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当前我国职业学校教育的改革

2010-08-15邢同学

潍坊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校企院校职业

邢同学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试论当前我国职业学校教育的改革

邢同学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职业教育是指为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满足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它对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国家地区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当前形势下,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等迫切需要进一步改革职业学校教育体制、优化职业教育模式、提升职业教育水平,本文试从职业学校教育改革的必然性和改革方向两个角度进行论述。

职业学校教育改革必然性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总体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学科专业日臻完善,办学水平逐渐提高,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大环境的发展变化,职业教育遇到一系列体制机制、模式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和挑战。在此背景下,职业学校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职业学校教育改革的必然性

我国职业学校教育脱胎于计划经济时代,长期以来,政府干预色彩较浓,体制适应性不强,市场接轨程度不高,导致产生一系列弊端和问题,主要是:

1.招生环节——生源不佳。我国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三类,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均与普通高中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并驾齐驱,平行发展。普通高中、本科院校、高职院校、职业学校在招生的时候实行统包统招。一个学生在求学之路上要经过两次分流,第一次初中毕业,第二次高中毕业,考试优者上重点中学、大学,差者则上职业学校、高职院校。这一“层次化”的招生制度隐含着“优劣评判”的因素,使得学生及家长甚至整个社会认为考不上重点中学、大学的学生才去上职业学校、高职院校;更使得初中、高中在人才培养方面单一化,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这样的招生制度使得职业教育很难招收到对口生源,实践技能强的学生或因为普通高中、大学的应试教育导向而放弃职业教育,或因为文化水平不高而丧失了选择职业教育机会。在这一形势下,生源不佳问题就成为职业教育在招生环节上的一大瓶颈。

2.教学环节——实践性不强。相对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直接关乎劳动者技能和素质,与经济社会结合最为紧密,因此,在办学体制、教育模式等方面应突出其“实践性强”的特点。但令人遗憾的,许多职业学校教育模式、学科设置等仍然停留在“紧贴教学大纲”的时代,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具体表现有:学校办学条件比较薄弱;教学发展缺乏宏观规划和政策引导;职业教育评价标准和机制尚未建立;教材内容脱离生产实际的情况比较突出;教学信息化程度不高,传统的课堂式教学模式没有根本性改变;“双师型”教师队伍远未建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不足、质量不高;职业教育的素质教育还需要强化;对接产业和职业岗位的专业体系尚未充分建立;职业教育初、中、高级层次间和相关专业间“贯通交叉”机制不畅通,等等。这些问题,既有宏观层面的,也有微观层面的;既有职业教育本身的问题,也有政策体制、社会环境、政府重视程度等方面的问题。

3.就业环节——服务指导不够。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历史阶段,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企业对技能型劳动力、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职业学校教育的学生就业而言,这既是压力,更是难得的机遇。但是许多职业学校在服务学生就业环节仍然处于“被动适应”状态,尚未达到“主动调整”状态,在了解市场需求、观念更新、就业指导、强化就业能力等方面始终落后于劳动力市场行情的变化,从而导致学生就业效果不佳。此外,部分职业学校专业设置陈旧、就业惨淡,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未能取消招生,而学校对这部分学生的就业仍然“按常规出牌”,简单地将其推向市场,没有进行应有的专门指导,这也是导致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不高的一大原因。

二、职业学校教育的改革方向

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职业学校教育要谋求进一步发展,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实现突破:

1.推行高职院校单独招生。高职院校的基本定位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学校,与中职学校相比,高职院校对生源的综合素质、专业基础等要求更高。从目前情况来看,许多高职院校的招生存在想来的考不上、招来的不想学等“错位”现象。因此,建立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制度非常有必要。在考试环节,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考试应以考生专业考试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依据进行选拔录取,专业考试可以包括综合能力测试(根据教育学原理考察考生德智各方面情况)和专业素质测试(根据不同专业考察考生在专业方面的基础能力)两部分。在时间环节,建议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安排在高考之前,并且与高考及招生平行进行。考生在参加高职院校考试之后,还可以参加当年的高考。如考生同时考上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应由考生自己作出选择。在录取环节,应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不再像普通高考那样侧重文化考试,而应更加注重专业能力和潜质。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可以较好地解决生源不佳的突出问题,更可以合理地兼顾社会需求和学生及家长的意愿。

2.建立“中职——高职”、“高职——普通高校”交流通道。相比较而言,职业教育侧重工作技能的掌握,普通高等教育侧重专业和综合素质的塑造,但在培养人才大方向上,两者是一致的。在当前就业环境下,两种教育经历可以互相弥补、互相促进。因此,建议在教育主管部门统筹下,加大专业对口招生力度,建立“中职——高职”、“高职——普通高校”之间的招生、交流通道,实现“两促进、两提高”。比如,中职学校的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可以通过考试进入高职学校汽车工程专业学习,或者统筹安排中职(三年)高职(两年)连贯教学。高职院校汽车工程学生可以通过考试进入普通高校汽车类专业继续学习。普通高校的汽车类专业学生可以在毕业之年在高职院校进修技师课程,获取技师资格证,提高就业竞争力。这样一来,各种教育资源既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不同类型的学生又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继续教育方向,充分实现共赢。

3.深入完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对职业学校教育而言,校企合作既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行业企业联系最为紧密的特色,又是当前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育方法的关键环节,更是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校企合作困难较多,主要是:企业利益难以保障,企业积极性普遍不高,许多企业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参与合作;政府鼓励扶持力度不够,校企两方合作缺少“中间人”;校企合作模式单一。这些问题,导致在校企合作中企业效益和教育收益均未实现最大化。针对这些情况,应该本着“政府统筹、校企双赢、强化保障”的原则,以“学校发展、企业盈利、学生成长”为目标,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一是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的经验,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行企业和学校联合办学,受教育者在企业是学徒,在学校是学生,既解决了企业“技工荒”难题,又提高了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二是鼓励企业承担起考核学生在企业期间实习成绩的职责,必要时学校可以全权委托企业进行评定考核,把培养学生的“另一半”交给企业,实行“订单培养”,提高企业的责任心。三是建议各级政府部门统筹企业和学校资源,深入了解双方需求,积极搭建合作平台,并落实制度保障,确保校企合作长效、可持续。

4.与时俱进推进教学改革。当前,“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和“一个老师台上讲、一屋学生台下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职业教育形势的发展。改革优化教育模式,首先,要创新教育环境,打造有鲜明特色的职业教育品牌,突出职业学校各自的教育理念,建立富有感召力和影响力的职业教育校园文化。其次,要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简化专业设置的行政审批程序,赋予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上更多的发言权;要在条件具备、师资配套的前提下,围绕经济结构调整的大局,大力培育有发展前途、市场需求度高的新兴专业;要根据市场导向、就业情况,大胆果断地淘汰、取消陈旧专业,避免“低水平重复教育”。第三,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方向,推进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方式;要强化实践教学过程,提高试验课、实习课所占比重;要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网络学习平台,提高教学的信息化水平。

5.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职业教育的兴衰,教师是关键。职业学校教师队伍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一是要根据职业学校办学需要,改革教师评聘机制和考核标准,最大限度强化广大教师的教学责任感。二是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特别是“双师型”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形成自身专业优势,打造学校教学品牌。三是建立兼职教师聘用机制,充分发挥他们实践能力强的优势,弥补专任教师的不足。四是建立覆盖基础课老师、专业课老师和辅导员在内的教学奖励、激励机制,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日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纲要》为职业教育特别是职业学校教育的改革发展明确了战略方针、总体目标、工作任务和政策要求。职业学校教育要抓住难得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服务经济社会的定位,不断强化各项工作措施,在改革创新中推进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

责任编辑:徐隆彬

2010—08—12

邢同学(1952—),男,山东昌乐人,潍坊学院副院长,教授。

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288(2010)05-0130-02

猜你喜欢

校企院校职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