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企业社会责任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2010-08-15任文松

关键词:金融机构责任企业

王 晓, 任文松

(1. 沈阳师范大学 法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34; 2. 辽宁省人民检察院 民行处, 辽宁 沈阳 110032)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 “金融地震”也是金融危机的代名词, 它不仅会给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 而且会对政治、 文化、 生活等方面造成巨大的冲击。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 不仅席卷了美国, 而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殃及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速度实在是令人咋舌!在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寒潮”中, 发达经济体深陷经济衰退的“漩涡”, 其他经济体也深受此次危机的影响, 举步维艰。世界各国政府、 各国人民都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放缓, 甚至经济萧条的严峻考验, 而且这场危机带给世界经济的不利影响还有进一步扩大和深入的趋势, 所造成的损失将是无法估量的。在谈“危机色变”之余, 我们都在思考一个问题, 美国是一个生产力发达、 市场经济十分成熟、 法制建设和监督机制非常健全的世界经济第一强国, 为什么还会爆发如此涉及面大、 影响范围广的危机?对此, 各国政府、 各类专家学者、 其他社会人士等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甚至各持己见, 互不相让。尽管引发金融危机的原因错综复杂, 但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这个一直备受关注的名词又一次被推到了时代的前沿, 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

一、忽视企业社会责任: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

1953年, 美国的“企业社会责任之父”鲍恩首次明确提出了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鲍恩认为, 商人自愿承担社会责任是改善经济问题和更好地实现我们追求的经济目标的可行方法。他将商人的社会责任, 定义为商人具有按照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去确定政策、 做出决策和采取行动的义务。参见Bowen, Howard R.,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Businessman, New York: Harper & Row, 1953,6., 自此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探讨, 争论延续至今。虽然任何概念都拥有自身的历史, 但是它们不能抵抗时代的变化。[1]81时至今日, 通说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指的是企业不能仅将最大限度地为股东营利作为自己惟一的存在目的, 而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之外的职工、 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注]参见: 刘俊海著: 《公司的社会责任》, 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第6-7页。卢代富著: 《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 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第96页。李立清, 李燕凌著: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第30页。刘连煜著: 《公司治理与公司社会责任》,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第66页。今天的企业, 已被认为是一个多目标的社会机构, 具有多种角色。企业通过自由决定的商业实践以及企业资源的捐献来改善社区福利以实现自己的“承诺”, 而不再是如过去一样只是赚取利润的“机器”。[2]2几乎在每一个国家企业社会责任都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者不可规避的首要问题, 特别是在美国, 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和立法实践都比较成熟和完善。然而, 我们却看到, 企业社会责任的努力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 有些企业甚至抛弃了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而妄自“胡作非为”。爆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原因虽然很多, 但是众多金融机构见利忘义、 见利忘险, 忽视社会责任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原因。

(一)忽视企业社会责任的败局

美国“次贷”的初衷是要解决穷人的住房问题, 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美好愿望, 但是后来却演变成一场愈演愈烈的全球危机。危机造成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 投资基金被迫关闭, 银行被政府接管, 股市剧烈动荡, 致使美国、 欧盟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大震荡。更为可叹的是, 金融家发明“次贷”的初衷不但未能实现, 反而使大部分美国穷人债台高筑, 苦不堪言。为什么金融家的如意算盘没有打响?原因虽然有种种, 但是金融家见利忘义、 见利忘险的本性, 使其完全忽视自身的社会责任, 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 不惜铤而走险, 最终导致“危机”的爆发。当初, 担保债务凭证(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简称CDO)的设计是扩大债券市场容量, 为商业银行、 企业等提供新的融资渠道, 为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渠道, 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信用风险转移的功能, 增加信贷市场的流动性, 更充分地发挥信贷市场的资金融通能力。其出发点是美好的, 本来也是一件一本万利的好事, 为那些信用等级较低或者收入不是很高的“穷人”提供贷款, 实现他们拥有自己住房的梦想。但是, 随着市场的积极推进和快速发展, 大多数金融机构渐渐遗忘了次级贷款义务的初衷, 一步步地甚至完全地把它当成了赚钱的首选工具。这些金融机构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远远超过了对风险的防范, 正如马克思的名言: 资本家有了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就会铤而走险, 有了百分之百的利润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 有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敢冒上绞刑架的危险。从源头上开始, 金融机构放松了贷款条件, 违背了金融稳定求发展的原则, 为日后大规模危机的爆发埋下了苦涩的种子; 而后实行的一系列金融衍生产品, 都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这场金融游戏中, 金融家根本没有考虑那些“穷人”的实际状况, 更忘记了自己最终赚取的钱都来自于那些“穷人”。在整个资金供应链中, 最薄弱的当属“次贷”借款人即那些穷人的实际资金状况, 他们有的除了自己已经抵押出去的房产外已变得所剩无几。此时, 金融机构已经全然忘记他们利润的真正来源, 而一味地算计如何才能从设计的金融游戏中获得最大的利润。参与这场金融游戏的各方只顾逐利, 不顾风险, 最终致使金融机构陷入困顿之中, 而致失控。当金融机构因经营困境而濒临破产甚至倒闭时, 股价狂跌, 众多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难以维系, 职工被迫失业, 金融市场陷入恐慌, 房地产日益贬值亏损, 最终导致了金融危机的出现。可见, 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是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二)企业忽视社会责任的表现

我们发现, 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金融机构违背了自身践行社会责任的初衷。由于过度的逐利行为而导致诚信的丧失, 缺乏对股东和债权人、 债务人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足够的责任心。金融机构在自己设计的美好蓝图下, 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 日益背离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 日益忽视企业自身社会责任的存在。当私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相冲突的时候, 这种在“次贷”市场链条上积蓄已久的相对力量便形成了对金融生态系统的一种灾难性破坏, 而大范围的、 系统性的金融生态灾难几乎冲击了每一个身处其中的投资银行、 按揭人等主体, 普通的老百姓也难逃危机带来的影响。“次贷”及其一系列衍生产品本来是美国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 如果金融机构能够善尽企业社会责任, 这些创新将成为其开拓经济的新增长点。但在危机中, “问题”金融机构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时却普遍以失败告终,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 企业治理和风险管理等治理结构方面存在严重缺陷。这种缺陷的存在致使金融机构漠视风险控制机制, 只顾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 缺乏风险制衡机制而疏于对风险进行适当评估和有效管理, 甚至进行带有欺诈性的资产承销和经营行为。金融机构对债权人、 职工、 社会等利益相关者的诚信、 责任更是无从谈起, 这些都为日后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其次, 信息披露不充分、 不对称。“问题”金融机构大肆地向社会提供不充分甚至是虚假的金融创新信息。一些大型金融机构纷纷掩盖自身的风险问题, 对一些敏感问题和数据未进行信息披露, 也未在其财务报表中作任何必要的说明。对于那些风险极高而又难以被准确理解的金融衍生产品, 对其的信息披露更是不充分, 这些增大了金融高层与债权人、 股东等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加重了道德风险的产生。这种信息披露的不充分、 不对称引发了事物的不确定性, 增加了对金融系统内外部主体的不利影响。

第三, 信用评级缺乏公正, 问题重重。面对复杂多样、 琳琅满目的金融产品及其衍生产品, 投资者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 能力和精力去全面了解该种产品的风险特征和预期收益等情况, 通常需要依赖评级机构所公开发布的评级意见和建议。如果评级机构不负责任, 看似“公正”、 “公开”、 “可靠”的评级就会误导市场, 甚至产生重大的不良后果。那些将“灵魂出卖给了魔鬼”的评级机构在此次危机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第四, 金融创新过度, 导致不稳定因素增加。在此次危机中, 问题金融机构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完全忘记了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 对利益的追求远远超过了对风险的防范。一开始, 美国金融机构“次贷”系列的金融创新和房地产信贷条件的宽松, 已经违背了金融市场稳定求发展的原则, 导致了泡沫经济。再加之, 担保债务凭证(CDO)的设计以及后续的一系列金融衍生产品都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忘却了他们财富的真正来源, 忘记了“穷人”的实际还贷能力, 甚至忘记了“次贷”的初衷在于“圆穷人一个房屋梦”。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的这种过度的金融创新, 这种只顾逐利的金融创新, 最终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了严重风险。

第五, 金融机构的高层索取高额的薪酬奖金。据报道, 2006年美国大公司总裁的平均工资是普通工人平均工资的364倍, 华尔街20个收入最高的基金经理的年平均工资是美国人年平均工资的255倍。[4]金融机构在薪酬制度方面的设计, 过于倾向和追逐个人利益, 而不顾这种行为可能会给社会和公司带来的风险, 忽视风险对股东、 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损害, 权责明显不对等。

金融机构身负重大的社会责任, 稍有不慎, 便会给社会带来不可预计的影响, 甚至会产生“地震”。因此, 金融机构应该把企业社会责任的思想切实融入到企业的宗旨中去, 并将其牢牢地贯穿于运营的整个过程之中。自始至终坚守市场信用和社会诚信, 稳健经营, 全力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不仅是金融机构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也是金融机构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

二、正视企业社会责任: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意义

金融危机的影响波及全球, 我国也不例外。在这场危机中, 我国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因未能经受住考验而倒闭,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 面对继续生存和发展的压力, 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成为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2008年11月22日,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题为《坚持开放合作寻求互利共赢》的讲话中指出: “规范引导,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当前的金融危机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 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 应该在市场运作中采取谨慎、 稳妥、 负责任的态度, 充分顾及整个经济平稳运行, 认真应对各种风险和隐患, 主动防止因自己经营不当给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冲击。这是每一个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企业应该树立全球责任观念, 自觉将社会责任纳入经营战略, 遵守所在国法律和国际通行的商业习惯, 完善经营模式, 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各国政府应该加强引导和监督, 通过制定和完善法律, 为企业自主履行社会责任创造良好环境。”[5]在金融危机面前, 企业更应该善尽社会责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并非只是一种消极的负担, 只要把握好利用好, 完全可以将其转化为一种促进企业良性发展的机会。在金融危机面前, 正视企业社会责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应对金融危机, 构建和谐社会

在市场经济中, 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 企业则是构成这个有机整体的最基本的单元。“礼之用, 和为贵。先王之道, 斯为美”。[6]8构建和谐社会是各类组织、 各阶层人员共同的任务, 作为拥有庞大社会资源的企业, 无疑要通过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在金融危机面前, 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 其社会性决定了它必须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 企业应更多地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关注社会整体利益, 强化有利于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举措, 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利益, 才能够拓展足够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企业应扭转过去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局面, 重视社会利益、 社会公平、 社会正义、 社会稳定、 社会和谐等价值。

事实已经不只一次地表明, 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不仅影响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影响公众对企业的信心, 甚至还会影响国家的公信力, 这些是企业难以用金钱可以弥补的。例如, 美国相继爆出的“麦道夫500亿美元欺诈案”和“斯坦福金融集团80亿美元诈骗案”两大弊案使世人瞠目结舌。在国内, 最具典型意义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又一次使中国企业的形象跌入深渊。这些令人痛心疾首的事件不断地告诫我们, 不管企业规模多大, 发展有多快, 品牌价值有多高, 如果失信于民, 失信于社会, 都可能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因此, 面对国内外危机的时候, 只有真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充分构筑维护社会稳定、 充分保障职工权益、 消费者权益等社会责任体系, 才能真正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促进企业的永续发展。

(二)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 提升企业价值

企业管理主要追求的是以尽可能少的人力、 物力、 财力消耗来实现尽可能多的收益, 企业社会责任恰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它逐渐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减少管理的复杂性, 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等, 使企业以尽可能少的成本实现尽可能多的收益。因此, 企业社会责任是推动企业发展、 增强企业竞争力, 进而提升企业价值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第一,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以增强企业的差异化优势。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 必须具备标新立异的竞争资源, 例如创造性、 安全性和商业道德等。第二,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以提升企业的信誉度。人无信不立, 企业无信不长, 诚信是企业解决问题、 承担责任和获得发展机遇的基础和保证。第三, 企业社会责任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客户及员工关系, 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第四,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以保持企业的活力和优势社会地位。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能有效地控制和优化价值链, 帮助企业避免潜在风险, 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 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

(三)有利于提升企业形象, 提高抗风险的能力

在职工层面上, 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不仅有利于促进与职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而且有利于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不仅有利于留住优秀的人才, 而且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才。在消费者层面上, 由于某些企业生产、 经营等信息的不公开、 不对称, 使得消费者在考虑产品性价比的同时更加关注产品的生产条件、 产品的生产过程等硬性指标。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增强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消费信心, 有助于增强消费者对企业的忠诚度和信任感。在政府层面上, 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可以换取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企业承担一部分有利于政府实施宏观政策的社会责任, 相应地就会获得政府对其社会参与行为的积极认同, 在制订和实施政策上向其倾斜, 对其发展给与动力, 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实现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双赢。在金融危机这样的背景下, 善尽社会责任的企业更具抗拒风险、 稳定发展的能力。

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彼得·德鲁克有句名言: 企业首先是做得好, 然后是做好事。[7]怎样才能做好事, 有这样一句话可以用来进行说明: 一个好的企业和一个伟大的企业的区别在于, 好的企业可以向社会提供好的服务和好的产品, 而伟大的企业不仅能够提供好的服务和产品, 更重要的是能够向社会尽到企业的公民责任。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这样一个特殊背景下, 企业善尽社会责任更有其历史的重要性和时代的紧迫感。我国企业在经历了较短发展过程的情况下, 就遇到了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问题,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企业而言, 我国企业似乎明显处于不平等的地位, 但是这并不是说我国企业不需要或者不应当承担社会责任, 相反, 我国企业必须认清形势, 提高认识, 敢于探索, 加快进程, 勇于承担起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 积极应对此次“金融地震”的影响, 转“危”为“机”, 进而实现企业的永续发展。

三、善尽企业社会责任:变“危”为“机”

这次由美国“次贷”引起的金融危机几乎延伸到五大洲的每一个国家, 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了剧烈的震荡。时至今日, 这场危机仍旧在不断蔓延, 我们尚未看到风暴过后初露的曙光。在当前这种企业发展困难多、 社会就业压力大的特殊时期, 积极应对金融危机, 做到不裁员、 不降薪、 不减少福利, 为社会解难, 为国家解忧, 就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最好表现。我们如何应对这场金融危机?使企业善尽社会责任无疑是我们的当然选择。

(一)企业善尽社会责任的内容

企业社会责任的义务相对方是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 其内容包括对职工、 消费者、 债权人、 环境、 所在社区等方面所承担的责任。“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企业只有积极应对, 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才是出路。

首先, 职工参与企业的生产、 经营活动, 是与企业利益直接相关的利益相关者, 他们的权益应该得到有效的保护。不管从社会、 员工的利益而言, 还是从企业的利益而言, 不裁员都是应对金融危机的上策, 是携手走向经济复苏春天的凝神聚力之举; 企业还应及时足额发放工资、 奖金等, 不得克扣、 拖延; 改善职工劳动条件, 做到安全生产、 规范操作, 并积极预防职业疾病的发生; 建立规范的职工培训机制, 使职工有不断提升自我价值的机会;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使职工在生产、 经营之余, 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其次, 消费者作为产品的直接使用者和最终接触者, 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因此, 消费者也是企业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主体。根据市场需求, 企业应该研制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产品, 不误导消费者盲目消费, 浪费社会资源; 确保产品质量, 杜绝制售假货、 次货, 使苏丹红、 三聚氰胺等事件永不发生; 加强售后服务工作, 及时为消费者排忧解难, 真正使消费者做到后顾无忧。

第三, 债权人虽然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 经营活动, 但他们也是与企业密切联系的利益相关者群体。企业应积极主动地偿还债务, 不无故拖欠债务, 建立良好的信用体系; 不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不滥用公司人格; 积极主动地向债权人披露准确的企业信息。

第四, 环境问题不仅是关乎人类自身的问题, 而且还是关系整个自然界生死存亡的问题。作为环境破坏最大制造者的企业更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地球上的很多资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 企业应该合理地、 有效地加以利用, 厉行节约; 自觉地、 有效地处理废水、 废弃和废渣, 防止环境污染; 加大环保物资的投入, 实现循环、 清洁生产。

第五, 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对所在社区的经济、 文化等方面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企业在社区的落户, 不仅可以增加就业岗位, 而且还可以增加其他就业机会; 不仅可以增进人口流动, 而且还可以刺激消费, 拉动经济增长。因此, 企业在招聘职工方面, 可以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从所在社区选择, 努力扩大所在社区的就业机会; 积极支持所在社区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建设, 为所在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抓住机遇, 转“危”为“机”

面对金融危机, 我国政府积极应对, 按照“出手要快、 出拳要重、 措施要准、 工作要实”的原则, 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尽力帮助企业度过“寒冬”, 迎接“春天”。在当前企业经营比较困难的情况下, 更需要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借“机”发挥, 切实维护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俗话说, 风险与机遇并存, 面对此次金融危机, 企业应当抓住机遇, 善尽企业社会责任。总的来说, 企业目前的机遇主要有如下几点。

首先, 企业发展之机。由于当前政府鼓励企业贷款, 银行贷款条件宽松, 融资成本低, 建筑等用材价格大幅度回落。对于那些站稳脚跟求发展的企业而言, 这不失为一个扩大规模、 加快企业建设的大好机会。

其次, 企业合作之机。危机当前, 企业与企业之间更应加强合作, 共度难关。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价值链在经济活动中是无处不在的, 价值链上的每一项价值活动都会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 在危机面前, 企业之间应加强协作、 携手并进, 抱团取暖, 共度寒冬。

第三, 苦练“内功”之机。人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苦练“内功”加大对员工素质和技能方面的培养,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在创建学习型企业的过程中, 除了开办各种形式的培训外, 企业还可以聘请专家, 讲授科技创新知识, 开展各种技术比武活动, 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进一步提升职工的素质, 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第四, 挖掘人才之机。一些企业由于没能经受住危机的考验而倒闭, 致使大部分人才处于失业的状态, 这对于那些仍在风浪中拼搏的企业而言, 不失为一个为自身输入新鲜“血液”、 注入生命活力的大好时机。

虽然现在的经济态势是严酷的, 在这种严酷的经济环境中, 不少企业的心态是不安的, 甚至可以用恐惧来形容。但是“好”的企业, 应当能在恐惧中突破出来, 发现自我, 并坦然地面对种种困难与挑战; “好”的企业, 应当能在逆境中“不抛弃、 不放弃”, 善尽企业的社会责任。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的革命, 也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其间难免不会出现失误, 所以要“摸着石头过河”, 边改革, 边反思, 总结经验教训, 促进改革的稳健发展。当前遭遇近百年来最严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 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我们应该科学地、 客观地总结经验教训, 集全国人民之智慧, 正确应对挑战, 攻克时艰。对于企业而言, 不仅要看到挑战, 而且更要看到机遇, 抓住时机转“危”为“机”。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不动摇, 应对风险措施好, 善尽社会责任, 就能勇往直前, 渡过“寒冬”, 迎来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德)魏德士. 法理学[M]. 丁小春, 吴越, 译.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5.

[2] (美)菲利普·科特勒, 南希·李. 企业的社会责任——通过公益事业拓展更多的商业机会[M]. 姜文波, 译.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3] 韩秀云. 美国评级机构: 灵魂出卖给魔鬼. [EB/OL]. (2009-05-06)[2010-02-23]http://www. cs. com. cn/tzxy/05/200905/t20090506_1885535. htm.

[4] 张锐. 美国的贫困与反贫困[J]. 经济导刊, 2007(10): 33-35.

[5] 胡锦涛. 坚持开放合作寻求互利共赢 [EB/OL]. (2008-11-24)[2010-02-23]http://politics. people. com. cn/GB/8198/138297/138299/8391123. html.

[6] 孔子. 论语·学而篇 [M]. 北京: 中华书局, 2006.

[7] 顾远. 通过“做好事”来“做得好”[J]. 管理学家, 2009(3): 79-80.

猜你喜欢

金融机构责任企业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