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焦虑情绪案一例分析

2010-08-15张强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年7期
关键词:求助者咨询师来访者

张强

1 一般资料

人口学资料:来访者林某,男,22岁,浙江丽水人,汉族,大专毕业生,未婚。

个人成长史资料:出生于丽水晋云山区,足月顺产,从小到大生长发育正常,按时入学,为家中长子,还有一弟。父母务农,家庭条件不好,但父母感情尚可,因为父母从小要求严格,两兄弟学习成绩都不错。因此父母对于他这个大儿子寄予厚望,希望能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出人头地,并为弟弟做出榜样,因此高考时压力较大,没能发挥正常水平,只上了大专。性格偏内向,人际关系一般,未谈过恋爱。由于已经临近毕业,因此面临找工作的问题。过去未患过重大的身体疾病和精神疾病,未接受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目前精神状态:记忆力无明显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老是走神,情绪焦虑紧张,感知觉、思维未见异常,人格相对稳定。

身体状态:入睡困难,睡眠障碍,食欲下降,躯体医学检查正常。

社会工作和社会交往状况:学习努力,但效率下降,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社会交往正常,与同学交往频率未发生改变。

心理测验:SAS标准分 64分,SDS标准分 50分[1]

2 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焦虑、烦躁、入睡困难偶有失眠 1个多月。个人陈述:出生于浙江西部地区丽水缙云,生活条件不好。从小因为是长子,父母对其学习要求严格,希望他将来能出人头地,考上好的大学,有好的工作,为父母争光,为弟弟做出榜样,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不错,顺利考上县城最好的中学,高中阶段一直住校,每星期回家一次。每次回来,父母总是要教育他一番“读书做人”的道理,因此要考上好的大学出人头地的想法跟深蒂固。由于压力过大,高考前有失眠、食欲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高考时,数学、政治发挥极不正常,政治甚至只得了 40余分。因此非常自责,认为高考前没有好好背书有关,当时只上了专科线,父母对其较失望,但家庭条件受限,没有复读,上了专科学校。上了大学后,因个性内向,外貌不扬,也不参加社团的活动,因此不太引人注目,与同学关系一般,也一直没有恋爱,只将心思放在了学习上,大学期间功课优秀,因为心里还是想着将来能找份好的工作。今年七月就要大学毕业,原本想直接考研,但是因家里还有一弟今年就要高考,家人希望他早点工作减轻家里负担,由于有高考的阴影,自己想想也放弃算了,先找个工作。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参加了多场的人才招聘会,递出去几十份简历,可都石沉大海,没有反应。今年 3月份,班里的大部分同学都已经找好了工作单位,自己开始烦躁,焦虑起来,又想起以前的事,觉得后悔,当时如果高考能考好点,上了好的名牌学校,好的专业,那么现在肯定是大家抢着要,不愁找不到工作。如今已经 4月份了,可自己的工作还是没有着落,近日老想这件事,连毕业考试的准备工作都没有心思准备,看书不能专心,老是走神,食欲下降,失眠。一会想:要是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如何向父母交代,家里还有一个弟弟要上大学,自己不能向父母伸手。一会想:父母当初也不理解他,如果能让他复读一年考,一定能考上好的大学,就能找到好工作了,不会这样了。如果找不到工作,就不能留在杭州了,回家乡去,一点面子都没了,面对这种状况,感觉自己无法摆脱困境,前来咨询。

3 观察和他人反应

咨询师观察结果:第一次咨询时来访者一人前来,衣着朴素,得体,诉说时,眉头紧锁,目光游离,不敢正面看咨询师,来回搓手,双腿不停时分时合,在叙述过程中,条理清楚,能准确领会咨询师的意思。回答切题,语速较快,语调适中,带有情绪反应,在叙述过程中,慢慢肢体动作减少,目光不再四处游离,求助欲望较为强烈。

4 评估与诊断

来访者提出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烦躁焦虑、注意力无法集中、失眠、食欲下降。

资料的可靠性:可靠,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有较强的求治欲望,态度诚恳。求助者问题的性质:按照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区分的原则,求助者现在的问题不属于精神疾病,理由是:求助者的主客观统一,表现在他问题的出现是有一定的诱因,自己对其出现的症状有较好的自知力,并且因为内心的矛盾冲突感到痛苦,并且主动寻求咨询师的帮助,求助者紧张焦虑的情绪表现和其认知,意志三个方面的表现都是协调一致的。他的人格特征相对稳定。此外,求助者的问题也不属于神经症。理由是因为求助者问题的持续时间短,只有 1个多月,其社会功能未造成明显的影响,其生理功能也基本正常。因此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属于心理正常范畴。

原因分析:求助者心理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社会原因:①生活事件:临近毕业,别的同学大多已经找好工作,而自己投出去的简历却至今没有反应,怕不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②社会支持:读大学以来,生活一直波澜不惊,与同学关系一般,没有特别要好的朋友,也没有女朋友。③生存环境:家庭条件不好,家中还有一弟要上大学,父母及自己均期望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减轻家庭负担。 (2)心理原因:①个性因素:性格内向,不引人注目,不参加社团活动,不善于与人交往,遇到压力容易烦躁,紧张,看事情消极。②认知因素:面对心理应激因素,来访者产生了 “找不到工作,如何向父母交代” “如果当初父母再让他复读一年,考上好的大学,现在就能找到好工作了”“找不到工作,不能留在杭州,回老家的话,一点面子也没有了”的错误认识。③心理平衡能力:除了读书之外,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爱好,维护心理平衡的资源较少。

初步诊断:诊断依据:(1)来访者出现的焦虑情绪是由现实因素激发的,眼看要毕业,大部分人找到了工作,可自己还没有找到工作,无法减轻家庭负担,不能向父母交代。(2)紧张焦虑持续时间较短,只有一个多月。(3)其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并没有受到严重的影响,只是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效率有所下降。(4)紧张焦虑的情绪主要局限在学习过程中,情绪反应尚未泛化。

鉴别诊断:来访者没有幻听、幻视等精神病性症状,自知力完整,社会历能未受影响,排除重性精神病。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时间与表现形式与心理因素联系密切,有具体明确的对象和固定内容,焦虑症状没有泛化,社会功能保持较好,故排除焦虑性神经症。来访者问题持续时间短,只有一个多月,社会功能未受到严重影响,不良情绪体验还在控制范围内,故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5 咨询目标的制定

咨询师和求助者共同商定了咨询目标。近期的目标是: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逐步提高学校效率,迎接即将到来的毕业考。长远目标是:进行认知上的调整,正确看待人生的得失成败,树立信心,促进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

6 咨询方案的制定

根据来访者的身份特征,强烈的求助动机,此案例宜采用认知治疗为主[2],调整其对找工作是对父母的交代,找不到工作没面子等问题的认知。具体运用倾听,情感反应,内容反应等参与技术以及指导等影响技术。

咨询方案实施前告知求助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要求求助者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配合咨询师的工作。

与来访者约定咨询的时间,经协商决定,每周咨询 1次,50min/次,咨询师尚未取得职业资格,暂不收取咨询费用。

7 咨询过程

咨询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通过倾听、情感反应,内容反应等参与技术来建立一种良好的咨询关系,让来访者感到被接纳、尊重,为咨询的进行打下基础,同时初步了解来访者的情况,如其学习成长,生活情况,其主要的人格特征,家庭背景,社会支持系统,探究问题的表现、形成的原因。

第二阶段:运用指导等影响技术来分析问题,探究原因。

来访者情绪困扰的主要原因:一是担心找不到工作,不能为家庭分忧,无法向父母交代;二是找不到工作就不能留在杭州,回家乡太没面子;三是自责当初如果能考进好的学校,就不会这样了,一定能找到工作,针对其原因和来访者直接进行讨论。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找工作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不是一件能在短时间内就能完成,并且满意的事?工作到底首先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还是仅仅是为了向父母所交代才工作?什么是一份好的工作,一份差的工作?如果是为了生存的需要,是否能退而求其次,先找一份简单报酬低的工作?回家乡真的是一件没有面子的事吗?是否可以换个角度大城市竞争大,小城市相对来说竞争压力要小一些?当初复读一年就一定能考进好的学校吗?好的学校毕业是否有失业的人?在探讨过程中,来访者有了一种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感觉,原有的四肢小动作慢慢减少,变得若有所思,慢慢点头。布置家庭作业:(1)采用自我放松的疗法,当再出现紧张的情绪时,反复做放松练习,结合呼吸,便自己平静下来。 (2)每天记录毕业考前复习的时间,以及集中注意力的时间。

第三阶段咨询:调整认知,促进健康[3]。

第六次咨询时,来访者反映自己的情绪状况比以前好,学习轻松了,根据其记录的情况看,注意力集中时间日趋增长。

在上述基础上,运用认知转变法调整来访者对找工作的态度,让他明白工作首先是为了自己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和谁有交代。如果是为了生存的需要,先找一份简单报酬低的工作先干着,机遇总是降临那些时刻准备着的人,工作并不需要从一而终,但它可以为你提供目前的生活所需和丰富的经验,那才是最重要的。

发掘优点,增强信心。至于来访者所说的当初如果复读一年就能考进好的学校,首先肯定他的学习成绩,高中乃至大学一直都是优秀的,但是就算进了好的学校,也同样有许多失业的人,而如果他足够优秀的话,现在也可以努力考研,申请助学贷款,同样不需要父母的资助,现在的努力同样也能达到过去甚至比过去更好的效果,就算找不到工作考不上研,也可以回家乡,因其在老家一直是一个好学生,老师邻居对他的印象很好,回家乡也可以有不错的发展,甚至可以比在这里更有前途,鼓励他多看好的一面。

快结束时,来访者觉得自己真的想明白了,以前的想法对自己太苛刻。

8 咨询效果的评价

来访者的自我评价:通过六次咨询,来访者自我感觉焦虑情绪有了较明显的缓解,心情平静下来,失眠现象消失,食欲增强,现能静下心来学习,准备毕业考试,对找工作的事情能正确对待。

咨询师的评价:咨询的具体和近期目标基本实现,求助者基本消除或缓解了焦虑的情绪,注意力不集中、烦躁焦虑、失眠、食欲下降等问题基本解决,最终目标方面求助者对自己看待问题的偏差认知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自觉进行了调整。最后心理测验结果为:SAS标准分为 45分。

1 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基础知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 [M].民族出版社出版,2005:28-45.

2 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三级)》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 [M].民族出版社出版,2005:12-56.

3 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二级)》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 [M].民族出版社出版,2005:2-105.

猜你喜欢

求助者咨询师来访者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浅谈心理咨询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关系
Chapter 1 The beginning of things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拒绝的正确方式
都是生日礼物惹的祸
倪萍不厌其烦的一句话
同感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