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恢复与生态修复及其相关概念的分析

2010-08-15艾晓燕徐广军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0年3期
关键词:定义概念环境

艾晓燕,徐广军

(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哈尔滨150080)

生态恢复是当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实践也给环境和生态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生态恢复已经成为相关研究文献中出现的高频词汇。不同的学者对生态恢复及其相关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也导致了在使用上的混乱甚至错误。

1 生态恢复和生态修复

1.1 生态恢复的概念

国际生态恢复学学会先后提出了4个定义:①生态恢复是修复被人类损害的原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动态的过程(1994);②生态恢复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及更新的过程(1995);③生态恢复是帮助研究生态整合性的恢复和管理过程的科学,生态整合性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过程和结构、区域及其历史情况、可持续的社会实践等广泛的范围(1995);④生态下恢复学是研究如何修复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原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动态损害的一门学科,其内涵包括帮助恢复和管理原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的过程。这种完整性包括生物多样性临界变化范围,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区域和历史内容,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实践(2004)。

美国生态学会定义为:生态恢复是人们有目的地把一个地方改建成明确的、固有的、历史上的生态系统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目的是竭力仿效那种特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生物多样性及其变迁的过程。

何兴元等认为:生态恢复是指根据生态学原理,通过生物、生态以及工程技术与方法,人为地改变和切断生态系统退化的主导因子或过程,调整、配置和优化系统内部及其与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过程及其时空秩序,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组成保持一定的完整性、生态功能正常持续发挥。

任海等提出,生态恢复是帮助退化、受损或毁坏的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它是一种旨在启动和加快对生态系统健康、完整性及可持续性进行恢复的主动行为(2008)。

1.2 生态修复的概念

生态修复经常被用来与生态恢复混淆使用,对生态修复的定义,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别和分歧,对其有以下几个解释

为了加速已被破坏生态系统的恢复,可以辅助人工措施为生态系统健康运转服务,而加快恢复则被称为生态修复(焦居仁)。

生态修复是指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在适当的人工措施辅助下,恢复生态系统原有的保持水土,调节小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和开发利用等经济功能。生态修复不是指将生态系统完全恢复到原始状态,而是指通过修复使生态系统的功能不断得到改善(朱丽)。

生态修复是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以生物修复为基础,结合各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以及工程技术措施,通过优化组合,使之达到最佳效果和最低耗费的一种综合的修复污染环境的方法(周启星等)。

生态修复指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将受干扰和破坏的土地恢复到具有生产力的状态,确保该土地保持稳定的生产状态,不再造成环境恶化,并与周围的景观(艺术欣赏性)保持一致。

2 生态恢复与生态修复的比较分析

自从生态恢复提出以来,恢复和修复的概念就交替出现在相关的文献中,最初的研究者将恢复定义为回复到生态系统干扰前状态,而修复被定义为部分地返回到生态系统受干扰前的结构和功能,因此,不少学者认为生态恢复的定义过于严格,不切实际,而生态修复更科学与准确,有人甚至提出了将恢复生态学改成生态修复学。

生态恢复的概念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充分表明生态恢复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的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通过比较分析两个概念内涵和外延,不仅可以理清两者的区别,还有助于对相关概念理解。

2.1 生态恢复或修复的目标

最初对生态恢复目标的理解为受损状态恢复到未被损害前的完美状态的行为,是完全意义上的恢复,既包括回到起始状态又包括完美和健康的含义,生态修复的目标是部分地返回到生态系统受干扰前的结构和功能,但是生态系统的原始状态很难确定,特别是极度退化的生态系统,而且在很多情况经济上也是不合理、不可行。因此,学者们对生态恢复的提法产生质疑。随着恢复生态学的发展,生态恢复的目标已不再强调完全回复到干扰前的状态。大量的生态恢复实践是运用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分析、调查,类比相邻和相似的生态系统,使被恢复的生态系统成为健康、完整和可持续生态系统。这是生态恢复比较合理和实际的目标。在这一点上两者之间没有不同。

2.2 生态恢复或修复中人为干预程度

是否进行人为干预、人为干预的程度如何,是一些学者区别生态恢复和生态修复的一个依据。事实上无论是生态恢复,还是生态修复仅仅依靠简单地去除干扰,解除生态系统的超负荷压力,完全靠系统自然恢复对于轻度受损的生态系统是可以恢复的,但是对于毁坏严重的生态系统,比如废弃矿山的恢复,不施加一定程度的人为干扰,不可能启动和恢复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所以无论是生态恢复还是生态修复,都要施加人为干预。生态学强调自然性与理论性,而恢复生态学更强调人为干涉及应用性。在语感上恢复对象的内在能力主动地起作用,修复则更强调在外在因素的驱使下,恢复对象被动地发挥作用。

2.3 生态恢复或修复的对象

生态恢复的恢复对象是退化、受损或毁坏的生态系统,损害的程度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恢复的方式和手段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而生态修复的对象可以是生态系统,也可以使用生态学的方法,对单一生态因子或环境要素的修复,两者涉及的对象上有时可能有差别,在使用中应该弄清所涉及的对象,根据涉及的不同对象分别使用恢复或修复。

2.4 生态恢复或修复的目的

生态恢复和生态修复的目的是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实现生态系统的健康、完整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且首先我们遇到的是环境污染问题,接着进行了污染控制和治理,对污染的环境采取物理、化学与生物技术措施,使存在于环境中的污染物质浓度减少或毒性降低或完全无害化的环境修复。恢复生态的理论和技术为遏制生态恶化和解决生态破坏问题提供了机遇和新的途径。环境修复和生态恢复的共同目的是解决人类的环境问题,但是两者依据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有所不同。

3 合理使用生态恢复与生态修复概念的探讨

3.1 两个概念双重性分析

生态恢复或生态修复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可以理解为“生态的恢复”或“生态的修复”,涉及的对象是生态系统。例如非污染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毁林开荒导致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通过退耕还林和封禁治理使生态系统得到恢复,受损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退化湿地的恢复等等。另一方面生态恢复和生态修复还有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技术进行恢复和修复的含义,这样恢复的对象可能是生态系统,也可能是生态因子或环境要素。笔者主张对生态系统的恢复应该使用生态恢复,当然使用的方法也只能是生态学的技术和方法;用生态学的方法改善生态因子和环境要素,使用生态修复。

3.2 关于使用生态恢复和生态修复概念的探讨

目前生态恢复和生态修复的使用上存在诸多问题,有的学者主张应该废弃生态恢复,改成使用生态修复,有的学者认为可以同时使用,但是偏重于使用生态修复,还有的学者不太严格地区分两者的差别,因此在两者的使用上比较随意。

1)恢复生态学是生态恢复的基础,恢复生态学已经确立了在生态学中的学科地位和研究内容,因此有关术语的使用要尽量符合恢复生态学中的使用习惯。文献表明,恢复生态学中使用较多的是生态恢复。

2)国内关于两个概念的区别和含义的论述中,很多是建立在早期对生态恢复的理解与定义的基础上,导致了两者在定义和解读上的模糊与混淆。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解释也应相应地补充和修订。

3)人类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健康的主动行为,应该称为生态恢复,而且从以上的分析可知,对生态系统只能用恢复,以往对生态修复的理解在生态恢复新的定义下,已经看不出来和生态恢复的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讲,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更合适提法应该是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同样河流生态修复的更合适提法应该是河流生态恢复。人类保护和改善环境主动行为,称为环境修复,其中利用生态技术的环境修复称为生态修复。

4)恢复生态学的著作和文献中还出现一些其它相关术语,诸如改造、重建、改建、生态工程和生态设计等等。不同概念间存在着含义上的差别,也存在概念间的交叉和部分相互重叠的情况,随着学科的发展和理论研究及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将不断规范术语的使用。

[1]李洪远,鞠美庭.生态恢复的原理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赵景联.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彭少麟.恢复生态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4]何兴元.应用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5]任海,刘庆,李凌浩.恢复生态学导论(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6]周启星,魏树和,张倩茹,等.生态修复[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7]朱丽.关于生态恢复与生态修复的几点思考[J].阴山学刊,2007,21(1),71 -73.

[8]焦居仁.生态修复的要点与思考 [J].中国水土保持,2003(2):1-2.

[9]王治国.关于生态修复若干概念与问题的讨论[J].中国水土保持,2003(10):4-5.

[10]赵忠,等译.受损自然生境修复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定义概念环境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幾樣概念店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成功的定义
修辞学的重大定义