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版历史教科书引发历史教学的变革

2010-08-15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10期
关键词:教科书少数民族民族

潘 华

(黑河学院社会科学系,黑龙江黑河 164300)

新版历史教科书引发历史教学的变革

潘 华

(黑河学院社会科学系,黑龙江黑河 164300)

历史教科书是政府意志的体现,新版历史教材按历史发展的时序排列,精选了一些素质教育必需的经典知识引发了历史教学的变革。在历史教学中,要正确对待某个特定阶级的政治斗争的结论,学习上防止先入为主的观念。

新版历史教科书;历史教学变革;防止先入为主的观念

历史教学离不开历史教材,历史教科书不是某个学者的学术著作,它应是政府意志的体现。历史教科书在各国都是较为敏感的问题,容易引起争论,甚至引发国与国之间的政治论争。我们延续了多少年的一纲一本,以二元对立、阶级斗争为主线的历史教科书在新课程改革中被改变了。2001年和 2003年教育部分别颁布了初中、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迄今为止,仅其中历史教材经国家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就有人民出版社版、人教版、岳麓版和大象出版社版4种,各个版本的教材之间形成了一种竞争的趋势。选择权是由各省市决定的,有的教材使用的比较少,有的教材使用的比较多。通过市场竞争,对教材形成优化选择。教材史上出现了上海市使用的高中历史教材 2006年被批准使用 (还经过三年试用),2007年被废止的现象,可谓最短命的教材。而新出炉的在两个月内“急救案”的新编高中历史教材竟然是一个学期教材,分两次出版,在中国教材史上也属罕见。

我们旧版的历史教科书明显存在难、繁、偏等弊端,使得其在高中历史教育教学中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高中的新课程改革采取必修中国近现代史、选修中国古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历史课程标准》题型结构模块组合,用一模块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来排列,精选了一些素质教育必需的经典知识。

近二十年来,历史学研究领域在时间范围、空间领域和具体内容上急剧扩大。历史学研究基本的发展趋势,其是一个不断“放宽历史的视野的过程:在历史研究的视角上呈现了从“自上而下”看历史向“自下而上”看历史的过渡,在研究模式上呈现了政治史学——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的范式转移。《历史课程标准》在重视政治史内容的同时,加强了社会生活史、科学技术史、教育史和文化思想史的内容。新版历史教科书吸收了史学界的新趋势和新成果,已经突破甚至是超越了传统的马克思经典的“劳动创造人”的观点。

新版历史教科书引发了历史教学的变革,也引发了历史学习方式的变革。今天的历史教学应正确看待某个特定阶级的政治斗争的结论。讲以史为鉴。几十年来,我们强调“革命”,而忽略了历史真实的价值与意义。旧的解释首先在政治斗争中,资料利用方面难免体现片面性。使用资料片面,结论难以避免片面。所以,学习上要防止先入为主的观念。

如近代戊戌变法中关于谭嗣同夜访袁世凯的真相。我们先入为主地认定袁世凯是卖国贼,其《戊戌日记》不可信,而推崇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事实证明,恰恰是梁启超说的是假话,而袁世凯讲的是真话。

如抗战史,一方说对方是“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另一方又指责对方“游而不击”,“假借抗敌之名行破坏抗战之实”。而历史的真实是“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的讲话)

还有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的民族政策,毋庸讳言,中国国民党掌控下的国民政府在整个抗战时期继续行使着对国家的统治权。因此,全面抗战爆发之初为了更好地领导全国抗战,国民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和民族政策诸多领域,都作了较为细致全面的准备。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抗战时期国民党的民族政策是孙中山民族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的延伸。孙中山在其创立的三民主义思想中,把民族主义放在了首位,其核心内容有两点:一是建立独立的统一的多民族的民主国家;第二是承认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开发民族地区。总的来讲,国民党抗战时期的民族政策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是基本吻合的,但因时代、环境变迁,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第一,有关少数民族问题的阐释更为详尽。1941年 3月,国民党五届八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国内各民族及宗教间之融洽团结,以达成抗战胜利建国成功目的之施政纲领案》详细规定,要实行民族自治,任用各民族地方人士;要帮助民族地方发展经济,开辟交通;要发展边疆教育,增设学校,编译民族语文等。仅就主张的民族政策内容而言,比孙中山时期的做法更为详尽,也更具体。

第二,在宣布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共同参政建国”的口号下,在团结全民族抗日旗号下,又不愿承认大多数少数民族的存在。蒋介石在其《中国之命运》的小册子中认为中国只有宗族,而没有民族。如果只有宗族而没有民族,事实上民族平等就无从谈起,他认为汉族以外的各少数民族只是同一个“宗族”的大小分支。在该思想支配下,必然会导致在各民族地区继续推行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诸如在广西以“改良风俗”为名,成立了“改良风俗委员会”,对居住在那里的侗族等少数民族采取强制同化政策,迫使这些少数民族“一律改用汉服”,改变原有的民族风俗。其他地方少数民族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歧视和压迫,使各地区的少数民族中的许多人不敢在公开场合承认其少数民族身份。国民党政府还在少数民族地区沿袭历代王朝的“分而治之”、“以夷制夷”的政策,在西北利用当地军阀实行统治;在西南、东南多用各族土司、头人、政教首领实行统治;在北方,以设行省为名,从政治和地域上分割少数民族,造成民族隔离和一地两主局面。还多方拉拢蒙古王公贵族,对他们采取收买政策,一律加官,对宗教上层也同样委以党政职衔。

第三,国民党在法律上承诺保障少数民族的各项民主权利,可在大敌当前,民族生存面临危亡之际,仍然在实际上推行的是白色恐怖政策。除公开的警察、司法机关以外,还建立了许多特务组织,各族群众稍有冒犯,就有受到秘密的、非法的逮捕或暗杀的可能。对少数民族的反抗,国民党政权实行残酷镇压政策,当时毛泽东同志就曾揭露,国民党“1943年对于伊克昭盟蒙族人民的屠杀事件,1944年直到现在对于新疆少数民族的武力镇压事件,以及近几年对于甘肃回民的屠杀事件就是明证”。同时,蒋介石的大汉族主义思想相当严重。周恩来曾指出:“蒋介石的民族观是彻头彻尾的大汉族主义。在名义上,他简直将蒙、回、藏、苗等称为边民,而不承认其为民族。在行动上,也实行民族的歧视和压迫”。可见,蒋介石政权关于少数民族权利保障的立法或宣传具有极大的欺骗性。

第四,客观上作了一些有利于抗战和团结少数民族的事。如坚持维护中国在西藏的主权;在少数民族地区兴办教育。据统计,国民政府教育部直辖的边疆学校,有小学 22所,中学 2所,师范学校 16所。虽然数量非常之少,但毕竟办了一些学校,为少数民族培养了一些人才,对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国共两党在大敌当前之际,为了维护共同的民族利益,反对民族的敌人,尽管两党政见不同,也经历了长达十年之久的内战,但毕竟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因而他们的内外政策必然既具有相一致、相互协调之处,同时,多年的政治纷争,也必然导致政策上体现出诸多的差异,在民族政策上也不例外。

从相同之处来看,无论是中国共产党还是中国国民党,都认识到了抗日战争是一场包含了全体少数民族在内的全民族反抗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因而都提出了一系列旨在动员全民族力量投身伟大抗战的理论和措施。这些理论和措施得以执行保证了抗战时期全民族的空前团结,其结果是没有出现国民政府整体对日投降的灾难性后果。

第一,共产党的民族理论更趋具体化。1938年 9月 29日到11月 6日,中共中央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作了报告,对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作了详细论述。其主要内容是: (1)允许蒙、回、藏、苗、瑶、夷、番各民族与汉族有平等权利,在共同对日原则之下,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务之权,同时与汉族联合建立统一的国家;(2)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地方,当地政府需设置由当地少数民族的人员组成的委员会,作为省县政府的一个部门,管理和他们有关的事务,调节各族间的关系,在省县政府委员中应有他们的位置;(3)尊重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宗教习惯,不但不应强迫他们学汉文、汉语,而且应赞助他们发展用各族自己言语文字的文化教育;(4)纠正存在着的大汉族主义,提倡汉人用平等态度和各族接触,使日益亲善密切起来,同时禁止任何对他们带侮辱性与轻视性的言语、文字与行动[1]595。

第二,中共提出了新形势下新的民族观。六届六中全会以来,毛泽东发表了一系列著作,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结合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阐述了一些重要的理论观点,其中包括:(1)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2)从秦朝开始,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各少数民族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虽发展程度不同,但都对祖国的发展作出了贡献。(4)中华各民族都有反抗外来侵略和压迫的光荣历史传统,他们赞成平等的联合,不赞成互相压迫。这些重大理论的提出,极大丰富了中共在抗战时期对民族问题重要性的认识。

第三,设立专门民族机构。六届六中全会以后, 1939年初成立了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并十分注重少数民族工作,用马列主义的民族理论作指导,系统研究少数民族问题,开展民族工作。1940年4月,西北工作委员会拟定了《关于回回民族问题的提纲》,7月拟定了《关于抗战中蒙古民族问题提纲》。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全面系统地对两个民族历史、中共对其政策、现存各种矛盾进行研究,提出抗战中对两个民族的政策原则及具体措施。这两个文件成为中共指导民族工作的纲领性文件。1941年 5月 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其中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1]678这一原则的提出,及其后在边区政府管辖范围内建立“回民自治区”、“蒙民自治区”的实践,为中共最终用民族区域自治的形式解决中国民族问题作出了有益尝试,积累了经验。在此基础上,1945年 4月 23日到 6月 11日召开的党的七大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提出中共在民族问题上的具体纲领,即“改善国内少数民族的待遇,允许各少数民族有民族自治的权利”[1]742,全面阐述了中共民族政策的主张,其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民族平等、团结、自治、发展。平等是根本原则和总政策;自治是基本形式和基本政策;共同发展是根本宗旨和现实目标。把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实际情况相结合,找到了有中国特色地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要重新、科学地解释中国近现代史。国共两党彼此叫对方为“匪”,历史证明,两方都不是“匪”。因为已经到了摆脱“土匪史观”,跳出“内战思维”的历史时期,历史远比那种单纯式非黑即白的解读复杂曲折得多。中国近现代史还有迷雾,例如如何实事求是地评价吴佩孚、阎锡山、马占山、薛岳、方先觉、汤恩伯等历史人物,如何评价“陈独秀事件”等历史事件。对于历史研究来说,是还原历史真实的必要;对历史教学来说,是对学生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必要。

[1]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G].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Abstract:The history textbook is the embodimentof government'swill.The history teachingmaterialof new edition is arranged according to the time sequence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carefully selects some classical knowledge characteristic of essential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which raises a refor m in history teaching.In histroy teaching,we should adopt a correct attitude towards the conclusion of the political struggle of a particular class at a certain time and prevent the idea of first impression in study.

Key words:new edition history textbook;history teaching reform;prevent ideas of forst impression

(责任编辑:侯秀梅)

New Edition History Textbook In itiation History Teaching Transformation

PAN Hua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Heihe Institute,Heihe 164300,China)

G642

A

1001-7836(2010)10-0065-03

10.3969/j.issn.1001-7836.2010.10.028

2010-04-06

潘华(1967-),女,黑龙江黑河人,副教授,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猜你喜欢

教科书少数民族民族
我们的民族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多元民族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