为方式就是“本能”。达尔文强调本能应该具有几个特征:第一,本能行为的倾向性和可能性规定了在特定的条件下个体将会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第二,本能行为是先天获得的,无需个体的经验作为支持的。第三,本能往往是意识不能通达的,即生物个体在按照本能行事的时候,“并不知道为了什么目的”。正是因为意识不能通达,所以本能的行为不会受到意识和理智的影响而改变。在成年的个体身上,本能和习性往往有同样或类似的表现特征,但是习性是可以被意志努力改变,而本能却往往决定了意志和理智的努力方向。第四,本能与生物体的良好适应性相关,也就是说,本能的内容归根到底都倾向于促进个体生存和种系繁衍⑩。

达尔文还认为本能的进化和身体性状的进化遵循同样的逻辑。本能开始于祖先的偶然的变异,这些变异使得个体在特定条件下表现出特殊的行为,如果行为刚好是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繁衍,那么这种变异就会有更多的机会遗传给下一代,经过若干代的竞争和选择,这种行为模式就可能通过遗传扩散到整个物种,就成了本能。

进化心理学包含了多种亚理论,这些理论虽然各有差异,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它们都继承了达尔文的适应性本能观念,以三个基本预设为前提⑪。

预设一:进化不是使本能减少而是使本能增加的过程。

在从低到高的进化序列中,心理机制越来越复杂,活动的随意性也越来越强,这容易给人造成一个错觉,即低等动物比高等动物拥有更多的本能。进化心理学家将这种错觉称为“本能盲目”,因为本能的行为是无需意识参与的,所以人们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拥有的本能。用詹姆斯的话来说,“人和其它动物相比,拥有的本能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⑫。如果把本能看作是解决适应性问题的工具,那么生物面临的问题越多越复杂,对工具的要求就越多,必然要求更多的本能来应对。人类面临的适应性问题比动物的更复杂,数量更多,因此拥有的本能也应该更多。

预设二:本能就是进化而来的心理机制。

进化心理学将心理机制分为进化的和派生性的,进化而来的心理机制就是本能,是自然选择塑造的先天机制。派生性心理机制则是在先天心理机制的基础上通过训练而养成的,例如读写能力。

预设三:进化而来的心理机制是由特定的神经回路来实现的。

本能是行为的可能性,要承认这种可能性也能够遗传似乎太抽象了。身体形态可以遗传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心理机制的遗传就会遭遇很多人的质疑。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就遭遇了这样的困难,因为他不能说明个体经验何以能够转变为遗传素质。但是“心理是可以遗传”的声音在心理学中从来就没有消失过,比如荣格的“集体无意识”概念。为了论证心理是可以遗传的,进化心理学提出进化而来的心理机制是通过特定的神经回路来实现的。Cosm ides和Tooby则明确提出“心理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⑬。

基于上述三个预设,进化心理学形成了三个解释水平的推论系统。在这个推论系统中,从任意一个水平出发都可以推论其它的水平。本文集中于心理机制层面的讨论。

二、领域特殊性是自然选择的必然结果

达尔文写道:“如果我们以成熟生物的几种器官的分化量和专业化量(这里包括为了智慧目的而发生的脑的进步)作为体制高等的标准,那么自然选择显然会指向这种标准的:因为所有的生物学家都承认器官的专业化对于生物是有利的,由于专业化可以使机能执行得更好些;因此,向着专业化进行变异的积累是在自然选择的范围之内的。”[10]“……器官专业化和分化……自然选择有完成这个目的的倾向,因为器官愈专业化或分化,它的机能就愈加有效。”[10]所有的进化心理学家都恪守达尔文的这条法则,并将心理机制的领域特殊性作为支持进化心理学理论的例证。比如 Cosm ides关于条件推论的领域特殊性研究已经成为进化心理学的经典例证⑭。Nairne和Thompson等人发现,个体的情节记忆在与生存问题相关领域表现出更好的回忆和再认成绩⑮;Klein和Cosm ides等人则发现情节记忆和语义记忆的提取是相互独立的⑯,这些研究显示情节记忆具有领域特殊性特征,可以推论,情节记忆具有进化的适应性意义。

进化心理学关于心理机制领域特殊性的论证遵循了自然选择理论的逻辑。

首先,自然选择塑造了生物体的神经系统,形成某些固定的神经回路。

其次,经过自然选择而塑造的固定的神经回路在特定刺激下会表现出固定的反应模式,这就是进化而来的心理机制,即本能。因此,自然选择通过塑造机体构造,进而塑造了机体的本能。

最后,既然心理机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它就是以解决适应性问题为目的的功能体。如果心理机制是按照功能要求来设计的,那么它一定是领域特殊性的。这种领域特殊性的功能体被称为“适应器”⑰。

进化心理学家进一步提出了领域特殊性的构成标准:

1)是用来解决特定适应性问题的复杂结构;

2)在所有人中普遍存在;

3)其活动过程是无意识的,并且不需要明显的外显性的指导;

4)其内在逻辑的运行是无意识的;

5)具有被称为“本能”的所有特征,和一般性的“能力”相区别。

沿着领域特殊性的思路,进化心理学形成了功能分析的研究方法:首先考察我们的祖先可能会面临什么样的适应性问题;然后考虑这个适应性问题是否可以通过一个独立的机制来完成;接下来考察这个独立的机制将按照什么样的内在逻辑运行;最后检验现代人的认知过程,看是否存在这种独立的逻辑运算方式。

例如 Cosm ides关于社会交换逻辑的研究。她首先假设原始人由于社会生活的压力,需要在互惠型社会交换中准确识别欺骗行为。因为这个问题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和社会群体的稳定,所以很有可能具有独立的反应机制。通过对这种可能的反应机制的分析,Cosm ides提出,社会交换是一种条件推理:“你要想获利,你首先要满足 XX条件”。她进一步假设,既然这是一种进化而来的机制,那么人在进行这类推理时应该很少出错。这个推论和已有研究结果相悖。形式逻辑研究表明,人们在进行 “如果 P那么 Q”的条件推理时,常常会犯错误。Cosm ides再假设,人们在形式逻辑的推理中犯错误是因为这种推理没有涉及社会交换的内容,如果推理包含了社会交换的内容,人们的推理成绩将会大幅度提高。实验结果支持了最后的假设,因此,她得出结论:社会交换中准确识别欺骗是一个适应性问题,有一个独立的心理机制来处理这类问题,这个机制拥有自己独立的判断逻辑。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逐一地分辨出人类可能拥有的领域特殊性适应机制,比如归纳推理。

三、归纳推理的领域特殊性论证

要论证归纳推理是进化而来的领域特殊性适应机制,需要这样几个步骤:第一步,论证归纳推理是一种适应性问题;第二步,论证领域特殊性的归纳推理机制的必要性;第三步,分析这些机制的内在逻辑;第四,对机制的逻辑进行实验验证。本文将进行前三步论证。

第一步论证:归纳推理是一种适应性问题。

要考察某种心智机能的适应性意义,要把问题放在远古时候的人类祖先的生存环境中去考察。此外,根据“个人发展历程是人类进化历程的浓缩”的原则,考察儿童发展也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祖先的心智进化。

让我们想象原始人类的生存环境,充满了未知的事物,有的有危险,有的则能够为自己的生存提供帮助,原始人能够做的就是通过有限的尝试形成认识,并以此为依据调节以后的行为,这就是归纳推理。试想,一个原始人在雨后到树林里寻找食物,结果收获丰厚,找到了很多蘑菇,那么他就会获得这样的认识:雨后的树林里会有蘑菇。这个认识对他能够更快找到食物是有帮助的。如果他曾经被某种虫子蛰了,并经受了痛苦,他会认识到类似虫子是有危险的,这有助于他保护自己的安全。因此,归纳推理对于原始人具有适应性意义。

儿童发展研究显示,归纳推理与儿童正常智力和身体发展有密切关系。一个不能够从已有经验中形成一般性认识的儿童,他的智力发展一定会受到阻碍,他也会因为不知道回避危险而遭遇更多的伤害⑱。

总之,归纳推理是一种和生存适应性休戚相关的能力。事实上,我们只要设想如果没有归纳推理能力,一个人能不能生存。显然是不能。因此,我们可以断定,归纳推理是一个适应性问题。

第二步论证:领域特殊性的归纳推理机制的必要性。

进化论的逻辑是:适应性相关问题一定会因为自然选择而成为本能,本能一定是领域特殊性的。因此,归纳推理的领域特殊性是很自然的结论。归纳推理是人根据已有的经验去推知关于未知事件的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归纳推理是人获得新知识的途径;从生物适应性的角度看,归纳推理是个体从过去经验出发对新刺激作出恰当反应的前提。在生物个体的生命过程中,总是要遭遇新鲜刺激,并对其作出恰当反应,个体只能依据过去经验来应对当前的新任务。比如,个体发现一种新果子,他必须调用过去关于可以食用的果子和不能食用的果子的相关经验来对当前的这个任务作出反应,这个反应将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如果他把不能吃的果子判断为可以吃的,就会有危险。由此看出归纳推理的能力关系到个体生存,所以一定要求有相应的适应器来实现其功能。

不同领域的适应性问题对信息获取和加工方式会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个体的适应性归纳推理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比如,原始人要判断某种果子是否能够食用,以及某种动物是否有危险性,这两种任务的信息采集方式、问题情景、反应方式以及后果都有极大的区别,如果用同一种策略去应对这两个问题,一定会导致其中一个问题、或者两个问题都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合理的解释应该是,必须要形成两套不同的信息获得和加工机制,分别对待获取食物和回避伤害任务。

因此,有机体应该拥有不止一种归纳推理机制,即不同领域的归纳推理任务需要有不同的适应器与之对应。在生理结构中有类似的例子,比如皮肤中的热感觉和冷感觉分别由两套相互独立的神经通路来传播,两套通路的反应方式极不相同,这种设计能够最好地适应有机体对环境作出快速准确的反应。以此类比,如果一个特定领域的适应性问题需要有机体具有快速准确的反应能力,而这个领域的任务又有自己独特的获得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要求,那么它就需要有特定的归纳推理机制与之对应。

总之,依靠进化心理学的理论逻辑可以推论,领域特殊性的归纳推理机制是必须的。

四、领域特殊性的归纳推理逻辑假设

第三步和第四步论证已经进入经验研究的范畴。第三步论证是提出假设,第四步则通过实验验证假设。本文止于提出假设。

领域特殊的适应机制的核心是不同的内在逻辑。如果归纳推理是领域特殊性的,那么不同领域的推理应该遵循不同的逻辑。在理论上,归纳逻辑是建立在已观察例证的基础之上的。如果观察到支持结论的例证越来越多,并且没有反对结论的例证出现,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结论成立,并且,随着观察到的支持例证数量的增加,我们对结论的信任程度也上升。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归纳推理往往不可能有这样理想的发生条件。第一,可能获得的例证数量是有限的,人必须根据少数几个例证就得出结论;第二,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很少有纯粹单一属性的,通常会有反例,按照理论逻辑,只要有一个反例就足以推翻其结论。但是推翻一个结论意味着会损失形成原有结论和产生新结论的机会成本。因此,现实的归纳推理是容忍反例存在的,少数的几个反例并不会对结论的有效性产生根本影响,这种情况下,反例就会被忽略。因此,归纳推理事实上采用的逻辑不同于理论逻辑。那么归纳推理是否具有不同类型的现实逻辑呢?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说明是否存在不同类型的归纳推理任务。现实观察显示,可能存在“获得收益”和“避免伤害”两种条件下不同的归纳推理策略。获得收益包括:从环境中获得资源、在特定条件下快捷准确地到达目的、治疗疾病和恢复健康等内容;避免伤害包括:避免食用有毒的食物、避免资源损失、回避有伤害性的环境和动物以及避免从事有可能造成伤害的活动等。

比如“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描述了“获得收益”条件下的归纳推理。一天一只兔子撞上一棵树死了。一个人收获了兔肉。从此,他就每天在这棵树下等待撞上来的兔子。当然后来一无所获。这个人的实际上是作了一个归纳推理:

今天有一只兔子在这棵树上撞死了

今后每一天都会有一只兔子在这棵树上撞死

推理 1

另外一个俗语“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也表达了一个归纳推理:

蛇是有危险的事物

所有看起来像蛇的事物都是有危险的

推理2

推理 1和推理 2都是从有限的例证推延到尽可能广的范围。用公式表述为: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推理 1的讥讽。每一个正常人都看得出这个推理是不合理的。但是“一遭被蛇咬”这个俗语显然不具有贬义,它表达了人的共同体会。这说明绝大多数人都同意推理 2。同样的归纳推理在 “获得收益”和 “避免伤害”两种条件下得到截然相反的评价,这说明两种条件下,人的归纳推理可能具有不同的特征。于是本文提出命题 1:

命题 1:在“获得收益”和“避免伤害”两种条件下,人的归纳推理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本文将进一步论证,命题 1描述的差异不是同一种归纳推理策略在两个极端的表现,而是由于人在“获得收益”和“避免伤害”条件下采用了不同的归纳逻辑。

如果一个人曾经在树下乘凉时被毒蛇咬伤,差点丧了命,那么他从此以后再也不敢在树下乘凉了,因为他得出一个结论:在树下乘凉会被毒蛇咬。对于他的这个结论,绝大多数人会认为是可以接受的,实际上每个人都会有类似的一些禁忌,是由于一次不愉快的经历而留下来的迷信。在另一种情况下,如果一个人在树下乘凉时,一只兔子跑过来撞死了,这个人因此意外地收获了一顿美餐,于是,他每天都在树下乘凉等待送上来的兔子,因为他也形成了一个结论:在树下乘凉会捡到兔子。这个人的推理正是被我们讥讽的对象,这说明人们觉得这种推理是不成立的。

前一种情况是“避免伤害”的推理,人们的论证逻辑是:只要 “有一个 X是有害的”,那么“所有的 X是有害的”或“下一个 X是有害的”这样的结论就有可能成立。

也可以形式化表述为:

如果:A→E

那么:所有的 A→E

这是一种充分性论证,只要有 A 1→E就足以支持结论。即,这个人可能曾经在树下乘凉 10次,有 1次被毒蛇咬伤,9次没有被咬,但不影响他形成:“在树下会被蛇咬”的结论。因此,这种论证是只关注正面例子的策略。

后一种情况是“获得收益”的推理,此时,人们对结论的判断更慎重。只有在有充分的证据表明新刺激会带来收益,同时,没有证据表明新刺激出现而收益没有出现,那么,人们才会认可新刺激可以带来收益。这时,人们采用的判断逻辑是:只有当:“观察到所有的X是有益的,并且没有观察到 X是无益的”那么“所有的 X是有益的”或“下一个 X是有益的”这样的结论才可能成立。

形式化表述为

当且仅当:A→E;并且没有 A→ ﹁E

那么:所有的 A→E

这是一个充分必要性论证。人们除了要检查正面例证A→E以外,还要检查反面例证 A→ ﹁E。因此,在获利条件下,为了检验新刺激是否能够带来收益,人们会更多地收集证据,一方面需要有正面的例证,另一方面还需要没有发现反面的例证,才会肯定归纳推理的结论。也就是说,那个在树下收获兔子的人要得出“在树下乘凉会捡到兔子”这个结论,必须要考虑在树下乘凉收获兔子的次数,以及在树下乘凉没有收获兔子的次数,只有收获的次数多而无收获的次数少,他的结论才是有效的。

在“避免伤害”条件下,人们采用充分性论证,这种论证逻辑使得人扩大了对危险的防范,从而使人能够更好地避免可能的伤害。这显然具有适应性意义。在“获得收益”条件下,人采用充分必要性论证,这使得人在“获得收益”时表现得很谨慎,这种姿态同样具有适应性意义。因为要想获得收益,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诸如体力的付出、机会的付出等等。比如那个“守株待兔”的人就失去了通过其他方式,比如耕作、狩猎而带来收益的机会。“获得收益”条件下的选择就如同投资,谨慎地选择投资项目显然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本文进一步提出命题 2:

命题 2:在“获得收益”和“避免伤害”两种条件下,人的归纳推理采用两种不同的论证逻辑。在“获得收益”条件下,人采用充分必要性论证策略;在“避免伤害”条件下,人采用充分性论证策略。

命题 1和命题 2是关于归纳推理的领域特殊性论证中的关键,如果第四步论证,即实验研究能够印证这两个命题,那么“归纳推理是进化而来的领域特殊性适应器”就能成立了。

注释:

①熊哲宏、李其维:《“达尔文模块”与认知的“瑞士军刀”模型》,《心理科学》2002年第 2期。

② [美]巴斯,D.M.著,熊哲宏,张勇,晏倩译:《进化心理学:心理的新科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③许波:《西方进化心理学概述——当代西方心理学发展的一种新取向》,《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第 1期。

④叶浩生:《有关进化心理学局限性的理论思考》,《心理学报》2006年第 5期。

⑤Sloman,S.A.,Lagnado,D.A.The p roblem of Induction.In:Handbook of thinking and Reasoning,2004:93~116

⑥蒋柯:《当前儿童归纳推理研究的理论与范式》,《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 12期。

⑦O sherson,D.N.,Sm ith,E.E.,W illkie,O.,Lopez,A.,&Shafir,E..Category-based induction.Psychological Review,1990:185~200

⑧何向东、吕进:《归纳逻辑研究述评》,《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第 3期。

⑨Caticha,A.Relative entropy and induc tive inference.In:Bayesian Inference andM axim um EntropyM ethod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3 rd InternationalW orkshop,edited by Erickson,G.and Zhai,Y.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2004:75~98

⑩[英 ]达尔文著,周建人、叶笃庄、方宗熙译:《物种起源》.商务印书馆 2005年版,第 94~149,94~148页。

⑪Tooby,J.,Cosm ides,L.,Barrett,H.C.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 ics is the first law of psycho logy:evo lutionary developmentalpsychology and the theory of Tandem,coordinated inheritances:commenton L ick literand Honeycutt(2003).PsychologicalBu lletin,2003,129(6):858~865

⑫Jam es,W.1890.Princip lesof Psychology.NY:Henry Ho lt.

⑬张勇、熊哲宏:《察觉欺骗者模块:推理的领域特殊性》,《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第4期。

⑭ Cosm ides,L.The logic of social exchange:Has natu ral selection shaped how hum ans reason?Studiesw ith theW ason selection task.Cognition,1989,31:187~276

⑮Nairne,J.S.,Thomp son,S.R.,Pandeirada,J.N.S.A dap tivem emo ry:survivalp rocessing enhances reten tion.Journal of Experim ental Psycho logy:Learning,M emory,and Cognition,2007,33(2):263~273

⑯K lein,S.B.,Cosm ides,L.,Tooby,J.,Chance,S.Decision and the evo lution ofmemory:M ultip le system s,mu ltip le functions.PsychologicalReview,2002,109(2):306~329

⑰商卫星、熊哲宏:《进化心理学关于心理模块的领域特殊性思想》,《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 1期。

⑱ Anderson,J.R.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 lication(5 th edition)W orth Publishers2000:332~345

*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5JA 720008);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DBA 050049);及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A 0411);受西南民族大学 2009年引进高层次人次科研资助金项目(2009RC017);西南民族大学 2009年教改重点课题项目(校字 200949号)西南民族大学 2009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09SZYZJ10)资助。

猜你喜欢

特殊性本能适应性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中医治疗特殊性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我国近代农业机械化的特殊性
女性冠心病诊断与防治的特殊性
本能的表达与独特的个性
我国近代农业机械化的特殊性
逆本能
逆本能
吉米问答秀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