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三言》小说中的“三姑六婆”形象探究

2010-08-15许璟梓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三言尼姑冯梦龙

许璟梓

(悉尼大学,澳大利亚 悉尼 NSW2109)

明代《三言》小说中的“三姑六婆”形象探究

许璟梓

(悉尼大学,澳大利亚 悉尼 NSW2109)

“三姑六婆”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群体,其形象反映了晚明的社会风貌和百姓的生活场景,折射出中国传统伦理观念在文学中的伦理意蕴。“三言”文本中各个“三姑六婆”形象,一方面具有趋炎附势、唯利是图、违背封建伦理道德的性格特征,体现出她们的悲剧命运是由其低下的社会地位和金钱观念、强烈的社会现实造成的;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传统文学作品对女性形象的某种妖魔化,并以此突出冯梦龙反对封建道德束缚,提倡人欲,但不赞成纵欲,淡泊贞节观念等思想观念。

三姑六婆;人物形象;传统伦理

“三姑六婆”原本指的是古代中国民间女性的几种职业。现代汉语中的“三姑六婆”常指社会上各类市井女性。三姑,指的是三种宗教的出家女性,即尼姑、道姑、卦姑。尼姑是佛教,道姑是道教,卦姑是专门占卦的。六婆,即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六婆中,牙婆是专门贩卖人口的人口贩子,专为人买卖奴婢、妾侍。媒婆是专为人介绍姻亲的女性。师婆是专门画符施咒、请神问命的巫婆。虔婆是妓院内的鸨母。药婆是专门卖药的女人。稳婆则是专门接生的接生婆。六婆是各种专业的名称,有时一人可以身兼数职。关于“三姑六婆”的来历,最早可追溯到明代。明代著名学者陶宗仪在他的著作《南村辍耕录》中便记载了“三姑六婆”的身份。清代李汝珍在他的《镜花缘》中也曾写过:“吾闻贵地有三姑六婆,一经招引入门,妇女无知,往往为其所害,或哄骗银钱,或拐带衣物。”这就是“三姑六婆”的原意。

“三言”属于话本和拟话本小说,以故事性强为最大特色,风月情事是小说最主要的题材之一,而“三姑六婆”就是风月情事的引导者和协助者。在一般人的形象和文人的作品中,“三姑六婆”的正面形象较少,更多的体现为七嘴八舌、不务正业、搬弄是非、媒介淫恶、唯利是图、推销迷信、诱人入彀、愚昧无知、贼头贼脑等负面形象,她们是人人厌恶的对象,不仅本身令人厌恶,就是与之接触过的妇女也会为人所不耻。“三言”中塑造的“三姑六婆”人物形象群,除了道姑、卦姑、药婆、师婆没出现外,其他“三姑六婆”人物形象存在于各个故事中,从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生动地刻画了“三姑六婆”人物形象,并且囊括了上述所有“三姑六婆”的特征。

一、“三姑六婆”人物形象的具体文本呈现

冯梦龙在其“三言”系列作品中,展示了一大批特色各异、性格鲜明的“三姑六婆”人物形象。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如下:

(一)尼姑形象。文本中共五个篇目描写尼姑形象,具体为《喻世明言》卷四《闲云庵三偿冤债》,卷二十三 《张舜美灯宵得丽女》,《警世通言》卷十一《苏知县罗衫再合》,卷二十九 《宿香亭张浩遇莺莺》,《醒世恒言》卷十五《赫大卿遗恨鸳鸯绦》。尼姑,主要分为正尼姑、伪尼姑和正伪不一的尼姑。正尼姑心地善良,心无杂念,乐于助人。例如《张舜美灯宵得丽女》中的老尼富有同情心,让失散多年的张舜美和妻子刘素香相聚,使有情人终成眷属。《苏知县罗衫再合》中的老尼姑,卷二十九《宿香亭张浩遇莺莺》中的老尼惠寂见相思成疾的崔莺莺,心有怜惜,帮忙和张浩传送信物,安排两人相见。伪尼姑,唯利是图,败坏风气,贪图色欲。最典型的是《赫大卿遗恨鸳鸯绦》中的小尼姑,荒淫无度,本来生性风流的郝大卿以为进了尼姑庵与伪尼姑们相聚,艳福不浅,谁知被女尼们扣留在非空庵中,剃成光头,充当女尼,轮流蹂躏,直至将他奸淫致死,最后尸体被不明不白地埋在庵后的废园里,伪尼姑的纵欲行为令人发指。第三种尼姑,心怀慈念,可惜爱财如命,为了钱财可以做任何事。如《闲云庵三偿冤债》中的尼姑王守长,见钱眼开,为了解救相思成疾的阮二官,更为了金钱,设计他和陈小姐相见,结果误送了阮二官性命。

(二)媒婆形象。文本总共塑造了十三个媒婆形象,分别出现在十三个篇目中:《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卷十五《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卷十八《李秀卿义结黄贞女》,卷三十三《张古老种瓜娶文女》,卷三十五《简帖僧巧骗黄埔妻》,《警世通言》卷十四《一窟鬼癞道人除怪》,卷十六《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卷二十《计押番金鳗产祸害》,卷二十四《玉堂春落难逢夫》,《醒世恒言》卷八《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卷九《陈多寿生死夫妻》,卷十四《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卷十六《陆五汉硬留合色鞋》。媒婆总体上趋炎附势,唯利是图,诡计多端,能说会道,为了钱可以违背封建伦理道德,出了问题极力推卸责任,胆小怕事。“常言道:‘三姑六婆,嫌少争多。’那媒婆最是爱钱的,多许了他几贯谢礼,就玉成其事了。”小说中除了《喻世明言》卷三十五《简帖僧巧骗黄埔妻》中的婆婆乐于助人,具有正面特征外,其他媒婆形象都符合上述特征。最典型的是《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的薛婆,为了金钱,设置重重陷阱,在陈大郎的收买下,帮助他诱骗良家妇女王三巧出轨,拆散原本恩爱无比的夫妻。整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贪财势利、诡计多端、无视封建伦理道德的媒婆形象。薛婆是媒婆中的典型,具有媒婆的全部恶劣品性。

(三)虔婆形象。“妓爱俏,鸨爱钞。”虔婆唯利是图,牙尖嘴利,带着势利的眼光看人,无一不是自私自利,贪财势力之人。文本共有七个篇目塑造了虔婆形象,具体为《喻世明言》卷十七《单符郎全州佳偶》,《警世通言》卷二十四《玉堂春落难逢夫》,卷三十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卷三十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卷三十三《乔彦杰一妾破家》,《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卷三十二《黄秀才徼灵玉马坠》。最典型的是《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的刘四妈,能说会道、诡计多端。文中议论道:“刘四妈,你的嘴舌儿好不利害!便是女随何,雌陆贾,不信有这大才。说著长,道著短,全没些破败。就是醉梦中,被你说得醒;就是聪明的,被你说得呆,好个烈性的姑姑,也被你说得他心地改。”

此外,还有“稳婆”、“牙婆”等人物形象,也是塑造得十分鲜明生动。《喻世明言》卷二十一《临安里钱婆留发迹》中的王婆,以正面形象出现,善良温厚,帮助钱妈妈生育婆留,当钱公怒婆留为女,并要将婴儿按在浴盆溺死时,王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劝解了钱公留下婆留,婆留因此得名。《醒世恒言》卷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中的李牙婆和张牙婆从事人口买卖,文本中对张牙婆的描述较为具体,她与张婆和贾婆的讨价还价,将牙婆精明锐利的贪婪本性生动地暴露出来。

二、“三姑六婆”人物形象的特征

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中阐述:“三姑者,盖与三刑六害同也,人家有一于此,而不致于奸盗者,几希矣。若能谨而远之,如避蛇蝎,庶乎净宅之法。”冯梦龙“三言”中的“三姑六婆”也常以负面形象出现。其中媒婆形象的篇幅最多,最具代表性。现具体分析三言中各“三姑六婆”的一般性特征和极端性特征:

(一)一般性特征

1、交际面广。就如文中所说“那做媒的有几句口号:东家走,西家走,两脚奔波气常吼。牵三带四有商量,走进人家不怕狗。前街某,后街某,家家户户皆朋友。相逢先把笑颜开,惯报新闻不待叩。”“三姑六婆”凭着她职业的特征,一是她们年老色衰,穿门走巷并无大碍,一是她们地位低下,生活窘迫,不像普通封建女子只能活动于自家的门户内,为了谋生,她们可以东家走,西家走,小姐夫人的厢房也可以穿流走动。于是,无所不知,无人不识。

2、处事圆滑老道。正因为媒婆见多识广,所以很多下三滥的事情都要找媒婆出谋划策,才能解决。典型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的薛婆,《陆五汉硬留合色鞋》中的陆婆,《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的刘四妈,婆子一步步设局,由初步试探对方的心理,抓住男女最原始的欲望,利用计谋,达到自身的目的,最后获得财物报酬。

3、能说会道。“三姑六婆”丰富的社会经验,强烈的谋生欲望,造就了她们一张利嘴。 “天下只有三般口嘴,极是厉害:秀才口,骂遍四方;和尚口,吃遍四方;媒婆口,传遍四方。”更具体的,就如《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的刘四妈,王九妈担心花魁娘子莘瑶琴不愿意接客,请姐妹刘四妈出面相劝,只见刘四妈,察言观色,能说会道,用从良来欺骗莘瑶琴,让她觉得生活还有出路,怒气也消散了。文中更是花费大量篇幅描写两人的对话,刘四妈步步为营,足见其雄厚的交际功底。又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的薛婆,《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中的王婆等等。

4、不乏善良的形象。《临安里钱婆留发迹》中多得王婆苦劝钱氏夫妇,才把钱婆留的性命保存下来。《黄秀才徼灵玉马坠》中的鸨儿薛媪,善待玉娥,视为自己的女儿,最终促成她美好姻缘。不过,“三言”作品中“三姑六婆”善良的人物形象屈指可数。

(二)极端性特征

1、唯利是图。尼姑,媒婆,虔婆等“三姑六婆”,大部分都唯利是图,为了钱可以卑躬屈膝,做任何违背封建道德,违背良心,违背人性的事。尼姑为了钱,为公子小姐相会设计方便,媒婆为了钱,可以破坏家庭,不顾封建礼教,甚至发生家破人亡的惨剧。虔婆为了钱,视钱待人,有钱就卑躬屈膝,无钱就鄙视万分,眼中只有钱。

2、败坏封建道德。按照封建伦理道德,女子应该守本分,待字闺中,婚姻大事,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遵从“三从四德”,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应具强烈的贞节观念。“三姑六婆”没受过什么教育,不懂伦理道德,其特殊的地位,卑微的身份,成了大户人家夫人小姐的跑腿,为了获利,使点伎俩,助纵小姐夫人们走出房门,甚至做出伤风败俗的事情,“三姑六婆”正是小姐夫人败坏封建礼教的怂恿者,冲击了封建道德的枷锁。

3、不守本分。尼姑本该一心向佛,心无杂念,然而“三言”中的尼姑却受不住世俗的诱惑,小尼姑纵欲无度,老尼姑则极度贪财。尼姑只是她们的幌子,打着尼姑的称号,然后做着见不得人的勾当。其中描写的最极端,最淋漓尽致的是《赫大卿遗恨鸳鸯绦》中的尼姑,尼姑为了欲望,甘做伪尼姑,书中的情节简直让人难以置信,荒淫无度。对伪尼姑的塑造,体现了晚明的社会思潮和冯梦龙的道德观。晚明以来,阳明心学兴起,程朱理学受到质疑,人的正常欲望得到了肯定。“率性而为”得到提倡,伪尼姑的纵欲行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末的社会思潮。然而冯梦龙一方面肯定合理人欲,另一方面又对纵欲的伪尼姑进行讽刺,反对纵欲等不道德行为。文本中渗透的因果观念等佛教思想,伪尼姑的下场无一是好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了冯梦龙矛盾的道德观。

4、软弱怕事,畏惧强权。坏事做尽,东窗事发了,却胆小怕事,不想负责任。一恐吓,一收买就和盘托出、见风使舵。如《陆五汉硬留合色鞋》中的陆婆,她弄丢了张荩和潘寿儿的定情信物合色鞋儿,“被儿子一吓,心中老大惊慌”,“那婆子银子鞋儿都被五汉拿去,又不敢讨,手中没了把柄,又怕弄出事来”,当弄出人命官府来查办时,“那婆子被这四十打得皮开肉绽,那敢半字虚妄”,这些描写生动地突出陆婆畏怯权威,胆小怕事的特征。又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的薛婆,事情暴露于日光下,“打得他雪片相似”,“薛婆情知自己不是,躲过一边,并没一人敢出头说话”,一句话勾勒出薛婆软弱理亏的特征。

三、“三姑六婆”人物形象特征的成因

“三姑六婆”形象败坏伦理,贪财无人性的伦理特征并不是无缘由的,造就她们恶劣性格特征的缘由根深蒂固,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冯梦龙本身的创作理念等密切相关。

(一)社会原因

1、社会地位低下,视野狭窄。封建社会大户人家的女子半步不出闺门,然而地位卑微的“三姑六婆”可以来往于各个阶层,一方面由于其年老色衰,另一方面由于其出身低下,为了生存,唯有充当夫人小姐与外界交流的媒介,为夫人小姐们服务,加上深居简出的妇人们往往愚昧无知,造就了她们诡计多端,以诱骗妇女来谋取利益。处于社会底层的“三姑六婆”,没有受过任何教育,不懂任何封建礼教,在她们眼里,只有金钱。为了生存,“三姑六婆”难免做些伤天害理的事,从古到今都被人嗤之以鼻,甚至咒骂排斥。但没有“三姑六婆”,谁来包办婚媒,谁来接生新儿?谁来驻守寺庙?守旧的封建道德和趋炎附势的社会应对她们性格的扭曲负起责任。身为弱势群体的“三姑六婆”是社会的悲剧性产物,是值得同情的。

2、市民阶层的兴起和社会观念的解放。明代末年,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市民阶层逐渐形成。“三姑六婆”是市民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金钱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商品经济的发展打破了自给自足的封建生活模式,金钱自然地成为大多数人的向往,滋生了她们贪财的性格。虽然“三姑六婆”的存在有很多封建落后因素,却满足了市民阶层的需要。“三姑六婆”的多种职业需求,一人一职或身兼数职,在市民的生活中不可或缺。

(二)冯梦龙创作理念

1、故事真实性需要

冯梦龙在《古今小说序》中道:“试令说话人当场描写,可喜可愕,可悲可涕,可歌可舞;再欲下拜,再欲决脰,再次欲捐金;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虽小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真实性、生动性、形象性,让小说更具艺术魅力。“三姑六婆”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群体,民间故事更少不了“三姑六婆”。明代末年,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市民阶层兴起,促进一些新兴的反封建伦理道德的观念产生,其中“三姑六婆”占据重要地位。封建伦理道德使夫人小姐们养在深闺,而“三姑六婆”却可以穿门走巷,对任何八卦消息了如指掌,有了她们,生活有了更多波折,更多是非,更多争端,小说创作会更真实。

2、情节需要

“三言”是拟话本小说,有的是据文言笔记、传奇小说、戏曲、历史故事,乃至社会传闻再创作而成的,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端。既然是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就会更多地考虑到受众的需要。“三姑六婆”是很多风月情事的协助者,塑造此类形象可以使得情节跌宕起伏,引起观众强烈的兴趣。“三姑六婆”在封建社会里成为引导并协助小姐夫人出轨的重要角色。明末,市民阶层的兴起,新兴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意向对女性产生巨大影响,传统“三从四德”的观念受到挑战,女性开始重视自身的存在价值。然而,在封建伦理道德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里,此行为不为社会所容,“三姑六婆”却从中协助引导。《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的王三巧原是清清白白的良家妇女,却在薛婆的引诱下释放出了潜在的欲望,走上一条不同于传统女性的道路。封建社会忽视人本性的伦理道德观是造成这种畸形爱情的直接根源,“三姑六婆”则为这种畸形爱情的出现提供了合理性。

3、主题的需要

“三姑六婆”是颠覆封建伦理道德的始作俑者,塑造这些形象更有利于表现文本主题。晚明社会思潮与“三言”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存在着相通的现象,“好货”、“好色”是文学哲学共同提出的时代话题。“好货”是中晚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新的人生价值的取向,反映了人们趋利求财的心态。“好色”是对程朱理学禁欲思想的一种反叛,带有初步人性解放色彩。“三言”形象地记录了中晚明人们“好货”、“好色”的思想。“三姑六婆”这一群复杂的社会群体,她们唯利是图,“好货”特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她们违背封建伦理道德,把夫人小姐们带离闺中,体现了“好色”,没有“三姑六婆”就不能更好地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

4、传统文学作品中对女性的歧视与冯梦龙的局限

由于中国文化特殊的传统伦理背景,男尊女卑的思想一直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在文学创作中往往表现为对女性形象的贬低或者“妖魔化”。有学者认为,中国的女性群体“共同承受着严酷野蛮的父系文化负面的制约,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杰出作家们对父权结构下的男性中心意识的最主动最蒙昧最直白的认同”。“三姑六婆”人物形象的大量出现,正好说明了作家对于女性的性格特征的片面认识。尽管冯梦龙也创造出了“杜十娘”等一系列光辉的女性形象,但是他仍然将较多的笔墨集中在“三姑六婆”形象的塑造上,这不能不说是非常遗憾的。女性在社会中的作用是毋庸质疑的,但是为何在文学家的眼中,勤劳、善良、淳朴、忍让的女性往往被异化为阴险、贪婪、淫荡、愚昧的化身呢?正是源于传统文学作品中对女性的歧视和由时代造成的冯梦龙本身的思想局限。冯梦龙的思想来源于三方面:一是孔子为代表的正统的儒家思想;二是新兴市民阶层的思想观念;三是明代影响较大的哲学思潮,如李卓吾和王阳明的思想。这三种既传统又叛逆的思想混合,形成了冯梦龙异常矛盾的思想观念,从而使得其塑造“三姑六婆”人物形象时仍摆脱不了传统文学作品对女性的歧视。

总之,“三姑六婆”是明代“三言”小说中必不可少的人物形象群,她们是一群真实的社会下层女性,值得同情又备受谴责,其负面的伦理特征远远胜于正面的,从她们身上看到了人性的弱点——自私、贪财、狡猾、不顾道德,她们的行为,体现了冯梦龙反对封建伦理道德,提倡人欲和自由婚姻,爱情胜于贞节的道德观,但由于社会背景的限制,冯梦龙思想复杂而矛盾,对封建道德的反叛表现得不够彻底,此种思想贯穿在对“三姑六婆”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夹杂着冯梦龙对女性形象隐藏的歧视和对其性格特征的妖魔化,“三姑六婆”形象的伦理特征具有社会根源和冯梦龙思想观念的局限等原因。“三姑六婆”为社会带来欢乐,更带来堕落,对其人物形象的塑造在“三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陶宗仪.南村辍耕录[M].济南:齐鲁书社,2007

[2]李汝珍.镜花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46

[3]冯梦龙.喻世明言[M].长沙:岳麓书社,2003

[4]黄霖,韩同文.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C].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225

[5]刘敬圻.明清小说补论[M].北京:三联书店,2004:306

Abstract: “Three aunts and six grandmas”is a complicated social group,these images of human in“Sanyan”reflect the social feature and living situation of people in Late Ming Dynasty,as well as the ethical meaning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moral concept in literature.Through molding the images of “three aunts and six grandmas”,we can see that this group of people have the feature of timeserving,mercenary and violating the feudal moral.It is the low social status and strong money view that form their harsh moral feature.Besides,shaping these images of human not only mirrors the demonization of female images in traditional literary works,but also Menglong Feng’s thoughts of going against the feudal moral,advocating physical desire but not lechery and being indifferent to the idea of virtue.

Key words:three aunts and six grandmas;image of human;traditional moral

The images of“Three aunts and six grandmas”in“Sanyan”of Ming Dynasty

XU Jing-zi

I206

A

1009-9530(2010)06-0025-04

2010-07-14

许璟梓(1987-),女,广东澄海人,悉尼大学媒体实践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众传媒与中国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三言尼姑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
冯梦龙的谜语
由《苏知县罗衫再合》情节重构看冯梦龙教化意识
人生自是有情痴
浅析冯梦龙“三言”中的历史文人形象
虽然我颜值低,可是我眼光高啊
虽然我颜值低,可是我眼光高啊
十根指甲
智短汉
不洗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