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统战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0-08-15陈传德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民主党派发展

陈传德

(湖北省委高校工委,湖北 武汉 430071)

高校统战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对策分析

陈传德

(湖北省委高校工委,湖北 武汉 430071)

高等学校人才荟萃、知识聚集,是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摇篮,也是统一战线培养和选拔优秀党外代表人士的源头和基地,做好高校统战工作意义重大。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加以认真分析,并提出解决之道,以推动高校统战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统战工作 高校统一战线 新情况 对策分析

高等学校人才荟萃、知识聚集,是生产、传授和创新知识与科技的基地,是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摇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历来是统一战线培养选拔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真诚合作的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源头和基地。高校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做好高校统战工作意义重大。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统战工作在新时期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一、高校统一战线的主要优势

1、资源优势。从高校肩负的职能来讲,一有教书育人优势。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和谐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教书育人工作中,教师队伍中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以及归国留学人员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不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也把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和关心、爱护学生的责任意识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特别是他们中的知名人士以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和他们在高校师生中的声望,来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学生。二有科学研究优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需要先进生产力的支撑,需要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高校具有学科结构综合、人才基础雄厚、学术氛围宽松、国际合作交流活跃、信息沟通快捷等优势。如,高校在基础研究领域是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主力军,在应用科学领域也逐渐成为重要的方面,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创新 80%的队伍和 80%的成果都在高校,等等。因此,高校科学研究不仅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物质基础,还是引领社会发展、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三有服务社会优势。高等学校不仅是知识创新力量集中、技术创新手段先进的大课堂,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阵地示范区和辐射源。高校还担负着专业培训和成人教育等方面的继续教育,不断为社会输送各个层次的专门人才,持续推进和谐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通过社会服务,加大人类文明和科学文化对社会的辐射作用,从而推进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民主监督优势。从民主政治角度讲,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和批评,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在高校,民主空气浓厚,各民主党派组织比较健全,在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中,有许多人是有一定代表性的专家学者,其中还有一定数量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为国家建设参政议政,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推动社会发展建真言、献良策。

3、沟通协调优势。从做好高校统战工作讲,一有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充分发挥统战工作协调和沟通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统战部的一项重要职责。在工作中我们坚持扩大统战工作的积极影响,以正面宣传教育为导向,加大对党外知识分子先进事迹和有关统战活动的宣传力度,注重突出统一战线成员的身份,增强他们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二有发挥畅通利益表达渠道的优势。谈心交友和“照顾同盟者的利益”的工作,是畅通利益表达的一种渠道。学校党政领导通过与党外人士联系交友制度,与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人士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谈心活动,倾听他们的心声、意见和建议,畅通了利益的表达渠道。在工作中,统战部注重照顾同盟者的利益,及时将涉及他们切身利益的问题向学校党委汇报,并配合学校党委做好沟通思想、排忧解难、理顺情绪的工作。

二、当前高校统战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 )新情况

一是高校统战工作对象增多。目前高校统战工作的范围已经扩大为: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高中级知识分子,归国留学人员,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国外侨胞及其眷属,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名人遗孀、后裔等。特别是有成就、有影响的党外代表人士,如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负责人、两院院士、政府参事、文史馆员;学术带头人及重要业务骨干。随着改革的继续深入和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出国人数和归国人数将呈逐年增加趋势,高校统战对象增多的趋势还将进一步发展。

二是高校统战工作难度增大。近年来,国际互联网迅猛发展,高校是网络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前沿阵地,高校师生“触网”的比例远高于其它社会群体。网络技术在推动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也为各种有害信息的制作与传播提供了条件。一些鼓吹西方民主、自由和人权的言论和思想往往通过网络在校园内传播,一些境外宗教组织也通过网络在校园中宣传宗教教义,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对高校的稳定、改革和发展产生了诸多不利因素。深入分析和研究校园网络化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趋利避害,为我所用,是高校统战工作必须高度重视的课题。

三是新一代知识分子呈现出多元化、国际化和流动性强的特点,思想交流和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目前,高校中外国留学生和留学归国任教的学者比例不断扩大,这部分人信息灵通,思想灵活,不仅是知识分子队伍中的一个新群体,而且是联系海外华侨、华人,扩大对外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他们随时会带来先进的科技信息、管理经验,同时带来许多国外的价值观念。此外,高校对外联系的广度和深度都比过去大大增强。这使得归国留学人员等新一代统一战线成员的思想认识和行为规范更加多元化,思想开放程度加剧。他们对我国政治制度的认知程度,对各种利益的关切程度,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想方式等方面,同老一代统战对象相比有着明显差异。

(二 )新问题

有些问题反映在高校统战工作的机构设置和地位作用上:

一是“庙小人多”型问题。这属于机构设置方面的问题。表现在随着高校近年来普遍扩张,教职员工人数迅速增加,各民主党派的人员数量也有很大提高,但是党委统战部的机构编制增加的不多,有的不增反降。目前独立设置党委统战部的高校不是很多,大多是和其他部门合并,或归属于其它部门,比较流行的作法是宣传统战部和组织统战部。不管是“宣统部”、还是“组统部”,往往都是把统战部摆在附属位置,常常是组织部、宣传部的主要领导兼管统战工作,有的安排一个专职人员管理日常工作,有的干脆没有专职人员管理,致使统战工作似有似无,放任自流。这和党组织的管理体系存在相当的差距。

二是“花瓶”型问题。有的高校只是把统战工作当作“花瓶”,实质内容少,目的是应付上级检查,或者是上传下达的工作。不少高校的统战工作受党政一把手影响较大,统战工作干的好坏与一把手的重视程度成正比,这使得一些高校花瓶现象、花架子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

三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型问题。民主党派的多数成员是学有专长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在社会交往、参与社会事务中都有较好的口碑。民主党派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比例较高,他们发挥自己的专长和聪明才智提出的议案、提案及信息大多都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对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科技进步产生着良好效果,深受群众的欢迎。但是这些代表、委员在校内默默无闻,学校领导不了解,统战部门也不够重视和关心,影响了他们在学校改革发展中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四是“业余”型问题。各民主党派在客观上不够相对集中,不是以院、系为单位进行活动。在主观上,如果在上班时间从事党派工作次数过多或变为常态,可能要受到单位或部门非议。因此,一些民主党派的工作大多都是业余进行,利用课余时间、晚上、节假日来组织学习和开展活动。

五是“义务”型问题。这是上一问题的延伸。民主党派 (包括负责人)从事党派工作大都没有各类补贴,大量的业余组织工作也难以得到工作量加分。有的学校统战部门虽然承认,但到了行政部门则不被理解和理会。

有些问题反映在高校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和统战工作的拓展上:

一是组织发展难。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很快。由于规模的扩大,教师队伍也不断扩充,教师中党员的人数每年以至少 5%以上的比例递增,而与之对比鲜明的是,各民主党派的增长却相对缓慢。这不是民主党派不努力,而是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客观因素。自中共党组织的发展重心转变到以知识分子为主以来,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步伐明显加快,在硕士、博士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发展党员更是重中之重。在严格的发展比率要求和丰富的行政资源保证的条件下,党员教师,尤其是高职称高学历的党员教师的人数不断攀升。这给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工作相对带来了困难。

二是实职正职安排难。该问题与组织发展难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是在重组、合并、兼并等行政干预下实现的,走的是一种外延式的发展道路。合并之后的重要工作,就是对原来不同单位的各级领导的重新安排,因此,不少高校的党政干部岗位都是人满为患,对民主党派骨干进行实职安排的难度明显加大。由于我国民主党派是参政党,长期以来,有些高校领导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认为参政党成员不能担任正职,因此在参政党的人事安排方面比较倾向于安排副职。即使党内没有合适人选,宁可空缺,也不让民主党派人士担任正职,甚至一直到退休。

三是开拓统战工作新局面难。面对繁杂的国际环境,面对繁重的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统战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往往被忽视。如统战工作的理论研究偏冷和滞后,就是明显的例证。没有科学的、适应时代发展的统战新理论,统战工作缓慢发展也是势所必然。与此对应,统战实践工作得不到重视,统战理论的研究也就相对萧条。

三、不断创新,努力开创统战工作新局面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做好高校统战工作,提高学校党政领导的认识是关键。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权中是参政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它们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互相监督,共同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靠“党的领导、武装斗争、统一战线”三大法宝取得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新世纪新阶段,重视统战工作,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新形势下,高校党政领导有必要对党的统一战线的理论、方针、政策开展新一轮的学习培训,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统战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党的新时期统战工作政策为依据,使高校统战工作紧紧围绕学校的教育、改革、建设和发展的主题。要将统战工作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党委议事日程,加大关注和支持力度,加强对统战工作的政治领导、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高校党政领导和统战干部要主动与党外知识分子交朋友,沟通思想,增进共识,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日常联谊交友之中,认真落实党的统战政策,积极为高校统战成员多做好事、多办实事,进一步增强统一战线的凝聚力。

2、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统战工作要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取决于以往取得的成绩,而是取决于对当前存在问题解决的程度。要推动高校统战工作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就必须找准新世纪新阶段高校统战工作存在的新问题,并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解决。本科院校,尤其是冠以大学的高校要尽可能单独设立统战部,并适当增加统战部门的人员编制。其他高校也要在组织结构上保证统战工作能有效正常运转。要营造良好的统战工作氛围,给各民主党派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使民主党派党员能更好地参与到学校的改革发展中来。要切实解决民主党派组织发展难、实职安排难等问题。还要帮助各民主党派组织和成员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的问题。唯有如此,才能调动民主党派参与学校建设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推动高校统战工作迈上新台阶。

3、强化载体,讲求实效。服务于高校的中心工作是高校统一战线的光荣传统和价值所在。要开创高校统战工作新局面,必须围绕中心,强化载体,切实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充分发挥高校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政治优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人才优势,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功能优势,为民主党派成员服务学校贡献社会贡献才智“搭台子、铺路子、给位子”。要通过这些载体,引导他们紧密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建言献策、参政议政,为推动学校发展广建良言、广集群智、广聚众力。要建立民主党派成员信息库,及时了解成员的子女入学、工作动态、生活需求等信息,随时提供帮助;要发挥民主党派成员与海外联系广泛的优势,鼓励他们加强对外交流。总之,要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增强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各具特色的高校统战工作品牌。

4、突出重点,形成特色。做好民主党派工作始终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点。切实抓紧抓好民主党派工作,就能带动一大批,影响一大片,为学校的改革、稳定和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做好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必须抓住这个重点,形成富有高校特色的统战工作格局。首先,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加强民主党派工作,是我们党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客观要求,是高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现实需要,是民主党派自身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次,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民主党派工作,要坚持以教书育人为中心,教育引导各民主党派要牢固树立“为人师表”的观念,加强思想修养,加强学术修养,加强行为修养、做到言传身教。鼓励和支持各民主党派组织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学术研究,进行社会调查等活动。第三,要切实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高校统战部应当协助民主党派抓好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帮助民主党派成员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发扬优良传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协助选好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一把手”,帮助建设一个有参政议政和组织领导水平、作风正派、廉洁自律的领导班子。

5、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开创高校统战工作新局面,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创新高校统战工作思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大团结、大联合主题。必须针对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和新变化,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以正确的理论和创新的思维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努力实现高校统战工作的“五个转变”,即由务虚向务实转变,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由单纯灌输向依托载体转变,由封闭循环向社会化开放转变,由无序向有序转变。如:围绕统战工作要求,建立统战工作考核、奖惩、职责、管理、督办和协调等机制;围绕党外队伍建设,健全党外干部选拔、培养、安排机制;围绕重大问题,组织开展考察调研,建言献策活动;围绕学校中心任务,举办统战高层论坛;围绕帮弱助困,开展对口帮扶、送温暖活动等。切实做到创新工作机制,以增强统战工作的凝聚力;创新工作载体,以扩大统战工作的影响力;创新工作方法,以提升统战工作的活力,努力把统战工作做得具体实在、入情入理,更加富有亲和力、感染力和吸引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贡献力量。

D613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1-2803(2010)01-0017-04

2009-11-21

陈传德 (1951—),男,湖北京山人,湖北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

责任编辑:水 木

猜你喜欢

民主党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民主党派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安排使用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发挥民主党派作用 多献务实良策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