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伪狂犬病的控制和净化

2010-08-15

兽医导刊 2010年5期
关键词:野毒狂犬病日龄

(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100)

伪狂犬病(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它临床表现以发热、奇痒(猪很少发生)、脑脊髓炎及生产母猪严重的繁殖障碍为特征。本病初期曾与狂犬病相混淆,1902年,甸牙利学者奥叶兹基第一次较为详细地描述了该病,故命名为奥叶兹基病,我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称之为伪狂犬病,美国还称之为“狂痒症”。

一、病原概述

伪狂犬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甲型疱疹病毒亚科,猪疱疹病毒Ⅰ型,DNA病毒。该病的感染谱极广,可使许多家畜、野生动物、伴侣动物及实验动物发病,目前已有44种动物发生感染的报道。猪是该病毒最重要的储存宿主和带毒者,因而对该病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二、流行病学

本病最早发生于欧美一些国家,近半个世纪,尤其近20年来,在我国也迅速传播蔓延,致使本病成为一种遍及全球、广泛流行的疫病。目前本病主要危害猪,给养猪生产带来严重问题。国外一些专家认为,伪狂犬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仅低于口蹄疫和猪瘟,全世界因该病所造成的损失每年可达几十亿美元。本病在我国的猪群发生较晚,所以对它了解较少,对其危害认识不足,缺乏应有的警惕和恰当的防制对策,致使本病流行猖撅,危害日益严重。

三、临床症状

根据临床表现,病程长短及不同猪群,可将它分为4种类型。

(一)繁殖障碍型表现为妊娠母猪产死胎儿、木乃伊胎儿和流产,以及母猪长期不发情或屡配不孕等繁殖障碍综合征。在分娩猪,以产死胎儿形式为主,大多是按正常怀孕日期分娩,但产出外观发育正常己死亡的胎儿;其中也有活胎儿或生活力弱不会吮乳的胎儿。少数延迟分娩的母猪,大多超过预产期5~7 d,甚至更久。此种母猪的精神、食欲、体温正常,于怀孕后期已增大的腹围收缩,乳房缩小,原已在腹壁可见的胎动消失。对此类母猪,经注射前列腺素后才能分娩出、所分娩出的均为死胎儿,并有的胎儿发生不同程度的浸渍或轻度腐败,也有的全部是黑褐色木乃伊胎儿。感染PRV的母猪群,还可长期不发情、屡配不孕、假孕等,有时返情率可达60%以上,往往耽误几个配种周期甚至永久性不孕。种公猪则出现睾丸炎、附睾炎、鞘膜炎等,致使睾丸、附睾萎缩硬化、失去种用价值。上述病型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极为巨大。

(二)仔猪脑脊髓炎—腹泻型出生仔猪正常,从第2、3天开始发病,第3~6天是死亡高峰,死亡率近于100%,多为整窝死光,仔猪于20日龄后发生此种类型减少,但如发病仍有较高的致死率。此病型发病突然,部分体温升高到40.0℃~41.5℃、有的体温正常或略低。最初出现被毛逆立、精神沉郁、呆立等一般症状,继之肌肉震颤,行走不稳或困难,或运动失调、无目的移动、盲目行走或转圈。很快不能站立,倒地侧卧或做游泳划水状,有的仰头歪颈,抽搐,角弓反张,并间歇发作,在声光及触摸等外界刺激时,常引起抽搐发作和鸣叫。倒地侧卧着地多固定一侧,偶有左、右侧交替着地,着地侧的眼睑、肩、腕等关节突出部分的皮肤,因磨擦而致脱毛、肿胀、渗出,以至淤血、出血,呈紫红或紫黑色破溃创面。多数病仔猪口腔流泡沫性涎液,有的呕吐。常流浓稠黄色鼻汁,呼吸困难。本病型患猪,病初以神经紊乱为主,后期以麻痹为特征。还有少数病猪不表现抽搐等症状,呈现精神高度沉郁、衰弱无力,麻痹死亡。有些病猪伴发腹泻,排黄绿色有腥味稀粪,从而更加剧了病况,加速了死亡。脑脊髓炎—腹泻型的病仔猪,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病程短者仅数小时,一般病程1~3 d死亡。

(三)呼吸道综合征型多发生于断奶后仔猪及育成猪,少数育肥猪也有发生,有时与其它型PR同时发生或相继发生。患病猪食欲不振,精神沉郁,体温升高,流鼻涕,打喷嚏和咳嗽,重者呼吸困难,有时呈“犬坐姿式”。剖检可见鼻腔、喉头、气管等处炎症和水肿,肺部水肿或小叶性、大叶性肺炎,并常发生便秘,偶有少数出现神经症状。此类型病猪经对症治疗或不经治疗,可在7~10 d症状消失,但仍有5%~10%的死亡率。

(四)生长发育受阻型发病在15日龄以上的仔猪,部分表现脑脊髓炎—腹泻而死亡,但有的症状轻微或无症状,得以存活。此部分仔猪食欲不佳,生长缓慢,还有的并发咳嗽及慢性腹泻,抗病力下降,易感染其它疾病,而且接种猪瘟等疫苗免疫时,所产生抗体不高。其中部分猪生长发育明显落后,形成“僵猪”,被迫淘汰。还有部分同窝仔猪,虽没有明显的上述症状,采食量正常,但生长速度减慢,往往到8~9个月龄时,体重才达到80~90 kg,饲料报酬显著降低。

四、病理变化

该病通常缺乏典型的大体病变,但经常可见浆液性到纤维素性坏死性鼻炎、坏死性扁桃体炎及口腔和上呼吸道局部淋巴结肿胀或出血。有时可见肺水肿以及肺脏散在有小坏死灶、出血点或肺炎灶。另外,也常发现有卡他性结膜炎、胃炎、肠炎和肾脏表面的针尖状出血等变化。仔猪及流产胎儿的肝、脾表面可见到黄白色坏死灶,肺和扁桃体有出血性坏死灶。流产母猪可能有轻度子宫内膜炎。公猪可能表现为阴囊水肿和渗出性鞘膜炎。

五、诊断

常用的诊断方法:

(一)乳胶凝集实验乳胶凝集实验利用伪狂犬病毒致敏乳胶抗原来检测动物血清、全血或乳汁中的抗体,将抗原先用乳胶包被,然后再与相应血清反应, 如果几分钟内凝集反应呈现阳性,则判为伪狂犬病感染。该方法简便、快速、特异、敏感。

(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美国IDEXX等公司已经开发出鉴别诊断ELISA诊断试剂盒,并已商品化。该鉴别诊断ELISA试剂盒可以将自然感染和基因缺失疫苗免疫动物抗体加以区别,可以用于猪伪狂犬病毒野毒感染的诊断。

(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该技术是上世纪80年代建立起来的一项体外酶促扩增DNA新技术,可用于PRV DNA的扩增,也适用于检测PRV潜伏感染猪,并且能快速鉴别PR疫苗毒与野毒。该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采取病料方便。

六、预防控制

主要措施是合理免疫疫苗,健全防疫制度。

猪伪狂犬病疫苗主要有以下几种:

1.灭活疫苗在伪狂犬病控制过程中,首先被应用于生产,安全性好,免疫猪后不存在排毒,但免疫效果不及弱毒疫苗,而且由于佐剂的应用对免疫动物产生局部和系统的影响。每头猪肌肉注射2 ml,均需免疫2次。仔猪首免(生后7~10日龄)后2~3周产生免疫,二免(断乳后)后1周产生高效价抗体,保护期可达1年。灭活疫苗虽然安全, 但它具有免疫效力不佳, 接种剂量大的缺点,而且在接种后24 h偶尔出现过敏反应等缺陷。一次接种的免疫保护期短, 给防疫工作带来麻烦。因此有一个趋势是发展弱毒疫苗。

2.弱毒疫苗株都是通过非猪源细胞的反复传代,或鸡胚接种传代,或在某些突变剂的作用下,高于通常的培养温度下在细胞培养物上反复继代获得。其中以Bartha-K61株和Buk株广为应用,效果较好。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主要有Bartha-K61株、布加勒斯特株、BUK株等疫苗。其中Bartha-K61株为目前应用最广泛、历史最悠久的疫苗株,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该苗株进行分析,发现Bartha-K61株基因株中存在多个突变,在Us区存在涉及gI,gE基因、11k,28k的一个大缺失,在UL区gC基因信号序列存在点突变。成功用于欧盟和美国的PR净化计划,也是我国政府指定应用的疫苗毒株之一。众多的国外以及国内大动物保健品公司使用的疫苗毒株,该毒株自然缺失gE/gI基因,安全稳定,毒力不返强,具有减少临床发病、死亡的能力,能明显减低免疫猪的野毒排毒量,缩短排毒时间,可用于任何日龄、任何阶段的猪只。对于PR的免疫,健康母猪和后备猪每次产前2~4周免疫1次,或采用全群免疫程序,每年免疫3~4次;公猪每半年免疫1次;无母源抗体仔猪可在7日龄内免疫,有母源抗体仔猪于5~6周龄免疫1次,高污染区可在11~12周龄加强免疫1次,效果均较好,在生产实践中取得较好的保护效果。

3.基因工程缺失疫苗。世界上第一个伪狂犬病病毒基因工程缺失疫苗诞生在美国,由Baylor医学院和Taxas大学联合研制成功,并命名为OMNIVAC-PRV疫苗,在1986年获得美国政府颁发的生产许可证,这一疫苗为具有TK-,gC-,gE-表型,在生产上应用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同时经实验室和田间实验表明,该疫苗不水平传播,且免疫动物经强毒攻击后,减少了强毒的复制和潜伏传染的机会。目前,不少国家都研制出了不同的基因工程缺失疫苗,主要存在于世界上的基因工程疫苗的表型有:正如前面所述基因是伪狂犬病病毒的重要毒力基因,因此许多基因缺失苗都表现在MS缺失上,同时缺失也能降低对猪的神经入侵能力。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对必需基因缺失又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已构建成功的缺失株,为基因缺失苗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到目前为止,所构建的这些缺失弱毒株用于免疫动物都表现出以下优点:有明确的缺失区域,返祖的可能性少;毒力降低,大多数保持了良好的免疫原性;易于建立检测疫苗免疫和野毒感染的方法。目前有较易区分免疫动物和野毒感染动物。为大规模检疫和淘汰野毒感染猪提供了较为简便易行的方法,国内在研究伪狂犬病基因缺失苗上已构建成功PRV和Fa株的TK和gE_/gI_两个缺失株,为大规模应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4.亚单位疫苗是病毒的结构蛋白,不含有核酸物质,在生产中应用较为完全。在目前发现的伪狂犬病病毒的几种糖蛋白中gB,gC,gD均能使机体产生中和抗体,且这些抗体在体外无论是有补体存在还是无补体存在的情况下,均有中和PRV毒力的作用,因此在应用前景上较为广阔。

5.活载体疫苗。所谓活载体疫苗,指以活病毒为载体,表达疫苗特点的一类新型疫苗。目前研究和应用伪狂犬病毒活载体苗可分为两类:一是将PRV的一个或多个保护性抗原的基因克隆到其它活病毒载体上,另一类是将PRV弱毒株作为载体克隆上其它病原的保护性抗原基因,此疫苗也成为猪伪狂犬疫苗研究的一个方向。

七、伪狂犬的净化

根除措施:美国与欧洲许多国家实施伪狂犬病的根除计划以来,已经取得显著成效。这种根除计划是建立在合适的基因缺失苗及相应的鉴别诊断方法基础上的,一定地区对该病的根除计划成功与否取决于从感染群中剔除阳性感染者的力度。根据不同的国情,通常可选择的方法有全群扑杀—重新建群法,即扑杀感染猪群的所有猪只,重新引入无PRV感染的猪群;检测与剔除法,即通过抗体检测剔除猪群中所有野毒感染阳性的猪只,因为它们是潜伏感染猪并可能向外界排毒,这种措施应经一定的时间间隔重复实施,直到猪群中再无PRV野毒存在为止。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条。

(一)全场清群对感染猪场的所有猪进行宰杀,在彻底清空猪舍后,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 并进行灭鼠,以防再次感染。消毒过后30 d再引进检测没有PRV感染的猪重新建群。这种方式最大的优势是有机会重建成一个健康状况好的、遗传潜力更高的种猪群,成功率较高,但耗时长,代价高,不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

(二)后代隔离在怀孕母猪产前4周龄注射灭活疫苗,以保证所有的仔猪都有足够母源抗体的保护。母猪在3~4周断奶, 将可以作种用的断奶仔猪移到无PRV病毒的地区。在110日龄,母源抗体已经完全消失,对这些后备猪进行检测,检测阳性的猪应立即淘汰。30 d后再整栏检测,如再发现阳性猪,全栏淘汰,检测后整栏阴性的后备猪作为建立新的种猪群的后备猪。在后备母猪达6月龄时,断奶母猪及全部公猪都要淘汰,清空配种怀孕猪舍并彻底清洗消毒,再空置30 d 以后,后备公母猪才可进入,开始正常的配种怀孕。在产仔完全结束后,开始产房的清洗消毒。空置至少30 d。后备母猪在进入产房前再检测1次,以确保无阳性猪进入。第一批后备母猪所产仔猪在断奶前,保育舍应该已经清空、清洗、消毒,并至少空置30 d以上。保育舍必须完全与生长育肥舍隔离,否则生长育肥猪也要全部出售、清空。在保育猪进入生长育肥舍前,这些猪舍必须已经清洗消毒好,并且空置30 d以上。在第一批生长育肥猪达出售前,抽样进行检测。如未发现阳性猪,猪伪狂犬病的净化才算完成。

(三)检测淘汰猪场在常规的免疫程序下,所有猪全部用弱毒疫苗(自然缺失株)或者基因缺失疫苗进行免疫接种,6个月后检测所有的种猪和抽样测试110日龄的生长猪。发现有野毒感染的公猪立即淘汰,母猪在断奶后淘汰,用无野毒感染的后备公母猪来替换。发现有野毒感染的育肥猪,在首免后间隔4~6周进行二免。每半年检测1次,直到所有种猪都无野毒感染,抽样检测的110日龄育肥猪也测不出野毒感染的情况,净化才算完成。

猜你喜欢

野毒狂犬病日龄
打败狂犬病
不同初配日龄对二元杂种母猪繁殖成绩的影响
2012~2017 年我国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PRV 野毒 流行病学调查
26日龄肉鸡腹胀后死亡怎么办
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的调查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龙岩市2011-2015年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血清学调查
一例非典型性猪伪狂犬病的诊治
藏犬狂犬病的防治体会
一例规模猪场蓝耳病抗体监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