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兔绦虫病与焦虫病混合感染的诊疗

2010-08-15山东省荣成市畜牧兽医站2643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0年5期
关键词:带绦虫囊尾蚴焦虫

刘 鹏 (山东省荣成市畜牧兽医站 264300)

兔绦虫病与焦虫病混合感染的诊疗

刘 鹏 (山东省荣成市畜牧兽医站 264300)

寄生于家兔体内的豆状囊尾蚴,是豆状带绦虫的中绦期,主要危害仔兔,死亡率可达100%。兔焦虫病是由巴贝斯焦虫、卵圆形焦虫等焦虫引起的一种血液寄生虫病,通过吸血昆虫或母体传播,以贫血和机体免疫力下降为特点。

1 发病情况

荣成市某兔场饲养獭兔300余只。2009年10月初,畜主诉,多数1月龄以上幼兔,被毛无光泽,可视黏膜苍白、贫血,精神不振,食欲下降,进行性消瘦,腹部膨胀,用手提起击打腹部有拍水音,消化不良或紊乱,有的腹泻,严重的后肢瘫痪;成年兔逐渐消瘦;5d后幼兔开始出现死亡,死亡率逐渐增加,随后来本站就诊。

2 剖检情况

剖检新鲜病兔,发现胃脾间网膜及腹腔可见大量成串黄豆状大小的囊泡,囊内充满白色透明的液体,囊膜是一层薄膜,壁上有一圆形粟粒大的乳白色小结;肝脏肿大,肝表面和切面有黑纹、黄白色条纹病变,有的肝硬化,有的肝脏贫血严重,血液凝固不良;严重的胃肠黏膜脱落,胃肠壁有出血点。

3 实验室诊断

3.1 血液涂片检查 耳尖取一滴血涂片,姬姆萨染色,油镜检,可见红细胞内有月牙状、圆点状、逗点状等形态各异的焦虫寄生其中。

3.2 组织压片检查 取一囊泡置于载玻片,用另一载玻片压扁后放上盖玻片,放于显微镜下,暗视野观察,可见有一内翻的头节,根据内部构造确诊为豆状带绦虫。

4 诊断

根据病兔的临床症状、解剖病变和实验室诊断结果,笔者确诊为病兔被绦虫和焦虫混合感染。

5 控制措施

5.1 治疗 治疗绦虫可用(1)丙硫苯咪唑10~20mg/kg体重,1次口服。(2)氯硝柳胺50~60mg/kg体重,1次口服。(3)硫双二氯酚80~100mg/kg体重,1次口服。治疗焦虫病可注射咪唑苯脲,预防可用强力焦虫片(磷酸伯氨喹)。治疗的同时应同时添加抗菌素,防治继发细菌感染。

5.2 隔离与消毒 隔离病兔,无害化处理粪便。养殖场地和笼舍用百毒杀消毒1次/d。及时清除死兔并焚烧掩埋。

6 小结

(1)兔豆状囊尾蚴病是由寄生于犬、猫及其他肉食动物小肠内的豆状带绦虫的幼虫—豆状囊尾蚴寄生在家兔体内引起的疾病。因此,养殖场内禁止散养犬猫等动物,同时兔舍及饲料间做好防鼠工作,防止野猫进入污染饲料。(2)购买的饲草饲料确保清洁卫生,不被污染。禁止用病兔的内脏喂犬猫。(3)炎热的季节应做好驱杀蚊蝇等吸血昆虫的工作,防止传播血液寄生虫病。

S858.291

B

1007-1733(2010)05-0097-02

2009–12–07)

猜你喜欢

带绦虫囊尾蚴焦虫
牛、羊焦虫病的诊治措施探微
羊细颈囊尾蚴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鹅矛形剑带绦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治
猪囊尾蚴病的发病原因、检疫方法及防治措施
羊细颈囊尾蚴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
豆状囊尾蚴人工感染家兔效果研究
牛焦虫病防治
浅析牛焦虫病
一起暴发性牛焦虫病病例
提高疾病诊断水平增强卫生保障能力—《带绦虫病的诊断》标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