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2010-08-15孙书明李伟清

山西建筑 2010年14期
关键词:建筑节能绿色建筑

孙书明 李伟清 马 容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1]。

我国是建筑业大国,建筑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m2[2],作为耗能第一大户的建筑业,推进绿色节能建筑是近年来建筑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且十分迫切的任务。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兴起,既顺应了世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潮流,又是中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必然组成部分,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1 绿色建筑内涵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绿色建筑是追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和谐统一,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建筑,其核心内容是尽量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尽可能采用有利于提高居住品质的新技术、新材料。绿色建筑的选址、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人工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自然通风等资源,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的同时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绿色建筑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通常采用节能的加厚外墙,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依据自然通风原理设置风冷系统,因此可以有效的节约能源,减轻建筑本身对环境的负荷。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减少和有效利用非可再生资源,如中水循环利用、低速洗浴喷头、高压冲厕、建筑屋顶和外表雨水收集利用等。绿色建筑外部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了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2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的误区

1)绿色等于高价和高成本。许多人认为绿色建筑必然是造价高昂,具有一流的采光、采暖、通风设施,绿地面积大,然而绿色建筑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绿色并不意味着高价和高成本。京津地区的四合院采取房子包围院子的建筑方式,不仅符合当地夏季炎热、冬季严寒的气候特点,而且可以有效的减少冷空气的入侵,是中国式的绿色建筑,造价并不高;长江以南炎热多雨区,为了降温防暑,建造房屋时多采取屋檐出挑的开放式格局;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窑洞,冬暖夏凉,是完美的零耗能建筑,并且单位面积上比现有高层建筑节能20%,造价低廉。因此,机械地模仿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片面的引进国外高昂的绿色技术与产品,单纯采用高科技技术营造人造景观、创造舒适的室内空间并非真正的绿色建筑,只有节约非可再生资源、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与环境协调统一,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的建筑才是真正的绿色建筑。2)绿色建筑局限于城市新建筑。我国的现有国情决定了城市建筑体系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系统,而对农村传统民居的研究比较缺乏,对绿色建筑的推广多集中在城市新建筑上。实际上,农村传统民居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是广大乡村一代又一代延续下来的以居住类型为主的建筑,是我国建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功之处在于对当地气候、土地等资源的最佳利用,其中蕴涵着许多建筑节能的思想,如福建民居、吊脚楼、竹楼、蒙古包等,是零耗能绿色建筑的典范。在当初社会有限的资源环境下,我们的前辈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建筑文明,其中包含了典型的因地制宜、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建筑精髓。3)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绿色建筑在我国还是一个处于萌芽状态的新生事物,为迎合广大居民回归绿色田园生活的心态,许多建筑开发商在楼盘销售过程中打出“绿色”旗号,绿地景观中植树种草、造人工湖、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然后就号称是“绿色建筑”。消费者在买房时,往往会被“绿色”吸引,住进去后却发现自己的住宅根本称不上是绿色建筑。实际上,绿地面积的多少并不是判别绿色建筑的主要指标。4)建筑节能主体不明晰。很多人错误的认为绿色建筑的推广和规划是政府的责任,与自身利益没有必然的联系,没有必要了解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与标示,我们所能做的仅仅是购买而已。因此,实际上很多建筑本身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可居民在装修过程中因为缺乏相关的知识,把墙皮打掉,或者更换窗户,拆掉天花板,破坏了建筑本身的节能性和环保性。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不能只停留在专家、政府和一些大企业、大城市,应进入千家万户,要让老百姓了解绿色建筑,纠正他们有绿地景观、喷泉水池、绿化得好的楼盘就是“绿色建筑”的错误观念。如果老百姓都能关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注意到房屋的能耗、材料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以及二氧化碳气体的减排,那么百姓的共识就会形成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只有有了健康的市场需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才能在全社会广泛地推广应用。

3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我国建筑行业首次引入绿色建筑的概念。随着社会能源和资源的日益紧缺,环境压力的日益增加,人类对健康生活理念的追求,作为耗能大户的建筑业首当其冲迎来一场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减少污染的革命,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逐渐成为我国建筑业的主流。1996年,“绿色建筑体系研究”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列为“九五”计划重点资助课题。21世纪以来,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制定和推出了一系列绿色建筑方面的规范、文件,如《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国家康居示范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正在积极开展适合自己的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体系的研究和应用。上海世博会世博中心、深圳市华侨城体育中心扩建工程、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过程中心办公楼、水立方等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将成为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展示、后续研发的平台。

当前,中国的绿色建筑与国际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如在建筑节能方面,我国采暖地区的建筑能耗大约是气候相近国家的3倍,自然通风、资源回用技术还未成熟,更重要的是未普及绿色建筑的理念。因此,我国绿色建筑未来的发展应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广泛宣传绿色建筑理念,使绿色建筑深入人心,调动广大百姓积极参加到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科学、健康的需求市场,以此刺激绿色建筑的发展;其次,建立健全系统的技术政策法规体系、评估标准,从根源上控制伪绿色建筑的存在空间;第三,深化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的研发,如绿色环保材料、绿化配置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等,节约资源和能源,控制生产成本;第四,积极开展国内外绿色建筑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国外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技术。

4 结语

绿色建筑作为一个新兴的、动态的和发展中的概念,它随着技术与社会的进步而逐步充实其意义。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进程中,如何在高速城市化进程中结合中国实际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行绿色建筑是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可以预言,绿色建筑将成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存,持续发展的理想建筑模式。积极吸取中国传统民居中蕴含的零耗能绿色建筑精髓并加以提炼,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低能耗、无污染绿色建筑是现阶段建筑业的工作重心。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绿色建筑的内涵与设计理念将不断完善、丰富。

[1] 王凤丽,杨丙策,韦建中.中国国情下绿色建筑的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34-35.

[2] 曾 琳.对绿色建筑设计发展趋势的探讨[J].四川建材,2009,35(1):106-108.

[3] 杜红珍,李军干.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J].山西建筑,2008,34(10):64-65.

猜你喜欢

建筑节能绿色建筑
绿色低碳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土木工程中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简述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现代建筑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2015年建筑节能实施的新标准
对建筑节能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